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商業裙房及地下車庫測量施工方案(1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83623
2023-06-28
19頁
820.21KB
1、xxxxx世界xxx公館B1地塊工程測量施工方案編制:審核:目錄一 概述11.1 本工程測量的特點11.2 測量工作的難點11.3 總體思路11.4編制依據2二 控制網的建立22.1 測量準備22.2 平面總控制網的建立42.3 高程控制網的建立5三 土方工程測量63.1 平面控制測量63.2 高程控制測量7四 基礎、主體結構工程測量84.1 軸線控制樁的校測84.2 筏板基礎、柱細部放樣及高程控制84.3 主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測量9五 裝飾工程測量115.1 軸線的恢復和引測115.2 標高的抄測11六 特殊測量116.1 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1162 剪力墻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12632、 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1264 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12七 建筑物沉降觀測136.1 沉降基準點布設136.2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136.3 觀測技術要求146.4 對沉降觀測頻次的要求156.5 沉降資料的提交15七 測量質量保證措施16一 概述1.1 本工程測量的特點本工程由1#6#六座樓組成,周圈布置兩層商業裙房,中間以兩層地下車庫相互貫通。1#樓地上32層,地上兩層層;2#樓地上32層,地下兩層;3#樓地上32層,地下兩層;4#樓地上32層,地下兩層;5#樓地上28層,地下兩層;6#樓地上30層,地下兩層;地基與基礎階段對整體建筑的定位是重點;中間整體車庫貫通,車庫的銜接對測量定位和3、標高控制要求比較高,故本工程的測量放樣在基礎階段施工前需在各個樓周圈布設平面控制點和高程控制點,并且閉合測量平差,由此組成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1.2 測量工作的難點1)場地面積較大:場地的東西向及南北向均為200米左右。2)自然影響:易受日照、風力等不利因素的影響。3)施工條件的影響:本工程采用分區段流水施工,控制點保存難道大,受施工干擾的影響大;且各個樓體不同時開工,有可能造成控制點沉降,不易閉合。4)樓層高度較高:因本工程樓體較多,而且高度在100米左右,接近超高層建筑主體施工測量,高程傳遞難度大。主體施工測量中的主要問題是控制垂直度,即是須將基準軸線準確地向高層引測,要求各層相應軸線4、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因此,控制軸線投測的豎向偏差,并使其偏差值不超過規范、規程允許的限值,是高層建筑施工測量中一件很重要的工作。5)地下車庫的影響:本工程地下車庫為兩層整體式,貫通各個樓體,測量過程中如果誤差偏大,有可能造成地下車庫對接出現錯臺。6)場地自身的影響:施工場地不平整,高低差大,并且有較多障礙物,部分區域不能通視。1.3 總體思路本工程將采用科學的測控技術,先進的測量儀器,以及嚴格的復核校正手段來保證施工測量精度。本工程優先利用計算機對電子版結構圖提供的定位點的坐標、標高進行分析計算,再用全站儀、經緯儀進行細部放樣,以確保定位放線工作的速度和精度。平面控制網分兩級測設,首級為總控制5、網,二級控制網為軸線控制網。首級平面控制網的建立以業主提供的控制點為基準,采用全站儀自由邊角網(控制點的相對精度,控制網變形),采用歸化法測設建筑物主軸線及各主要要素點,并進行歸化改正,直至實測坐標值與理論坐標值較差小于1mm。二級控制在首級控制基礎上,進行加密測設細部中心點、各曲線要素點及控制軸線。標高控制以業主提供的水準點為依據,采用國家二級水準測量構成閉合或附和線路,作為各專業施工、基坑監測及建筑物沉降觀測等高程依據。地下部分建(構)筑物細部放樣:用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測設各主要要素點及控制軸線;高程用水準儀進行高程放樣;地上施工測量采用內控法,用激光垂準儀將軸線控制點整體同步傳遞,高程用6、50m 鋼尺整尺向上傳遞。1.4編制依據1)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范2)建筑施工技術規范及規程3)有效施工圖與施工合同4)施工現場情況與相關工程函件二 控制網的建立2.1 測量準備施工測量準備工作包括圖紙的審核,測量定位依據點的交接與校核,人員的組織及測量儀器的選擇及檢定與校核,測量方案的編制、論證與數據準備,工程重點、難點分析與應對措施。2.1.1組織機構1)根據本工程規模及平面、豎向結構特點確定所需配備的測量人員。2) 根據人員特點,明確各自的職責與分工。