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供電擴能改造工程承力索與接觸線更換施工方案(1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79493
2023-06-20
13頁
36.08KB
1、xx牽引供電擴能改造工程xx擴能改造工程承力索與接觸線更換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編制依據:1二、各種錨段類型的劃分12。1區間錨段12。2車站錨段1三、人力和機具保障2四、舉例說明區間各類錨段承力索與接觸線的更換方案24.1xx段xx區間3錨段承力索與接觸線更換方案: 24。2xx段xx區間1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含承力索下錨錨臂、中錨錨臂更換方案)44.3xx段xx區間2錨段承力索更換方案74.4xx段xx區間8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8五、舉例說明車站各類錨段承力索與接觸線的更換方案85.1xx段xx車站4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85.2xx段xx車站渡1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95.3xx段xx車站II錨段2、接觸線更換方案10六、安全保障措施11承力索與接觸線更換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1xx、xx段接觸網施工設計圖;1.2鐵路電力牽引供電施工質量驗收標準;1。3鐵路技術管理規程;1.4西鐵局相關安全管理規定;1.5施工天窗時間按120分鐘考慮;1.6施工現場實際調查與測量。二、各種錨段類型的劃分2。1區間錨段2.1.1區間起錨、落錨柱為砼柱或鋼柱的錨段;2.1.2區間錨段中錨在隧道內的錨段;2。1。3區間起錨、落錨為隧道或隧道門墻下錨的錨段;2。1.4區間經歷器件式分相的錨段.2。2車站錨段2。2.1車站站線經歷上下行渡線(卡設分段絕緣器)下錨的錨段;2。2.2車站上下行單獨渡線(卡設分段3、絕緣器)錨段;2.2.3車站正線(兩端經歷線岔)錨段.三、人力和機具保障3。1人力保障:每個作業隊配備作業隊長一名,技術負責人一名,領工員一名,駐站聯絡員一名,現場接地防護員二名,上部作業小組長十名,上部熟練接觸網工五十名以上.3。2 機具保障:每個作業隊配備作業軌道車二臺,放線平板一臺,空平板一臺,梯車八臺,3t導鏈八個,1.5t導鏈八個,16、12鋼絲繩長短套子若干,對講機二十臺,驗電器二支,接地棒四支,激光測量儀一臺,頭燈、個人工具每人一套,鋼卷尺每組一把。四、舉例說明區間各類錨段承力索與接觸線的更換方案4.1xx段xx區間3錨段承力索與接觸線更換方案: (對應2。1。1條錨段類型)(14、)錨段基本情況:xx區間3錨段,從41#至71,全長1942米。起落錨均為混凝土腕臂柱,全補償下錨,既有承力索補償為1:3,TJ-95型;既有接觸線補償為1:2,TCG110型.中錨位于57-58,西邊半個錨段經過200米長的“分水嶺隧道。有兩段曲線,支柱雖然均位于曲線外側,但分別位于南側和北側。新換承力索為JTM150型,接觸線為CTAH-120型,由于新舊承力索的線徑差別,承力索更換的同時,相應的整體吊弦、電連接線夾、中錨線夾等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更換。(2)更換方案確定:根據上述工作內容,按120分鐘天窗時間計,確定承力索使用兩個天窗點、接觸線使用一個天窗點進行更換.(3)施工人力、機械及主5、要工具配置:施工人員為分為10組,起落錨各1組,每組4人;梯車組7組,每組5人;軌道車放線組1組,5人;接地防護人員2人。共計50人.