越江隧道工程基坑降水施工組織設計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78817
2023-06-16
19頁
527.54KB
1、XX路越江隧道工程(PD0PD3)基坑降水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寫 審核審批目 錄一、工程概況3二、地質條件3三、工作量布置依據及工作量5五、抽水試驗7六、深井的構造與設計要求8七、降水對環境影響的分析和控制9八、成孔成井施工工藝與技術要求9九、深井降水運行技術要求11十、工期保證措施12十一、封井方案13十二、施工機械配備14十三、施工組織管理14十四、質量保證措施16十五、安全施工組織設計16十六、附圖19一、工程概況1、擬建工程從XXX路、XXX路開始穿越XXX到XX、XX,主要開挖工程為工作井與主線結構;2、本次降水施工的范圍:XX工作井PD0及PD1PD3;3、基坑結構分為連續墻、SMW2、工法樁和攪拌樁圍護,最后到放坡開挖。基坑開挖深度、地下連續墻插入深度及相應的絕對標高分別為:工程部位基坑開挖標高(m)基坑開挖深度(m)圍護深度標高(m)圍護深度(m)浦東工作井PD0-19.623.6-38.8643PD1-13.2-12.017.216.0-28.032.0PD2-12.0-10.916.014.9-26.030.0PD3-10.9-10.114.914.1-24.028.04、本工程地面標高取+4.0m,方案所涉及的深度均以此絕對標高為準。二、地質條件擬建工程范圍沿線主要為廠房建筑物和民房。一般地面標高在+3.64+4.80m左右。擬建場地地貌類型為濱海平原。(1)土層特3、征根據勘察資料,擬建工程范圍在60m深度范圍內,主要由飽和的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組成,屬第四紀松散沉積物,按其土性不同和物理力學性質上的差異可分7個主要層次及分屬不同層次的亞層,共計15個亞層,其中、層土為Q4沉積物,、層土為Q3沉積物。根據勘察結果,擬建工程范圍分屬正常沉積區(位于XX工作井的東北角)和古河道沉積區2地質分區土層的構成與特征及部分物理力學性質見下表層號土層名稱層底標高(m)層厚(m)含水量w重度rkN/m3滲透系數Kh cm/s1雜填土2.78 2.04 -0.570.90 1.874.601褐黃色粉質粘土1.98 1.37 -1.770.600.901.3027.219.4、39.99E-072灰黃色粉質粘土1.26 0.41-0.100.40 1.041.5036.218.32.72E-06灰色淤泥質粉質粘土-3.12 -3.98-4.942.90 4.376.2042.017.49.64E-06灰色淤泥質粘土-9.68-0.31-10.815.00 6.337.4049.616.81.45E-061-1灰色粘土-12.64 -13.28-15.321.90 2.925.1041.517.71.01E-061t砂質粉土-18.58 -21.41-23.515.50 8.3310.3031.218.24.84E-042灰色砂質粉土-23.94 -28.30-32.5、222.70 6.9911.0030.918.22.71E-043灰色粉質粘土-34.56 -38.30-44.234.50 9.2312.8033.217.94灰綠色粉質粘土-39.76 -39.76-39.765.20 5.205.2025.119.4暗綠色粉質粘土-23.60-23.86-24.223.60 4.104.6023.119.83.36E-071-1草黃色砂質粉土-30.00-32.28-35.144.50 7.3711.2028.118.91.17E-041-2灰黃色粉砂-36.12-37.24-37.972.30 4.597.0027.018.81.74E-032灰黃色灰6、色粉細砂未穿未穿25.719.11.15E-03 水文地質條件潛水:擬建場地淺部地下水屬潛水類型,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XXX和周邊河道。