3)進行相應的技術、合同、工期等的交底,確保本工序依計劃要求順利進行。4)確定本組織機構的歸口管理及協作部門,以保證工作的質量與協作。2)測7、量技術管理組織機構圖與測量人員見表2.1-1表技術管理組織管理項目經理生產經理技術負責人各專業工長測量組勞務班組組織管理協作檢查服務指導監督復查組織管理組織管理職 務數量職 責主任測量工程師1測量總策劃及總負責測量工程師2測量操作、技術資料編制、測量數據計算表2.1-1 人員計劃表2.1.2技術準備 1 ) 辦理好城市坐標測量控制點、城市水準測量控制點、施工現場紅線控制點的交接工作,并進行復核,經確認后作為施工測量控制的基準使用。 2 ) 參與圖紙會審,熟悉建筑、結構細部的平面、標高尺寸,進行施工圖紙測量坐標的復核、換算工作,確保內業計算的準確性。 3 )了解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及各施工階段的的8、現場布置情況,分析各施工工序交接平面、豎向的尺寸及標高變化情況,并根據施工現場踏勘具體情況確定建立軸線控制網與高程控制網的最佳方案 4 ) 根據確定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方案選擇測量路線、測量方法、測量儀器、協作人員及測量所需材料。 5 ) 準備所需測量工具,協作人員及技術資料。主要測量儀器及性能見表2.1-1表2.1-2 主要測量儀器性能表儀器名稱型 號數量精 度用 途全站儀1臺2 2mm+2ppm平面控制網的測設、高程傳遞樓層軸線測量激光垂準儀DZJ611/30000垂直度測量、控制點傳遞電子經緯儀ET-0212軸線投測水準儀DS32臺3mm/1km高程控制測量、變形觀測鋼卷尺50m2把經計9、量局檢驗合格距離測量對講機5km4通訊聯絡注:儀器均在法定檢定單位進行檢驗合格后使用。2.1.3現場準備1 ) 保證施工測量所需的現場材料:木樁、水尼、紅磚、砂石料、紅油漆、鋼卷尺、鐵錘等的到位及準備2 ) 保證現場平整通視,清除影響測量定位的障礙物。3 ) 準備好保護控制樁所需的相關材料、人員。2.1.4測量分項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建立平面、高程控制網報驗復核無誤配合樓層放線、抄測標高報驗復核軸線、標高無誤后進入下一層中間復核控制網配合結構樓層放線、抄測標高報驗復核無誤裝飾放線、全程標高測量報驗外墻垂直度控制無誤進入下一工序竣工圖繪制2.2 平面總控制網的建立1、平面控制網布設原則及精度指標10、1)平面控制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2)軸線控制網的布設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等進行。3)控制點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詳見控制點布置圖)4)平面控制網的精度技術指標必須符合表2.2-1的規定:表2.2-1 平面控制網的精度表等 級測角中誤差(m)邊長相對中誤差(k)一 級51/250002、控制樁必須用混凝土保護,地面以上設醒目的圍護欄桿,防止施工機具車輛碰壓,如有損壞要及時補設。3、平面控制網的布置與測設1)根據業主提供的坐標控制點KZ1、KZ2、KZ3、KZ4,利用全站儀對該坐標點進行復核,必須滿足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11、20XX的規定,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偏差必須達到3mm的要求,作為施工的基準平面控制網點。2)首級控制網建立根據業主提供的主控點KZ1、KZ2、KZ3、KZ4,在每個樓周圍布設控制點DJ1、DJ2、DJ3 、DJ4、DJ5、DJ6,作為本工程的首級控制網。以控制點為中心澆筑400*400*400混凝土維護,同時維護上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首級控制網的建立采用附合導線測量,以KZ1、KZ2為基準,進行測量并對測量數據進行平差,最終得出DJ1、DJ2、DJ3 、DJ4、DJ5、DJ6坐標。得出坐標后,采用測邊角網的方法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二次復核,確保準確(DJ1、DJ2、DJ3 12、DJ4、DJ5、DJ6詳細布置見后附控制點布置圖)。因該工程為深基坑工程,外加場地狹小,布置的控制點距基坑距離較近,故控制點布設好后,每周復核一次,如有變動,分析原因,馬上改正。3)軸線網的測設結合本工程軸線的布置情況,在電子版軸網圖的基礎上經過細加工,取出各軸線坐標,放樣至基坑開挖線外2米位置,放樣出軸線后,彈出墨線并用紅油漆做好軸線符號,標注軸號。各軸線點放樣結束后,根據各軸線間的幾何關系,用鋼卷尺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二次復核,確認準確后,現場放線以此為依據投測至基坑底,放樣各構件。每10天對各軸線點復核一次,防止因基坑變形引起的偏差,導致軸線點變動。本工程采用業主提供13、的主控點來控制首級控制網,用首級控制網控制軸線網。