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項目特大橋路基工程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晴
編號:682756
2023-06-26
15頁
201.44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編制范圍0(一)編制依據0(二)編制范圍1(三)編制原則1二、工程概況1(一)工程簡介2(二)主要技術標準2(三)試驗段概況2三、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方法3(一)試驗目的3(二)檢測方法和設備3(三)施工機械選擇3(四)試驗程序和方法3(五)試驗檢測標準4四、施工方案及工藝4(一)施工準備4(三)地基處理5(四)路基填筑6(五)試驗區段檢測7(六)資料整理9五、資源配置10(一)人員安排10(二)機械設備投入情況10(三)試驗、測量儀器投入情況11六、質量保證措施11七、安全保證措施12八、環境保護措施12九、應急預案13(一)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13(二)各項應急預案13一、2、編制依據、編制范圍(一)編制依據1、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2、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TB104142010.3、鐵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103022009。4、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TB101062010。5、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6、xx鐵路xx至xx段擴能改造工程設計文件和圖紙。7、xx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標準化管理文件及相關要求。8、12月份xx二院對施工單位進行的xx鐵路xx段設計技術交底。9、本單位的投標文件、施工現場實際調查資料。(二)編制范圍xx鐵路xx至xx段擴能改造工程CEZX3標段,K155+180K155+380段3、正線路基。(三)編制原則1、嚴格遵守施工規范和驗收標準。2、根據現場勘測調查資料,遵循各分類工程施工工藝和技術的客觀規律,堅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力求技術先進、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的原則,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順序。積極采用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3、試驗段的路堤斷面應有較強的代表性,即路基的高度,斷面形式應代表該標段路基填筑的大部分或工藝參數包含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的路基斷面形式。4、試驗段整體應按工藝參數、填筑材料、碾壓設備與方法的不同劃分為不同的區段,分階段進行施工,收集相應的施工參數和設備參數供分析決策使用。5、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時對既有線正常運營的干擾,確保施工期間既有線的行車4、安全。6、堅持施工全過程的監控,科學動態管理的原則。二、工程概況(一)工程簡介CXZX-3標段起點里程為K119+355,自新建金牛河雙線特大橋xx端臺尾與CEZX2標相接,線路跨過金牛河經過雙繞地段到達夾江車站,出夾江車站后,上跨青衣江、龍頭河等,到達雙福車站,向南過xx河進入xx車站,出xx車站后即到達本標段終點。終點里程為K158+600,線路長度39.265km,其中新建雙線約14。55Km,與既有線并行段有約24.715km。1、繞行段K119+355K133+907。38LZDK135+000段,約14。55km為雙線繞行段,線路自K119+355即金牛河雙線特大橋xx端臺尾開始,5、線路自北向南行進。2、并行段從LDK135+000之后到xx站,約24.715km.新線與既有線除個別地段單線繞行外基本處于并行區段。本標段xx正線全長39.265km,其中路基25。897km,占全長60。1;橋梁15669延長米,占全長39。9%。(二)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I級;正線數目:雙線;設計旅客列車速度:新建地段160km/h,既有線維持現狀;最小曲線半徑:新建地段一般2000m,困難1600m;正線線間距:4。