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地下車庫工程鋼筋專項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83027
2023-06-28
14頁
77.04KB
1、目 錄第一章、編制依據2第二章、工程概況3第三章、施工部署4第四章、施工準備4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6第六章、主要施工管理措施12第一章 編制依據一、xx一期地下車庫工程應用的主要規程、規范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02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規范 GB/T503262001建設工程監理規范 GB50319-2000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 GB503282001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 GB1499-1998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 GB1301398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 JGJ1896二、xx一期地下車庫工程2、應用的主要圖集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 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筏形基礎)04G1013樓梯建筑構造 99SJ403三、xx一期地下車庫工程應用的主要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 50300200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 GB 5016492鋼筋砼熱軋帶肋鋼筋 GB14991998鋼筋砼熱軋光圓鋼筋 GB1301391 GB/T2975-1998 GB/T210189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JGJ5999四、圖紙會審記錄、圖紙審查意見。第二章 工程概況一、本工程為地下車庫,框架結構,建筑面積6500m2,層數一層,層高3.6m;3、設一個雙車道出入口,四個出入口樓梯;主要部位的鋼筋設計 部 位主要鋼筋直徑(規格)連接方式基礎 HPB400級鋼12、14、16、25、22當主筋直徑22 時,采用閃光對焊接頭,其余可采用搭接。地下室框架柱HRB400級25、22、20、18、16采用電渣壓力焊接頭地下室框架梁HRB400級12、14、16、18、20、22、25當主筋直徑22 時,采用閃光對焊接頭,當主筋直徑大于25采用機械連接,其余可采用搭接。地下室頂板HRB400級12采用搭接.二、工程特點、重點與難點(一)工程特點1.施工現場較小,為減少材料的二次搬運,計劃在現場進行合理的布置。2.頂高程變化較大,并因頂部結構為井字梁4、,梁間距較密:(二)工程難點1。工期異常緊迫并且無場地本工程合同工期為150天,計劃工期2013年8月20日-2013年12月15日。又同時為全部為地下結構,施工難度大.2.質量標準鋼筋工程從制作、配料到綁扎確保合格,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規范及相關施工圖集施工,通過嚴格的程序控制和過程控制,實施“過程精品,把本工程建造成一流的藝術精品,實現本工程質量目標,使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質檢站驗收一次通過.第三章 施工部署一、項目部組織機構1、組織機構公司項目負責人:王 峰 項 目 經 理:吳拾金 執 行 經 理:李多坦 項 目 負 責 人:張宇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徐國榮、韋幫林 項目安全負責人:葉朝國、5、彭峰項目施工負責人:繆世云 、李亞飛 施工班組負責人:許業元 二、施工部署原則本工程鋼筋工程量大、結構質量標準高,總工期卻只有100天,工期非常緊張.