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住宅及商業項目樁板墻抗滑樁施工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82894
2023-06-28
16頁
85.04KB
1、xx(二組團)樁板墻施工專項方案編制:審核: 一、工程概況 本次勘察范圍為xx(二組團),擬建工程總用地面積23924。00m2,總建筑面積36197.29m2,總投資額6000萬元,由擬建15住宅、61商業/酒店、62商業、7地下車庫和室外綜合健身場組成,擬建1F8F/架空2F,擬采用樁基礎,框架剪力墻框架結構,擬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級屬二三級;按設計意圖,設計零坪以下與地面之間采用架空結構處理,故不形成新的填方邊坡;擬建物設計基本特征和挖方邊坡基本情況詳見表1.2-1。表1。21 擬建物設計基本特征一覽表擬建物名稱層數高度m結構最大單柱荷載kN/柱設計地坪高程安全等級1#住宅18F/架空3F12、8.024.0框架剪力墻80000.00=217。00m架空2F=211.00m架空3F=208.00m二級2住宅17F/架空6F18.021.0框架剪力墻100000.00=216.00m架空4F=201.60m架空5F=198.00m架空6F=194。40m二級3#住宅18F/架空2F24.0框架剪力墻65000。00=217.00m架空2F=209.50m二級4#住宅18F/架空2F24.0框架剪力墻65000.00=219。00m架空2F=213。00m二級5#住宅18F/架空3F24。0框架剪力墻80000.00=211.00m架空3F=202。00m二級6-1商業/酒店16F9.03、22。6框架32000.00=227。50m二級62#商業13F/吊1F9.314.1框架25000。00=227.00m吊1F=222.50m二級7地下車庫2F7.5框架25000=215.50218.00m2F=208。00210。50m二級室外綜合健身場/框架5000.00=200。00m三級表1.2。2 擬建邊坡工程基本情況一覽表人工邊坡邊坡長度m邊坡高度m邊坡類型邊坡安全等級基坑邊坡3060。3512。08土質、巖土混合、巖質邊坡二三級環境邊坡1330。066.0土質邊坡二三級 7#地下車庫(7-1軸71/7d軸7-d/74軸),該處原為一土質邊坡,開挖邊坡上部為崇義街道道路。原設計4、對該段挖方邊坡未設置安全支擋防護。 本次土石方開挖施工中,由于遭遇連續強降雨及地質原因影響,邊坡開挖后未及時防護導致邊坡坡頂及邊坡中段已出現局部拉裂變形,如果人工開挖樁基會直接影響上跨崇義街道道路及工人的安全。為防止在邊坡失穩情況下繼續拉裂,邊坡拉裂變形會加大而導致邊坡垮塌,故先設置鋼管架安全防護,再將原有圓形樁基變更為樁板墻。變更設計:取消原設計圓形樁基,對該段邊坡采用設置鋼管架安全防護,再進行人工施工樁板墻。樁徑為0。81米,樁中心間距為4米,共計10根抗滑樁,樁長根據地勘資料及現場開挖后為準;主要工程量:挖土方:127。8 m3;挖石方:298。2 m3;樁板墻樁芯砼:426.0 m3;5、鎖口、護壁砼:309。3m3;擋土板砼:69。2 m3;鋼筋工程59。614T.石子、粉砂原材料:C25砼料場(AKO+735樁號)-機械攪拌30型裝載機轉運至邊坡(平均運距150M)-再進行人工轉運至抗滑樁澆筑護壁(20M內);鋼筋料場:挖機平整-設立鋼筋制作棚在AKO+580樁號處人工2次搬運至抗滑樁綁扎(運距在100M內);抗滑樁施工前,對該段邊坡采用設置鋼管架安全防護及施工平臺,再在平臺位置施工鎖口,清洗混凝土護壁, 灌注砼用漏斗、串筒,及時振搗。澆筑樁身后擋土板澆筑時應鑿除護壁,采用M10水泥砂漿抹面。擋土板施工時,擋土板植鋼筋的安裝,擋土板間每隔2m設一道100PVC泄水孔,梅花型6、布置;擋土板后設30cm厚砂卵石反濾層.隨時觀察崇義街道道路、邊坡穩定性以保證人工開挖樁基時的安全。