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物流園降水及樁基工程強夯地基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82018
2023-06-26
16頁
102.66KB
1、第一章編制依據1.1編制依據1)xx綜合xx區智慧倉儲物流園工程降水、地基及樁基工程專業分包招標文件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xx綜合保稅區智慧倉儲物流園工程項目經理部 ;2)強夯地基處理設計及施工組織方案;3)xx綜合xx區智慧倉儲物流園工程地基處理說明;4)xx綜合xx區項目一期巖土工程初步勘察報告2016-SZ16;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11;6)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JGJ79-2012;7)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 JGJ106-2003;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2011版);9)建筑與地基基礎工程施工驗收規范 GB50202-22、002;10)河北省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規程 DB13(J)/T 145-2012;1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 JGJ33-2012;1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59-2011。1.2編制原則1)滿足業主對工程工期、質量、投資、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等要求的原則; 2)服從業主、服從設計、服從監理,團結協作,一切為工程服務;3)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合理配置各種資源,做到連續均衡生產;4)根據工程特點,結合我們公司在地基處理工程方面多年的施工經驗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成本。1.3編制指導思想本企業立足于:以質量求生存,以管理3、求效益,以信譽求發展的戰略目標。恪守顧客至上,維護和保證業主對工程工期、質量及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等最理想的需求為目標和期望。精心組織:我公司將組織最強最精干的人員、設備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采用先進施工工藝,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工期,確保環境符合業主要求。科學管理:通過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手段,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藝,保證施工質量 。 第二章 工程概況2.1工程說明xx綜合xx區智慧倉儲物流園工程地處本項目基地范圍為: B4路以南, B5N路以北,內環南路以東,沿堤南路以西,項目紅線內總用地面積為 374912.33m2(約 562.37畝),其中地塊一用地面4、積94737.92m2(約 142.11畝)。2.2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擬建場區位于唐山市xx區濱海道南側 300m處,交通便利。場地地表為 2010年間吹海造田形成的沖填土,勘察期間地表略有起伏。場地原始地貌為海相沉積平原。擬建場地本次勘察范圍內所見地層,除上部沖填土外,其它為第四系全新統 (Q4)海相沉積物。主要分為:粉質粘土、粉砂、粉土層。按巖性特征,埋藏分布和工程特性指標等情況共分為 9個主要工程地質層?,F將所見地層的埋藏、分布與特征情況分述如下:第 1 層 沖填土層厚 2.50 4.900m灰褐色,松散,濕 -飽和,以粉土、粉細砂為主,含貝殼碎片及少量碎石塊,偶見粉質粘5、土團塊,局部表層有新近素填土,底部多含流塑狀態粉質粘土。層底埋深(標高) 2.50 4.90 m(-0.43 1.81 m)第 2 層 粉土層厚 6.90 10.80m深灰,松散 -稍密,飽和,具中等壓縮性。切面粗糙,干強度及韌性低, 搖振反應中等,含貝殼碎片及粉質粘土薄層,土質不均,局部含粉砂薄層。層底埋深(標高) 2.00 7.80 m(-6.27 -2.43m)第 3 層 粉質粘土層厚 10.30 14.00 m灰黑色,軟塑 -可塑,具中等壓縮性。切面光滑,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含貝殼碎片,土質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層及粉細砂微薄層。層底埋深(標高) 2.50 4.10 m(-9.47 -6.06、4 m)第 4 層 粉質粘土層厚 15.80 16.70 m灰色,軟塑,具中等壓縮性。