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辦公、住宅綜合性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85722
2023-06-30
17頁
483.14KB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1 施工方案編制根據及編制闡明1.1 施工組織設計根據:1.1.1 構造施工圖及設計總闡明1.1.2 國家、行業及地方關于政策、法律、法令、法規1.1.3 國家強制性原則、施工驗收規范、規程1.1.4 工藝原則及操作規程1.1.5 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原則1.1.6 我司質量保證手冊、程序文獻及規章制度1.1.7 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二冊1.2 編制闡明1.2.1 本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編制對象僅為17.119.1層轉換板。1.2.2 轉換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重點和難點1.2.2.1 由于本轉換板構造屬大體積砼構造,且施工期也正處在秋季,如何控制好板砼在水化過程中內外溫2、差不不不大于25,防止砼浮現溫度應力裂縫和干縮裂縫產生,是轉換板施工重點之一。1.2.2.2 由于本工程轉換板平面積約為740,砼澆筑量較大。按設計規定轉換板砼應持續澆筑,為了保證砼在澆筑過程中持續性和密實性,擬定好砼澆筑線路和澆筑辦法也是轉換層施工重點和難點。2 工程概況(要附總平面布置圖)本工程占地面積:1466 ,總建筑面積:24111,地下一層,地上二十七層,建筑總高:89.9,是集商業、辦公、住宅為一體綜合性建筑。工程構造設計選用了轉換層形式。 轉換層構造設計特性:轉換層構造形式:即第四層頂板為一塊實心混凝土整板,將上部二十四層構造荷載過渡轉換到板下框架體系。轉換層標高17.119.3、1,板厚2.0,柱頂局部板厚2.4,轉換層面積740,板內上下各兩層設縱橫雙向32、200200鋼筋網片;中間又有兩層22、200200鋼筋網片;網片間600600設22立筋,混凝土總量1640,混凝土采用C50商品混凝土。板下框架柱網尺寸:8.78.9、8.412不等。3 大體積混凝土含義、特點及材料規定3.1 定義:最小斷面尺寸不不大于1以上混凝土構造,其尺寸已經大到必要采用相應技術辦法妥善解決溫度差值,合理解決溫度應力并控制裂縫開展混凝土構造,稱為大體積混凝土構造。特點:大體積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相比,具備構造厚,體形大、鋼筋密、混凝土數量多;工程條件復雜和施工技規定高特點,且必要采用溫度4、差和溫度應力雙控制辦法來保證混凝土質量。3.2 該工程轉換層混凝土施工在十月中旬,日平均溫度在20左右,混凝土最高溫度峰值普通出當前混凝土澆筑后第三天,對混凝土澆筑后內部最高溫度與氣溫溫差要控制在25內,以免因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產生裂縫。咱們對混凝土質量控制指標提出如下規定:(1)采用水化熱低礦渣水泥;(2)摻入適量1級粉煤灰;(3)混凝土在滿足泵送規定坍落度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水灰比;(4)摻AEA微膨脹劑。由于使用是商品混凝土,廠家采用硅酸鹽水泥,因而,只能滿足以上(2)、(3)、(4)條規定。這樣對解決混凝土初期溫度應力和后期收縮應力問題并控制混凝土裂縫產生提出了更高技術規定。(5)、砂:5、宜選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3%。(6)、石子:540粒徑碎石或卵石均可。泵送混凝土時,碎石最大粒徑與輸送管內徑之比,宜不大于或等1:3,卵石宜不大于或等1:2.5,以免發生堵管。(7)、熱電偶:宜選銅康銅線直徑為1。