2m;限制坡度:6;牽引種類:電力;機車類型:客SS9雙機,SS3;貨車HXD3,SS3;到發線有效長度:850m;調度指揮:調度集中;(三)試驗段概況依據客貨共線鐵路路6、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規定:“路基工程施工全面開工前,應選擇一定長度不小于100m的試驗段進行試驗。確定機械設備組合、施工工藝、攤鋪厚度、壓實遍數、施工含水率等施工參數及試驗檢測方法,本標段目前征地拆遷、取土場、現有交通、水電情況等綜合分析比較,將試驗段選在xx河大橋5臺后K155+180K155+380段xx增建二線路基上,根據設計要求,該區段路堤本體填料為C類土,基床底層A、B類土,基床表層A類土,填筑范圍內設計無涵渠、通道等構造物,具有填筑施工連續、完整的優勢。該段路基全長200米,頂寬7.8米左右,填土高度約為7.5m,土石方填筑約2萬方,路基試驗段施工范圍內地勢較低7、,施工時結合永久性排水做好臨時排水工作,要求在路基兩邊開挖0.3*0.5的排水溝,排水溝低尾端設置集水坑,防止雨天積水浸泡路基.試驗段施工采取分層填筑,根據以往經驗,松鋪厚度控制在34cm40cm以內。三、試驗段試驗的目的和方法(一)試驗目的1、確定最佳鋪土厚度;2、選定最優化組合的碾壓機械及行走速度、碾壓方式、碾壓遍數;3、確定不同類型填料的最佳壓實工藝參數;4、確定最佳含水量的控制范圍及方法;5、核定經濟合理的工藝流程和方法。(二)檢測方法和設備1、輕便觸探儀檢測地基承載力;2、K30載荷儀檢測地基系數;3、核子密度儀、灌砂法等檢測壓實系數、含水量,作為驗證補充。(三)施工機械選擇大型振動8、壓路機、平地機、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進行組合施工。(四)試驗程序和方法1、首先在取土場中提取土樣進行土質試驗,測試其液塑限,最大干密度,最優含水量等.2、確定在標準含水量情況下,最少壓實遍數的最大鋪填厚度,壓實厚度按每層30cm控制,分次壓實后檢測其壓實度,詳細記錄在現場壓實機具試驗記錄表上。3、根據已有的壓實機械分別進行壓實,以確定各種機械的壓實參數。分次壓實,測定每次的密實度,并認真填寫現場壓實機具試驗記錄表。4、根據現場壓實機具試驗記錄表和壓實曲線確定填筑厚度和壓實遍數。(五)試驗檢測標準表1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壓實標準填筑部位壓實標準細粒土、粉砂、改良土砂類土(粉砂除外)礫石土碎石類9、塊石類不浸水部分地基系數K30(MPa/m)8080110120130壓實系數Kh0.9相對密度Dr0。7孔隙率n32%32表2基床底層層壓實標準線別填料厚度(m)壓實標準地基系數K30(MPa/m)孔隙率n()相對密實度Drxx正線160km/h及以下改良土1。9100 砂類土1.9100-0。75礫石土1。912031-碎石類1。9130-塊石類1。9150表3基床表層壓實標準線別填料厚度(m)壓實標準適用范圍地基系數K30(MPa/m)孔隙率n()xx正線160km/h及以下A組填料0.615028路堤A組填料0.515028軟質巖及土質路塹中粗砂0.115018四、施工方案及工藝(一)10、施工準備1、填料確定1)路基基床表層采用0.6m厚A組料填筑,A組料采用價購;基床底層采用A、B組填料,填料采用價購,并滿足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B10001-2005)表5.2.2條碎石類土A、B組填料分組要求,最大粒徑不大于20cm;路堤本體采用C組填料,填料應滿足鐵路路基設計規范(TB100012005)表5。2.2條碎石類土C組填料分組要求,最大粒徑不大于30cm.2)填料必須從指定取土場取樣檢測,由xx六局中心試驗室負責檢測工作,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場填筑,試驗段路基填筑應參考土工試驗報告數據.同時,要對施工期間的填料進行復檢,具體詳見表4要求。表4 填料復查項目及頻次填料類別試驗項目、頻11、次顆粒級配液塑限擊實試驗顆粒密度細粒土5000 m3(或土性明顯變化)5000 m3(或土性明顯變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10000 m3(或土性明顯變化)注:表列數字為進行一次試驗的填料體積。檢驗數量:施工單位對填料的檢驗項目、檢驗數量應符合表4的規定.2、機械設備驗收機械進場需向監理單位報驗,報驗資料包括機械設備合格證,年檢證明,日常檢測記錄等,并經監理驗收合格,方可進行施工。(二)測量放樣施工之前,在監理工程師的現場監督下,測量人員根據試驗段里程范圍放出路基中線和坡腳線,每20米用方木樁配合白灰線精確定位路基中線及邊坡線。按樁號分別測放出中樁和左右兩側邊樁,樁面12、用紅漆寫明樁號。為保證路基邊坡壓實度和行車安全,在路基兩側分別加寬0。5m,測量出各樁位左、中、右三點的高程,作好記錄.