二、工程地質條件(一)氣象與水文氣象:場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盛夏炎熱,冬季嚴寒,雨量充沛.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8。3,最熱7月份平均28.7,最冷1月份平均7.1,極端最高氣溫42,最低2.7。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mm,雨季集中在510月份,占75,多年平均徑流量517。5mm,豐水期49月份,枯水期11月次年2月,最大日降雨量超過100mm。風向:主導風向為東北風,頻率7%,次導風向為北風,頻率6,最小風速0。3m/s,平均風速1.4m/s,最大風速24.4m/s,多年平均風速1.4m7、/s,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2.2m/s。水文:場內未見沖溝、水庫、魚塘等地表水體分布,地表水以面流排泄。(二)地形地貌涪陵區崇義街道辦事處青龍居委,原始地貌屬丘陵地貌,斜坡地形,多為農田和旱地,勘察期間現狀地形高程180.25227.38m,相對高差47.13m,場地總體呈西高東低,地形坡度角多527之間,局部較陡,西側斜坡頂為洗墨路,東側坡腳為二水廠和娃哈哈廠區,南側接已建的xx一期工程.場地地形地貌屬中等復雜。(三)地質構造擬建場地構造位于珍溪場向斜的南西揚起端,未見斷層通過本場地,未見斷裂破碎帶分布,地質構造簡單;據場外基巖露頭觀測:勘察區巖層產狀: 16(傾向)14(傾角)。強風化帶層面8、結合極差,屬軟弱結構面;中等風化帶層面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據觀測巖體中可見兩組裂隙發育:J1 :30085,間距0。40.8m,裂面多閉合,少量張開1。52。0mm,少充填,表面粗糙,無膠結,局部半充填,充填物多以碎屑為主,少夾泥,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J2 :18586,間距0。30。6m,裂面多閉合,表面粗糙,無膠結,局部半充填,充填物多以碎屑為主,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四)地層巖性據調查和鉆探揭示場地由第四系全新統素填土、粉質粘土及侏羅系下統珍珠沖組的砂質泥巖、泥質砂巖和砂巖組成,由地表向下巖土特征與分布分述如下。 素填土Q4ml:雜色,主要由粉質粘土和碎塊石等組成,稍濕,結構松散為9、主,局部呈稍密,碎塊石含量約占3041%,粒徑大小339cm,鉆探揭示厚度0。5m(ZY42)14.1m(ZY41),在ZY3等23個鉆孔有揭示,堆填時間短、不足五年,零星分布. 粉質粘土Q4dl+el:棕黃色,殘坡積成因,可塑,切面有光澤,干強度、韌性中等,無搖振反應,土中含少量砂巖和泥質砂巖,鉆探揭示厚度 0.2m(ZY39)13。4m(ZY43),在多數地段均有揭示。角度不整合接觸 侏羅系下統珍珠沖組(J1Z)砂質泥巖:紫紅色,主要為泥質結構,厚層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粘土礦物,主要為泥質膠結,局部砂質含量較高,為主要巖類。泥質砂巖:黃灰色灰色,為泥質砂狀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為泥鈣質10、膠結,砂質含量不均,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和粘土礦物,呈透鏡體產出。砂巖:灰黃色、灰色青灰色,細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為鈣質膠結,主要礦物成份為石英和長石,呈透鏡體產出。(五)基巖面及巖石風化強風化巖體結構為小塊狀碎石狀,風化裂隙發育,裂面見銹色膜,原生構造模糊,多破碎,裂面少夾泥,揭示厚度4。