(8)、電池:1號于電池和9V方塊電池。3.3 對商品混凝土廠家規定其配制混凝土時,采用雙摻技術。3.3.1 摻高效減水劑,使混凝土緩凝,規定混凝土初凝時間不不大于9小時,以推遲水泥水化熱峰值浮現,使混凝土表面溫度梯度減少。3.3.2 加UEA微膨脹劑(摻量為水泥用量10%),以補償混凝土收縮。3.3.3 保證混凝土澆筑速度,不產生人為施工冷縫。3.3.4 設加強帶,在加強帶處微膨脹6、劑摻量增長為14%。4 工藝流程施工準備清理和潤濕模板鋼骨架、鋼筋、預埋件設立埋設熱電偶或測溫線混凝土配合比選取混凝土攪拌混凝土運送混凝土澆(分層分段)混凝土養護測溫5 機具設備大體積混凝土普通面寬、量大,規定持續施工,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整體性和施工質量,施工中可以考慮使用商口混凝土,配用泵車將砼泵送入模,也可以在現場設攪拌站,并依照工程任務大小,現場條件詳細配備混凝土吊運機械和其他機具、測溫儀器。6 勞動組織除攪拌站配料與混凝土泵車司機由攪拌站統一安排外,為提高生產效率和工程質量,施工中合理組織勞動力,詳細設立普通可與普通鋼筋混凝土工程規定相似。7 混凝土澆筑前裂縫控制計算7.1 混凝土溫度計7、算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實際最高溫度與混凝土絕熱溫升關于。7.1.1 混凝土絕熱溫升:式中:混凝土絕熱溫升()每混凝土水泥用量(),取425Q水泥28天水化熱,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二冊表10-81。c混凝土比熱970 J/()e為常數,取2.718混凝土容重2400()混凝土齡期(d)常數,與水泥品種、澆筑時溫度關于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二冊表10-82,=0.362由于37天水化熱溫度最大,故計算齡期分別按3d、7d絕熱溫升,混凝土澆筑厚度2米。混凝土絕熱溫升:(3d)=425314000(12.718-0.3623)/(9702400)=37.95(5d)= 425354000(12.8、718-0.3627)/(9702400)=59.467.1.2 混凝土中心溫度:式中:T1(t)t齡期混凝土中心計算溫度 ()混凝土澆筑溫度()(t)齡期降溫系數,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二冊表10-83。又混凝土澆筑溫度:式中:混凝土拌合溫度(它與各種材料比熱及初溫度關于),按多次測量資料,有日照時混凝土拌合溫度比當時溫度高5-7,無日照時混凝土拌合溫度比當時溫度高2-3,咱們按3計。混凝土澆筑時室外溫度(十月中旬,室外平均溫度以20計)1+2+3+.n溫度損失系數:1混凝土裝卸,每次1=0.032(裝車、出料二次數)2混凝土運送時,2=(A查施工計算手冊表11-7。式中:為6滾動式攪拌車,9、其溫升0.0042,混凝土泵送不計。為運送時間(以分鐘計算),從商品混凝土公司到工地約30分鐘。)3澆筑過程中,3=0.00360=0.18=23+(2023)(0.064+0.126+0.18)=2330.37=21.89則混凝土內部中心溫度:=21.89+37.950.57=43.52=21.89+59.460.54=54.097.1.3 凝土表層溫度(表面下50100處)溫度7.1.3.1 保溫材料厚度(或蓄水養護深度其計算公式見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二冊10-7-2)式中:保溫材料厚度();所選保溫材料導熱系數W/(),可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二冊表10-84;混凝土表面溫度();施工期10、大氣平均溫度();混凝土導熱系數,取2.33 W/();計算得混凝土最高溫度();計算時取:-=20-=20(計算時可取-=1520-=2025)傳熱系數修正值,取1.32.0,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第二冊表10-85。 