為了保證各階段均盡可能有充裕的時間施工,保質保量如期完成施工任務,應該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充分醞釀任務,機械設備和人力資源滿足施工進度要求。第四章 施工準備一、技術準備1。 圖紙、圖集、規范、規程等組織技術員、施工負責人、質量員等認真審閱圖紙,爭取把問題解決在施工開始前,并在根據施工圖紙在施工前進行階段性圖紙會審,以便能準確地掌握設計意圖,解決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并整理出圖紙會審紀要。本工程所需要的圖集、規范、標準、法規在施工前準備齊全,使之能6、滿足施工使用要求。2。 技術工作計劃 2.1 施工技術交底:由技術部門負責認真編寫鋼筋施工技術交底,并上報監理等有關部門審批,合格后方可遵照執行,并對工長、質量、材料、安全等部門進行書面交底。2。2 原材試驗工作計劃:鋼筋原材進場后,根據進場時間和進場數量按規范規定及時取樣試驗,必須進行有見證取樣和送檢。并應按試驗結果使用。2。3 施工試驗工作計劃:本工程的施工試驗工作主要包括鋼筋電渣壓力焊接頭的拉伸試驗、閃光對焊接頭的拉伸、彎曲試驗,所有試驗必須進行有見證取樣和送檢。2。4鋼筋機械使用表序號機械機具名稱型號功率(kW)數量(臺)合計(kW)備注1交流焊機BX16307021402閃光對焊機17、501703鋼筋切斷機GQ40-24284鋼筋彎曲機GW404285鋼筋調直機JK35。52116砂輪切割機J3G2-4002。212.27電渣壓力焊機GHG4060160合計300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一、鋼筋工程施工方法1、 抗震等級抗震設防烈度:7度。2、 鋼筋錨固與搭接鋼筋的錨固與搭接長度除注明外錨固長度均應符合03G101-1(04G1014)。3 、鋼筋的檢驗鋼筋進場時現場材料員要檢驗鋼筋出廠合格證、爐號和批量(物資部要有相應資料,并在規定時間內將有關資料歸檔到現場),鋼筋進現場后,現場實驗室根據規范要求立即做鋼筋復試工作,鋼筋復試合格后,方能批準使用。4、鋼筋的加工鋼筋在8、現場集中加工成型,分規格堆放在現場,現場設置鋼筋加工區,分別設2 臺鋼筋切斷機、2 臺鋼筋彎曲機、調直機、對焊機等,專人負責。5、鋼筋的堆放鋼筋要堆放在現場指定的場地內,掛牌標識,標識要注明使用部位、規格、數量、尺寸等內容。鋼筋標識牌要統一。鋼筋要分類進行堆放,如直條鋼筋堆放在一起,箍筋堆放在一起。鋼筋下面一定要墊木架空,防止鋼筋浸在水中生銹。生銹的鋼筋一定要除銹后,由現場鋼筋責任工程師批準后使用。6、鋼筋保護層控制結構各部分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和墊塊形式序號部位保護層厚度墊塊形式1獨立基礎底板40mm高強度砂漿墊塊2地下室外墻30mm同上3框架柱30mm同上4框架梁25mm同上7、鋼筋的連接和接9、頭位置7。1 柱豎向筋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施工工藝,接頭位置50%錯開35倍鋼筋直徑且不小于500mm.7。2 墻筋:搭接接頭,接頭位置50錯開。8、 鋼筋堆放時,應避免淋到雨水,因此,鋼筋使用前,檢查鋼筋是否生銹,生銹的鋼筋做除銹處理,保證混凝土對鋼筋的握裹力。澆筑混凝土時,豎向鋼筋會受到混凝土漿的污染,因此,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及時用濕布將豎向鋼筋上的水泥漿擦掉。保證混凝土對鋼筋的握裹力。9、 基礎底板、現澆面頂板鋼筋支撐方法9.1 底板鋼筋支撐為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采用14 的鋼筋加工而成的馬凳鐵,放置間距為1mm,呈梅花狀布置,同時在馬凳鐵上部拉設通長筋,規格同馬凳鐵.9.2 頂板鋼筋支10、撐為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采用14 的鋼筋加工而成的“工”字形馬凳鐵,每平方放置一個,呈梅花狀布置,同時在馬凳鐵上部拉設通長筋,規格同馬凳鐵.9。3 墻體與筏板內的S鉤綁扎按照圖紙設計要求,采用S鉤要求梅花型布置,間距600,要求S鉤的彎鉤方向均向同一方向.