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層高層住宅樓及地下車庫項目后錨固專項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85162
2023-06-30
13頁
489.04KB
1、目 錄第一章 工程概況2一、工程概況2二、編制依據及目的2第二章 施工部署3一、施工區段劃分3二、施工工序3三、項目組織架構3第三章 植筋施工設計4第四章 施工方法10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12第一章 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一、工程概況工程名稱:xx(xx化工廠總廠項目)二期(東區)一標段8#、9#樓及1#地下車庫局部工程二、建筑設計概況擬建的xx高層住宅樓8#、9#樓及1#地下車庫局部工程,本工程為地上33層,地下3層的剪力墻結構,設計建筑總高度為99m,標準層層高為3m,總建筑面積為68547.13m2。二、編制依據及目的 一、編制依據: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13混凝土構件2、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二、編制目的:為保證本工程后錨固施工質量特編制本施工方案,并經設計、監理、業主審核批準后,指導我方具體施工。第二章 施工部署一、施工區段劃分根據設計圖紙對后錨固工程分為三個區段進行施工(8#、9#樓為鏡向關系)。1、A區9-C軸與9-X軸邊梁部分;2、B區9-H軸與9-T軸煙道部分;3、C區9-H軸與9-T軸衛生間部分;二、施工工序1、施工順序:A區B區C區2、后錨固施工工序:剔打完成模板制安施工準備(后錨固)彈線定位鉆孔洗孔鋼筋處理注膠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三、項目組織架構為保證本工程施工能有效進行,項目部成立以下組織架構:第三章 植筋施3、工設計一、承重構件的植筋錨固計算應遵守下列規定:1、植筋設計應在計算和構造上防止混凝土發生劈裂破壞;2、植筋僅承受軸向力,且僅允許按充分利用鋼材強度的計算模式進行設計;3、植筋膠粘劑的粘結強度設計值應按本章的規定采用。4、地震區的承重結構,其植筋承載力仍按本節的規定進行計算,但其錨固深度設計值應乘以考慮位移延性要求的修正系數。二、單根植筋錨固的承載力設計值應符合下列規定:三、植筋的基本錨固深度ls應按下列公式確定:取=1.0四、植筋用膠粘劑的粘結強度設計值fbd應按表12.2.4的規定值采用。取fbd=4.0五、考慮各種因素對植筋受拉承載力影響而需加大錨固深度的修正系數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取=14、.01.11.0=1.1六、承重結構植筋的錨固深度必須經設計計算確定;嚴禁按短期拉撥試驗值或廠商技術手冊的推薦值采用。七、構造規定Ls=0.21.0dfy /4.0=0.05dfyLd1.11.0Ls=1.10.05dfy=0.055dfy當按構造要求植筋時,其最小錨固長度lmin應按符合下列構造要求:1、受拉鋼筋錨固:max0.6Ls;10d;150mm;2、受壓鋼筋錨固:max0.3Ls;7d;100mm;受拉鋼筋鉆孔深度設計值(mm)鋼筋級別鋼筋直徑鉆孔孔徑(mm)鉆孔深度鋼筋級別鋼筋直徑鉆孔孔徑(mm)鉆孔深度一級812120三級1418210一級1014150三級1620240三級15、215180三級1822270受壓鋼筋最小錨固深度設計值鋼筋級別鋼筋直徑鉆孔孔徑(mm)鉆孔深度鋼筋級別鋼筋直徑鉆孔孔徑(mm)鉆孔深度一級812100三級1416180一級1014120三級1620210三級1215150三級1825240八、當植筋與新增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時,其搭接接頭應相互錯開。其縱向受拉搭接長度ll,應根據位于同一連接區段內的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按下列公式確定:注:1、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定義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的規定采用;2、當實際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介于表列數值之間時,按線性內插法確定值;3、對梁類構件,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6、超過50%。九、植筋與新增縱向受拉鋼筋在搭接部位的凈間距,應按本方案的標示值確定。若凈間距超過4d,則搭接長度l1應增加2d,但凈間距不得大于6d。十、用于植筋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其最小厚度hmin應符合下列規定:式中D為鉆孔直徑,應按表12.3.5確定。