0m(ZY26)13.4m(ZY40),揭示厚度平均值8.4m;強風化帶以下為中等風化帶,巖質較新鮮、硬,局部構造裂隙發育,巖體結構呈大塊狀且較完整.(六)水文地質條件據調查場內無井泉分布;場區地下水類型由土層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基巖裂隙水組成;場地處于斜坡地帶,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松散孔隙水主要11、賦存于素填土和粉質粘土中,素填土屬透水層,粉質粘土屬相對隔水層;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砂質泥巖、泥質砂巖和砂巖中,而砂質泥巖為相對隔水層,砂巖和泥質砂巖為含水層,由于勘察區砂巖分布少,且薄多呈尖滅狀,含水量弱;地下水主要由大氣降補給,向擬建場地地形低洼的南東側排泄。本次勘察對所有鉆孔內水位進行了觀測,并在鉆孔ZY48和ZY57做簡易抽水試驗,5分鐘抽干鉆孔內殘留鉆探滯水,經24h后觀測為干孔,說明鉆探深度內地下水貧乏,水文地質條件簡單。但雨季在局部土層較厚地段可能存在上層滯水.根據調查,勘察區及周邊無工業廠礦,目前未發現可疑工業污染源.素填土為多年人工整平填土,素填土和粉質粘土未受污染。根據場地12、環境地質條件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附錄G判定:該擬建場地環境類型為類,依據當地經驗判定,地下水和土層對混凝土結構和鋼筋混凝土中鋼筋具微腐蝕性.(七)不良地質現象及地質災害據地面調查,擬建場地現未見采空區、崩塌、危巖、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也未見致災地質體和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八)邊坡穩定性分析擬建場地與相鄰建構筑物較近,場平和邊坡開挖施工對相鄰已建構筑物有一定影響,施工前應做好相鄰建構筑物的調查及安全施工保證措施;施工中應先支擋邊坡,后開挖,嚴格按逆作法施工,并在施工時加強變形監測工作,確保相鄰建構筑物的安全;施工過程中嚴禁爆破作業,防止對頂坡已建構筑物造成13、震害.三、樁板墻施工方案總體施工流程: 放線定樁位及高程開挖第一節樁孔土方 支護壁模板放附加鋼筋澆筑第一節護壁混凝土(高出地面30cm鎖口) 檢查樁位(中心)軸線架設垂直運輸架 安裝卷揚機安裝吊桶、照明、活動蓋板、通風機等開挖吊運第二節樁孔土方(修邊)先拆第一節支第二節護壁模板澆第二節護壁混凝土 檢查樁位(中心)軸線逐層往下循環作業開挖擴底部分 檢查驗收綁扎鋼筋放混凝土串筒澆筑樁身混凝土(隨澆隨振)擋土板施工人工剔打鎖口護壁砼樁身鑿毛、刷水泥漿人工植筋鋼筋制作安裝模板制作安裝逆作法施工擋土板. (一)、施工準備 1、樁位測設采用全站儀進行放樣定出樁位,根據樁位引出護樁,樁孔開挖后再將護樁引至混14、凝土護壁上,并做好護樁的保護工作。 2、進行場地平整,開挖前,樁基周圍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必須清除,平整場地要因地制宜,要在樁孔四周做好臨時防護措施及安全警示標志. 3、為防止雨水侵入樁孔,在孔口四周挖好排水溝,以利于排水,并注意出土道路的走向,棄土地點應離孔邊至少5m以外,出土達到一定數量或影響施工作業時,應組織機械進行清運. 4、采用卷揚機提升設備,準備提升設備時,首先要考慮到作業情況,即對施工作業是否方便靈活,機具是否拆裝容易,還應注意到吊斗容量與起重能力的適應,起重安全系數應大于3。掛鉤要求牢固,摘掛容易又有保護措施,人員上下應系的安全繩等。 5、準備挖掘施工機具,如鐵鍬、鐵鎬、鐵錘、提土15、斗、水泵等.6、現場核對設計,按設計測定樁位,進行施工放樣。放樣時要根據工地具體情況和施工可能發生的誤差,每邊較設計尺寸略大一些(一般為5cm),然后整平孔口場地。 7、在井口上豎井架或搖頭扒桿出碴、進料、起吊高度應高出井口3m以上,搭設臨時風雨棚,做好井口排水溝。