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層住宅和公寓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技術交底(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86234
2023-07-03
12頁
142.54KB
1、施工組織設計技術交底1.工程概況、工程特點、設計意圖1。1工程概況 本工程總建筑面積26847。5m2,由地下三層,地上15層組成,建筑物呈不規則矩形,東西向長大為90m,南北向寬為45m左右,場地內標高為44.38至46。31之間,基本平坦.總高度46。5m,局部56。6m,是以中高檔住宅和公寓為主,部分為商場的綜合性大樓。 基礎工程:大樓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平均樁長6米,地下室由于總長有72.8米,考慮設變形縫防水困難和設置后澆帶施工困難,擬采用無縫施工技術,砼中添加微膨脹劑。 主體結構:根據建筑設計要求和平面布置特點,本工程采用現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利用樓梯井筒布置剪力墻,另在平面中其2、它部位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墻柱共同承受豎向及水平荷載,由于功能上的要求,616軸部分二層上下柱網差異較大,擬設置厚板結構轉換層以傳遞豎向及水平荷載。樓板因層高限制,地下室負二、負一層均按雙向肋梁樓蓋設計,25軸住宅部分因震靈活隔斷且層高受限,其樓面采用現澆空心樓板,板厚260,其空心率在50左右,柱網上仍設普通梁,其余部分為普通現澆梁板結構。 建筑物圍護結構及地下室墻均采用M7.5水泥砂漿砌筑Mu7。5紅磚墻,內隔墻采用Mu7.5的混凝土空心砌塊。 裝修工程:本工程大部分地面為水泥砂漿面層,樓梯間為防滑瓷磚,內墻除廚房、衛生間為水泥砂漿外,其余均采用888涂料;頂棚僅廚房、衛生間、陽臺為水泥3、砂漿外,其它為888涂料。 外墻裝修一層為麻石外墻面外,其余為100100米色外墻磚,本色鋁合金窗,5厚明玻。1。2 工程特點 (1)該工程的建筑物邊線緊鄰道路紅線,特別是基礎工程施工場地十分狹窄,鋼材、模板、架管等材料僅能夜間進場,開工前,需對現場臨建布置、材料堆放與儲存以及現場文明施工作出詳細、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方案,以指導工程施工。 (2)該工程的承包范圍包括土建、裝飾、安裝施工,參與施工的專業、工種、人員多,且工期緊,施工過程中,項目經理部須充分發揮組織、管理、控制、協調的職能,合理、科學地組織各專業、各工種、各工序進行穿插、搭接作業,充分利用作業面。協調處理好各專業、各工種、各工序的4、相互關系,使各專業、各工種、各工序環環相扣,配合默契。 (3)該工程為高層建筑物,施工過程中須建立軸線和垂直度控制的內部控制點和外部控制點,嚴格控制其垂直度. (4) 該項目東、西面臨街,對施工現場文明施工、安全防護和環境保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5)轉換層施工荷載重,混凝土等級高,水泥用量大,而且厚板架于空中,六面暴露,板邊空氣溫度低,板內水化熱溫升高,結構防裂要求嚴,溫度裂縫控制難度大特別是厚板的下表面保溫保濕難度更大。 (6)現澆空心樓板的薄壁管在砼澆筑過程中,由于浮力容易上浮,安裝過程中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2. 施工準備抓好施工現場的“四通一平”工作,即水通、電通、道路通、電話通和場5、地平整,搭好生產、生活設施,落實生產技術準備工作。