潛水位埋深一般為地表下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為地表下0.50.7m。深部分布有1t、2層微承壓含水層和層承壓含水層,層為本地區第承壓含水層,此層地下水位在市中心城區差異較大,承壓水頭一般呈周期性變化,1t、2層和層在XX工作井處連通,承壓水位互相影響。1t、2層承壓水位埋深一般為36m;層承壓水位埋深一般為49m。勘察期間承壓水觀測表明1t層的承壓水位埋深3.35m,相應的標高為0.46m。根據本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層土與下伏第含水層(層)溝7、通,因此層的承壓水位受層承壓水位的影響。三、工作量布置依據及工作量1、設計依據XX越江隧道工程XX工作井XX路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勘)XX越江隧道工程XX段圍護結構平面圖、剖面圖;巖土工程勘察規范DGJ08-37-2002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0272001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98供水管井技術規范GB5029699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GJ120-99企業標準建筑與市政管井降水技術標準 2、降壓井布置(1)基坑底板穩定性驗算基坑底板的穩定條件:基坑底板至承壓含水層頂板間的土壓力應大于承壓水的頂托力。即: Hs Fswh式中:H 基坑底至承壓含水層頂板間距離(m);s8、 基坑底至承壓含水層頂板間的土的重度(kN/m3);h 承壓水頭高度至承壓含水層頂板的距離,w 水的重度(kN/m3),取10kN/m3;Fs 安全系數,一般為1.01.2,本工程取1.1;依據勘察資料,浦東工作井及1t、2層和層在XX工作井處連通,承壓水位互相影響,成為大致統一的承壓含水層,雖然暗埋段部分段2層下部有3、4層分布,但計算時同樣以1-1層底部為承壓含水層的頂板。計算時工作井至PD3利用勘察報告中J73鉆孔資料,則第1t層的頂板標高分別為-12.64m;水頭標高值取地表以下5m(標高值為-1.0m)(2)計算結果:驗算工作井PD3段承壓水的頂托力Fswh=1.110(12.64-9、1.0)=128.0kPa;工作井PD0、部分PD1段基坑開挖深度將承壓層頂板挖穿,因此需要將承壓水頭降低至底板開挖面以下1m。未挖穿段則計算其土壓力驗算結果詳見下表工程部位基坑開挖標高(m)土壓力Hs (kPa)是否需要降壓需降低承壓水水頭的高度(m)PD0-19.6挖穿是降至-20.6PD1-13.2-12.0挖穿11.3是降至-14.2/降低11.7PD2-12.002-10.93411.330.8是11.79.7PD3-10.9-10.130.845.0是9.78.3同樣,根據公式 Hs Fswh的極限平衡條件計算:(13.08-H0)17.0=1.110(13.08-1.0)計算得H10、0=-5.3m則,當基坑開挖標高小于-5.3 m(開挖深度小于9.3 m)時,不需要降下部承壓(微)水水位,基坑是穩定的。(3) 以上計算結果的分析及降壓井的布置:根據上述驗算結果分析:當本工程工作井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時,工作井部位下部承壓水的頂托力大于土上覆土壓力,需要進行降壓處理,否則可能導致基坑發生突涌現象。本工程XX工作井及暗埋段PD3基坑內外布置11口降壓井(Y1Y11);另布置2口觀測井(G1G2)。具體布設位置及井結構詳見后附降水井井位平面布置示意圖及降水井井結構圖。