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路基接觸網基礎工程專項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85282
2023-06-30
14頁
147.70KB
1、目 錄1、編制依據12、適用范圍33、工程概況34、路基接觸網基礎施工64.1、 施工準備64.2、 測量放樣74.3、 挖、鉆孔樁施工 .74.4、 鋼筋籠制作84.5、 下鋼筋籠,安裝預埋件、模板94.6、 砼澆筑.114.7、 養護、拆模.125、安全及環保措施13附件:xx集團有限公司-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聯系單:接觸網硬橫跨基礎設計說明(四設xx指聯(2015)10號)xx集團有限公司-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聯系單:路基地段圓鋼柱接觸網基礎設計說明(四設xx指聯(2015)11號)1、 編制依據(1) 鐵路電力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0-20032、/J 290-2004)(2) 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1-2003/J 291-2004)(3) 高速鐵路電力牽引供電工程施工技術規程(Q/CR 9609-2015)(4) xx集團有限公司-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聯系單:接觸網硬橫跨基礎設計說明(四設xx指聯(2015)10號)(5) xx集團有限公司-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聯系單:路基地段圓鋼柱接觸網基礎設計說明(四設xx指聯(2015)11號)(6) xx北至xx南區間-橋梁、路基段接觸網基礎預留接口設計圖(xx擴施(網)-F20CW03)(7) 接觸網H型鋼柱基礎(肆房(2010)83、301)(8) 改建鐵路xx擴能工程施工圖-xx北站接觸網平面布置圖(供咨詢)(xx擴施(網)-F10CW02)(9) 客運專線鐵路-接觸網H型鋼柱(通化(2008)1301)(10) 鐵路綜合接地系統(通號(2009)9301)(11) 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15-2003/J 286-2004)(12) 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 10424-2010/J 1155-2011)(13) 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3-2011)2、 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xx鐵路標段路基接觸網基礎的施工。3、 工程概況根據改建鐵路xx擴能工程施工圖-xx北站接觸4、網平面布置圖(供咨詢)(xx擴施(網)-F10CW02)、xx北至xx南區間-橋梁、路基段接觸網基礎預留接口設計圖(xx擴施(網)-F20CW03)、xx集團有限公司-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聯系單:接觸網硬橫跨基礎設計說明(四設xx指聯(2015)10號)、xx集團有限公司-xx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聯系單:路基地段圓鋼柱接觸網基礎設計說明(四設xx指聯(2015)11號)、xx鐵路標段路基接觸網的支柱及相應基礎類型有:硬橫跨支柱WJ-C-2、H型鋼柱ZJ-B-1、圓鋼柱WJ-B-1,均為C30現澆鋼筋混凝土。拉線基礎有LXJC(路基接觸網下錨拉線基礎)、LXJC1(路基附5、加導線下錨拉線基礎)兩種,數量如下表所示。支柱類型基礎類型數量(個)說明硬橫跨支柱WJ-C-222挖孔樁基礎,法蘭盤型號CH型鋼柱ZJ-B-126鉆孔樁基礎,法蘭盤型號B;xx大橋龍巖臺xx北2#立交之間圓鋼柱WJ-B-1134挖孔樁基礎,法蘭盤型號B拉線LXJC / LXJC169各型號基礎如下圖所示:路基接觸網支柱基礎布置范圍:xx大橋龍巖臺尾-xx特大橋南平臺前(164個)、xx特大橋龍巖臺尾-xx北隧道(2個)、xx隧道出口-xx隧道進口(2個)、xx隧道出口-大源大橋南平臺前(8個)、大源大橋龍巖臺尾-上頭隧道進口(2個)、上頭隧道出口-陳大特大橋南平臺前(4個),這些地段都有施工便6、道,便于施工。對于挖孔樁基礎,由于接觸網施工是在已修好的路基上進行的,而且路基是經過壓實的,因此,原土結合力強,在基坑垂直開挖深度不大的情況下不易塌方,所以采用原土胎模直接澆注,采用此種方法省力、省料、省時,基礎穩定性好,安全可靠。