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線隧道斜井進正洞挑頂專項施工方案(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86104
2023-07-03
14頁
133.38KB
1、目錄1 編制說明11.1 編制依據11。2 編制范圍12 工程概況12.1 隧道工程概況12。2 主要技術標準22.3 氣象條件22。4 地質情況22.4。1 地形、地貌22.4.2 地層巖性22.4。3 水文地質特征22。5 工程設計情況32。5.1 斜井設置情況32.5。2 圍巖及支護情況32.6 工程特點,施工重點及其對策措施42。6。1 工程特點42.6.2 施工重點42。6.3 施工重點擬采取的對策措施43 施工計劃53.1 施工進度計劃53.2 人員配置計劃63.3 機械設備配置計劃64 總體施工方案65 主要施工技術方案75.1 施工準備75。2 施工工藝及流程75。3 施工方法2、75。3。1 1斜井進入正洞前的施工75.3.2 2#斜井進入正洞前的施工85。3.3 交叉口處加固施工95.3。4 “門字形”導坑施工105.3。5 正洞開挖施工105。3.6 二襯臺車組裝126 安全、質量、環保、文明施工的保證措施126。1 安全保證措施126.2 質量保證措施136.2。1 控制要點136。2.2 質量檢驗136。3 環境保護措施146。4 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46.4。1 文明施工目標146。4。2 文明施工組織機構156。4.3 文明施工措施15*隧道斜井進正洞挑頂專項施工方案1 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1)xx鐵路*隧道施工圖及相關參考圖、專用圖、標準圖、定型圖等3、;(2)國家、行業現行鐵路建設相關技術規范和規定等;(3)新建玉溪至xx鐵路施工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及施工合同文件;(4)國家和地方關于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5)工程施工調查報告及新建*標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及批復意見;(6)當前鐵路建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施工裝備水平;(7)我公司類似工程的施工經驗、施工水平及施工資源情況;1。2 編制范圍適用于斜井進正洞挑頂施工作業。2 工程概況2.1 隧道工程概況*隧道位于xx線xx站xx線xx站區間,為設計時速160km/h單線隧道,本隧跨越中國和老撾邊境線,全長約9592。407m;以國境分界線分段,本標段施工國內段正線7170.4074、m,起訖里程D1K505+925D1K513+095。407,隧道最大埋深220m。本隧設計范圍內正線隧道洞內線路坡度為單面上坡,線路坡度按里程從小到大分別為6/1400m、10/5770.407m;本隧除D1K506+145.48D1K510+513。91段(長4008。43m)位于半徑R=5000m的右偏曲線上外,其余段均為直線。為滿足工期要求,解決施工通風、結合防災救援疏散工程設置等問題,本標段*隧道分別在D1K508+400左側、D1K510+860右側設置1座斜井以輔助正洞施工.2.2 主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I級;正線數目:單線;設計時速:160km/h;最大坡度:10;最小曲線半徑5、:5000m;牽引種類:電力;機車類型:客車HXD3D,貨車HXD2;軌道類型:進口段25m為有砟無砟軌道過渡段,其余地段鋪設彈性支撐塊式無砟軌道.2。