采取高級控低級,高精度控低精度的方式,逐級控制,定期復核,確保測量放樣的準確性。2.3 高程控制網的建立1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據業主提供的水準基點控制點高程,采用國家二級級水準測量,閉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平面總控制網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施工豎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施工現場在每個樓體的塔吊基礎上設置高程控制點H1、H2、H3、H4、H5、H6,每周復核一次,確保無誤。2 水準線路應按附合路線和環形閉合差計算,每km 水準測量高差全中誤差,按下式計算:MW=式中:MW-高差全中誤差(mm):W-閉合差(mm):L-相應線路長度:14、N-附合或閉合路線環的個數。3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表2.3規定。表2.3 水準測量技術要求等級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之差(mm)平地閉合差(mm)二等301.03.00.30.34三 土方工程測量本工程六座樓均為筏板基礎帶兩層地下室,主體施工期先進行大開挖作業。土方由業主指定分包單位施工。我方作為做為總包單位,必須對土方測量工作進行過程控制和結果復核。土方工程測量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3.1 平面控制測量1) 自然地面開挖線放樣首先根據控制網點用全站儀根據坐標放出外邊框主輪廓線,然后用白灰撒出基坑開挖邊線。開挖線的15、關鍵轉點、每個軸線外延長線6米處釘木樁,以便開挖線被破壞后能及時恢復。挖土邊坡坡度控制采用坡度尺。2) 基坑底面開挖線放樣土方開挖接近基坑底面時,可采用經緯儀將主軸線投測到基坑、基槽底,打軸線控制樁,拉鋼卷尺以指導基坑、基槽的清理。測量人員要做好坑底尺寸的控制,對基坑的下口尺寸要經常復核,避免坑底尺寸不夠,嚴禁超挖、負挖現象出現。集水坑、電梯井坑等位置的開挖,要投測控制線,以控制線為依據放出準確位置,釘控制樁位。為避免開挖錯誤,測量人員要在基坑開挖現場隨時投測控制線和標高。3) 基槽驗線當土方開挖完成后,根據控制點樁釘建筑物的輪廓線、主要軸線及高程控制點,用白灰撒出建筑物輪廓線、獨立基礎、水池16、等位置,以方便勘察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驗槽。基坑、基槽驗收合格后,依據現有的基坑、基槽底軸線樁,定出基礎砼墊層施工的模板線。墊層施工完畢后可將軸線直接投測到墊層上,用墨斗弱出主軸線線、主軸線經復驗無誤后,將中心線、模板線、洞口等各構件施工時所需平面基準線依次彈出,經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3.2 高程控制測量1) 高程控制點的聯測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2) 基坑標高基準點的引測土方開挖過程中,每開挖一步,都要往基坑引測標高基準點。以現場高程控制點為依據,采用S3 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往基坑測設附合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17、到基坑施工面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基坑側面上,并標明數據。3) 基底土方開挖標高控制在土方開挖即將挖到基坑開挖底標高時,測量人員要對開挖深度進行實時測量,即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用S3 水準儀抄測出挖土標高,每隔2 米距離撒一白灰點,指導清土人員按標高清土。四 基礎、主體結構工程測量4.1 軸線控制樁的校測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周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而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校測儀器采用測量精度2級、測距精度2mm+2ppm 的全站儀。4.2 筏板基礎、柱細部放樣及高程控制在筏板基礎墊層施工完成后,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工作;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校18、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全站儀投測各主控點(線),根據主控點用經緯儀正倒鏡法投測建筑物控制線,投測允許誤差2mm。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筏板基礎、柱及細部軸線的放樣,也可利用全站儀后方交會的功能,采用任意設站法。