說明:當構件厚度小于鋼筋植筋要求厚度時,采用如下措施進行施工:即采用先鑿除一條洞滿足鋼筋要求的洞,再用灌漿料填充完畢后即可滿足要求。十一、植筋時,其鋼筋宜先焊后植;若有困難而必需后焊,其焊點距基材混凝土表面應大于15d,且應采用冰水浸漬的濕毛巾包裹植筋的根部。第四章 施工方法一、施工部位:1、A區9-C軸與9-X軸邊梁部分;2、B區9-H軸與97、-T軸煙道部分;3、C區9-H軸與9-T軸衛生間部分;二、施工工序:剔打完成模板制安施工準備(后錨固)彈線定位鉆孔洗孔鋼筋處理注膠植筋固化養護抗拔試驗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三、施工方法1、機械材料準備:錨固膠、電源線、鉆孔機、洗孔機等。2、錨固膠:錨固膠的性能應通過專門的試驗確定。錨固膠必須通過設計、監理、業主同意批準,對獲準使用的錨固膠,除說明書規定可以摻入定量的摻和劑外,現場施工中不宜隨意添加摻料。如使用環氧基錨固膠,錨固膠的性能指標應符合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2013的規定,如是用其它品種的錨固膠,其性能應通過廠家專門的試驗確定和認證。植筋用錨固膠的粘結強度設計值fbd應符8、合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范GB503672006的規定。3、鋼筋:鋼筋規格為7、C12、C14、C16、C18等,具體布置情況按設計圖確定。鋼筋性能應符合規范要求,鋼筋在植筋前要清除表明的鐵銹。4、彈線定位:根據變更設計圖紙的鋼筋數量及位置,標注出植筋位置。經我項目質檢部門驗收,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后才可以鉆孔。5、鉆孔:按照設計要求確定鉆孔的位置,孔徑和深度,外側孔壁與鋼筋混凝土構件邊緣間的寬度5mm以上,鉆孔后的孔壁完好無裂縫和蜂窩等,其質量控制關鍵是鉆孔孔經應比植入鋼筋直經大4-6mm。6、清孔:鉆孔完成后應立即清理,用刷子擦孔壁灰粉,并用壓縮空氣吹凈鉆孔內的灰粉,然后用干凈物體臨時封堵孔口,9、以防塵土,砂粒等雜物落入。質量控制關鍵為鉆孔必須清掃干凈,以增強孔壁與結構膠的粘結力。7、植筋表面處理:植筋應先通過物理試驗,采用機械法或鋼絲刷除去植筋表面鐵銹和氧化層,然后用丙銅除去殘留油污,經處理的鋼筋應盡快植入孔內,避免再次污染。質量控制關鍵是鋼筋植入部分表面干凈,以增加與結構膠的粘結力。8、結構膠灌注:大多數結構膠為雙組分材料,用長嘴器具深入成孔底部,通過擠壓器將膠在孔內從里到外漸漸填孔并排出空氣,注膠量為孔深的1/21/3。質量控制關鍵是從底開始注膠,膠體不得有氣泡存在。9、鋼筋植入:將處理好的植筋緩慢旋入孔內預定深度。質量控制關鍵是植筋必須緩慢旋入。10、養護固化:已植入孔內的鋼筋10、在常溫下養護,直至使用的結構膠到固結的規定時間。其質量控制關鍵是保證固結時間,中間不得擾動。11、檢測試驗:在植筋前,要對所用鋼筋及植筋膠進行現場拉拔試驗,以確定鋼筋及植筋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方法是:制作與要植筋部位混凝土結構相同強調等級的混凝土試件,按植筋步驟,植入3組鋼筋,待植筋膠完全固化后,進行拉拔試驗。試驗用專用的鋼筋測力計,當加力達到鋼筋屈服強度時,鋼筋出現頸縮現象,繼而拉斷,這表明鋼筋和植筋膠都是合格的。 12、植筋后進行非破損性拉拔試驗,用來檢測工作狀態的植筋質量,檢測的數量是植筋總數的10。檢測中,測力計施加的力要小于鋼筋的屈服強度,大于設計部門提供的植筋設計錨固力值。公式為:11、FMFCFYK(FC:測力計施加的力,N/mm2;FYK:鋼筋的屈服強度,N/mm2;FM:植筋設計錨固力,N/mm2)。第五章 安全文明施工1、植筋后,一般不允許在所植鋼筋上焊接,如確實需要焊接時,焊點距離基材混凝土表面應大于15d,且應采用冰水浸漬的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2、確保在植筋期間不能有水流入植筋部位,植筋部位要保持干燥。3、鋼筋必須按要求除銹,鋼筋表明不能有油漬等雜物。4、植筋所用的錨固膠必須是合格產品,各項性能指標要符合規范要5、為了保證植筋質量,必須避免影響植筋質量缺陷的各個因素發生,我們必須從工、料、機、工藝、環境以及方法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要做到萬無一失。6、植筋施工用電要按照項目的用電規程操作,避免違章。7、植筋所用的設備及機具必須按找該設備或機具的操作規程操作,不允許違章操作。8、植筋所用的材料不能到處亂扔污染環境。9、采用植筋錨固時,其錨固部位的原構件混凝土不得有局部缺陷。若有缺陷,應先進行補強或加固處理后再植筋。10、植筋用的膠粘劑應采用改性環氧類和改性乙烯基酯類(包括改性氨基甲酸酯)的膠粘劑。當植筋的直徑大于22mm時,應采用A級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