為了施工人身安全,井口設欄桿(薄殼支護高出地面者可不設)及供起吊人員裝卸料用的腳踏板和井口開關門。 8、備臵起吊用蘿筐或特制的活底箱、桶及0。5t卷楊機.當樁間距離較短(57m)要考慮開挖與護壁砼灌注有工序間隙時間。 9、配備井內用的高壓送電路及低壓照明、發電機和變配電設備、爆破器材、通訊設備及管路和安裝材料.(二)、樁孔開挖 1、16、開挖施工要間隔兩樁跳槽開挖,、樁孔采取人工開挖,從上到下逐層用鎬、鍬進行開挖,如果遇到中風化巖層時采取少裝藥控制爆破. 2、挖土順序為先挖中間后挖周邊,按設計樁徑加15厘米控制截面大小,鎖口部分(地面以下1m) 按設計樁徑加40厘米控制截面大小。 3、孔內挖出的土裝入吊桶,用自制提升絞車提升,垂直運輸到地面,堆積到指定地點,防止污染環境. 4、挖孔過程中,不必將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樁的摩擦力。 5、在挖孔過程中隨時觀察土質變化情況每進尺1.0米,對樁孔進行測量,以保證樁徑符合要求,截面尺寸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并采用垂球垂中,測量中心,保證樁孔垂直和位置正確,挖孔的中線誤差不17、得大于孔深的0.5,孔口平面與設計樁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6、挖孔時,如有地下水,在樁孔底局部挖0。6m深,0.5m直徑的集水坑,孔內滲水量不大時,可用鐵皮桶盛水,人工提升排出,滲水量大時,可用水泵排走。 7、樁井開挖過程中,每循環都要記錄、核對地質情況,將結果繪制于柱狀地質圖上。開挖過程中如孔內地質情況與設計資料有較大出入時,及時通知項目部工程部,及時與監理、設計單位研究處理。處理后方可繼續挖孔作業。 8、開挖到設計標高后,應由項目部測量人員對其中心位置、孔底高程進行復測。現場技術人員應檢查其斷面尺寸、垂直度。 9、施工中如該孔位地下水很多,剛提起抽水泵,底部溢水就接近或超過20,這是可清18、理完孔底渣土后讓水繼續上升,等到孔中溢水基本上平靜時,用導管伸入孔底,往導管里輸送攪拌好的早強水下混凝土,混凝土量超過底節護壁30以上,再慢慢撤除導管,由于水壓力的作用,封底混凝土基本上密實,混凝土終凝后再抽水,由于封底混凝土以超過底節護壁,已經沒有地下涌水,待水抽干,再對剩余的水進行處理。將表面混凝土(這部分混凝土中的水泥漿會逸散到水中)松散部分清除運到孔外,再繼續下一道工序。開挖時應經常觀察和了解地質情況。若與設計資料不同,應提出變更設計。若孔底質量復雜或開挖中發現不良地質現象(如石灰巖地區的懸壁或溶洞、薄層泥巖、不規則的淤泥分布等)時,應通知相關單位鉆探查清下層地址情況。10、施工人員下19、孔作業必須戴安全帽,孔口附近不得亂對放小型工具及棄喳,以免落入孔內傷人,對提升設備支撐狀況等要勤以檢查確保施工安全.11、孔深超過5m時應增設通風設備。12、在緊密土層、軟質風化巖層或遇到大塊石、大孤時等,宜采用孔內爆破加快挖孔進度。13、做好雨季施工的技術、安全措施,盡量避開雨季施工。14、施工過程中,加強施工圖紙的核對工作,如發現設計圖與現場地質情況不符時,及時通知設計院進行確認。15、錨固樁挖孔施工時,做挖孔記錄,及時準確的記錄圍巖情況,每個工作日開始時,要做好孔內的通風以保證作業人員的安全。16、挖孔時,作業人員上下必須用雙面鉤的軟梯,杜絕利用出料桶運送作業人員;17、樁口水平1米范圍20、內必須清理干凈,不得有殘渣、工具等物品,防止其墜落傷人;并且鎖口上頂面要高于地面20cm,以利于防水;孔內施工照明必須用防水的照明器材和線路。(三)、樁孔護壁 1、為防止塌方,保證人員操作安全,樁孔每開挖1m即進行護壁施工,必要時每開挖0.5m即進行護壁。 2、護壁采用C30現澆混凝土(設計),模板采用自制鋼模板。模板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尺寸滿足樁體設計要求,護壁不作為樁體的一部分,不得將護壁侵入樁體凈空范圍。護壁混凝土施工時要注意搗固密實。 