即:將全站儀任意架設在需放線的區域(儀器架設點位要便于整個區域細部放線的地方),并能與三個已知控制點通視(其中一個已知點用于方向復核),將棱鏡架設在兩已知點,全站儀進入后方交會菜單,分別測距,儀器就自動求出該點點位坐標。用另一個已知點進行復核無誤后,采用坐標放樣法確定建筑物各主要控制點、線。注意采用后方交會法,交會的19、幾何圖形必須要好。此方法優點:操作靈活、快捷、方便,且受外界干擾少,精度高(此方法也可用于樓層放樣)。基坑底標高控制用水準儀直接抄測標高基準點,約15平方米一個,基準點采用40CM長圓10鋼筋頭打入,留出地面20CM,拉線尺量控制整個基底平整度。此基準點也作為砼墊層施工基準。筏板基礎的控制采用水準儀抄測模板標直接控制,基礎砼頂面標高可根據模板標高控制,在柱鋼筋定位好后也可以此控制砼澆筑標高。基礎砌墻的標高采用立皮數桿控制。地下室底板模板、砼面標高,墻體標高等采用水準儀直接抄測。4.3 主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測量由于本工程施工場地狹窄,施工工序交駐作業多,樓層較高,工期較緊,因而上部結構的平面控20、制采用結構內控與外控相結合辦法。在1#6#樓體各結構層上選定的位置預留洞口,采用激光垂準儀可將底層平面軸線尺寸上選定點(“內控點”)垂直傳遞到上面各結構層操作面上,架設經緯儀將各點投測出來形成控制軸線。外控法主要是為了檢查、復核內控點的精度,避免粗差。首層的測量內控網點用全站儀從外部平面控制網引測,其點位誤差控制在0.5毫米以內。同時要檢查各分段間內控點的相對關系及測量相對精度。4.3.1內控點的布設內控點平面布設,首層樓板鋼筋完成后,布設預埋鐵件,鐵件尺寸200mm200mm8mm,刻十字絲做為控制點的定位,用全站儀進行坐標校核,精度合格后作為平面控制依據。內控點所對應的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21、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200mm200mm 的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4.3.2內控點豎向投測為了保證建筑物的垂直度,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點精確傳遞至施工層,以控制施工層的各軸線,為保證傳遞精度,豎向傳遞必須一次投測。先在底層基點處架設激光準直儀,調校到準直狀態后,打開激光電源,就會發射和該點鉛垂的可見光束。然后在樓板開口處用接收靶接收。通過無線對講機調校可見光光斑直徑,達到最佳狀態時,通知觀測人員逆時針旋轉準直儀,這樣在接收靶處就可見到一個同心圓(光環),取其圓心作為向上的投測點,并將接收靶固定。同樣的辦法投測下一個點,保證每一施工段至少2-3個點,作為角度及距離校核的依據。控22、制軸線投測至施工層后,應組成閉合圖形,且間距不得大于所用鋼尺長度。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投測時要注意:鉛垂儀要精確校準,長水準管軸與儀器豎軸平行;儀器要精確對中、整平,長水準管氣泡偏移不能超過1/10格值,儀器的對點誤差小于1毫米;投點時要旋轉儀器,取光斑軌跡中心。1)控制點傳遞方法將激光鉛垂儀架設在樓面內控點,調平后,接通電源向射出激光束。在施工層安放激光接收靶。內點與激控光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確定控制點的點位并加以保護。2)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見表4.3。表4.3 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高 度(m)允許誤差(mm)每 層3H30m530m60m1523、3)測量垂直度校核控制點傳遞后采用外控點進行校核。4.3.3施工層放樣施工層放樣時,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控制線(內控點),閉合后再細部放線。各施工段樓層的柱網細部放樣:a 坐標放樣法:根據坐標,利用全站儀坐標放樣功能直接放出柱網位置;b 偏角法:根據測站點坐標及放樣點坐標進行坐標反算,用經緯儀或全站儀撥偏角、量距實地放出個柱網交點。室內應把建筑物輪廓軸線和墻柱軸線的投測作為關鍵部位。為了有效控制各層軸線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并達到在裝修階段仍能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測定,要求在施工層的放線中彈放所有細部軸線,墻體邊線、門窗洞口邊線。每當柱澆筑成形拆掉模板后,應在柱側平面投測出相應的軸線,并在墻柱側面24、抄測出建筑1米線或結構1米線。4.3.4高程控制測量1)標高起始點的建立在0.00m 以上標高引測,標高引測基點每施工段不少于三個,并與場內水準控制點構成閉合或符合線路,經嚴密平差,歸化改正后使用。2)標高傳遞各層的施工高程采用50m 的鋼尺從測量標高起始點直接丈量,每層樓至少引測三個不同位置的標高,丈量時鋼尺需加拉力(以98kN為宜)、尺長、溫度三差改正。