Kb=1.3木模板 :=0.50.050.23201.3/(2.3320)=0.0075米草墊:=0.50.050.14202.6/(2.3320)=0.004米油氈:=0.50.010.05201.3/(2.3320)=0.00014米7.1.3.2 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溫層傳熱系數式中 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溫層等傳熱系數/();各保溫材料溫度();各保溫材料導熱系數/()空氣層11、傳熱系數,取23/()。=1/0.0075/0.23+0.004/0.15+0.00014/0.05+1/23=9.1/()7.1.3.3 混凝土虛厚度式中 混凝土虛厚度(m);折減系數,取2/3;混凝土導熱系數,取2.33/()=(2/3)(2.33/9.1)=0.177.1.3.4 混凝土計算厚度式中:混凝土計算厚度();混凝土實際厚度()。=2+20.17=2.347.1.3.5 混凝土表層溫度式中混凝土表面溫度();施工期大氣平均溫度();混凝土中心溫度();=20+40.17(2.34-0.17)43.52-20/=27.37=20+40.17(2.34-0.17)54.09-20/12、=30.68-=43.52-27.37=16.15-=54.09-30.68=23.41闡明咱們采用以上保溫辦法是有效。7.2 應力計算7.2.1 地基約束系數(依照本工程特點不計算地基約束系數;如果有地基約束大體積砼時地基約束系數計算方式參照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10722公式進行計算。)7.2.2 砼干縮率和收縮當量溫差7.2.3 混凝土干縮率式中t齡期混凝土干縮率原則狀態下混凝土極限收縮值,取3.2410-4各修正系數,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表10-88。=3.2410-4(1-2.718-0.03)1.250.931.001.250.880.21.000.61=1.510-6同樣計算可得:y13、(9)=4.3510-6y(15)=7.010-6y(21)= 9.610-6依照水泥品種所得修正系數依照水泥檢測報告查出水泥細度所得修正系數依照骨料品種所得修正系數依照水灰比(w/c)所得修正系數,依照水泥漿量所得修正系數水泥漿量=(水泥+水)/(水泥+骨料+砂+水)注:重量比依照養護時間所得修正系數依照本地氣候相對濕度所得修正系數依照L/F所得修正系數L底板混凝土截面周長;F底板混凝土截面面積(本工程為橫截面周長和面積)依照振搗模式所得修正系數依照配筋率/所得修正系數鋼筋彈性模量、截面積混凝土彈性模量、截面積7.2.4 收縮當量溫差式中TY(t)t齡期混凝土收縮當量溫差(0C)混凝土線膨脹14、系數,110-5(1/0C)TY(3)=1.510-6/110-5=0.15同樣計算可得:TY(9)=0.44 TY(15)=0.7 TY(21)=0.967.2.5 混凝土各齡期內部中心溫度=21.89+59.460.36=43.3式中混凝土內部中心最高溫度()混凝土澆筑溫度()混凝土最大絕熱溫升()齡期降溫系數,查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10-83同樣計算可得:=32.0=24.9=22.57.2.6 以6d(3d)作為一種臺階溫差值及總溫差T(9)=(T1(3)-T1(9)+( TY(9)TY(3))=11.3+0.29=11.59T(15)=(T1(9)-T1(15)+( TY(15)TY(15、9))=7.1+0.26 =7.36T(21)=(T1(15)-T1(21)+( TY(21)TY(15))=2.4+0.26 =2.66總綜合溫差=11.59+7.36+2.66=21.617.2.7 各齡期混凝土彈性模量=(1-e-0.09t)=2.55104(1-2.718-0.09*3)=0.818104混凝土最后彈性模量(),可近似取28d混凝土彈性模量,查建筑施工計算手冊11-14同樣計算可得: =1.915104= 2.556104=2.929 1047.2.8 各齡期混凝土松弛系數S(t),查建筑施工計算手冊表11-17得:S(3)=0.186 S(9) =0.214 S(1516、)=0.233 S(21)=0.3017.2.9 溫度應力計算i(t)Ti(t)Si(t)式中各齡期混凝土所承受溫度應力()混凝土線膨脹系數,取1.010-5各齡期混凝土彈性模量()各齡期綜合溫差()各齡期混凝土松弛系數雙曲余弦函數,查建筑施工計算手冊附錄-附表1-7約束狀態影響系數,=大體積混凝土構造厚度地基水平阻力系數,查建筑施工計算手冊11-207.2.10 各臺階溫差引起應力計算3d到9d溫差引起應力=(0.2/24001.915104)1/2=0.6610-4/2=0.6610-48/2=2.706,查表/2=7.473=1.010-5(1-1/7.473) E(9)T(9) S(917、)/(1-0.15)=0.484同樣計算可得:= 0.446= 0.237=0.484+0.446+0.237=1.1677.2.11 混凝土抗裂安全度計算=/1.15抗裂安全度,取1.15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查建筑施工計算手冊附表2-35。=/=2/1.167=1.711.15 滿足抗裂條件,故不會浮現裂縫。8 操作工藝8.1 施工準備:混凝土澆筑前應備足所需原材料和配備好混凝土、攪拌機、振搗器、材料計量器、混凝土運送設備和做好大體積混凝土構造物基層。8.2 清理模板:配制好大體積混凝土構造物側模板。清理混凝土基層并澆水潤濕,但不得有積水。8.3 鋼骨架、鋼筋、預埋件設立:安裝好鋼骨架,綁18、扎或焊接鋼筋,埋設好預埋件,并檢查其位置精確性,作好隱檢記錄,進行隱蔽驗收。8.4 埋設熱電偶:埋設好熱電偶、檢查位置與否對的,注意埋入深度和相鄰熱電偶間距,作好記錄。8.5 混凝土配合比選取:應依照使用材料,通過試配擬定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嚴格控制其精確性,在攪拌機旁掛牌發布,以便檢查。使用衡器應有檢校合格證和校驗制度,經常保持其精確性,材料配合比偏差,不得超過規定數值:水泥和干燥狀態摻合料:按質量計容許偏差為2%。砂、石子:按質量計容許偏差為5%。水、潮濕狀態摻合料:容許偏差為1%。8.6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宜在氣溫1030之內進行,冬期施工水溫應依照熱工計算進行加熱,以保證混凝土在覆蓋前溫度19、不低于5,砂應恰當加熱,以保證無凍塊。暑期施工普通采用冷卻拌合水或摻冰屑辦法,以達到減少拌合混凝土溫度目,對砂石進行降溫,可采用遮蓋法或噴淋法。8.7 混凝土攪拌(施工現場自設攪拌站狀況)8.7.1 計量:依照每盤各種材料用量及車輛(或籮筐)質量,分別固定如水泥、砂、石子、摻合料各個磅秤標量,在上料時必要嚴格按需要量分別過秤。倒入攪拌機料斗順序是:先石子、后水泥,最后是砂、粉煤灰等粉狀摻合料應與水泥一道加入,減水劑等外加劑應制成一定濃度溶液,按定量與水同步加入攪拌機。8.7.2 攪拌時間:因摻有摻合料和外加劑,為使砼攪拌均勻,自所有拌合料裝入攪拌筒內起到混凝土開始卸料止,其間普通不得少于1.520、分鐘。開盤后,應檢查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攪拌時間等。8.8 混凝土運送:混凝土自攪拌機中卸出后,應及時運到灌溉地點。在運送過程中,要防止混凝土離析、水泥漿流失、坍落度變化以及產生初凝現象。當施工場地窄小無處設攪拌站時,可采用商品混凝土。8.9 混凝土澆筑8.9.1 禁止用吊車在高處直接往模內下料,混凝土自高處傾落時,自由傾落高度不超過2。如超過2時,應設串筒或淄槽,以保證混凝土不發生離桿現象。8.9.2 大體積混凝土構造工程整體性規定高,混凝土必要邊疆澆筑,普通應分層灌溉,分層搗實。依照整體性規定,構造大小、鋼筋疏密,混凝土供應等詳細狀況,可選用如下灌筑方案:8.9.2.1 全面分層(見圖121、):在整個基本內全平面分層澆筑混凝土。在第一層全面澆筑完畢,再回來澆筑第二層時,覆蓋位置第一層混凝土尚未初凝,如此逐級進行,直至澆筑好。