(三)地基處理根據設計要求,該試驗段需先清除基底原地面0。3m厚松土或耕植土,然后碾壓密實。但現場該段存在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需將該部分垃圾清運出場,并做好變更手續.地基處理工程完成且檢測合格后,方可分層填筑路堤。(四)路基填筑1、攤鋪填料用自卸車將土從取土場運至填筑現場,從K155+180處開始,以50m為一個施工段根據攤鋪用土量計算卸土車數,首層虛鋪厚度按34cm(路基兩側分別掛34cm的控制線),卸土現場由負責人指揮,要左右成排前后成行布置點位,要求點位呈梅花形布13、置等距離布土.上土完畢后,用推土機均勻攤平.2、測含水率平整后測出各試驗點的實際松鋪厚度和采用烘干法測定試驗點含水率,并做好記錄。含水率應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的32%之間,如含水量偏高,則應將土攤鋪晾曬.如含水量偏低則應采用灑水車灑水的方法調整含水量,使其達到最優含水量。需要加的水應在碾壓的前一天用灑水車均勻、適量地灑在土中,并用拌合機械拌合均勻.加水量按下式估算:m=(w-w0)Q/(1+ w0)m所需加水量(kg)w0土原來的含水量(以小數計)w土的壓實最佳含水量(以小數計)Q需要加水的土的質量(kg)3、平地機精平填筑土的含水量達到規范要求時,再由平地機迅速精平。整平方法是由路基中央開始向路14、基兩側推進,往返三次。精平后測出攤鋪層頂面高程并做好記錄。精平時適當整出橫坡以有利于排水。精平后檢測松鋪厚度,合格后再進行碾壓。4、壓路機碾壓根據以往施工經驗,采用20T重壓路機先以4km/h的速度遵循先輕后重、先靜后振、先邊后中、先慢后快、錯輪1/3的原則進行碾壓,擬使用振動壓路機先靜壓一遍再振壓,碾壓原則為“先靜后振,先邊后中”.從第一遍振動碾壓開始每一遍碾壓完畢后測一次壓實度,并分別調整碾壓方式和碾壓遍數以及碾壓速度,從而確定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時的碾壓參數,當壓實度滿足規范要求時再用壓路機靜壓一遍。碾壓時前后兩次橫跡重疊0.15m0.2m,達到無漏振、無死角,確保碾壓均勻.碾壓完成后路基15、表面應平整,無翻漿、起皮、起皺現象。壓實成型后由測量人員測量路基頂面標高,并與虛鋪時的標高相比較,計算從而得出該種土質的虛鋪系數。首層填土碾壓合格后,對上層填料虛鋪厚度分別按34cm 、37cm、40cm進行填筑,并分別重復2、3、4步驟。基床填筑同樣按上述步驟執行,并做好原始記錄,對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確定最佳填土工藝參數.K30荷載試驗檢測數據應取三層以上數據。(五)試驗區段檢測1、K30檢測對場地測試面進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掃去松土。當處于斜坡上時,應將荷載板支撐面做成水平面。安置平板載荷儀將荷載板放置于測試地面上,應使荷載板與地面良好接觸,必要時可鋪設一薄層干燥砂(23mm).將反力裝置承16、載部分安置于荷載板上方,并加以制動.反力裝置的支撐點必須距離荷載板外緣1m以外。將千斤頂放置于反力裝置下面的荷載板上,可利用加長桿和通過調節絲桿,使千斤頂頂端球鉸座緊貼在反力裝置承載部位上,組裝時應保持千斤頂垂直不出現傾斜.安置測橋,測橋支撐座應設置在距離荷載板外側邊緣及反力裝置支撐點1m以外,測表的安裝必須相互對稱,并且應與荷載板中心保持等距離。加載試驗為穩固荷載板,預先加0.01MPa荷載約30s,待穩定后卸除荷載,將百分表讀數調至零或讀取百分表度數作為下沉量的起始讀數。以0。04MPa的增量,逐級加載。每增加一級荷載,當1min的沉降量不大于該級荷載產生的沉降量的1時,讀取荷載強度和下沉17、量讀數,然后增加下一級荷載。當總沉降量超過規定的基準值(1。25mm),或者荷載強度超過估計的現場實際最大接觸壓力,或者達到地基的屈服點,試驗即終止.當實驗過程出現異常時(如荷載板嚴重傾斜,荷載板過渡下沉),應將試驗點下挖相當于荷載板直徑的深度,重新進行試驗。對出現的異常應在實驗記錄表中注明.2、孔隙率檢測采用灌水法(密度實驗)檢測計算壓實后土的干密度、孔隙比、孔隙度、飽和度等指標。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在選定測點位置處鏟平略大于試坑直徑的地面,根據土的最大粒徑確定試坑的尺寸。按確定的試坑直徑劃出坑口輪廓線,在輪廓線內下挖至要求深度.邊挖邊將坑內的試樣裝入盛土容器內,稱土的質量,準確到10g,并取18、代表性土樣測定含水率。表5試坑尺寸選擇表試樣最大粒徑(mm)試坑尺寸(mm)直徑深度52015020040200250試坑挖好后,將略大于試坑容積的塑料袋沿坑底、坑壁緊密相貼,到地面后翻開袋口,袋口周圍用重物壓牢固定。記錄儲水筒內初始水位高度,打開儲水筒的注水管,讓水緩緩流入坑內塑料薄膜袋內。當袋內水面上升到接近坑口地面時將水流調小,待水面與坑口地面齊平時立即關閉注水管,持續35min,記錄儲水筒內水位的高度。