二、鋼筋工程技術質量保證措施及注意事項(一)質量保證措施在整個鋼筋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從材料進場、存放、下料、焊接至現場綁扎施工,將實行責任落實到個人,層層嚴把質量關的質量保證措施。鋼筋保護層及位置控制鋼筋保護層控制是否準確及鋼筋位置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是工程質量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存在問題較多和不易控制的問題。在鋼筋保護層控制及定位措施上,必須嚴11、格加強鋼筋保護層厚度及位置,并同時對柱主筋在已加固的模板四角拉設扎絲,防止柱主筋移位;在梁主筋綁扎完成前,必須在梁底放置成品砼保護層,并嚴格按軸線(控制線)放置梁鋼筋。鋼筋工程質量控制程序圖2鋼筋加工、連接及綁扎施工中應注意: 鋼筋的彎鉤應按施工圖的規定執行,同時滿足有關標準與規范的規定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對受力鋼筋順長度方向為10,對箍筋邊長應不大于5; 鋼筋加工后應按規格、品種分開堆放,放在明顯處掛識標。(二)、鋼筋工程質量注意事項1、預防鋼筋材性的缺陷的措施1.1嚴格執行鋼筋進場的一整套驗收制度,包括檢查出廠證明書,作機械性能試驗,進行外觀檢查,核對鋼筋的品種、規格等。1。2、發現脆斷現12、象或焊接性能不良,應作化學成分檢驗。1。3、重視鋼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機械損傷或沾染油污。需要在現場存放較長時間的鋼筋應堆入倉庫或料棚,并用墊木墊起20厘米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蝕。鋼筋應按不同等級、規格分批掛牌堆放。嚴禁各種鋼筋無牌混雜堆放。1.4、不符合要求的鋼筋必須退貨;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后仍留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格使用。2、預防梁、板的受拉鋼筋有效高度減小的措施2。1、梁、板底受拉鋼筋下要用規定厚度的預制水泥墊塊墊穩,不得用石子、碎磚代替,也不能用兩塊薄墊塊合成一塊使用。2.2、嚴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別是懸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2.3、負彎矩鋼筋應有可靠的固定措施,13、板內負彎矩鋼筋可用撐筋,也可用鐵絲吊在楞木上;負彎矩鋼筋必須扎牢、放穩。2.4、板內預埋管應穿在負彎矩鋼筋之下、彎矩鋼筋之上。2.5、對連續梁中間支座處的鋼筋布置以及板內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錯構件的鋼筋布置,必須交底清楚,盡可能做好標記,避免產生差錯.2.6、鋼筋綁扎、安裝完成后,必須認真進行隱蔽工程驗收,仔細檢查彎矩鋼筋及負彎矩鋼筋的位置;澆搗混凝土前應進行復查,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澆搗混凝土時應配備專人“看鋼筋”,如有移位及時修復.混凝土工也應該懂得盡量在操作過程中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移位、變形.澆混凝土時不準移動鋼筋。3、預防柱內縱向受力鋼筋移位的措施3.1、下柱伸出柱頂部分鋼筋至小14、應加一道臨時箍筋,箍筋尺寸應比上柱箍筋縮小,使上柱鋼筋正好在外側與下柱鋼筋聯接,再用木框或鐵框卡住,牢靠地固定下柱伸出鋼筋的位置.3。2、上柱鋼筋與下柱伸出鋼筋應綁扎或焊接牢固.上柱與已移位的下柱伸出鋼筋聯接時,應保持上柱鋼筋的設計位置。3.3、柱身鋼筋應按要求每隔800mm左右用帶鉛絲有凹槽的水泥墊塊扎牢,緊貼柱模板,固定位置。柱子縱筋與箍筋應按要求扎牢,經檢查無誤后,再封柱子模板,柱子縱筋應保持順直。3.4、澆搗柱凝土時嚴禁拆除柱頂的固定框架及臨時箍筋,不得強行彎折伸出鋼筋,注意保持伸出鋼筋的正確位置,不得用震動器強行撬震柱子縱筋,防止綁扎松扣及水泥墊塊脫落,4、預防鋼筋接頭和錨固的缺陷的15、措施4.1、分清受拉區、受壓區中“同一截面”內接頭數量、搭接長度的規定。配筋表須經技術負責人審查簽字。4。