3 氣象條件本標段所處地區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山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終年溫暖、陽光充足、熱量豐富、濕潤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具有“長夏無冬、一雨成秋”的特點。2。4 地質情況2.4.1 地形、地貌測區屬中低山剝蝕地貌,地形起伏較大,地面高程7691044m,相對高差30275m,自然橫坡545,局部較陡。山間淺溝發育,部分溝槽平坦寬緩。坡面植被發育,多為灌木林,基巖部分裸露,洞身低洼平緩處被墾為旱地。2。4。2 地層巖性測區上覆6、第四系全新統滑坡堆積層粉質粘土,坡洪積層淤泥質土、粉質粘土、細砂,坡殘積層粉質粘土等;下伏基巖為下第三系大灣塘組下段礫巖夾石英砂巖,小丫口組下段砂巖、石英砂巖夾泥巖,勐野井組泥巖夾砂巖、礫巖、鹽巖(含石膏)。洞身穿越地層主要為泥巖夾砂巖、礫巖、巖鹽含石膏,泥巖為紫紅色,泥質結構,泥質膠結,巖質較軟,易風化剝落,具遇水軟化崩解、失水收縮開裂等特性;砂巖多為長石石英砂巖,淺灰、紫紅色,中細粒結構,泥質膠結,中厚層狀,質稍硬。2。4。3 水文地質特征(1)地表水地表水主要為溝水、塘水,主要由大氣降水補給。(2)地下水地下水類型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第四系孔隙水弱發育7、,水量較小;下伏基巖巖體破碎,基巖裂隙水較發育。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具硫酸鹽侵蝕(H2)、氯鹽侵蝕(L3)及鹽類結晶破壞侵蝕(Y3)。1號斜井正常涌水量為50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為600m3/d;2號斜井正常涌水量為1100m3/d、雨季最大涌水量為1320m3/d.2。5 工程設計情況2.5.1 斜井設置情況斜井設置情況分別見圖2.5-1、表2。5-1。圖2.51 *隧道斜井設置平面布置圖表2。51 *隧道斜井設置情況表輔助坑道型式長度(m)與正線交叉里程與線路位置與線路小里程方向夾角坡度(%)斷面尺寸運輸方式1#斜井368D1K508+400左側6087。5m6。2m無軌雙車道2#斜井8、803D1K510+860右側43107。5m6.2m無軌雙車道2。5。2 圍巖及支護情況1#斜井進正洞前36m、2斜井進正洞前66m設計圍巖均為IV級,均按照雙車道IV級模筑施工(玉墨隧附1389),其支護參數為:超前支護為25砂漿錨桿,3.5m/根,0.52。4m(環縱)布置;噴射砼20cm厚;拱墻設置22砂漿錨桿,3m/根,1.01.0m(環縱)布置;采用6鋼筋網,網格間距25cm25cm;鋼架采用I16型鋼鋼架,間距1.2m/榀;襯砌厚度30cm;底板厚20cm。1、2斜井進正洞后設計圍巖均為IV級,均按照單線隧道IV級圍巖IVC型復合式襯砌施工(玉墨隧附2013),其支護參數為:超前9、支護為42小導管,4.5m/根,0。43m(環縱)布置;噴射砼23cm厚,拱部/邊墻設置22組合中空/砂漿錨桿,3m/根,1。21.2m(環縱)布置,采用6鋼筋網2020布置,鋼架采用格柵鋼架鋼架,間距1m/榀,襯砌厚度40cm.2.6 工程特點,施工重點及其對策措施2.6。1 工程特點1、2斜井與正洞交叉口所屬地層為泥巖夾砂巖、礫巖、巖鹽含石膏,巖質軟弱,巖體破碎,節理發育,地下水呈細流,對隧道圍巖有不良影響;斜井與正洞斜交處地段圍巖受力復雜,施工難度大,易形成塌方、突水等地質災害;施工斷面較小,各種大型機械難以開展,施工進度較慢。2。6。2 施工重點(1)斜井以一定角度與正洞斜交,靠小里程10、側會出現一個“扇形體”圍巖,結構受力復雜,容易發生塌方或掉塊,加固交叉口圍巖是本工程的重點;(2)斜井進正洞以小導洞形式進入,導洞完成后,因正洞安設鋼架會切掉一部分導洞的鋼架,此時受力形式發生變化,如何防止交叉口初支變形是本工程的重點;(3)斜井進正洞交叉口空間狹小,合理的施工組織是本工程的重點。2。6。3 施工重點擬采取的對策措施本工程施工重點擬采取的主要對策措施見下表。