3、如圖所示,護壁模板形式可采用上口小下口大的梯形截面,以利于混凝土澆注和保證護壁混凝土質量,亦可采用等截面模板,上口應留約1015cm空間作混凝土入口,21、最后封口可在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小粒徑干硬性混凝土填塞密實。 4、護壁混凝土須按照項目部試驗人員提供的施工配合比準確計量,采用機械集中拌和. 5、護壁徑向厚度為20cm,護壁要高出地面30cm,防止地表水流入或滾落雜物傷人。 6、護壁澆筑前必須根據護樁采用垂球認真定位,調整模板的位置和尺寸,并經項目部主管技術人員檢查合格后方可施作護壁,確保豎直度、孔徑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 7、在圍巖松軟破碎和有滑動面的節段,要在護壁內順滑坡方向用臨時橫撐支護,并注意觀察其受力情況,當發現橫撐受力變形、破損而失效時,孔下施工人員必須立即撤離。 8、拆除護壁模板應在護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強度并確保孔壁穩定的情況下方可進22、行. 9、鎖口及護壁施工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執行。(四)、鋼筋籠的制作與安裝鋼筋籠在鋼筋加工場制作,根據各樁具體樁長分節制作,同時在鋼筋籠外周邊綁扎砼墊塊,將鋼筋籠運至樁位處,用汽車起重機分節吊放。下籠時,上下兩節鋼筋籠進行錯位搭接,鋼筋搭接長度為10d,搭接頭制作成一定角度,以保證鋼筋籠的軸向受力。鋼筋籠下到標高后,在孔口準確調整鋼筋籠位置,使之與首節護壁十字線重合,并用4根16鋼筋焊在護壁上,以防止鋼筋籠掉籠或澆筑砼時上浮。(五)、樁及擋土板施工1、苗固樁施工安排在旱季,跳樁開挖擊坑(不少于兩根),護壁及時跟進,樁身混泥土即使連續不間斷澆灌,避免形成相對軟弱截面。2、需快速施工時,宜采用素凝23、或早強混凝土,樁身強度達到實際強度后,再間隔或分層開挖樁前土體。3、為了減少地下水的聚積,任何一根挖孔樁封底時都要把鄰近孔位的積水同時抽出。以減少鄰孔的積水對工作孔的影響。4、除在地表四周挖截水溝外,還應對從孔內排出孔外的水引流遠離樁孔。孔內滲水不多,可用鐵皮桶盛水,人工提引排走,滲水量大時,用水泵排走(注意對滲水量大的一孔超前開挖,集中抽水,以降低其他孔水位)。5、嚴格按照圖紙及定型圖的尺寸施工;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及驗收標準施工6、錨固樁施工應先開挖樁頂以上土石方形成工作面,然后人工開挖基坑,應分節開挖,每節高度宜為0.6-1。0m,挖一節立即支護一節,圍巖較松軟破碎或有水時,分節不宜過長,不24、得在土層變化成和滑動處分節。灌注樁身,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再開挖樁前土石方,嚴禁超前開挖土石方后施工,在挖孔過程中,發現地形、地質條件與設計資料不吻合時,應及時與設計單位聯系開挖樁孔如遇地下水,不能持續強抽水,應及時會同設計等有關單位研究處理設施,以免造成塌孔苗固樁應跳樁開挖(不少于2根),并及時施做鎖口、護壁,注意井下排水通風,確保施工安全,樁身灌注前應先清除孔壁松動石塊、浮土,緊貼圍巖灌注以防止井壁塌跨,澆筑時必須連續灌注,不得形成施工縫;7、加強孔內支護,護壁厚度必需滿足設計要求和施工安全,遇有不良地質可用鋼筋混凝土護壁來加強支護,涌水量大易坍塌地質可用角鋼加固.8、苗固樁的縱向受25、力鋼筋的接頭采用焊接接頭,在接頭的35d范圍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的面積不得大于該截面鋼筋面積的50,擋土板彎起鋼筋在受壓區與分布鋼筋平行綁扎或焊接,并需保持水平長度30,擋土板在安放時應注意板的槽口向外,擋土板與樁的翼緣板的搭接長度為30,搭接處應使樁板觸面平整.9、混凝土施工用的各種材料要符合規范要求,尤其施工用水,要進行化驗,確認是否對混凝土有腐蝕性,如有及時通知各級部門進行設計變更。