2、真空疏干管井布置真空疏干(混合)管井布置原則:一般根據基坑面積按單井有效抽水面積a井的經驗值來確定,而經驗值是11、根據場地潛水含水層的特性及基坑的平面形狀來確定。主體結構范圍:一般為150m2250m2,本次取200m2/口;估算公式: n = A / a,根據基坑的實際形狀,在坑內共布設15口疏干井,其中浦東工作井內4口,PD1PD3段布設11口疏干井3、混合井的布置在工作井和暗埋段PD1PD3主線結構上,開挖深度大,承壓含水層頂板埋深淺,要考慮基坑內下部承壓(微承壓)水對基坑的影響,故將15口疏干井加大井深來及時疏干下伏承壓(微承壓)含水層中的地下水,該類井此處稱疏干混合井。4、工作量統計減壓井11口,混合井15口,詳見降水井井位平面布置示意圖及降水井井結構圖。五、抽水試驗工程施工前期已在浦東工作井處12、做了相關抽水試驗數組,并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報告(詳見抽水試驗報告),確定了端頭降壓井的數量和井結構,并且根據試驗結果對已確定的降水方案做了三維數值模擬。降壓井結構、數量不變,考慮圍護結構中支撐和加固的位置,降水井避開支撐等位置略有調整。在PD3處,對已經成井的H11、H15和G2進行簡易抽水,并觀測觀測井的水位變化和抽水井的流量等。自10月24日觀測至11月1日,記錄觀測井水頭埋深變化繪圖如下:由圖中可以分析得出,原方案滿足工程降水要求,原方案設計的混合井思路是合理的,方案不需要修改。六、深井的構造與設計要求1、井口:井口應高于地面以上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滲入井內,一般采用優質粘土,其深13、度不小于2.00m; 2、井壁管:井壁管均采用焊接鋼管,降水井的井壁管直徑250mm;(內徑);3、過濾器(濾水管):降水井分段設計,所有濾水管外均包一層30目40目的尼龍網,濾水管的直徑與井壁管的直徑相同;4、沉淀管:沉淀管主要起到過濾器不致因井內沉砂堵塞而影響進水的作用,沉淀管接在濾水管底部,直徑與濾水管相同,長度為1.00m,沉淀管底口用鐵板封死。5、填濾料(中粗砂):混合井從井底向上至地表以下3.00m均圍填中粗砂;降壓井的濾水管部位圍填磨圓度較好的濾砂(中粗砂),填入部位從井底向上至過濾器頂部以上2.016m。6、填粘性土封孔:在粘土或濾砂的圍填面以上采用優質粘土填至地表并夯實,并做14、好井口管外的封閉工作;7、各井的結構及過濾器的安裝部位見降水井井結構圖。七、降水對環境影響的分析和控制場地附近為XX拆遷地,降水環境要求不高,不過在降水實施過程中仍要及時監測水位變化情況,并采取一定的沉降控制措施。沉降控制措施:1、在降水運行過程中隨開挖深度加大逐步降低承壓水頭,避免過早抽水降壓。抽水時即時觀測水位降深情況,合理控制承壓水水位,在滿足基坑穩定性要求前提下,防止承壓水水位降低幅度過大,使降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2、及時監測地下水水位及抽水流量,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調整抽水井及抽水流量,指導降水運行和開挖施工。3、及時整理基坑開挖和降水時的水位資料,建設單位的位移監測資料15、必須及時送交我現場項目部,以便繪制相關的圖表、曲線,必要時調控降水運行。八、成孔成井施工工藝與技術要求成孔施工機械設備選用GPS-10型工程鉆機及其配套設備。采用正循環回轉鉆進泥漿護壁的成孔工藝及下井壁管、濾水管,圍填填濾、粘性土等成井工藝。其工藝流程如下:1、測放井位:根據降水井點平面布置圖測放井位,當布設的井點受地面障礙物或施工條件的影響時,現場可作適當調整;2、埋設護口管:護口管底口應插入原狀土層中,管外應用粘性土和草辮子封嚴,防止施工時管外返漿,護口管上部應高出地面0.10m0.30m; 3、安裝鉆機:機臺應安裝穩固水平,大鉤對準孔中心,大鉤、轉盤與孔的中心三點成一線;4、鉆進成孔:混16、合井開孔孔徑為550mm,降壓井開孔孔徑為600mm,一徑到底。