表2。61 施工重點擬采取的主要對策措施序號重、難點名稱主要對策措施1加固交叉口圍巖(1)根據超前地質預報結果,必要時采取洞內超前預注漿或雙層超前支護(大管棚+小導管)等進行超前處理,把施工安全風險降至最低;(2)必要時可對11、“扇形體圍巖5米范圍內進行注漿,采用22中空組合錨桿,梅花形布置,間距0。5m,注漿壓力不大于0.4Mpa;(3)注漿完畢后,及時對該段圍巖進行第二次支護,架立鋼架,噴射混凝土。(4)正洞開挖階段,工作面擴大,大型機械設備可以在其施工之后,及時對交叉口范圍內進行二次襯砌;(5)制定隧道防坍專項應急預案,明確防范措施、貯備應急搶險物資,以備不時之需。2防止交叉口初支變形(1)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工作,采用物探和鉆探相結合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質真實情況,根據預報和量測信息制定切實可行的開挖方案,開挖過程中嚴格按“管超前、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組織施工;(2)認真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加強12、關鍵工序質量卡控,確保支護施工質量;(3)將監控量測工作納入關鍵工序進行管理,建立完善的監測反饋系統,確定報警值,根據量測結果指導安全施工;(4)加大預留變形量,并根據監控量測信息進行調整;(5)根據圍巖實際情況,可對設計支護參數進行加強,確保初支穩定可靠。3合理的施工組織(1) 提前進行施工準備,確保人、機、料滿足現場施工需求;(2) 強化工序間的銜接,縮短圍巖暴露時間及時進行支護;3 施工計劃3.1 施工進度計劃1、2斜井進正洞挑頂施工進度計劃見下表:表3.1-1、表3.12.表3。1-1 *隧道1斜井進正洞挑頂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工程項目開始時間完工時間時間(日歷天)備注1施工準備201713、/2/202017/2/2342斜井異形鋼架段開挖2017/2/242017/2/274(X1D1K0+030X1D1K0+010)3斜井加密鋼架段開挖2017/2/282017/3/34(X1D1K0+010X1D1K0+005)4斜井下臺階及底板施工2017/3/42017/3/13105斜井正洞交叉口加固2017/3/142017/3/1856門字形導坑施工2017/3/192017/3/2357正洞小里程開挖30m2017/3/242017/4/7158小里程側拼裝仰拱棧橋2017/4/82017/4/1710大里程側開挖9施工小里程側24m仰拱及填充2017/4/182017/4/214、71010小里程側拼裝二襯臺車2017/4/282017/5/1518仰拱棧橋調至大里程側施工11正洞大里程側正常施工2017/5/16小里程側拼裝正洞二襯臺車表3.12 *隧道2斜井進正洞挑頂施工進度計劃表序號工程項目開始時間完工時間時間(日歷天)備注1施工準備2017/6/182017/6/2142斜井異形鋼架段開挖2017/6/222017/7/413(X2D1K0+050X1D1K0+011)3斜井加密鋼架段開挖2017/7/52017/7/84(X2D1K0+011X1D1K0+006)4斜井下臺階及底板施工2017/7/92017/7/20125斜井正洞交叉口加固2017/7/2115、2017/7/2556門字形導坑施工2017/7/262017/7/3057正洞小里程開挖30m2017/7/312017/8/14158小里程側拼裝仰拱棧橋2017/8/152017/8/2410大里程側開挖9施工小里程側24m仰拱及填充2017/8/252017/9/31010小里程側拼裝二襯臺車2017/9/42017/9/2118仰拱棧橋調至大里程側施工11正洞大里程側正常施工2017/9/22小里程側拼裝正洞二襯臺車3.2 人員配置計劃表3。