10、錨固樁施工完成后,應對全部錨固樁進行檢測,檢測完全合格且樁身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5%,及時掛板。11、擋土板施工時,擋土板安裝必須整齊,上下板之間密貼,擋土板后填土應密實。12、預制擋土板混凝土強度達26、到設計強度75%以上方可進行運輸與吊裝。(六)、通風、照明及通信通風;在孔深超過15M后,孔內操作人員會感到呼吸困難,CO2含量超過0.3%S時,就必須進行孔內通風.利用風鎬開挖時,壓縮空氣作為孔內通風。風管為內徑30MM塑料管沿空內壁布設,每空一根。照明:孔深超過15M后,孔內設12V低壓照明電纜,接60W防水帶照紅色燈泡,電纜沿孔壁布設,與鳳管距離不小于1。5M。通信:為保證安全生產,協調作業,上下聯絡通過設置電鈴進行通信(七)、施工中穩定滑坡的措施1、清順滑體坡面,鏟除陡坡、陡坎壁,填塞密縫。2、在抗滑樁施工范圍應大致整平地面,靠山一側刷出寬度大小于2m的平臺,另一側如系棄喳或松散滑體,27、及應填平,避免對樁產生測壓。3、樁孔開挖,應視下滑力的大小,滑體的土石結構,破壞程度及地下水等不同情況,采用全面同時開挖或跳躍式間隔開挖。4、根據地質條件,護壁采用硂支護方法;當成孔后并檢查合格,立即綁扎鋼筋,灌注樁身砼,不容拖延時間。5、樁口扎口10m內不存放大堆材料,棄喳亦在30m以外,產生震動大的機械設在50m以外。(八) 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前,應認真檢查原材料的品種、型號、規格及各部件的質量, 并應有原材料主要技術性能的檢驗報告.2、材料要求(1)水泥:宜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不得使用高鋁水泥,其強度不應低于42。5MPa;(2)鋼筋:設計采用HPB300鋼筋(公稱直徑小于12mm的鋼28、筋)和HRB400鋼筋(公稱直徑大于等于12mm的鋼筋),必須分別符合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 -2007/XG12009)的規定。HPB300鋼筋其抗拉、壓設計強度為270MPa,HRB400級鋼筋其抗拉、壓設計強度為330Mpa。除特殊說明外,直徑12mm者采用HRB400熱扎螺紋鋼筋;直徑12mm者采用HPB300熱扎圓鋼筋。鋼筋直徑16mm的鋼筋連接采用等強度直螺紋機械連接,連接等級達到級標準;(3)砂:應采用細砂,其含泥量按重量計,不得大于3%,且砂中所含云母有機質、硫化物及硫酸鹽等有害物質的含量,按重量計,不得29、大于1%;(4)施工用水,不應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硬化的有害物質,不得用污水,且不得使用PH值 小于5的酸性水和硫酸鹽含量按SO42計算超過0。27mg/m3的水。3、材料強度(1) 混凝土強度等級:C30;(2)鋼筋保護層厚度:均為25mm.(3)鋼筋錨固長度:均為35d。(九)、施工技術要求1、 挖孔(1)抗滑樁施工時,采用跳槽施工,嚴禁全面開挖,開挖樁號順序詳見抗滑樁設計圖紙,等樁身砼強度達到設計值70%后,方可開挖鄰樁。(2)每樁開挖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開挖情況作好地層記錄及地質柱狀圖,并核對錨固地層情況。若地質條件與設計出入較大時應及時通知業主,由業主會同設計和監理確定是否需要變更。開30、挖出的棄土不得堆積在變形區域內,部分用于擋土板背側回填,剩余棄土運至原棄土場.(3)樁坑護壁開挖分節進行,每節高度視巖土地質情況而定,宜為0.61m,地層松散,破碎或有水時,分節不宜過長,不得在土石層變化或滑面處分節,應開挖一節,立即支護一節。護壁支護,宜用就地灌注混凝土。灌注前應清除壁上的松動石塊、浮土。中風化巖層以上的樁周均須做護壁。(4)護壁厚度應符合圖紙規定,當出現坑壁坍塌或護壁變形破壞時,應及時加固支護處,當發現橫撐受力變形、破損而失效時,孔下施工人員必須立即撤離。