鉆進開孔時應吊緊大鉤鋼絲繩,輕壓慢轉,以保證開孔鉆進的垂直度,成孔施工采用孔內自然造漿,鉆進過程中泥漿密度控制在1.101.15,當提升鉆具或停工時,孔內必須壓滿泥漿,以防止孔壁坍塌;5、清孔換漿:鉆孔鉆至設計標高后,在提鉆前將鉆桿提至離孔底0.50m,進行沖孔清除孔內雜物,同時將孔內的泥漿密度逐步調至1.10,孔底沉淤30cm,返出的泥漿內不含泥塊為止;6、下井管:管子進場后,應檢查過濾器的縫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下管前必須測量孔深,孔深符合設計要求后,開始下井管,下管時在濾水管上下兩端各設一套直徑小于孔徑5cm的扶正器(找正器17、),以保證濾水管能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下到設計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7、填濾料(中粗砂):填濾料前在井管內下入鉆桿至離孔底0.30m0.50m,井管上口應加悶頭密封后,從鉆桿內泵送泥漿進行邊沖孔邊逐步稀釋泥漿,使孔內的泥漿從濾水管內向外由井管與孔壁的環狀間隙內返漿,使孔內的泥漿密度逐步稀釋到1.05,然后開小泵量按前述井的構造設計要求填入濾料,并隨填隨測填濾料的高度,直至濾料下入預定位置為止;8、井口填粘性土封閉:為防止泥漿及地表污水從管外流入井內,在地表以下回填3.00m厚粘性土封孔;9、洗井:在提出鉆桿前利用井管內的鉆桿接上空壓機先進行空壓機抽水,待井能出水后提出鉆桿再用活塞洗井,18、活塞必須從濾水管下部向上拉,將水拉出孔口,對出水量很少的井可將活塞在過濾器部位上下竄動,沖擊孔壁泥皮,此時應向井內邊注水邊拉活塞。當活塞拉出的水基本不含泥砂后,再用空壓機抽水洗井,吹出管底沉淤,直到水清不含砂為止;10、安泵試抽:成井施工結束后,在疏干井、混合井內及時下入潛水泵與接真空管、排設排水管道、地面真空泵安裝、電纜等,電纜與管道系統在設置時應注意避免在抽水過程中不被挖土機、吊車等碾壓、碰撞損壞,因此,現場要在這些設備上進行標識。抽水與排水系統安裝完畢,即可開始試抽水。先采用真空泵與潛水泵交替抽水,真空抽水時管路系統內的真空度不宜小于-0.06MPa,以確保真空抽水的效果;11、排水: 19、洗井及降水運行時應用管道將水排至場地四周的明渠內,通過排水渠將水排入場外市政管道中。九、深井降水運行技術要求1、試運行1)試運行之前,準確測定各井口和地面標高、靜止水位,然后開始試運行,以檢查抽水設備、抽水與排水系統能否滿足降水要求。2)在混合井的成井施工階段應邊施工邊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降水運行一口,力爭在基坑開挖前,確保坑內降水效果。2、降水運行 1)在基坑正式開挖時,基坑內的混合井應在基坑開挖前二十天進行抽水,做到能及時降低連續墻內基坑中的地下水位;2)坑內混合井抽水時,潛水泵的抽水間隔時間自短至長,每次抽水井內水抽干后,應立即停泵,以免電機燒壞。對于出水量較大的井每天開泵的抽水的次數相20、應要增多。4) 抽水需要每天24小時派人現場值班,并做好抽水記錄,記錄內容包括降水井涌水量Q和水頭降S,并在現場繪制流量Q,觀測孔(點)水位降、各監測點的觀測資料、理論計算資料和施工進程(開挖深度)與時間的相關曲線,以掌握動態,指導降水運行達到最優。5) 整個降水過程中應備有雙電源,和以最快速度交換電源的線路開關裝置,以確保降水連續進行。如電源供電無法保證會造成井底突水,后果不堪設想。6) 降水結束提泵后應及時將井注漿封閉,補好蓋板。 3、降水運行的注意事項1)做好基坑內的明排水準備工作,以防基坑開挖時遇降雨能及時將基坑內的積水抽干;2) 井管口設置醒目標志,做好標識工作,協同總包單位與挖機施21、工人員做好井管保護工作。4、坑內降水井井管保護技術措施1)井位盡可能靠近支撐邊,沿支撐的垂直向離支撐約80cm100cm。2)井管口設置醒目標志,做好標識工作。 3)隨著基坑開挖深度的不斷加深,井管的暴露長度不斷加大,井管沿縱向與每道支撐要及時焊接鋼筋加固。