3)標高控制線的建立施工層抄平之前,先校測首層傳遞上來的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 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采用水準儀、塔尺引測高程控制點的標高。方法是:調整儀器高度使其后視線正對水平線,前視25、則用鉛筆直接在鋼筋或鋼柱上標出視線。這種測法與一般的塔尺標記測法相比,精度可以提高12mm。五 裝飾工程測量5.1 軸線的恢復和引測1)軸線恢復前對每條軸線的相對距離、角度進行校核,方法為:用鋼尺直接丈量距離,用經緯儀測量軸線、軸線控制線之間的角度。2)在施工中被砂漿覆蓋和因為時間久而模糊的軸線、軸線控制線,把面層的附著物清理干凈,用墨線重新彈出,用于隔墻的平面位置控制。3)柱立面的軸線由恢復后的軸線進行引測,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識。4)根據恢復后的軸線及圖紙上隔墻線與軸線的關系依次放出各樓層的隔墻線,用墨線彈出。5.2 標高的抄測+0.500m 線在裝飾工程中因為高度太低上返造成誤差,一般把26、裝飾線定在1.000m,這樣可以為施工時定標高提供方便。1)樓層+1.000m 抄測前先校測結構施工從首層傳遞在電梯井或樓梯井內壁的標高控制點,當較差小于3mm 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2)樓層+1.000m 線抄測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采用水準儀、塔尺抄測高程控制點的標高,各標高點之間用墨線連接并用紅油漆標明數據。六 特殊測量6.1 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厘米處外墻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體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厘米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如此27、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考慮到現場場地狹窄,待主體結構上至10層以上時,經緯儀觀測仰角較大,可采用經緯儀彎管目鏡配合進行觀測。62 剪力墻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剪力墻、隔墻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位置,彈出墻邊線,然后放測出墻50厘米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63 門、窗洞口測量控制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28、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線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64 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30厘米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七 建筑物沉降觀測沉降觀測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建筑的沉降進行一個時期的跟蹤觀測,獲得建筑物準確可靠的沉降數據,了解建筑物的實際沉降情況,為建筑施工和運營安全提供數據保證。本工程六座樓的平面結構尺寸較大,按照規范規定和設計要求必須進行建筑物的沉降觀測。6.1 沉降基準點布設沉降基準29、點是沉降觀測的依據,本工程設置不少于六個穩定可靠的基準點,并每半年檢測一次,以保證沉降觀測成果的正確性;沉降基準點與觀測點的距離不宜太遠,以保證足夠的觀測精度;沉降基準點須埋設在建筑物的壓力傳播范圍以外,距離建筑物基坑邊線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1)基準點的埋設及測量沉降觀測基準點采用測量總控制所網埋設的控制點。基準點高程的校測:基準點使用前,用S1精密水準儀從業主提供的水準基點與場區內水準基準點聯測,經平差計算后的基準點高程數據作為本工程沉降觀測的基準點高程。沉降觀測基準點布設閉合路線,其主要技術要求和測法應符合表6、1-1規定。表6、1-1 沉降觀測技術要求(單位mm)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30、每站高差中誤差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檢測已測高差較差觀測方法及要求二等1.00.300.6 0.8往、返各兩次注:n 為測站數6.2 沉降觀測點的布設1)布點原則觀測點應牢固穩定,確保點位安全,其位置宜靠近觀測對象,能長期保存并具有良好的通視條件,但必須在建筑物所產生的壓力影響范圍以外。