如袋內出現水面下降時,應另取塑料薄膜袋重做試驗。3、含水率檢測采用烘干法測定鋪攤整平后和壓實后的土體含水率。實驗操作步驟如下:根據不同土類按照表5所確定稱取檢測點位試樣質量,放入稱量盒內19、,立即蓋好盒蓋,將盒外附著的土擦凈后稱量。稱量時可在天平放砝碼的盤內放上等質量的稱量盒,即可直接稱得濕土質量.打開盒蓋,將裝有試樣的稱量盒放入烘箱,在105110溫度下烘干。烘干時間對粉土、黏性土不少于8h;砂類土不少于6h;礫、碎石類土烘干不少于4h.將稱量盒從烘箱中取出,蓋上盒蓋,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為干土質量。表6. 測定含水率所需試樣質量表按鐵路路基設計規范分類按鐵路工程巖土分類標準分類取試樣質量(g)粗粒土砂類土、有機土3050圓礫或角礫250500細粒土粉土、黏性土1530試驗稱量小于200g,準確至0.01g;稱量大于200g,準確至0.2g。對有機質大于5的土,烘干溫度應20、控制在6570,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7h或在電熱干燥箱中烘18h.4、壓實系數檢測壓實系數檢測采用核子密度儀,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與儀器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輻射。(六)資料整理試驗段路基填筑期間,技術員和試驗員作好原始記錄,試驗段完成后及時整理資料,編制試驗段總結報告上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用于本標段xx正線路基施工.總結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1、機械設備組合;2、壓路機碾壓行進速度、碾壓方式、碾壓遍數;3、填料的顆粒級配、最優含水率及控制;4、適宜的松鋪厚度;5、各項壓實指標采用的檢測方法;6、組織機構的設置;7、安全環保的措施的有效性及改進措施。五、資源配置(一)人員安排路基試驗段由xx項目部第六21、架子隊組織施工,項目部工程部及安質部負責對現場施工質量的抽查及監督工作,監理工程師對現場進行監督。架子隊領導、技術、安全、質檢、物資和試驗人員需全部到位,人員名單及相關資料如下表所示:表7 主要施工人員表序號姓名職務備注1孔凡亮架子隊長全面負責路基試驗段的組織協調2牛慶軍架子隊書記負責組織生產3郭朝技術負責人技術總負責4徐啟貴架子隊副隊長資料整理5馬建勛技術員樁位復核、測量標高6張毅安全員負責現場施工安全工作7栗剛質量員質量保障8史慶龍材料員物資保障9劉向民領工員指揮機械10孟冬洋試驗員試驗檢測(二)機械設備投入情況本次試驗段投入的機械設備見下表8所示:表8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22、格型號單 位數 量1挖掘機SK2508臺12裝載機LG8555B臺13履帶式推土機臺14壓路機SEM8220臺15平地機PY185A臺16自卸車豪濼牌臺57灑水車臺1(三)試驗、測量儀器投入情況本次試驗段投入的試驗、測量儀器見下表9所示:表9 主要儀器設備表序號名 稱規格型號數 量備 注一試驗儀器1K30平板荷載測定儀K30型1套2動態變形模量儀ZFG02型1套3輕型動力觸探儀10.0kg1套4核子密度儀MC41套5灌砂儀1501套6電子天平2000g/0。01g1套7電子臺秤100/100g1套8液塑限聯合測定儀CYS21套9多功能電動擊實儀BKJ1套10土工篩0。07460mm1套11電動23、脫模器LD150KN1套12電熱鼓風干燥箱101-3ES1套二測量儀器1水準儀DNA031套2全站儀尼康1套3鋼卷尺30m1把4鋼卷尺5m2把六、質量保證措施1、施工時嚴格按圖紙和施工規范進行施工。2、路基填筑時,嚴格控制填料質量及填料的含水量,并選擇合適的壓實時間。3、路堤邊坡應采用加寬超填方法時,超填寬度不宜小于50cm。4、根據設計要求,該段部分為既有路基幫寬,幫寬時應在既有路基邊坡開挖臺階,臺階高度不小于0。6m,寬度不小于1m,開挖應根據當日的施工情況進行開挖,當日開挖的臺階必須當日填平,試驗段首尾兩端須按規范要求的坡度分層留臺階,以保證銜接處路基填筑的質量.5、為確保土方的壓實度,24、需根據填料的天然含水量和氣候的影響因素合理安排上午或下午進行壓實工序,壓實度已經抽檢合格并驗收后,若遇降雨,將按照以下要求處理:(1)雨歷時不長,作復壓處理;(2)中到大雨且歷時較長,經復壓后重新進行壓實度抽檢,壓實度不符合要求則翻曬處理,再進行碾壓,直到符合要求為止。6、現場試驗時,認真、及時地填寫試驗過程中的各類數據,以保證填方試驗段成果的真實性、可靠性.7、嚴格報表制度,對隱蔽工程檢查項目必須及時報監理工程師檢查.8、虛心接受監理單位及業主提出的指導意見,積極請教完善質保措施。七、安全保證措施1、設立專職安全員并建立24小時旁站制度,及時糾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現的不安全苗頭。 