2-1 施工作業人員配備表序號崗位人數1施工負責人1人2技術主管1人3專兼職安全員1人4技術、質檢、測量、試驗人員45人5工班長3人6開挖作業人16、員18人7鋼架、鋼筋網及錨桿施工9人8噴射混凝土作業9人3。3 機械設備配置計劃表3。3-1 主要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序號機械名稱數量1挖掘機1臺2裝載機1臺3風鉆4臺4濕噴機2臺5出碴車3臺6鋼架彎制機1臺7電焊機2臺4 總體施工方案1#斜井與正洞小里程夾角為60,2斜井與正洞小里程夾角為43,為保證斜井進正洞時斜井初支鋼架與正洞線路方向平行(便于正洞初支鋼架落腳),需提前對斜井初支鋼架架立方向進行調整,最后一榀鋼架采用工字鋼雙拼并在上方設置橫梁,交叉口范圍內的正洞初支鋼架均架立在橫梁上。斜井開挖至于正洞外輪廓線交叉處后停止掘進,封閉掌子面。待斜井下臺階及底板施工完成后,再采用“門字形”導坑進17、入正洞上臺階開挖,導坑采用門字形鋼架進行防護,施工導洞時需預留正洞初支厚度和預留變形沉降量。導坑開挖完成后進行正洞初支,先向施工任務較少的小里程側按照臺階法施工30米,洞內拼裝仰拱棧橋完成該段的仰拱及填充,隨后向大里程側按照臺階法施工,利用小里程側的仰拱棧橋施工仰拱及填充。同時利用小里程已施工完成仰拱及填充段拼裝大里程側的二襯臺車,隨后大里程側采用臺階法按照設計支護參數進行施工,隨即進行小里程側仰拱棧橋及二襯臺車拼裝。5 主要施工技術方案5。1 施工準備(1)內業準備設計圖紙已經審核,隧道設計中線、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復測和控制測量工作已完成,復測成果滿足要求并經監理單位批復。隧道貫通測量設計完18、成并實施,貫通精度符合驗標要求。開工報審手續完善并獲得審批.在進正洞挑頂前認真閱讀審核施工圖紙,精確計算出正洞坐標及標高,結構尺寸。制定施工安全保證措施及應急預案。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參加施工人員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2)外業準備施工作業中所使用的材料及施工機具設備已準備到位。現場施工放樣并經復核。(3)技術要求滿足設計及相關隧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中的規定。5。2 施工工藝及流程斜井進正洞挑頂施工工藝流程見:圖5。21。5.3 施工方法5.3.1 1斜井進入正洞前的施工根據斜井與正洞相交角度,1斜井開挖至X1D1K0+030處時,開始安裝I16異型鋼架,異型鋼架需按19、扇形布置,左側間距118cm,右側間距92cm,共架立19榀鋼架,19異型鋼架架立方向與正洞線路方向平行;對進入正洞前5m范圍內斜井初支進行加強,鋼架間距0.5m,均平行于正洞線路方向設置,進入正洞前5m范圍內鋼架鎖腳均采用L=3。5m,42鎖腳錨管,每處4根,其余支護參數均按照雙車道IV級模筑(玉墨隧附1389)施工。斜井開挖至于正洞外輪廓線交叉處后停止掘進,封閉掌子面。隨后進行斜井下臺階及底板施工.待斜井支護完成后方能進入正洞范圍施工。為保證正洞施工,對斜井底板進行加強處理:底板厚度由原設計20cm加厚至30cm,底板頂面增設一層6mm鋼筋網片,網格2020cm,網片保護層厚度5cm。具體20、布置圖見:圖5。31。斜井段開挖設立異型鋼架異型鋼架加工斜井段下臺階及底板施工噴錨支護雙拼支撐鋼架設橫梁沿垂直正洞中線方向,開挖門字形導坑至正洞對側施工準備拆除小里程側門字架立柱并開挖正洞導坑支護安設導洞段正洞鋼架、鋼架與橫梁連接錨噴支護拼裝仰拱棧橋小里程側施工仰拱及填充待強后拼裝二襯臺車拆除大里程側門字架立柱并開挖正洞移動仰拱棧橋大里程側施工仰拱及填充移動二襯臺車大里程側臺階法正常施工拼裝棧橋及二襯臺車小里程側臺階法正常施工圖5.2-1 斜井進正洞挑頂施工工藝流程5。3.2 2斜井進入正洞前的施工根據斜井與正洞相交角度,2斜井開挖至X2D1K0+050處時,開始安裝I16異型鋼架,異型鋼架需21、按扇形布置,左側間距95cm,右側間距122cm,共架立36榀鋼架,36異型鋼架架立方向與正洞線路方向平行;對進入正洞前5m范圍內斜井初支進行加強,鋼架間距0.5m,均平行于正洞線路方向設置,進入正洞前5m范圍內鋼架鎖腳均采用L=3。