(5)開挖過程中,確保樁身截面不小于設計值,保持樁身垂直。(6)采用就地綁扎護壁鋼筋,護壁縱向鋼筋應采用焊接接長。(7)31、灌注護壁砼前,應清除巖壁上的松動石塊、浮土、護壁砼灌注完畢24小時后,方可拆模,開挖應在上一節護壁砼強度達到70后進行。(8)每節護壁間孔隙不大于250mm,供灌砼用,砼澆注完畢后,立即將孔隙填滿、抹平.(9)開挖、出渣、運輸應作到安全高效,孔內嚴禁爆破。(10)孔下工作人員不宜超過2人,必須戴安全帽。隨時測量孔下空氣污染濃度,如超過規范規定的各項污染物的濃度限值三級標準時,應增設通風設施.(11)孔下照明必須采用安全電壓。2、抗滑樁樁身鋼筋籠制做安裝(1)制做安裝前,應檢查樁孔斷面尺寸,鑿毛護壁,做好安置鋼筋的放樣。(2)鋼筋籠在樁頂外制作完成,鋼筋籠搭接接頭不得設在土石分界和滑動面上。(332、)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采用機械連接,在接頭中心至長度為35倍鋼筋直徑范圍內,在該區段內有接頭的鋼筋的數量不得超過鋼筋總根數的50;同時應滿足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JGJ 107-2003)、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技術規程(JGJ 108-1996)、鐓粗直螺紋鋼筋接頭(JG 171-2005)的相關規定。(4)受力鋼筋應安放在山坡方向一側,箍筋從樁頂到樁底,間距按照設計要求設置。3、砼的灌注:(1)灌注砼前,檢查斷面凈空,清洗混凝土護壁,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進行檢驗,在未獲得批準前不得澆注砼,檢查驗收合格后及時灌注砼,樁坑暴露時間不宜過長。(2)灌注砼用漏斗、串筒,嚴禁砼由孔口直接倒入樁坑,以防止33、砼離析,并及時振搗,主筋處鋼筋密集,應仔細振搗,保證質量。(3)灌注砼應保持連續:不得中斷,若出現中斷灌注砼時,則需按砼施工相關規范或規定要求處理好施工縫,嚴禁施工縫處在滑動面上。(4)樁身混凝土應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澆筑擋土板,澆筑樁身前須注意擋土板預埋鋼筋的安裝。擋土板采用C30鋼筋混凝土與樁固結現澆,澆筑時應鑿除護壁,采用M10水泥砂漿抹面。(5)擋土板施工時,每四跨普通板設一跨懸臂板(詳見樁板墻立面圖)。擋土板間每隔2m設一道100PVC泄水孔,梅花型布置;擋土板后設30cm厚砂卵石反濾層。(6)未盡事宜詳見施工技術規范。4、抗滑樁其它要求 (1)抗滑樁護壁模板應加固,保證護壁砼密實,尺34、寸符合設計要求,護壁砼不得低于設計砼標號,要求采用機械拌和,嚴禁手工拌和,且應用插入式振動棒振實,鎖口高出地面30cm,做好護壁砼試塊并養護,檢測護壁砼強度是否達到要求。護壁每一模均須對其平面尺寸、中心位置進行檢測,確保無誤。(2)抗滑樁施工前,須回填部分土至設計樁頂位置(詳見抗滑樁橫斷面圖),以作為樁基開挖的施工平臺,再在平臺位置施工鎖口,不得在現有回填土坡面上直接開挖,以免土體再次垮塌。(十)、 邊坡和抗滑樁監測本次邊坡整治設計采用動態設計法,在施工中和施工后,須對變形邊坡橋臺和樁基進行施工安全監測和動態長期監測。1、 邊坡監測在樁板墻施工中,施工單位須組織人員對潛在變形范圍內的邊坡進行設點監測,定期對觀測點(詳見平面圖)監測其變形位移并做好書面記錄。對監測點巡查須每天一次,對觀測點位移變形監測須每兩天一次,并做好書面記錄。樁基施工后,須繼續對相應觀測點進行巡查及監測,巡查須每天一次,對觀測點監測可每三天一次,樁基施工完成兩個月后監測可改為每周一次,并做好書面記錄。同時,在樁板墻施工前和施工中,要定期巡查邊坡是否有新的裂縫產生和原裂縫是否繼續變形,并做好記錄,如變形較大,須跟業主和設計單位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