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擴建工程坡道土方回填、模板支護施工方案(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82128
2023-06-26
20頁
2.18MB
1、目 錄1、編制依據12、坡道概況13、施工準備33。1、技術準備33.2、生產準備34、主要施工方法44。1、一般坡道施工工藝:44。1、定位放線44.2、土方回填44.4、底板墊層74。5、鋪貼底板防水74。6、坡道模板支護84.7、坡道單側支模做法144。8、坡道混凝土施工185、質量要求及注意事項186、計算書191、編制依據序 號項 目編 號1xx醫院擴建工程施工圖紙2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105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6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2、020017建筑安裝分項工程施工工藝規程DBJ012620038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11/T4462007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10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20112、坡道概況2。1、本工程共計六個坡道。1#坡道A段位于地下二層頂板,從地下一層通至首層,B段位于地下結構外東南側,從地下一層通至首層和連接擬建院區;2#坡道位于地下結構外北側,從地下二層通至首層;3#坡道位于地下結構外北側,從地下三層連接地下二層;4坡道位于地下結構外東側和南側,從地下三層連接地下二層并通至首層。5、6#坡道為人防坡道。具體3、坡道位置見下附圖2。2、因土方單位在坡道位置預留部分原土,坡道需待地下結構施工完畢后,將回填土回填至坡道下標高方可施工。根據設計圖紙,4#坡道局部距地下結構外墻100mm,采用單側支模進行坡道的結構施工.3、施工準備3。1、技術準備3。1。1、施工人員熟悉圖紙結構幾何尺寸、標高,翻閱圖紙會審資料及相關的變更洽商資料.學習模板支撐體系的相關規范規程,掌握相關材料質量標準、驗收流程及節點設置要求。3.1。2、施工前由主任工程師組織質檢員、施工員、安全員、勞務隊管理人員對方案的重點、難點進行方案交底.3.1.3、施工員在施工前對勞務隊專業技術工長、專業管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技術、質量、安全、消防、文施4、及環保交底。勞務隊專業技術工人按工長下達的交底及質量標準和其它要求進行施工.3。1.4、因土方單位預留部分原土于坡道下,需測量預留原土標高是否滿足坡道施工要求,待坡道施工前將標高高于坡道底板墊層下的原土清除。3.2、生產準備3。2.1、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明確施工項目的人員構成,劃分責任,確保管理人員到位。3。2.2、摸查施工項目的具體工程量,根據施工進度計劃的安排,合理的選派施工操作人員,保證一線操作工人滿足施工需要。3.2.3、根據施工方案由施工員按做法和進度計劃提出材料數量和進場計劃。材料進場后由施工員、質檢員、材料員進行檢查驗收,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工程中。材料檢驗標準和方法如下:項5、目要求抽檢數量檢驗方法技術資料營業執照、資質證明、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質量檢測報告、相關合同要件./檢查資料鋼管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深的劃道及嚴重銹蝕等缺陷,嚴禁打孔;鋼管外壁使用前必須涂刷防銹漆,鋼管內壁宜涂刷防銹漆。