施工機具:兩臺作業車,一個放線平板,一個空平板,梯車7臺,落錨緊線滑輪組1套,3t導鏈4個,1.5t導鏈4個。(4)承力索的更換方法:第一個停電天窗點,將作業車從東往西編組為:作業車1+放線平板+空平板+作業車2.在42#處將車組從中間摘溝,作業車+放線平板停在42剎住不動,空平板+作業車從42#往71牽引放線。把新承力索置于舊承力索的北側。將承力索拉至71#,掛在起錨組事先安裝好的補償滑輪組上,通知落錨組及作業車開始落錨緊線。緊線落錨完畢后,在中心錨結處將承力6、索既有中錨倒換至新承力索上,將新舊承力索用中錨線夾或4個鋼線卡子卡緊,防止既有承力索往兩邊竄動。倒換中錨兩邊跨距的吊弦各23跨,為第二個點拆除既有承力索、起用新承力索做準備。第二個停電天窗點,將每個承力索座的舊承力索倒出來,將新承力索座安裝,倒入新承力索,倒換吊弦及電連接.檢查、拆除舊線。(5)起落錨處承力索新舊補償的處理辦法:事先將承力索與接觸線新承錨角鋼及拉線安裝好(緊貼著舊承線錨角鋼安裝,由于新承錨補償裝置被墜砣重力往下拉,新舊承力索的上下間距滿足),將既有承力索補償在起落錨柱上改成硬錨,拉在舊承錨角鋼上(連接方式:焊接杵環桿+硅膠絕緣子+雙耳線夾+80鋼絞線+雙耳線夾+既有1600杵環7、桿+既有硅膠絕緣子).將新承力索補償安裝在新承錨角鋼上,新承力索掛在新補償上起落錨,投入使用。(6)接觸線的更換方法:停電天窗點開始后,將作業車從東往西編組為:作業車1+作業車2+放線平板+空平板。在42#支柱處,將作業車放線平板從42往71#用0。50。8噸的張力推行放線,把新接觸線補償掛在新線錨角鋼上,置于舊接觸線的北側,中間用閉口滑輪將新接觸線掛在舊接觸線上,放行至接近70#支柱20米處,作業車組放慢速度加大張力開始緊線,直至新接觸線受力拉直,起錨處墜砣開始有向上移動傾向時,立即停車不動。在作業車1上方用導鏈、緊線器和長鋼絲繩套子把新接觸線拉在作業車1上,作業車1剎住不動。(這個時候等候8、作業的7臺梯車開始上道進行正面和新舊定位、吊弦、中錨倒換作業),將作業車1和作業車2摘鉤,作業車2和放線平板繼續前行至71#錨柱處負責落錨作業. 梯車組倒換作業從中錨開始往兩邊分,每組先進行接觸線摸面信息傳遞,然后再開始進行倒換作業。如果時間有限,倒換不完,在新舊接觸線之間加設兩組事先預備好的電連接,將新舊接觸線并接起來,利用第二個點進行拆舊。如果能夠倒換完畢,則無需加設電連接,把舊線抬高,新線啟用,拆除舊線,調整各項參數,恢復行車。根據以前的施工經驗,如果有120分鐘的天窗點,此種方法一般情況下能在一個點內就將新舊倒換完畢,舊線拆除.本方案為保守方案,因為考慮到錨段中間有200米長的隧道以及9、錨段本身比較長,達1942米,所以考慮到兩個天窗點備用,確保萬無一失。(7)起落錨處舊接觸線及補償的處理辦法:和承力索類似,起落錨時將舊接觸線硬錨連接在支柱上,新接觸線掛上新補償進行放線作業。4。2xx段xx區間1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含承力索下錨錨臂、中錨錨臂更換方案)(對應2.1.2、2。1。3條“隧道下錨、隧道中錨型”):(1)錨段基本情況:石柱槽至宣漢區間1錨段,從大成隧道03至大成隧道53,全長1700米。起落錨均為隧道內錨臂全補償90度轉角邊墻下錨。既有承力索補償為1:3,TJ-120型;既有接觸線補償為1:2,TCG-110型。中錨位于隧道內28,全部錨段均在大成隧道內,均位于直線10、上。新換接觸線為CTAH-120型,工作內容包括放線、倒換定位、吊弦、中錨,更換下錨補償裝置、更換錨臂等。(2)更換方案確定:先利用天窗點將承力索中錨錨臂、新承力索和接觸線錨臂、拉線底座、動滑輪底座打眼預埋安裝完畢后,再把承力索補償倒換安裝在新承力索錨臂上,拆除舊承力索錨臂及拉線底座完畢,接著更換接觸線補償、錨臂,拆除舊接觸線錨臂及拉線底座等。最后更換接觸線。更換順序如下: 作業步驟作業內容第一步更換隧道內承力索中錨錨臂,更換相應的跳線等。第二步更換承力索下錨錨臂、倒換補償、拆除舊承錨臂等。第三步安裝新接觸線錨臂、倒換補償,拆除舊接錨臂等。