2.1 生產準備(1)場地硬化現場按中建總公司的CI手冊標準進行包裝,施工場地全部用C15砼覆蓋,使整個施工場地全部硬化,并結合雨施做好排水明溝,現場排水設計為有組織排水系統,在建筑四周挖一400寬500600深的磚砌排水明溝作為總排水溝,其流向南北向溝為由北向南,東西向溝為由西向東.所有施工廢水及生活污水都通過經沉淀池處理后,排入圍墻外的城市下水道。(2)搭建臨時設施2.4。2 技術準備(1)在接到施工圖紙后,各級技術人員、施工員,要認真熟悉圖紙,技術部門負責組織好圖紙會審,發現問題及時提出,爭取在開工前辦好一次性恰商,同時確定好各工序的做法6、材料、規格,為加工定貨創造條件。(2)根據甲方給定的定位樁和高程控制樁,做好測量定位.(3)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復雜的分項施工方案。3主要施工方法3.1 測量工程 軸線控制點點位的布置:基礎施工時在建筑物四周地面上設置8個外部控制點,作為建筑物的外部控制網,控制點布置見下圖.上部主體施工時,各區分別在施工層樓面設置四個內部控制點(見下圖)。同時在施工至0。000m時,將大角軸線引至角柱上,并根據進度向上引彈,以作校核用。3.2鋼筋工程鋼筋連接:基礎底板、柱及梁主筋,直徑22mm時連接采用對焊或搭接,直徑22mm時采用錐螺紋連接,底板鋼筋沿長方向總長72米,鋼筋分為三段,沿短方向總長39。6米鋼7、筋分為二段,相同段內鋼筋采用對焊,段與段之間鋼筋采用搭接,柱與墻豎向鋼筋每層設一個接頭。 3。3模板工程 地梁及樁帽側模采用120厚磚胎模,底板高低差處及基礎底板側模采用240厚磚胎模,磚胎模內側及頂部抹2cm厚水泥砂漿,地下室墻模板均采用鋼框竹膠合板面板的鋼管支撐體系,柱、梁板模采用14厚雙面覆膜竹膠合板。 特殊部位模板膨脹帶模板膨脹帶采用雙層網作一次性模板,雙層網中一層為鋼板網,一層則為細網眼鐵絲網用定型鋼筋支撐,定型鋼筋與底筋、面筋焊接固定。見下圖. 膨脹帶處砼分隔 3。4砼工程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施工縫的留設:樁帽、地梁、集水井、電梯井先澆至-9.8m高,地下室水平結構設置膨脹帶,不再8、另行留設施工縫,豎向結構外墻及水池負三、負二、負一層墻設于底板面上30cm及梁底板位置,在0.00以上水平結構與豎向結構墻、柱一起澆筑,施工縫設于板面。3.5 薄壁管的安裝GBF管施工順序:支模彈安GBF管位置線綁扎底層鋼筋綁扎管間鋼筋網片綁扎放置GBF管的下層支撐鋼筋安放GBF管安放12號鐵絲卡固定GBF管.1。2M長GBF管浮力大,為不至于使底板鋼筋因GBF管的浮力而上升,底板筋用10號鐵絲穿過模板間拼縫固定在模板架的鋼管上,其間距為1。22m1m。為不損壞模板,原則上不準在模板上鉆孔.3.6腳手架工程 針對該建筑二面鄰街的特點及現場條件,在保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前提下外腳手架除區四層樓9、面以下,、區四層樓面以下采用普通雙排架,其余均采用鋼管挑架;現澆樓面采用滿堂腳手架(轉換層厚板支撐架見專題方案).3.6。1懸挑外架方案 懸挑外架從區四層樓面以上、區三層樓面以上開始設置,每四層一挑。共需懸挑四次。每懸挑段允許兩個樓層同時施工,可滿足結構與裝飾交叉作業的需要。 懸挑采用48鋼管三角挑架,另外陽臺及轉角處均采取上拉下支式,上用花藍螺栓加鋼絲繩與上層梁內予埋件拉接。其平面布置及構造見詳圖。 4。2轉換層施工方案4。2。1工程概況本工程結構設計選用了轉換層形式,、區第一層結構頂板為一空心混凝土整板,將上部218層薄壁柱結構的荷載過度轉換到板下框架體系。4.2。