4)協同總包單位與挖機施工人員做好井管保護工作。十、工期保證措施1、為配合甲方的施工進度,我方確保成井施工、抽水試驗和一切安裝試抽水工作按甲方要求的進度進行。2、我方確保在基坑開挖前完成成井和降水井點安裝工作,開始抽水,確保甲方工程進度。甲方應盡量提前安排我方進場時間。3、施工進度計劃 1)根據鉆井施工工藝的特點,單井施工要求連續施工,即從22、開孔到洗井不間斷的作業,為加快施工進度,提高施工工效,本工程擬采用24小時連續施工。依據本工程的勘察資料的分層情況及設計圖紙的要求以及施工分階段等特點,結合本公司以往的施工經驗,同時參考各種不可預見的地下障礙物及惡劣的氣候因素等情況,沉槽井2臺鉆機一天成2口井;混合井(或觀測井)兩臺鉆機一天成2口井;后期的降壓井(或觀測井)該為一臺鉆機兩天成1口井。2)施工計劃進度根據我公司多年來鉆井的施工經驗,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在每個施工階段降水井的施工計劃工期如下:中標合同簽訂后,場地移交進場準備工作:3天;設備安裝及調試,試成孔施工及檢測:2天;成井施工:按需;降水:按工程需要; 根據以上施工工期的23、測算,每次工程成井施工工期約為20天。降水工程總工期為暫為180天。3)進度保證措施 A.加強生產計劃與調度措施B.保證物資供應措施C.加強員工管理,調動施工人員積極性措施十一、封井方案坑內降壓井封井采取在井管內先填瓜子片然后注漿再灌注混凝土的封堵方法,基本操作順序及有關技術要求如下:1.當本基坑挖至設計標高后,在基坑底開挖面以上50cm處,在井管外焊一止水板,止水板外圈直徑600mm。2.降水運行結束封井前,先預攪拌1.00m3左右的水泥漿,水灰比0.40.5。3.井管內填入瓜子片,瓜子片的回填高度在基坑底板以下4.00m5.00m左右。4.井管內下入注漿管,注漿管的底端下入深度離瓜子片的回24、填高度以上1.00m左右。5.在井管內設置一個壓板,與注漿管連接并由注漿管送入井內,壓板的放置深度與瓜子片回填的回填頂部。見“封井結構示意圖”(附圖)。6.正式注漿前井管口用鋼筋作支撐,將注漿管固定,然后開始注漿,注漿時要求將水泥漿通過瓜子片的空隙滲入底部濾水管的周圍將濾水管的縫隙堵死,一般要將預拌的水泥漿注完。7.注漿完畢,水泥漿達到初凝的時間后,抽出井管內壓板以上的殘留水,并及時觀測井管內的水位深度或標高的變化情況。一般觀測24小時后,井管內的水位無明顯的升高,說明注漿的效果較好。8.當判定已達到注漿的效果后,即向井管內灌入混凝土,混凝土的灌入高度略低于基坑底板混凝土面約10cm。混凝土灌25、注結束,及時觀測井管內水位的變化情況,9.待井管內混凝土的初凝能符合要求,并能確定封堵的實際效果滿足要求后,即可割去所有外露的井管。10.井管割去后,在管口要用鐵板焊封,管口低于基底混凝土面以下10cm左右。11.管口焊封后,用水泥砂漿填入孔洞抹平,封井工作完畢。十二、施工機械配備根據本公司多年來的施工經驗,本工程成孔采用正循環自然泥漿造漿,泥漿護壁回轉鉆進成孔,鉆頭選用帶保徑圈的三翼鉆頭。根據施工經驗,使用此鉆頭施工穩定性好,能確保成孔質量,能有效控制成孔中的縮徑現象,為確保工程質量奠定基礎。根據施工順序、設計工程量及現場用水、用電量等因素綜合考慮本工程計劃進12套鉆機,本工程的主要機械設備26、配備見下表:施工主要機械配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設備能力1成井鉆機GPS-10型2臺37KW2泥漿泵3PNL2臺22KW386泵2臺7.5KW4電焊機ZXF2臺5.5KW5空壓機ZV2臺7.5KW6深井潛水泵QX50-54-11按需11KW/臺7深井潛水泵QX25-50-4Z按需7.5KW/臺8潛水泵QDX3-35-0.75按需0.75KW/臺9真空泵2S-185按需5.5KW/臺10水準儀DS-242臺11測繩100m2根13水位計50m1個十三、施工組織管理1、按項目法施工管理原則,并結合本工程的特點,為實現優質、高效、安全、低耗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務,建立強有力的現場施工管理項目部,27、項目經理作為管理核心,全權負責工程質量、進度、安全文明施工,成本控制及外部環境的協調等工作。