切面光滑,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含貝殼碎片,土質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層及粉細砂微薄層。層底埋深(標高) 3.40 4.80 m(-12.62 -11.33 m)第 4-1 層 粉土層厚 12.00 16.50 m灰色,稍密,飽和,具中等壓縮性。切面粗糙,干強度及韌性低,搖振反應緩慢,含貝殼碎片,土質均勻,砂感明顯。層底埋深(標高) 1.00 2.50 m(-11.97 -7.69 m)第 5 層粉砂層厚 16.20 19.60 m灰色,中密 -密實,飽和,石英長石質,磨圓度中等,級配不良,分選性較好,含云母及貝殼碎7、片,夾雜少量粘粒。層底埋深(標高) 0.30 3.10 m(-15.07 -11.89m)第 6 層 粉質粘土層厚 19.70 21.90 m灰色,可塑,具中等壓縮性。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土質不均,局部含粉細砂及粉土夾層,偶見植物腐殖質。層底埋深(標高) 1.90 4.70 m(-17.82 -15.39m)第 7 層 粉砂層厚 1.50 3.80 m淺灰色,飽和,中密 -密實,石英長石質,磨圓度中等,級配不良,分選性較好,含云母,砂質純,局部含粉土薄層。層底埋深(標高) 22.70 25.50 m(-21.44 -18.23 m) 第 8 層 粉質粘土層厚 0.50 5.00 m8、淺灰色,可塑,具中等壓縮性,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含砂粒,土質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層。層底埋深(標高) 24.50 30.00 m(-25.83 -20.03m)第 9 層 粉砂層厚 1.00 5.50 m淺灰色,飽和,中密 -密實,石英長石質,磨圓度中等,級配不良,分選性較好,含云母,砂質純,局部含粉土薄層。層底埋深(標高) 27.00 30.00 m(-25.53 -22.92m)第 9-1 層 粉質粘土層厚 0.60 3.60 m淺灰色,可塑,具中等壓縮性,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及韌性中等,含砂粒,土質不均,局部含粉土薄層。見厚(最大) 3.60 m本次勘察未鉆透此層。地下水與地表9、水本次勘察測得穩定地下水位埋深為 ,相當于本次勘察采用的高程系統高程值約 2.65m。據當地水文地質資料顯示,場區地下水位近幾年以來地下水位年變化幅度約為 1.0m,主要受大氣降水的影響,屬于孔隙型潛水類型。根據現場勘察,場地附近未看到河溪湖塘等地表水系和較大水體。 第三章 地基處理設計方案3.1設計現狀由于該項目目前詳細地勘未完成,經設計院研討并結合初步地勘報告及周邊工程經驗,給出以下處理意見:1、倉庫一層地面處理由于一層地面需考慮的荷載較大,且沖填土會沉降影響使用??紤]以上因素,我方建議對一層地面進行強夯處理,以保證地面密實,減少沉降。3.2強夯初步設計參數1、有效加固深度按照下列公式計算10、Z=0.1Mh式中 Z 有效加固深度;M夯錘重( t);h落距( m);修正系數,可采用 0.5本次強夯選用夯錘重為 13t,落距為 12m,故單擊有效加固深度約為 6m,滿足設計要求。2、夯擊點布置根據擬建建筑物結構類型,采用等邊三角形布設夯點,夯點范圍超出基礎外 35m。3、夯擊點間距根據加固深度要求及經驗確定,夯擊點間距為 5.0m。4、夯擊擊數與遍數夯擊擊數根據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擊數與夯沉降量關系曲線確定。 夯擊遍數采用 2遍點夯, 1遍為低能量滿夯。5、施工技術要求(1)、試夯要求每個施工區不少于 1個試夯區,試夯區不少于 3個試夯點。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滿足設計要求,并確定夯擊擊數11、:后兩擊平均下沉量小于 50mm(重 10噸);出現夯錘反彈。(根據試夯的結果,確定每點夯擊數取試夯平均數加 1錘)。(2)、強夯檢查要求:強夯前后須根據地強夯設計標高進行場地預留土層標高復測,以便調整預留下沉量。試夯前及每日開夯前須檢測落距。根據試夯確定的夯擊數,每個施工區需進行夯擊下沉量觀測,要求每100m2不少于 1個觀測點,并做好沉降觀測施工記錄。3.3強夯加固參數和施工參數強夯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 200KPa,Eo=10MPa;加固影響深度 8.0m。根據建筑物結構類型及設計要求,按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 91),分三遍夯擊,第一遍點夯單擊能為 3000KN m,第二遍點12、夯單擊能為2500KN m,第三遍為滿夯,滿夯單擊能為 1000KN m;第一、二遍點夯時間間隔初步定在 7天。3.4強夯法的原理和特點強夯法是用起重機械將大噸位夯錘起吊到 630m高度后自由落下,給地基土以強大的沖擊能量的夯擊,使土中出現沖擊波和很大的沖擊應力,迫使土層孔隙壓縮,土體局部液化,在夯擊點周圍產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氣體逸出,使土料重新排列,經時效壓密達到固結,從而提高 地基承載力,降低其壓縮性的一種地基加固方法。