全數目測鋼管外徑及壁厚外徑48mm;壁厚大于等于3mm。扣件不允許有裂縫、變形、滑絲的螺栓存在;扣件與鋼管接觸部位不應有氧化皮;活動部位應能靈活轉動,旋轉扣件兩旋轉面間隙應不小于1mm;扣件表面應進行防銹處理。全數目測U托絲桿外徑不小于36mm,可調托撐的螺桿與支托板焊接應牢固,焊縫高度不得小于6mm,可調托撐螺桿與螺母捏合長6、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3鋼板尺測量木方不得有通透癤疤、扭曲變形、劈裂等影響安全使用的缺陷,尺寸公差小于等于2mm。全數目測膠合板表面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堿的保護膜、易脫模并可以兩面使用,使用耐水膠,外觀和尺寸合格。3目測、鋼板尺測量3.2。4、安裝模板前把模板面清理干凈,刷好脫模劑(油質脫模劑),隔離劑應涂刷均勻,不流墜。防止污染鋼筋及混凝土接觸面。4、主要施工方法4。1、一般坡道施工工藝:坡道定位放線 土方開挖或回填 澆筑坡道底板墊層 坡道底板防水工程 鋼筋綁扎 模板支護 混凝土澆筑 坡道側面和頂板防水 坡道側面和頂板保溫工程 土方回填4.1、定位放線根據施工現7、場情況,土方開挖單位在基坑開挖時,已將坡道部分的原土預留在現場,但與實際坡道施工標高不符,故在施工坡道時,應按區域進行標高復測.以此確定坡道下原土是否開挖或回填。4。2、土方回填依照圖紙設計和工程變更,地下室外墻外側及坡道外墻兩側800mm范圍內和2#、3坡道間回填2:8灰土,坡道下原土放坡部分回填級配砂石。4。3。1、肥槽2:8灰土回填4。3.1.1、施工前,在外墻上用紅油漆做好水平標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或厚度,按照每步回填200彈控制線。4。3.1。2、回填土應分層鋪攤。采用蛙式打夯機,虛鋪厚度為250,夯實遍數34遍,夯實厚度為200;蛙式打夯機夯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力夯,虛鋪厚度為158、0,夯實厚度為100。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回填土施工。4。3.1.3、肥槽過于窄小的部位,采用人工夯實,不得漏夯。人工夯鋪土厚度為150,壓實后達到100,打夯時要求“夯高過膝,一夯壓半夯,夯排三次 ”。4。3.1.4、冬期施工:根據施工進度計劃,肥槽回填土部分可能在冬季進行。若肥槽回填進行冬施,灰土虛鋪厚度要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25,每層鋪土厚度不大于200,用蛙式打夯機夯打密實,回填應盡量連續進行,停止回填后土方必須用草簾被覆蓋兩層,防止灰土受凍.拌合土中凍塊粒徑應小于150,其含量不大于15,且分布均勻,逐層壓實。施工中做到“四隨即:隨拌、隨鋪、隨打,隨覆蓋。4。3。2、原土放坡處級9、配砂石回填4.3。2。1、將基層上的表面的雜物清除干凈.4。3.2.2、鋪筑深度不同時,搭接處的基土面應挖成踏步或者斜坡形,施工應按先深后淺的順序進行,搭接處應注意壓實。4。3。2.3、坡道部位采用輾壓機進行碾壓,采用“薄填、慢駛、多次的方法,碾壓機速度控制在2km/h以內,輾壓方向應從兩邊逐漸壓向中間,輾輪每次重疊寬度約1525cm,機輾46遍,避免漏壓。4。3。2。4、分段施工時,接頭處應做成斜坡,每層錯開5001000,充分壓實。4。3。2.5、鋪筑的砂石應級配應均勻,最大粒徑不得大于鋪筑厚度的2/3。如發現沙窩或者石子成堆現象,應將該處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別填入級配好的砂石。4.3.2。