組成人員職責分明,相互協作。2、主要崗位人員的職責主要崗位人員職責及勞動組織計劃表崗位定員主 要 職 責項目經理1本工程施工的組織者,是工程質量直接負責人,對履行合同負全責,杜絕質量安全事故,本工程一次交驗合格,人員、材料、設備、工藝方法和施工等幾個方面因素控制好,確保生產工序質量的穩定。對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文明生產領導責任,嚴格按質量計劃作業指導書組織施工。組織工程竣工驗收等工作。現場負責1 本工程施工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工程質量主要負責人,對履行合同負主要責任,杜絕質量安全事故,本工程一次交驗28、合格。對人員、材料、設備、工藝方法和施工等幾個方面因素控制好,確保生產工序質量的穩定。 對工程質量、安全、工期、文明生產負領導責任,嚴格按質量計劃及作業指導書組織施工,項目經理不在時行使項目經理職責,配合工程竣工驗收等工作,對項目經理負責。技術負責1 對本項目技術質量工作負直接責任,核對業主提供的技術資料圖紙,施工組織設計與成井報告的編寫與送審,施工工序質量控制、簽證、質量記錄控制(原始資料收集整理、保存等),統計技術應用,負責現場檢驗、測量、試驗設備的控制以及糾正和預防措施制定,審查采購物資的技術要求,竣工報告編寫送審和工程質量驗收、資料提交。質量員1 工序質量監督檢查與驗收,填寫開孔令,對29、降水井成孔成井驗收,施工中一般合格項目評審與處置,材料檢驗、半成品狀態標識及質量記錄資料。 施工員1 總施工員負責生產調度,作業計劃調整,保證均衡生產,總施工員填寫施工日記,負責工序調度,組織,相關糾正、預防措施督促執行,事故預防與處理、器具搬運。安全員1 檢查督促安全與文明生產措施落實,糾正不安全行為,生產設備檢驗、安全裝置的檢查。現場員工安全教育培訓,上崗證書檢查,安全日記填寫。材料員1 確保材料,對材料質量進行初驗、進場材料物資的簽收、發放、登記和保管。測量員1 嚴格按施工圖紙進行測量放樣,記錄測量成果,控制井位放樣偏差,同時對以后的井位進行復測。焊工1人負責維修、保養和修理各種機具,協30、助設備安裝。電工1人負責維護、保養和修理各種電器設備,負責各種電器線路。機長1人服從項目統一安排,認真組織本機施工,對本機的安全、質量和效率負責。班長2人及時完成機長安排的工作,對本班的安全、質量和效率負責。鉆工6人服從班長的安排,負責鉆機移位、成孔、下井管、填礫和洗井工作。班長1人全面負責降水運行的現場工作。普工2人降水運行。3、項目部施工組織管理網絡圖4、現場項目施工主要人員情況 序號姓名職稱崗位1XX工程師項目經理2XX工程師技術負責3XX助理工程師現場負責4XX助工施工員5XX助工質量員6XX中級工測量員7XX高級工安全員8XX初級工材料員十四、質量保證措施1、質量目標按照公司質量體系31、文件確定的“送誠信服務、交滿意工程”的質量方針下對降水施工過程進行質量控制,確保本工程質量合格,并能降低基坑圍護內的土體的含水量和下部承壓含水層的承壓水水頭高度,保證基坑的干開挖和結構底板的穩定性。2、施工過程質量保證措施成孔規格、垂直度、泥漿及孔底沉渣等質量控制符合方案規定的設計要求。成井質量(井管深度、濾水管及其布置位置、管外填礫、封孔等關鍵工序質量)符合成井工藝技術要求。疏干井、降壓井的試抽水達到設計效果。確保基坑降水系統正常運行,并滿足降水方案的預期要求和效果。施工質量標準及技術交底工作要嚴格按供水管井技術規范和降水方案設計要求的各項規定進行開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施工交接班質量檢驗要貫徹32、下崗檢查的精神,現場必須堅持“三檢”制度,即操作人員自檢,班與班之間互檢,質量員和監理專檢,檢查內容必須有記錄和整頓措施。