第四步更換接觸線、倒換定位、調整參數。注:第二步和第三11、步根據現場施工速度可以在一個點內完成.(3)隧道承力索中錨更換方法: 經過測量,隧道內承力索既有中錨錨臂底座長寬為400mm.而新型錨臂長寬為600mm,孔距間距為500mm500mm,這樣,新型錨臂的孔距大于既有錨臂的邊長.如圖1:既有錨臂底座新錨臂底座圖1:新、舊中錨底座尺寸對照圖根據新、舊中錨錨臂底座尺寸上的差別,確定中錨錨臂的更換方法如下:做好底座定位木制模型(兩塊拼接,以便于定位時打開與合攏),錨栓定位打孔時保持新舊錨臂中心位置重合,精準打孔預埋。錨栓預埋完畢凝固后,利用停電天窗點,在一個點內拆除舊中錨錨臂、安裝新中錨錨臂.為了防止舊中錨錨臂生銹拆除不動,準備以下工具備用:序號名稱單12、位數量1450mm大力扳手把12發電機臺13氧焊切割工具套14打磨機臺1(4)隧道承力索、接觸線下錨錨臂及補償更換方法: 由于隧道下錨處空間有限,新的錨臂底座長寬為600mm,占用空間較大,同時還得考慮下錨非支絕緣距離,所以,采用施工方法如下: 先進行承力索和接觸線錨臂底座、拉線底座、定滑輪底座打孔與錨栓預埋、錨臂安裝。然后進行承力索錨臂更換,補償倒錨。拆除舊承力索錨臂及拉線底座。最后進行接觸線補償倒換,拆除舊接觸線補償,啟用新錨臂及拉線底座,將舊接觸線用新補償下錨在新錨臂上。舊錨臂暫時不拆,為下一步接觸線更換創造條件.(5)在接觸線錨臂及補償更換完畢后,根據上述工作內容和隧道特殊情況,按1213、0分鐘天窗時間計,確定更換接觸線及接觸線補償、錨臂使用一個停電天窗點進行更換.施工人力、機械及主要工具配置如下:施工人員為分為10組,起落錨各1組,每組4人;梯車組7組,每組5人;軌道車放線組1組,5人;接地防護人員2人。共計50人。施工機具:兩臺作業車,一個放線平板,一個空平板,梯車7臺,落錨緊線滑輪組1套,3t導鏈4個,1。5t導鏈4個,作業方法:將作業車從東往西編組為:作業車1+作業車2+放線平板+空平板。在隧道03下錨處,先將既有接觸線倒在未拆的接觸線錨臂上做成硬錨,把新接觸線補償掛在新錨臂補償上,置于舊接觸線的北側,將作業車放線平板從03往53#用0。50.8噸的張力推行放線,既有接14、觸線中間用閉口滑輪將新接觸線掛在舊接觸線上,放行至接近52#轉換點 20米處,作業車組放慢速度加大張力開始緊線,直至新接觸線受力拉直,起錨處墜砣開始有向上移動傾向時,立即停車不動。在作業車1上方用導鏈、緊線器和長鋼絲繩套子把新接觸線拉在作業車1上,作業車1剎住不動。(這個時候等候作業的7臺梯車開始上道進行正面和新舊定位、吊弦、中錨倒換作業),將作業車1和作業車2摘鉤,作業車2和放線平板繼續前行至71錨柱處負責落錨作業. 梯車組倒換作業從中錨開始往兩邊分,每組先進行接觸線摸面信息傳遞,然后再開始進行倒換作業.如果時間有限,倒換不完,在新舊接觸線之間加設兩組事先預備好的電連接,將新舊接觸線并接起來15、。如果能夠倒換完畢,則無需加設電連接,把舊線抬高,新線啟用.4.3xx段xx區間2錨段承力索更換方案(對應2.1。2條“承力索中錨在隧道內的錨段”):(1)錨段基本情況:xx區間2錨段,從蒲雙區間19#至蒲雙區間45,全長1284米。起落錨均為砼支柱補償下錨.既有承力索補償為1:3,TJ-95型;既有接觸線補償為1:2,TCG110型。中錨位于陳廟隧道內5#,隧道全長200米。中錨兩邊半錨段均位于曲線外側.工作內容包括放線、倒換定位、吊弦、中錨,更換下錨補償裝置、更換中錨錨臂等。(2)更換方案確定:先利用天窗點將承力索中錨錨臂按上述“中錨錨臂更換方法”更換完畢后,再進行承力索更換,分兩個天窗點16、,每個天窗點換半個錨段承力索.申請停電時要求19#處關節式分相兩邊均停電。具體承力索更換過程與上述相同,不再贅述。4.4xx段xx區間8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對應2.1。4條“經歷器件式分相型”.):(1)錨段基本情況:xx區間8錨段,從宣石區間153#至石柱槽車站5#,全長1676米。