10、6、鋪筑級配砂石在夯實碾壓前應根據其干濕度和氣候條件,適當地均勻灑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率(一般為8%12%).4.3.2.7、回填級配砂石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高出的地方應依線鏟平,低洼的地方應補缺夯實。4。4、底板墊層4。4。1、墊層混凝土寬度寬出底板側邊200mm。4。4.2、隨混凝土墊層邊緣,挖出300mm寬,200mm深的溝槽,并在溝槽的另一側砌筑4皮120mm厚的磚墻,溝槽內抹20mm厚1:2.5水泥砂漿.4。5、鋪貼底板防水 4。5。1、在底板上先鋪設第一道4mm厚防水卷材,底板外伸出長度為1800mm,再鋪設第二道3mm厚防水卷材,底板外伸出長度為2100mm,后鋪11、設500mm長的防水附加層,并將三道防水卷材卷入墊層邊的溝槽內,最后鋪設一道500mm長的3mm厚卷材保護層,蓋過溝內的三道防水卷材。4。5。2、結構底板墊層與防水卷材采用空鋪法施工,低檔卷材保護層在底板下端部采用滿粘法施工。4.5。3、防水保護層混凝土采用二次澆注的方法,先澆注底板下防水保護層50mm厚C20細石混凝土后,用塑料薄膜與底板外保護層隔開,再澆注底板外至底板墊層上的防水保護層30mm厚C20豆石混凝土。4.5.4、底板外部分采用15mm厚膠合板覆蓋。 4。5.5、坡道外墻第一道水平施工留設在夾掖上返300mm處,施工縫處設止水鋼板.4。6、坡道模板支護4.6.1、坡道頂板模板支撐12、采用扣件式腳手架。坡道的頂板分別為450mm、700mm、1000mm、1100mm,對于不同板厚的頂板,采用不同立桿間距的模板支撐方法。700mm、1000mm和1100mm厚的頂板模板支撐為專家論證,詳見專項方案。4.6。2、坡道結構施工順序按照先施工坡道墻體,再施工坡道頂板的原則.施工工藝:坡道墻體鋼筋綁扎坡道墻體模板支設坡道墻體混凝土澆筑坡道頂板模板支設 坡道頂板鋼筋綁扎坡道頂板混凝土澆筑4.6.3、坡道墻體和頂板模板采用15mm膠合板做面板,墻體采用16穿墻螺栓對拉牢固,間距450450mm。4.6。4、坡道墻體兩側每1m用60斜撐支撐墻體.當坡道外側墻體距離護坡樁較近時,采用48鋼13、管加U托支撐坡道墻體,間距600600mm。 4。6.5、為便于頂板根部支撐,底板夾掖部分澆筑成正方體,因夾掖部分的高低跨立桿用48鋼管拉結。4。2。6、2#坡道頂板立桿間距為900900mm,步距900mm。主龍骨采用100100mm木方,間距900mm,次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中距250mm。隨坡道坡度每3根立桿設置一道剪刀撐。4.2.7、坡道圓弧墻體模板支護4.2.7。1、本工程的坡道為局部圓弧式,由局部同心的內外兩圓弧墻構成,內外圓弧墻之間部分為坡道.3#坡道設有2道圓弧墻體,2#坡道設有2道圓弧墻體,4#坡道設有4道圓弧墻體,并且圓弧半徑均不一致。4.2。7.2、內圓弧最小半徑14、為4500mm;外圓弧最大半徑為11500mm,因圓弧半徑較小,模板起拱過大且半徑數多,因此采用15mm厚的多層板作為模板,板面作穿墻螺栓孔,內外孔距參照下圖(因圓周不同,為實現螺栓對穿,內外板孔距不同).次龍骨50100木方(豎向),間距250mm,主龍骨為提前彎成預定圓弧的25鋼筋(橫向排布),間距參見下圖.4。2.7.3、模板在彎制成弧狀時,板縫處會出現楔形縫,為了保證板面接縫平整為解決該問題,模板在支模前應在板端進行倒角處理,倒角構造詳見下圖。4.2。7。3、模板與龍骨的連接面,因模板的弧度,會出現空隙,如果將孔隙釘實,會出現硬棱,因此龍骨安裝前應將木方進行倒角并與模板釘牢,龍骨倒角構15、造詳見下圖.4.7、坡道單側支模做法 4。7.1、4#坡道HE軸東側墻體距離地下室外墻100mm,由于工作面過小,故采用采取反做法進行施工,即先施工擠塑聚苯板,而后自粘SBS防水層,再利用單側支模進行坡道等結構施工。4.7。