強夯法加固特點是:使用工地常備簡單設備;施工工藝簡單;適用土質范圍廣;可取得較高的承載力,一般地基強度可提高 25倍;變形沉降量小,壓縮性可降低 210倍13、,加固影響深度可達 610m;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較換土回填和樁基縮短工期一半;節省加固原材料;節省投資,比換土回填節省60%費用;與預制樁加固地基相比可節省投資投資 40%50%。50%70%;與砂樁相比可節省第四章施工工藝4.1準備工作(1)熟悉施工圖紙和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理解設計意圖,掌握各項參數。(2)場地和坐標網移交,進行測量基準交底,復測及驗收工作。(3)制定施工方案和確定強夯參數,定位放線。(3)場地平整,修筑設備進場道路,在強夯范圍預留夯沉量需要的土厚。(4)選擇有代表性的區域作強夯試驗,跟據試驗結果修正強夯施工方案和強夯參數、錘擊數。(5)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專業工種進14、行短期專業培訓。4.2施工的步驟、方法及要點4.21施工步驟修建道路平整場地強夯方案試夯修正方案第一遍強夯間歇 7天第二遍強夯低能量滿夯間歇 7天載荷試驗 4.22每遍夯擊的步驟為: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測量場地高程 起重機就位測量夯前錘頂高程夯錘吊到預定高度自由下落夯擊,測量錘頂高程按規定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測量場地高程 間隔 7天后,按上述程序完成第二遍夯擊用低能量滿夯,測量夯后場地高程。4.3施工方法4.31機具設備(1)夯錘:采用 13t夯錘,用鋼板作成組合成的夯錘(如下圖)。夯錘底面為圓形,錘底直徑為 2m。夯錘中設 2個直15、徑 250mm上下貫通的排氣孔,減小錘底與土面間形成真空產生的強吸附力和夯錘下落時的空氣阻力。1-50mm厚鋼板底盤; 2-15mm厚鋼板外殼; 3-30mm厚鋼板頂板;4-中間塊( 50mm厚鋼板); 5-50mm吊環; 6- 200mm排氣孔; 7-M48mm螺栓 (2)起重設備:由于履帶式起重機重心低,穩定性好,行走方便,使用起重量為 50t的履帶式起重機(帶摩擦離合器)(如下圖)。1-夯錘; 2-自動脫鉤裝置; 3=起重臂桿; 4-拉繩; 5-錨繩; 6-廢輪胎(3)脫鉤裝置:通過動滑輪組用脫鉤裝置來起落夯錘。自動脫鉤器由吊環、耳板、銷環、吊鉤等組成(如下圖)。拉繩一端固定在銷柄上,另16、一端穿過轉向滑輪,固定在懸臂桿底部橫軸上,當夯錘起吊到要求高度,升鉤拉繩隨即拉開銷柄,夯錘便自動脫鉤下落,同時可控制每次夯擊落距一致。1-吊環; 2-耳板; 3-銷環軸輥; 4-銷柄; 5-拉繩(4)錨系設備:當用起重機起吊夯錘時,為防止夯錘突然脫鉤使起重臂 后傾和減小對臂桿的振動,應用 T -100型推土機一臺設在起重機的前方作地1錨(如上圖),在起重機臂桿的頂部與推土機之間用兩根鋼絲繩連接,推土機還可用于夯完后作表土推平、壓實工作。4.32施工技術參數(1)錘重與落距:采用錘重 15t與落距 20m,或錘重 20t與落距 15m。(2)單位夯擊能第一遍點夯單擊能為 3000KN m,每遍 17、68擊;第二遍點夯單擊能為 2500KN m,每遍 68擊;第三遍為滿夯,滿夯單擊能為 1000KN m,滿夯搭接三分之一錘。(3)夯擊點布置及間距第一遍點夯呈等邊三角形間距為 5m,第二遍點夯呈等邊三角形狀插在第一遍點夯之間,間距為 5m;第三遍為滿夯。(4)單點的夯擊數與夯擊遍數單點夯擊數應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且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2)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 3)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每夯擊點之夯擊數一般為 510擊。夯擊遍數采用 3遍,最后一遍以低能量滿夯一遍,以加固前幾遍之間的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土層。(18、5)兩遍間隔時間兩遍夯擊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以利于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待地基土穩定后再夯下遍,兩遍之間間隔采用 7天。(6)處理范圍 強夯處理范圍應大于建筑物基礎范圍,每邊超出基礎外緣的寬度宜為設計處理深度的 1/22/3,并且不小于 3m。4.33施工方法要點(1)強夯前應平整場地,周圍作好排水溝,按夯點布置測量放線確定夯位。地下水位較高時,應采取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強夯。(2)強夯應分段進行,順序從邊緣夯向中央,先深后淺,即先加固深層土,再加固中層土,最后加固表層土。(3)夯擊時應按試驗和設計確定的強夯參數進行,落錘應保持平穩,夯位應準確,夯擊坑內積水應及時排除??