2、認真交底,認真操作。4。3、焊接機械、設備應符合使用要求,焊條品種、規格與鋼筋搭配合宜,鋼筋端頭間隙適當,坡口面加工平順,角度準確.焊工必須按規定持證止崗.5、預防節點處鋼筋布置不合理的措施5。1、現澆肋梁樓蓋主次梁、板的節點處上部鋼筋的布置應為:主梁負彎矩鋼筋在最下皮,次梁負彎矩鋼筋中間,板鋼筋在上面,雙向板較小跨度方向鋼筋一般受力較大,應放在較大跨度方向鋼筋下面。5。2、連續梁中間支座或框架中間節點處的上部鋼筋應貫穿支座或節點,不得在支座或節點內截斷、接頭。框架梁端節點處上部鋼筋在16、節點內的錨固長度應符合有關規定,并伸過節點中心線,需要彎折時要保證其水平段長度,彎折后長度不應小于10d.5.3、現澆上、下柱縱筋搭接頭,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框架頂部節點柱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較大,在柱內錨固有困難時,可彎折錨固在梁、板內。5。4、錨固筋的長度、插入節點深度,不僅配筋時注意不要搞錯,綁扎安裝時也要按規定仔細檢查。5。5、所有應在節點處增加的箍筋、吊筋,均應按要求綁扎牢固.梁端第一個箍筋距離節點邊緣不大于50mm.第六章 施工管理措施一、管理措施1過程檢驗及報驗規定嚴格執行國家現行規范、標準及企業的各項規定,嚴格按照設計要求組織施工。鋼筋工程(工序)開工之前,嚴格按工藝標準要求17、對操作班組進行技術、質量交底。工程施工實行“三檢制”,應認真抓好班組的自檢工作,設立專職質檢員,督促班組的自檢及填寫自檢記錄。鋼筋工程完成后,施工班組組織自檢和工序間的交接檢查,不合格的部位,不經返修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工序達到合格后填好報驗資料報監理和總包責任工程師復查驗收,附隱蔽記錄、預檢記錄、檢驗批等資料。嚴格按照“三檢制”組織檢查工序的施工質量。做到檢查上道工序,保證本道工序,服務下道工序。真正做到嚴格控制工序質量,不合格的工序不移交.質檢人員必須嚴格控制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把關,不得隱瞞施工中的質量問題,并督促操作者及時整改。2不合格分項(工序)處理規定施工中出18、現施工質量嚴重不合格,不得擅自進行處理,必須及時匯報,由施工單位會同業主、設計院、監理制定處理方案。施工方必須嚴格按照處理方案進行返修,并將處理結果報總包方質檢站復查,復查達不到合格的應重新處理,直至達到合格為至.3工程質量驗收規定檢驗批質量驗收應按照國家質量驗收標準規定進行實事求是的進行,檢驗批質量驗收必須在班組自檢的基礎上由班組長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查,在由項目專職質檢員檢查是否合格.檢驗批質量檢查過程中出現不合格,由專職質檢員填寫不合格品通知單,技術部門提出糾正措施,整改后重新檢查。項目專職質檢員檢查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4質量控制資料管理規定質量保證基礎資料,嚴格執行地方行業標準19、。各種質量控制資料,必須與施工同步進行,不得后補,以保證資料的完整、真實、整齊.技術部定期對資料進行查驗。施工單位質檢組,必須編制每周質量檢查計劃,并列出檢查標準的依據,嚴格按照檢查計劃進行驗收。質量驗收資料必須統一,格式要標準化,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進行質量驗收。三、安全保證措施1安全管理方針安全管理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2安全組織保證體系以項目經理為首,由現場經理、安全員、區域責任工程師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員組成安全保證體系。3安全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及合肥市有關現場安全管理條例及方法。制定實施現場安全防護基本標準,如:施工臨時用電安全標準、鋼筋加工機械和設備的安全防護標準。建立嚴格的安全教育制度,編制安全措施,設計和購置安全設施。增強安全意識,避免違章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