降水資料由技術人員和現場技術負責人統一收集、整理、存放,并按要求報有關技術部門。十五、安全施工組織設計(一) 安全管理目標嚴格按XX市施工現場安全文明標準化管理和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進行施工,做到無任何重大傷亡事故發生。(二)總體思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健全建立各級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組織好有項目經理、項目工程師、安全員、施工員及各班班組長參加的安全生產網絡,制定主要工種的安全技術措施,加強安全技術交底和特種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根據建設部安全管理標準,嚴格33、實施(JGJ59-88)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評分標準和(JGJ46-88)標準進行施工用電,定期召開安全會議和定期組織檢查,警鐘長鳴,形成安全生產的新風氣。(三)安全生產組織網絡 (四)主要安全技術措施現場鉆機必須持證操作,掛牌負責,定機定人。保持機械設備整齊完好,無老油污,繩索無銹濁,磨損控制在標準范圍內,齒輪及齒輪嚙合處潤滑良好。鉆機轉動部分一定要有安全防護裝置,開鉆前要檢查齒輪箱和其他機械傳動部分是否靈敏、安全、可靠,啟動時要看清機械周圍環境,要先招呼后推閘。施工人員禁止不戴安全帽、穿拖鞋、赤膊進入施工現場,三米以上高空作業必須佩戴安全帽。施工現場的溝、坑等處必須有防護裝置或明顯標志,護孔管34、埋好后必須加蓋或設置警戒線,泥漿池要設置防護欄桿。施工前必須先摸清有關地下構筑物及地下電源、水、煤氣管道的情況,及時按國家有關規定采取防護措施。在架空輸電線附近施工,必須嚴格按安全操作規程的有關規定進行施工,高壓線的正下方不得堆放吊車等設備,鉆架與高壓線之間應有可靠的安全距離。夜間施工要有足夠的照明設備,鉆機操作臺、傳動及轉盤等危險部位,主要通道不能留有黑影。鉆機機長、班長兼安全員,鉆機移動必須親臨機臺指揮,每天上下班時對勞動用品、機械設備及機具、吊具、索具等進行檢查,確保用具在完好的情況下進行施工,清除隱患,確保安全施工。(五)安全用電技術措施施工現場不得架設裸導線,嚴禁亂拉亂接,不準直接綁35、扎在金屬支架上。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護。所有的臨時和移動電器必須設置有效的漏電保護開關。電力線路和設備的選型必須按國家標準限定安全載流量。在十分潮濕的場所或金屬構架等導電性能良好的作業場所,宜使用安全電壓。現場應有醒目的電氣安全標志,無有效安全技術措施的電氣設備不得使用。配電箱內開關、熔斷器、插座等設備齊全完好,配線及設備排列整齊,壓接牢固,操作面無帶電體外露,電箱外殼設接地保護,每個回路設漏電開關,動力和照明分開控制,并單獨設置單相三眼不等距安全插座,上設漏電開關。施工現場的分電箱必須架空設置,其底部距地高度不少于0.5m。電焊機的外殼應完好,其一、二次側的接線柱應有防護罩保護,其一次側電源應有橡套電纜線,長度不得超過5m。現場照明一律采用軟質橡皮護套線并有漏電開關保護,移動式碘鎢燈的金屬支架應有可靠的接地(接零)和漏電開關保護,燈具距地不低于2.5m。工地防火施工現場建立安全防火班子,安全動火制度;對進場的職工進行消防知識教育;現場劃分用火作業區、易燃易爆區、生活區,接規定保持防火距離;現場設消防滅火器具,按規定對重點部位,主要部位備齊滅火器具的數量,并經常維修保養,對消防器具有專人管理;發現火警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并立即救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