在一個觀測區內,水準基點不應少于三個。2)埋設方法為了便于觀測及長期保存,結合現場具體實際情況,觀測點采用明設及暗設相結合沉降觀測點標志。3)沉降觀測點的布置針對本工程建筑結構形式,根據設計圖紙和規范要求,沉降觀測埋設在首層標高+0.5m 處。觀測點埋設方法如圖6.2.3-1,用16黃銅制作,端部磨成半球狀31、。6.3 觀測技術要求觀測儀器選用S1精密水準儀及與其配套銦瓦條碼尺。圖6.2.3-1 觀測點埋設方法沉降觀測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采用單路線往返觀測。觀測過程中應做到:主要觀測人員固定、儀器及附屬設備固定、觀測線路固定、觀測方法及程序固定。沉降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視線高度按表6.3-1要求進行:表6.3-1 沉降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視線高度要求等 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二等蔡司Dini1030m1.0m3.0m0.3m4 觀測前30 分鐘,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下,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在連續32、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三腳架時,應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水準儀水準器必須嚴格置平;除路線轉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應接近直線。沉降觀測點埋設完畢并穩定后,連續往返觀測兩次,取平均值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6.4 對沉降觀測頻次的要求主體施工期間每增加一層觀測一次;基礎周圍大量積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必須觀測;出現異常情況:不均勻沉降、大的沉降量及建筑物出現裂縫等情況時,應增加觀測頻次,做每日或隔日觀測。主體施工完后每一個月一次;竣工后每一季度一次;外界發生劇烈變化時必須及時觀測;交工前觀測一次。竣工一年后觀測每半年一 次,以后根據33、實際情況及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 012195 決定觀測次數。直至建筑物達到基本穩定(1mm/100d)時,停止觀測。6.5 沉降資料的提交沉降觀測點埋設完畢并穩定后,連續觀測兩次,取平均值作為沉降觀測點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術報告。技術報告包括作業說明;沉降觀測記錄;基準點與沉降觀測點位布置圖。正常觀測過程中,每觀測一次,提供作業說明、沉降觀測記錄、時間-荷載-沉降量曲線圖。沉降觀測工作完成(作業終止)后,提供匯總分析報告。技術報告包括:作業說明;基準點與沉降觀測點位布置圖;沉降數據技術分析;沉降觀測記錄;時間-荷載-沉降量曲線圖。七 測量質量保證措施1)嚴格按照規范、規程和設計圖紙34、進行定位放線;2)對每一道測量工序均應進行復核,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3)對每一單項工程的測量定位做好保護。對每一測量項目均應及時做好觀測記錄,所有施工測量記錄和計算成果均應按工程項目分類裝訂,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說明,以便于下道工序的使用和參閱;4)各測量基準點應定期或不定期的對其穩定性進行檢測;5)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布設完成后,應由業主牽頭,組織設計、監理、施工四方校核,四方簽字后用作正式測量工程使用;6)各施工段、工作面的細部放線,在項目部測量班組提供平面和高程控制點,并且雙方簽字確認后,由各分部隊伍獨立完成,施工前由總包和監理驗收;7)選擇良好的測量條件,盡量減少外界環境對觀測值的影響;8)測量定位放線必須以長邊放短邊,決不允許短邊放樣長邊的做法;9)對各種測量器具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自檢或送檢,使其在正常狀態下進行作業。10)由于工期緊,施工分項多,為保證各班組相互配合,以求緊密搭接,施工測量應與各專業工種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與施工同步的測量措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2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