5m,42鎖腳錨管,每處4根,其余支護參數均按照雙車道IV級模筑(玉墨隧附1389)施工。斜井開挖至于正洞外輪廓線交叉處后停止掘進,封閉掌子面。隨后進行斜井下臺階及底板施工。待斜井支護完成后方能進入正洞范圍施工。為保證正洞施工,對斜井底板進行加強處理:底板厚度由原設計20cm加厚至30cm,底板頂面增設一層6mm鋼筋網片,網格2020cm,網片保護層厚度5cm。522、。3.3 交叉口處加固施工考慮到斜井以小角度進入正洞,需對交叉口段圍巖進行徑向注漿加固,注漿范圍為斜井進正洞前5m的拱墻部分,注漿孔開孔直徑75mm,終孔不得小于42mm,注漿管采用42mm鋼花管,單根長度3m,孔位環向間距150cm,縱向間距250cm,注漿可采用水泥漿,水灰比=0。50。8:1,若周圍圍巖出現涌水情況,可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水泥漿:水玻璃漿液=1:0.8。施工至斜井與正洞邊墻交接處,架立最后一榀鋼架,并在鋼架上方設置鋼橫梁,作為正洞鋼架的落腳點,最后一榀鋼架采用2組I18鋼架并排雙拼,鋼架間采用22mm連接筋焊接固定,橫梁采用2根并排I18工字鋼,橫梁與鋼架之間設置I1823、工字鋼立柱支撐,支撐立柱與正洞鋼架位置相對應,間距相為1m。在橫梁下方每根立柱支撐兩側各打設1根3m長42mm注漿小導管,以增強橫梁穩定性。雙拼鋼架必須落腳在穩固基巖上,必要時可在鋼架下方設置混凝土支墩以增加其穩定性.鋼架布置見:圖5。3-3。5。3.4 “門字形”導坑施工待斜井與正洞交界處二次襯砌完成后,利用斜井開挖臺車沿斜井與正洞邊墻相交處垂直于正洞中線方向上臺階開挖400cm寬門字形導坑,小導坑開挖時拱頂超出正洞開挖輪廓線23cm,采用I16門架式拱架,進行正洞初期支護時不再取出拱頂橫梁,門架間距1.0米/榀,噴射C25混凝土厚23cm,橫梁設置22砂漿錨桿,3m/根,1。21。2m(環24、縱)布置,采用6鋼筋網2020布置.若圍巖自穩能力可以,則噴射混凝土只噴射拱頂部分,若圍巖自穩能力較差,則把門柱也噴上混凝土,每循環進尺控制在1m左右,防止進尺過大導致挑頂形成大超挖.為確保安全在導洞施工全過程中,必須在有加強支護的情況下施工,現場根據圍巖情況可以適當加強支護參數。鋼架布置見:圖5。3-4。5。3.5 正洞開挖施工“門字形”導坑施工完成后,先將門字架范圍內的正洞上臺階初支施工完畢,支護參數除初支鋼架由格柵鋼架改為I16型鋼鋼架,其余均按照單線隧道IV級圍巖IVC型復合式襯砌施工(玉墨隧附20-13)施工。其支護參數為:超前支護為42小導管,4.5m/根,0。43m(環縱)布置;25、噴射砼23cm厚,拱部/邊墻設置22組合中空/砂漿錨桿,3m/根,1.21.2m(環縱)布置,采用6鋼筋網2020布置,鋼架采用I16工字鋼鋼架,間距1m/榀。導坑內的正洞初期支護結構強度達到要求后,拆除導洞小里程側的邊墻臨時支護,先向施工任務較少的小里程側按照臺階法施工30米,洞內拼裝仰拱棧橋完成該段的仰拱及填充,隨后向大里程側按照臺階法施工,利用小里程側的仰拱棧橋施工仰拱及填充。正洞開挖落底后要及時施工排水設施并進行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使支護結構盡早封閉成環,提高穩定性,確保施工安全。現場要加強監控量測,有異常情況人員立即撤離。尤其與斜井交叉處,盡早形成封閉環,鋼架落腳于已做好的落腳平臺上26、,務必確保安全,小心進尺.5。3。6 二襯臺車組裝受斜井斷面尺寸影響,正洞二襯臺車分構件采用車輛運至正洞內,利用斜井正洞交叉口下里程側已施工完成仰拱及填充的30m進行拼裝,二襯臺車拼裝采用滑輪組提升模板.正洞開挖初支時在同一斷面兩側起拱線位置設置每組35根5米長22mm砂漿錨桿,錨桿錨固牢固,錨桿頭做成彎鉤狀,便于掛住滑輪組。錨桿組設置23個斷面,原則上間距與二襯臺車單塊模板寬度相同。