2、對施工人員25、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識的考核。 3、工地設立明顯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項宣傳欄。 4、各類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無證人員或非本機人員不得上機操作。5、各種機械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施工,并“一人一機”嚴格盯控。6、路基兩側臨時排水溝必須保持暢通,如遇大雨時,應用彩條布對已開挖臺階但來不及填筑的既有路基邊坡進行防護.7、應按照硬隔離防護方案對既有線進行硬隔離防護,并派專人進行巡視.8、應根據現場機械設備的性能和數量,合理安排工作面進行輪流作業,集中力量,快速施工,不宜全面展開。八、環境保護措施1、在機械施工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噪音、廢氣、廢水及塵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運轉中塵埃26、過大時要及時灑水。 2、對清理場地的表層腐植土,砍伐的荊棘叢林等廢料,要運至指定的地點進行廢棄。 3、清理施工機械、設備及機械的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入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傾瀉于飲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4、加強現場管理,施工現場做到場地整潔,道路通暢,排水順暢,管線布置、材料堆碼整齊。九、應急預案(一)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 長:孔凡亮組 員:牛慶軍 徐啟貴 郭朝 劉向民架子隊負責直接參與或配合地方專業搶險隊伍參與搶險救援。表10 應急小組成員及聯系方式一覽表序號姓名職務電話備注1周俊保項目經理182341312882杜永清副經27、理158833869773王立軍黨工委副書記186351688024韓柏青總工程師151351830455孔凡亮架子隊長158833872626牛慶軍架子隊書記136983881187徐啟貴架子隊副隊長183986468288史慶龍物資主管183986468329劉向民領工員18398646831(二)各項應急預案1、挖斷管線應急預案在鄰近營業線施工之前,必須會同設備管理部門對紅線范圍內管線進行調查、確認。施工前首先挖探溝明確管線位置,開挖探溝時不得使用機械開挖,對已暴露的管線必須采取保護措施.施工過程中若發生意外事故挖斷管線危害行車安全時,現場防護員必須立即通知車站及相關設備管理單位,具體做28、法:(1)現場防護員立即報告車站匯報事故發生地點、事故原因及現場目前情況、事故損失等情況;(2)現場防護人員按相關規定設置防護措施,在原地監視;(3)設備管理單位現場確認,制定緊急方案后,立即組織人員、機具、材料,配合設備管理單位盡快搶修完成,最大限度減少對營業線的干擾。2、防洪應急措施(1)接到洪水預報時,架子隊立即組織人員對重要部位進行防護,施工現場鄰時懸掛的設備、堆放的材料,大型施工機具、井架等要采取加固措施。(2)洪水出現時,一切生產工作立即停止。(3)指揮小組迅速到位,指揮搶險工作,并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4)搶險突擊隊立即集合到位,在小組指揮下實施搶險工作。(5)洪水發生時,搶29、險突擊隊要保護好電力設備,確保不影響水泵及時排水作業。(6)遇有人員傷亡時,要立即撥打“120”急救中心與醫院聯系或撥打“110、119”救助,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受傷程度及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7)洪水過后,要及早總結,對損失情況進行匯總并報公司及有關上級機關。(8)注意事項:1)保證施工現場內排水暢通.2)易受潮變質的材料要入庫,其它設備、材料露天存放時,底部要用方木墊高,防止被水浸泡,頂部要用蓬布或塑料布封蓋。3)進入汛期,項目部要安排專人對生產區、生活區排水溝進行疏通、清掃,對落水管進行清理,組織對辦公室、工具室、倉庫的房頂進行檢查,發現漏雨、滲水要及時處理。4)架子隊要定期對配電房、輸電線路、配電柜(箱)開關箱、機械設備、腳手架、材料堆放等進行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2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