起落錨均為砼支柱補償下錨,中間經歷仰天窩隧道,隧道全長442米.在錨段169處有一個器件式分相裝置,既有承力索補償為1:3,TJ120型;既有接觸線補償為1:2,TCG110型。中錨位于砼柱159#至160之間。(2)更換方案確定:分相兩端均停電,使用兩個天窗點進行接觸線更換. 第一個天窗點一次性將153至16917、舊接觸線拆除,新接觸線啟用。第二個天窗點將169#至石柱槽車站5#舊接觸線拆除、新接觸線啟用,包括更換分相絕緣間的接觸線。具體放線方法同上述。五、舉例說明車站各類錨段承力索與接觸線的更換方案5.1xx段xx車站4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對應2。2。1條“車站站線經歷渡線卡分段絕緣器”類型。):(1)錨段基本情況:xx車站4錨段,從xx車站下行21開始,經歷渡線分段后進入上行正線.再從車站4道往西,從上行正線經歷渡線分段后至下行95支柱下錨,全長1358米。起落錨均為砼支柱補償下錨,中間經歷兩段渡線、七個線岔。既有接觸線補償為1:2,TCW-85型。新換接觸線補償為1:2,CTHA85型.中錨位于軟18、橫跨58#處,防竄型中錨。(2)更換方案確定:采用兩個垂停點(60分鐘以上),一個V停點(100分鐘以上)進行更換作業。(3)施工人力、機械及主要工具配置:施工人員為分為9組,起錨1組, 4人;放線組1組,6人;梯車組5組,每組4人;軌道車組2組,每組5人;接地防護人員2人.共計46人。施工機具:兩臺作業車,一個放線平板,梯車6臺,落錨緊線滑輪組1套,3t導鏈4個,1.5t導鏈4個。第一個垂停點:行調封鎖命令下達后,將作業車1運行至28道岔處待命。同時,各梯車組分別放置在25#、28#、29、32、36、38旁邊待命。作業車2和放線平板在40分段東面25米處,人工將接觸線拉至28#處等待電調停19、電命令。電調停電命令下達后,軌道車從28處開始繼續將接觸線拉至21#處下錨在線錨角鋼上,將舊線硬錨在支柱上。起錨完畢后,作業車2立即緊線,拉直后各梯車組立即進行摸面傳遞,倒換作業。28#處的梯車負責安裝28處分段絕緣器作業車2負責更換安裝40#處分段絕緣器。倒換吊弦、定位器、線岔電連接完畢后,將舊線21#至40分段處這一段拆除.第二個垂停點:用相同的辦法,將舊線95#至74分段處這一段拆除,新線啟用。第三個V停點:將40#分段和74分段之間的接觸線更換。5.2xx段xx車站渡1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對應2.2。2條“車站單獨渡線卡分段絕緣器”類型。):(1)錨段基本情況:xx車站渡1錨段,從xx20、車站上行2開始,經歷1號岔、渡線分段、3號岔后進入下行正線11#下錨。全長126米。2#起錨均為砼支柱補償下錨,11落錨為硬錨。既有既有接觸線補償為1:2,TCW-85型。新換接觸線補償為1:2,CTHA-85型。(2)更換方案確定:采用一個垂停點(60分鐘以上)進行更換作業。(3)施工人力、機械及主要工具配置:施工人員為分為6組,硬錨起錨1組, 4人;放線組1組,6人;梯車組2組,每組4人;軌道車組2組,每組5人;接地防護人員2人。共計30人。施工機具:兩臺作業車,一個放線平板,梯車2臺,落錨緊線滑輪組1套,3t導鏈4個,1。5t導鏈4個。(4)更換方法:垂停點:作業車編組從東往西:放線平板21、+作業車2+作業車1.行調封鎖命令下達后,將放線平板+作業車2運行至2支柱處待命,作業車1停在4#支柱處等命。同時,各梯車組分別放置在4、9旁邊待命,人工將接觸線拉至4#處等待電調停電命令。電調停電命令下達后,作業車1從4處開始繼續將接觸線拉至11#處下錨在線錨角鋼上,將舊線硬錨在支柱上后作業車1返回分段絕緣器下方待命。起錨完畢,作業車2立即緊線,拉直后各梯車組立即進行摸面傳遞,倒換作業。作業車1負責安裝分段絕緣器作業車,2負責下錨處理和非支倒換.倒換吊弦、定位器、線岔電連接完畢后,將舊線2至19分段處這一段拆除.5.3xx段xx車站II錨段接觸線更換方案(對應2。2。