掛鉤錨桿可通過設置橫向連接筋與正洞初支鋼架形成整體,增強承載能力.6 安全、質量、環保、文明施工的保證措施6。1 安全保證措施 根據地質預報材料核對地質情況,如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則及時調整施工方案。 堅持“ 短進27、尺、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進尺必須采用光面爆破,減少圍巖的擾動,及時封閉,加強圍巖的自穩能力。 正洞斜井相交段施工時應及時設置監控量測點,加強監控量測,如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機械開挖時,為防止挖掘機等大型機械對已支護好鋼架進行碰撞,造成鋼架損壞,開挖時,指派專人對開挖作業進行指揮,嚴格限制機械作業界限,以防止碰撞鋼架。 爆破作業時所有人員應撤至不受有害氣體、振動及飛石傷害的安全地點,安全地點與爆破工作的距離不應小于200m。 構件支撐的立柱不得置于虛碴和松動圍巖上。軟弱圍巖地段,立柱需加設墊板. 鋼架的安裝作業時,作業人員之間須協調動作,在本排鋼架未安裝完畢,并與相鄰的鋼28、架和錨桿連接穩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臨時支撐。 鋼架每一循環安裝作業時,中途不得停止,要一氣呵成,交接班在工作面進行,使支護快速形成,并及時噴護,以便圍巖開挖面盡早形成封閉對圍巖變形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減少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交叉口段斜井襯砌應及早施作,擋頭板沿正洞線路方向安設。 斜井與正洞掌子面施工時,應設專人值班24小時值班,隨時觀察圍巖及支護狀態的的穩定性,一旦發現異常,立即撤出所有人員,避免造成人員傷亡. 作業人員應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嚴禁酒后上崗。 制定挑頂施工的安全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材料、物資的儲備。6.2 質量保證措施6。2。1 控制要點進洞挑頂施工質量控制主要是控制隧道開挖斷面29、及鋼架加工制作及安裝兩個方面:隧道開挖斷面的中線和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制作鋼架、橫梁和支撐立柱所用的鋼材到場后必須進行檢驗,按批抽取試件作力學性能(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伸長率)工藝性能(冷彎)試驗,其質量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700)、熱扎普通工字鋼(YB(T)56)等的規定和設計要求。檢驗數量:以同牌號、同爐罐號、同規格、同交貨狀態的型鋼,每60t為一批,不足60t應按一計.每批抽檢一次.制作鋼架的鋼材品種和規格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型鋼鋼架的彎制應符合設計要求。鋼架的結構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并報監理工程師復檢確認。鋼架安裝不得侵入二次襯砌斷面,底部不得有虛碴,相鄰鋼架及各節鋼架30、間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鋼架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得小于3cm。表面覆蓋層厚度不得小于3cm.沿鋼架外緣每隔2m應用鋼楔或混凝土預制塊與初噴層頂緊,鋼架與初噴層間的間隙應采用噴射混凝土噴填密實。6。2。2 質量檢驗(1)中線和高程要求隧道開挖斷面的中線和高程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報監理進行復檢.