露出地面的承臺采用模板定型澆筑,并在模板上安裝固定基礎螺栓固定框架。對于鉆孔樁基礎,1米深方形承臺部分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成孔,尺寸可加寬12cm,樁基礎部分由鉆機作業成孔。4、 路基接觸網基礎施工施工總流程施工準備測量放樣挖、鉆孔樁施工鋼筋籠制作驗收合格下鋼筋籠,安裝預埋件、模板養護、拆模砼澆筑l 4.1施工準備接觸網基礎施工前,應進行充分的準備,人工挖孔樁用鎬和鍬7、開挖,一般為二人,一人在坑內開挖,另一人在坑上清土、提土和防護,并且二人互相輪換進行。鉆孔樁采用履帶式螺旋鉆孔機。鋼筋籠在鋼筋加工場加工,由吊車和平板車運至施工現場,鋼筋籠應做好“下墊上蓋”工作。混凝土由罐車從拌合站運送至施工現場,現場準備好串筒、搗固棒以及配電設施。基礎螺栓固定框架可根據各基礎法蘭盤型號用鋼板制作,在澆筑混凝土時固定在模板上。l 4.2 測量放樣接觸網基礎施工前,應由測量工作人員把設計圖紙上的內容和線路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將基礎、支柱等的位置落實到施工地點,并確定坑口尺寸,作出標記,如設置十字型護樁等,以便對樁位進行校核。同組硬橫跨支柱兩基坑中心的連線與正線中心線垂直,施工允許8、偏差2,中心間距施工允許偏差為20mm。基礎外形尺寸允許偏差見下表。項目允許偏差(mm)基礎橫斷面尺寸20基礎順線路方向偏移50基礎頂面高程5基礎限界+500基礎深度+500l 4.3 挖、鉆孔樁施工按照坑位測量標記,沿坑口用鎬垂直地將地表皮刨開,再用鐵鍬將土鏟去,棄土應離坑口0.6m以外,并隨時移土至棄土場。開挖過程中,鍬、鎬交替使用,每用鎬刨松一層,就用鍬清理一層。當坑深小于1.5m時,可由坑內人員直接排土,超過1.5m坑內人員排土困難時,由坑上人員用吊籃提土。坑邊不得放置重物或工具,以免落下傷人,坑下工作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坑邊四周0.5m0.6m應設置簡易圍欄,并作醒目標識。每挖下幾層9、土后,應對基坑限界和坑形進行校核整理,坑底尺寸應和坑口尺寸保持一致,基坑達到設計深度后,坑底應平整,深度施工允許偏差為+500mm,并清除虛土,虛土厚度應小于10cm,挖孔樁傾斜度偏差小于0.5%,在下鋼筋籠、澆筑混凝土之前,應采取加蓋等保護措施。采用鉆孔機鉆孔時,鉆機就位時,要求轉盤中心同鉆架上的起吊滑車在同一垂直線上,鉆桿位置偏差不得大于2cm,安裝鉆機底座應支墊平穩,以防鉆機傾斜或位移,為控制鉆孔深度在允許偏差以內,技術管理人員應對鉆桿長度進行控制,并對司機作交底。鉆孔樁傾斜度偏差小于1%,虛土厚度小于10cm,鉆孔達到規定深度后,停鉆、提鉆。挖、鉆孔樁施工時,必須無水成孔,應嚴防基坑內10、積水,以免基坑土體經水浸泡,土壤力學性質改變,影響施工質量,基坑一旦挖好后應立即澆筑,樁身及承臺嚴禁出現坍塌現象,樁身成孔及混凝土澆筑需在一個工作日內完成。l 4.4 鋼筋籠制作鋼筋材料牌號HPB 300、HRB 400,鋼筋進場時,必須對其質量指標進行全面檢查,按批抽樣檢查其直徑、每延米重量并抽取試件做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和冷彎試驗,其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現行標準鋼筋混凝土用鋼(GB 1499)等的規定,施工單位全部檢查質量證明文件,監理單位全部檢查質量證明文件、試驗報告并進行見證檢驗,檢查合格后方能使用。由于接觸網基礎長度較小,故樁基縱鋼筋宜采用整根鋼筋,并伸到承臺頂,共同抗彎,11、當縱鋼筋需要對接時,采用單面焊,焊接長度不小于10d,鋼筋宜預彎,以保證兩鋼筋的軸線在一直線上。在同一連接區段(長度為35d且不小于50cm)處的接頭數應少于縱鋼筋數的50%。用光圓鋼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應做不小于90的彎鉤,彎鉤的彎曲直徑應大于縱鋼筋直徑,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端直線段的長度,不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承臺鋼筋與樁鋼筋固定在一起,為保證鋼筋籠的保護層厚度,在鋼筋籠表面綁上同強度(C30)墊塊。鋼筋骨架制作完成后,不能立即施工時,應“上蓋下墊”,以保持鋼筋表面潔凈。挖、鉆孔樁鋼筋骨架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見下表。序號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方法1鋼筋骨架在承臺底以下長度100mm12、尺量檢查2鋼筋骨架直徑20mm3主鋼筋間距0.5d尺量檢查不少于5處4加強筋間距20mm5箍筋間距或螺旋筋間距20mm6鋼筋骨架垂直度1%吊線尺量檢查注:d為鋼筋直徑,單位為mm 檢查數量:施工單位全部檢查l 4.5 下鋼筋籠,安裝預埋件、模板質檢員檢查基坑深度、位置、外形尺寸、傾斜度、虛土厚度及鋼筋籠合格后,上報監理,經監理驗收合格后,進行下放鋼筋籠等后道工序。