3條“車站正線兩端經歷線22、岔”類型。):(1)錨段基本情況:xx車站II錨段,從xx車站下行8#砼柱開始,經歷橋上錨段關節、29#柱岔、34柱岔、車站II道、80#、82、84柱岔、曲內絕緣關節后在下行正線108砼柱下錨。全長1890米。既有接觸線補償為1:2,TCW110型。新換接觸線補償為1:3,CTHA-120型.中錨位于軟橫跨56處,防竄型中錨。(2)更換方案確定:采用一個V停點(150分鐘以上),進行更換作業。利用150分鐘以上在一個V停點內將新接觸線放線、新舊倒換,新線啟用,舊接觸線拆除。(3)施工人力、機械及主要工具配置:施工人員為分為16組,起落錨各1組, 4人;放線組1組,6人;梯車組12組,每組4人23、;軌道車組2組,每組5人;接地防護人員2人。共計72人。施工機具:兩臺作業車,一個放線平板,梯車7臺,落錨緊線滑輪組1套,3t導鏈4個,1.5t導鏈4個,0。75t導鏈4個。(4)更換方法:150分鐘V停點,作業車編組從東往西:放線平板+作業車2+作業車1.行調封鎖命令下達后,將作業車組運行至108#道岔處待命。同時,各梯車組分別放置在22、24#、30#、38、46#、56、62#、74、84#、98、106旁邊待命。電調停電命令下達后,放線平板+作業車2+作業車1從108處開始將接觸線推行放線至距10#處西20米處放慢速度,開始加大張力緊線,直至線材拉直、新線拉直候將新接觸線用導鏈、鋼絲繩24、拉在作業車1上,這時候等候作業的梯車組立即上道展開摸面傳遞、倒換作業。將作業車1與作業車2摘鉤,作業車2和放線平板繼續向前將舊線硬錨在支柱上,新線置于既有接觸線的北側。梯車組倒換作業與作業車2落錨同步進行,倒換吊弦、定位器、線岔電連接完畢后,將舊線拆除,新線啟用.六、安全保障措施(1)遵照執行西安鐵路局西鐵運(2013)09號西安鐵路局普速鐵路營業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2)在進入施工現場時及時聯系配合單位的監管人員進行監督,特別是供電段相關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配合停電事宜。(3)為確保施工完成后,接觸網正常恢復供電和行車,隴海線接觸網大修換線工程的施工,必須按本方案提出的相關施工內容,由施工25、負責人明確合理的組織施工,為確保設備人身和設備和安全,嚴厲禁止“超范圍、超方案、超時間”施工。施工中主要注意以下方面:a.施工必須嚴格施工技術交底和安全技術交底。b。指揮必須協調統一。c.施工中必須按技術標準施工。d.監護人員安排合理,每一個監護人員的監護范圍不超過3個跨距,在同一組軟橫跨上作業時不超過四條股道。在相鄰線路同時作業時,要分別派監護人員各自監護.監護人員的職責主要是提醒施工人員按標準施工和按施工規范操作。(4)接觸網停電施工完畢后,采取檢查的措施對施工線路及與施工有關聯的線路進行測量,確保施工的質量和安全,為確保由于施工引起接觸網技術參數改變造成的安全隱患在開通前排除,所有接觸網26、參數符合相關規定,測量組由專人負責。a。測量與改造施工相關線路的拉出值.b.測量與改造施工相關線路的導線高度。c。測量與改造施工相關線路的接觸線的坡度、定位器坡度。d.測量與改造施工相關線路的非支和工作支之間的關系.e.測量帶電體和非帶電體之間的絕緣距離。(5)接觸網停電施工完成后,重點檢查以下方面的內容:a.中心錨結錨段關節處各數據應正確。b.各種線夾,接頭,分段和分相絕緣器導零部件必須保證受電弓平滑過渡。c。接觸線導線面應正確。d.各種零件的安裝狀態應牢固。e.定位器的坡度應符合標準。f。補償裝置應不卡滯。g.下錨支柱應有強度,下錨角鋼應水平。(6)新裝零部件應注意:a.新裝零部件必須采用力矩扳手按照規定力矩緊固,不得產生磨線現象,必須保證絕緣距離;b.保證受電弓平滑過渡;c.緊固件必須牢固可靠;(7)接觸網停電施工完畢檢查合格后,方能開通線路,并堅持觀察電力機車取流正常后方能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