此方案合用于平面尺寸不太大構造,或每一層混凝土澆筑時間在3小時之內。施工時宜從短邊開始,再沿長邊進行:必要時可分為兩段從中間向兩端向中間同步進行。圖 1圖 28.9.2.2 分層分段(見圖2):合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積或長度較大構造。把整個構造在平面上沿長度方向提成若干段,普通以2寬為一段。在高度上提成若干層,每層厚度取不不不大于0.4為宜。從一端開始,向另一端逐級逐段踏步式澆筑直至完畢。它規定每段岔處和第二層覆蓋新澆筑混凝土可以在前一次(或一層)混凝土尚未達到22、初凝前就要澆筑。8.9.2.3 當構造厚度或面積很大時,為減少收縮和溫度應力,對構造應分層或分塊施工;分層厚度以控制在1.5左右為好,分塊最大尺寸以控制在30以內為宜。分塊接岔時,可以在大塊混凝土中預留后澆帶,將整塊大體積混凝土提成兩塊或若干塊,待所澆筑混凝土通過一段時間養護干縮后,再在預留后澆帶中澆筑補償收縮混凝土,使分塊混凝土連成一種整體。分層時間間隔,普通約需10d到15d,或應以混凝土表面溫度降至大氣平均溫度為好;如考慮進度規定,至少間隔時間應不少于5d,或不少于混內部最高溫度浮現時間,否則兩層混凝土共同發熱,就難于控制其溫差均不大于或等于25。8.10 混凝土振搗8.10.1因混凝土23、中有不少鋼筋,振動棒應垂直插入,振搗混凝土時,振動棒不得碰撞鋼筋,預埋件。8.10.2振動棒操作,應做到“快插慢撥”。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表面混凝土振實,而與下面混凝土發生分層、離析現象。慢撥是為了使混凝土能填滿振動棒抽出時所導致空隙。在振動混凝土過程中,宜將振動棒上下略有抽動,以便上下振動均勻。8.10.3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過短不易搗實混凝土,過長也許引起混凝土離析,普通每一插點振搗時間為2030,以混凝土開始泛漿和不再浮現氣泡為準。 澆筑混凝土每振搗完一段,應隨后用鐵板攤平拍實,在將近達到初凝時,應在進行二次收光。8.11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振搗平整完畢,采用塑料布及時密封養護,上面24、蓋草墊一至二層;夏天則蓄水養護,防止混凝土脫水龜裂。加蓋保溫材料與蓄水能有效控制混凝土內部和表面溫度差以及混凝土表面和大氣空間溫度差均不大于25,以防止混凝土因溫差應力而產生裂縫。保溫材料拆除時間同樣以兩個溫度差均不大于25而定,普通混凝土澆筑完畢第三、四天為升溫高峰,其后逐漸降溫,保溫材料折除以10天以上為妥。降溫速度不適當過快,其后逐漸降溫,保溫材料拆除以10天以上為妥。降溫速度不適當過快,以防溫差應力裂縫。保溫材料拆除后,仍應澆水養護,澆水養護應不少于20天。8.12 測溫工作:在大體積混凝土工程中,為了控制混凝土兩個溫差以及校驗計算值與實測值差別,隨時掌握混凝土溫差動態,可采用熱電偶進25、行測溫,同步還可以配用普通玻璃棒式溫度計進行校驗。為了全面反映混凝土內溫度場變化狀況,應依照構造物詳細狀況埋熱電偶。普通狀況是,熱電偶埋入深度8001000,相鄰兩熱電偶間距在水平方向為2500,在高度方向10001500,距邊角和表面應不不大于500。在測溫過程中,當發現溫差超過25時,應及時加強保溫或從緩拆除保溫材料,以防止混凝土溫度應力裂縫。9 質量規定9.1 混凝土按配合比計量精確,混凝土強度級別不得低于設計強度級別。9.2 混凝土感觀質量平整、密實,不準有蜂窩、露筋、裂縫等缺陷。10 安全辦法10.1 振搗器電源膠皮線要常檢查,防止破損,操作時戴絕緣手套,穿膠鞋。10.2 翻頭號車在使用前務必檢查剎車。10.3 夜間施工,運送道路及施工現場應架設照明設備。10.4 采用塔吊或行車運送混凝土,必要有專人指揮,盛混凝土料斗天并要靈活、可靠。料斗吊環必要經計算后選用未冷拉級鋼筋,且焊接牢固。10.5 澆筑混凝土使用溜槽或串筒節間必要連接牢固,操作部位應有護欄,不準站在溜槽帶上操作。
道路橋梁
上傳時間:2023-10-24
127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