2、與地下室墻相鄰的坡道施工工藝:地下室外墻防水找平層地下室外墻防水層專用聚合物砂漿50mm厚擠塑聚苯板施工3-5mm厚聚合物砂漿抹面自粘SBS防水層坡道底板墊層施工坡道底板防水層防水保護層施工4坡道墻、頂結構施工。4.7。3、卷材與基層之間均采用自粘法施工,立面卷材應由下往上推滾施工。卷材應錯茬接縫,上層卷材應蓋過下層卷材。防水卷材到坡道頂部應甩茬,第一層防水卷材卷過6016、0mm,第二層防水卷材卷過300mm。4。7.4、防水層表面抹灰前采用機械噴涂或用笤帚甩上一層11稀粥狀水泥細砂漿(內摻建筑膠),使其凝固在光滑的基層表面,待甩毛上強度后抹砂漿保護層.4.7.5、單側支模墻體模板采用15mm膠合板做面板,50100木方橫放中距250mm做龍骨,橫豎采用雙48鋼管背楞,間距900900mm,采用腳手管加U型托進行對頂,墻體模板的橫撐要與不少于2道頂板支撐的橫桿扣緊。隨坡道坡度每3根立桿設置一道剪刀撐。雙側支模墻體模板采用16穿墻螺栓對拉牢固,間距450450mm。4。8。6、頂板模板采用15mm膠合板做面板,立桿間距為900900mm,步距900mm。主龍骨采用17、100100mm木方,間距900mm,次龍骨采用50100mm木方,中距250mm.4。8、坡道混凝土施工 4。8。1、澆筑坡道墻體混凝土時,嚴禁直接到頂,須600mm一步,逐層澆筑混凝土。4。8。2、700、1000、1100mm厚底板在澆筑完混凝土后,當坡道混凝土內部溫度和大氣溫度大于25時,須覆蓋一層塑料薄膜后再覆蓋兩層保溫被,450mm厚底板覆蓋一層保溫被,并在坡道出入口處用保溫被封閉。5、質量要求及注意事項5。3、在鋼筋綁扎施工前,由施工員進行詳細的技術交底,包括鋼筋型號規格、尺寸、間距、錨固長度、接頭設置、保護層厚度和機械連接等,并檢查各段鋼筋的綁扎質量。5.4、彎鉤的朝向要正確,18、箍筋的間距、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彎鉤角度為135。箍筋彎鉤兩端平直部分長度相等,彎鉤平整不扭曲。箍筋的內凈尺寸,應確保主筋綁扎就位和保護層厚度.5.5、鋼筋安裝允許偏差。鋼筋安裝允許偏差表項次項 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國家標準結構長城杯標準1綁扎鋼筋骨架寬、高55尺量長10102受力主筋間 距1010尺量排 距55彎起點位置20153箍筋、橫向筋焊接網片間距2010尺量連續5個間距網格尺寸20104保護層厚度基礎105尺量梁、柱53墻板、樓板335梁、板受力鋼筋搭接錨固長度入支座、節點搭接/+10、-5尺量入支座、節點錨固/55.6、模板進場后,先進行修理并清理干凈,然后表面刷油質脫模劑。19、加強對模板的保護工作,提高周轉次數。表面刷油質脫模劑涂刷應均勻,以防止脫模時混凝土表面粘結模板。5.7、在鋼筋模板施工前彈好各種尺寸線和控制線,嚴格控制位置、確保準確無誤。5.8、模板之間要粘貼海綿條,謹防漏漿,致使出現蜂窩麻面,給防水施工帶來困難和隱患。5。9、模板安裝允許偏差。模板安裝允許偏差表序號允許偏差項目允許偏差值(mm)檢查方法國家標準結構長城杯標準1軸線位移柱、墻、梁53尺 量2底模上表面標高53水準儀或拉線尺量3截面模內尺寸基礎105尺 量柱、墻、梁+4、-534層高垂直度層高不大于5m63經緯儀或吊線、尺量大于5m855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22尺量6表面平整度52靠尺、塞尺7陰陽角方正/2方尺、塞尺順直/2線尺8預埋鐵件中心線位移32拉線、尺量9預埋管、螺栓中心線位移32拉線、尺量螺栓外露長度+10、-05、010預留孔洞中心線位移+105拉線、尺量截面內部尺寸+10、0+5、011插筋中心線位移55尺 量外露長度+10、0+10、05.10、底板澆筑混凝土時,應自下而上進行澆搗,不斷連續向上推進,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確保混凝土密實度.6、計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