應準備好枕木、兩根穿杠、基礎螺栓固定框架、地腳螺栓、接地端子等,枕木高度應大于承臺露出地面高度或模板高度10cm,穿杠可由幾根2m長的HRB 400 25鋼筋焊接而成,基礎螺栓固定框架可根據各基礎法蘭盤型號用鋼板制作,地腳螺栓采用材質13、Q345-B級M39螺栓,應注意螺栓外露長度190mm(從基礎頂面算起),錨固長度1000mm。承臺露出地面部分采用模板定型澆筑,測量人員在模板內側作出澆筑混凝土頂面標記。對安裝模板最主要的要求是限界(靠線路模板內緣到線路中心的距離)、方向(每組硬橫跨兩基礎中心連線應垂直于正線中心線),允許誤差如前所述,不在贅述。此外,還應檢查模板面是否光滑,各角是否成直角,拼接是否嚴密、不漏漿、穩固等。鋼筋籠在下放前應焊接上吊筋、接地端子,吊筋長度由技術員根據測量提供的標高及枕木高度確定,在基礎沿線路方向小里程側面預制橋隧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連接鋼筋要求與基礎主筋和至少2根基礎螺栓可靠焊接。接地端子的連接14、鋼筋與基礎主筋雙面焊接,焊接長度不小于6d(d為短筋直徑)。鋼筋籠由吊車起吊、下放,下放時,由專人對鋼筋籠扶正,指揮緩慢下放,避免刮擦孔樁內壁。當鋼筋籠即將到底并且鋼筋籠中心與孔樁中心重合時,由穿杠穿過吊筋架在兩端枕木上懸吊固定,兩端枕木頂面應平齊。將基礎螺栓固定框架固定在模板上,將基礎螺栓逐個穿過框架上孔眼,保持垂直插入,擰上螺帽,基礎螺栓就懸吊在框架之上,再將螺栓螺紋部分涂黃油,并用水泥袋紙包扎保護,以防止損壞螺紋,還應注意使基礎螺栓下部彎鉤指向基礎中心。再將接地端子的連接鋼筋與2根螺栓焊接。l 4.6 砼澆筑C30砼由罐車從拌合站運至施工現場,為保證混凝土在灌注時不發生離析現象,采用串筒15、灌注,灌注應連續進行,分層灌注,分層的高度為搗固棒作用部分長度的1.25倍,最大不超過0.5m,隨灌隨搗。搗固應快插慢拔,搗固棒應等發動后才準插入混凝土,搗固棒應垂直或稍作傾斜插入混凝土內,并伸入已搗固層的30-50mm,振搗棒應與孔樁邊界保持最小10cm的距離,也不得觸及鋼筋及螺栓,一般最佳振搗時間為20-30s,每次移動振搗棒距離為60cm。每次搗固應達到以下效果:1、不再顯著沉落;2、不再發生氣泡;3、表面平整并出現水泥漿。每灌注50m3混凝土應做一組試塊,每組試塊為3塊,試塊在灌注地點與基礎同條件養護。混凝土澆筑到頂面時,將基礎螺栓固定框架拆除,校對螺栓距離并調整。地腳螺栓施工允許偏差16、項目允許偏差(mm)螺栓外露長度及螺紋長度+50螺栓相鄰間距1螺栓對角線間距1.5螺栓應垂直于水平面,每根螺栓頂部的中心位置偏差1螺栓埋深+200調整好螺栓位置后,用抹子將基礎表面抹平。l 4.7 養護、拆模接觸網基礎的養護采用自然養護法,即在自然氣溫條件下(高于+5),用土工布將混凝土覆蓋,并灑水保持其濕潤的養護。灑水養護日期,普通水泥潮濕環境中一般不少于7天,干燥環境中不少于14天,灑水次數以保持基礎經常濕潤為原則。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的1012h以內,用土工布將其頂面遮蓋并灑水保持濕潤,在炎熱和有風的天氣中,應在灌注后的23h以內進行遮蓋并灑水。當溫度低于+5時,不澆水,采取保溫保潮措施。基17、礎的拆模時間,應在其強度能保證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損壞時進行。一般基礎在常溫和正常養護下7天后即可拆模,拆模后應用濕土將裸露部分掩埋,以使混凝土繼續硬化。拆模應小心謹慎,防止損傷基礎棱角及表面,如果發現表面有蜂窩麻面,可用鋼刷清理干凈,以1:2的水泥砂漿修補。蜂窩、空洞較多或有露筋、裂紋時,應鑿去全部薄弱部分,用鋼刷清除表面,用細骨料混凝土修補。5、 安全及環保措施安全要求1.為保證施工安全,現場應有專人統一指揮,并設一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工作,堅持班前安全教育制度。2.現場警示標識要明顯。3.配備專職電工進行電線路的設計與架設;用電要規范,施工現場用電應采用三相五線制,用電設備應實行一機一閘一漏(漏電保護器)一箱(配電箱)。4.施工前應對各機械設備進行檢修,防止發生不必要的意外事故。5.各機械設備應由專人操作,且持證上崗。環保要求1.現場無揚塵,運輸無遺灑現象,主要施工便道及加工場地進行硬化處理或灑水降塵。2.按環保要求集中處理生產及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及廢水。3.生產中的廢棄物及時處理,運到棄渣場棄置。4.施工結束及時清理施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