檢驗數量: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采用全站儀、水準儀測量。(2)開挖斷面要求隧道開挖嚴格控制欠挖.拱腳和墻腳以上內斷面嚴禁欠挖,并報監理復檢確認.檢驗數量:每一開挖循環檢查一次.檢驗方法:施工單位采用自動斷面儀測量等儀器測量周邊輪廓斷面,繪斷面圖與設計斷面核對;監理工程師見證測量,現場核對開挖斷面。31、(3)鋼材要求鋼筋、型鋼等原材料應平直、無損傷,表面不得有裂紋、油污、顆粒狀或片狀銹蝕。檢驗數量:全部檢查,并報監理工程師見證確認。檢驗方法:觀察。鋼架制作應符合下列規定:采用型鋼彎制鋼架時,分節長度應根據設計尺寸及所采用的開挖方法確定,各節長度不應大于4;鋼架節點焊接長度應大于4cm,且對稱焊接;鋼架周邊拼裝允許偏差為3cm,平面翹曲應小于2cm。檢驗數量:每榀鋼架檢查一次,并報監理工程師復檢確認。檢驗方法:觀察、尺量。鋼架安裝允許偏差的檢驗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表6.2-1 鋼架安裝允許偏差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1間 距100 mm2橫 向50 mm3高 程50 mm4垂直度25保護層和表面覆蓋層32、厚度-5 mm檢驗數量:每榀鋼架檢查一次,并報監理工程師復檢確認.檢驗方法:測量、尺量.6.3 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中應加強通風,保持洞內空氣質量。 棄碴時要由專人指揮、堆放整齊、邊坡平整,棄碴場按設計設置擋墻。施工過程中杜絕隨意傾倒棄碴和棄土。施工完畢后,對棄碴場及時平整,并做好綠化、防護,避免水土流失。 便道及施工現場要注意撒水防塵,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6。4 文明施工保證措施6。4。1 文明施工目標嚴格執行國家、建設方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驗評標準或要求,結合鐵路行業標準,按“安標工地”要求,搞好駐地建設、現場文明施工、現場管理規范化.做到駐地生活生產設施布置安全合理、設施配套;施工組織有序;33、材料堆碼整齊,設備停放有序;標識標志醒目,環境整潔干凈,滿足建設方現場標準化建設要求.6。4。2 文明施工組織機構按鐵路建設項目現場安全文明標志建技【2009】44號文要求,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首的文明工地領導小組,健全各項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結合本標段實際情況,健全分級負責的管理網絡,各工點區域范圍的環保、衛生與施工現場分級負責,在各級負責人中明確分工,落實文明施工現場責任區,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確保文明施工現場管理有章可循。科學、合理的組織生產,保證現場施工緊張有秩均衡地進行。加強各施工隊伍之間的緊密配合,減少不協調和矛盾的產生,加強現場施工管理,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服從環保部門的督查,創建文明工地,樹立良好形象。6。4。3 文明施工措施工程施工時,嚴格遵守有關文明施工及交通維護措施的要求。為此,本項目部將成立創建文明工地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文明工地活動的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爭創“文明施工單位,力爭做到“六好:履約信譽好;質量安全好;料機管理好;隊伍建設好;環境氛圍好;綜合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