拥咨虾窟^大時,19、可鋪砂石后再進行夯擊。在每一遍夯擊之后,要用新土或周圍的土將夯擊坑填平,再進行下一遍夯擊。(4)做好施工過程中的監測和記錄工作,包括檢查夯錘重和落距,對夯點放線進行復核,檢查夯坑位置,按要求檢查每個夯點的夯擊次數和每擊的夯沉量等,并對各項參數及施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作為質量控制的根據。(5)標定夯點位置及測量場地標高:夯擊的位置應根據網點設計要求布設,施工場地四周及中間主要控制點應有明顯標志,測量站點應離夯擊點稍遠,最好的施工場地處圍夯擊影響不到的地段設置多個固定觀測點。 第五章質量控制5.1質量控制要求(1)施工前應檢查夯錘重量、尺寸、落錘控制手段、排水設施及被夯地基的土質。(2)施工中應檢20、查落距、夯擊遍數、夯點位置、夯擊范圍。(3)施工結束后,檢查被夯地基的強度并進行承載力檢驗,采用靜載壓板試驗。強夯后的土體強度隨間歇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檢驗強夯效果的測試工作,宜在強夯之后 1周后進行,而不宜在強夯結束后立即進行測試工作,否則測得的強度偏低。(4)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下如表所示。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表允許偏差或允許值項序檢查項目檢查方法單位數值主控 1地基強度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項目 2地基承載力1夯錘落距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鋼索設標志稱重mmkg3001002錘重3夯擊遍數及順序設計要求計數法一般項目4夯點間距mm500用鋼尺量用鋼尺量夯擊范圍(超出基礎范圍距設計要求5離)6前后兩21、遍間歇時間設計要求(5)起錘至預定標高下落錘擊:落錘要求保持平穩,夯位應準確,夯擊坑內積水應及時排除,坑底含水量過大時,可鋪砂石后再進行夯擊。若發現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 第六章工期及勞動計劃6.1工期本工程工期緊,把強夯純施工時間控制在 31天以內 .6.2勞動力計劃每套夯機每臺班需起重司機 1名,起重掛鉤員 1名,測量員 2名,共 4人,工地采用 2臺夯機總計需勞動力 8人。如遇下雨需要趕工期,人員數時增加 1倍。250t履帶式起重機:采用 24時工作制,每臺夯機每天可完成 1500 m以上2的三遍強夯工作量,要在 15天完成 94737.92 m的強夯任務,需要夯機22、94737.921500312.03臺,共需履帶式起重強夯機 2臺。推土機: T3-100型,1臺,用作回填、整平夯坑。挖土機: 200型,1臺。全站儀: 1臺水準儀: 2臺第七章雨期施工措施7.1雨季施工措施7.11 6、7月份正值雨季,對強夯施工極為不利,因為雨天強夯施工達不到收錘標準,且容易產生吸錘現象,不能保證強夯的施工質量。應盡量避開下雨天氣強夯,如果下雨,必須停止施工,應通過增加強夯機數量和采用兩班工作制來趕工期。7.12雨期施工時應做好排水系統,采取措施防止場地積水導致土質變 軟,以致出現擠出現象,防止降低強夯效果。7.13對強夯區域及時進行表面碾壓。7.14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做23、到事前預防。7.15履帶式起重機在雨后強夯時,嚴禁在未經夯實的虛土上作業,同時應進行試吊,確定穩妥后方可正式強夯。第八章成品保護8.1成品保護措施1、做好現場測量控制樁、控制網的保護工作。2、做好現場夯擊位置布點的保護工作。3、做好隔振溝,減小沖擊波,以做好對現場排水系統及圍墻、臨設的保護工作。第九章 安全環保措施9.1安全環保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保證體系,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組織學習安全技術規范及施工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2、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安全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3、吊機起重臂活動范圍內嚴禁站人,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強夯區域。4、進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特殊工種應持證上崗。5、夯機駕駛室前應安裝安全防護網,測量儀器應架設在距夯機外的地方,夯機下落位置與施工人員的安全距離為 20米。6、施工時應隨時觀察機械的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解決。30米以 7、嚴禁雨天強夯,以避免泥土濺起傷人。8、施工就按計劃有序進行,保持現場安全文明施工。9、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