3施工方案的選擇轉換層的10、施工方案考慮二次澆筑法,將厚板分兩次澆筑迭合而成,第一次澆筑900mm厚,待其強度增長到50后再澆筑第二層900厚砼,轉換板鋼筋相應分兩次綁扎。2)支撐系統:遵循總體方案的安排,模板工程只需考慮第一次澆筑900mm厚混凝土的施工荷載,經計算梁底模荷載為29。5 KN/ m2,雙扣件的抗滑能力為12。3KN,通過轉換層板模板及其支撐系統設計計算確定,若采用常規模板支撐體系,靠下層樓面承受如此大的施工荷載勢必破壞下層結構,必須加設支撐,采取分層卸荷的方法,從地下室底板起層層設置相對應的豎向支撐體系,靠各層樓板的變形協調將荷載逐層傳遞至地下室砼底板。樓梯口處支撐架搭設 建筑物1112軸交HJ軸于負一11、層至間設一3000*6000mm的樓梯間,此處轉換層支撐架是薄弱環節,另在一層梯段踏步兩側梁上加設一排立桿,兩側梁的立桿垂直面上加設斜撐,將樓梯口上部轉換層荷載部分轉移到兩側梁上,梯口范圍內斜撐全面設置,不得跳躍設置.支撐構造措施相鄰立桿的接頭應錯開,且接頭均采用對接接頭,立桿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20mm,水平桿平面高差不得大于10mm。 底模下大橫桿應緊貼小橫桿下面,扣在立桿上,形成二扣件共同作用抵抗滑移,由于混凝土澆筑時由一側向另一側推進對模板支撐系統產生較大水平推力,為提高模板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和抗傾覆能力,板底支撐系統沿立桿高縱橫布置四道水平桿,并設剪刀撐,剪刀撐在柱處與柱環抱并相互連12、接為一個整體。 5) 主要技術措施:上下澆筑層結合處理:為使轉換板的整板抗力性能不因混凝土分兩次澆筑而下降,必須在結合部位采取特殊處理措施,保證兩層混凝土板協同工作。混凝土表面處理:第一次澆筑混凝土后,在混凝土終凝前在其表面拉成凸凹不平的麻面(深約30-50MM),下次澆筑混凝土前再充分濕潤。b、GBF管安裝:GBF管的下層支撐鋼筋在綁扎時要求比 GBF管的高度要低30mm,在GBF管就位后,鋼筋卡下端的彎鉤鉤住底版鋼筋的下層鋼筋網片,在澆筑混凝土時,GBF管由于浮力上升至鋼筋卡橫排筋位置被檔住,從而保證GBF管就位準確。1M長GBF管浮力大,為不至于使底板鋼筋因GBF管的浮力而上升,底板筋用13、12號鐵絲穿過模板間拼縫固定在模板架的鋼管上,其間距為1.22m1m.為不損壞模板,原則上不準在模板上鉆孔.固定第二排GBF管的鋼筋卡下端彎鉤掛于中層鋼筋網片上。大體積砼澆筑對于梁梁、梁柱節點處,由于柱頂鋼筋、縱橫框架梁鋼筋的交叉,振動棒難以插入,為保證砼的質量,柱頭砼在轉換板澆筑前用細碎石混凝土提前澆筑,梁下層鋼筋下砼在轉換板澆筑時采用塔吊用細碎石砼澆筑,同時采用35mm 振動棒,并在綁扎暗梁時在柱內埋插2至3處48鋼管以分隔鋼筋,留出空隙,待澆筑混凝土后再拔除。4工程施工的注意事項 41轉換層施工 a。自重大:轉換層板厚1800mm,整板自重大,施工時全部重量及施工荷載均須由支撐承擔,這樣14、一來就要求模板、支撐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可靠的穩定性。 b.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結構防裂要求嚴:因轉換層面積大,混凝土量大,屬于大體積混凝土,且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水泥用量大,又架于空中呈六面暴露狀,板邊溫度低,板內現澆混凝土產生的水化熱引起的溫升高,極易產生溫度與收縮裂縫,須采取技術措施予以控制. c.結構受力復雜,施工技術要求高:轉換層采用了暗梁,鋼筋量大,排列密集,特別是柱截面與梁相交處,,使得梁柱節點的施工相當困難。42薄壁管施工GBF管浮力大,為不至于使底板鋼筋因GBF管的浮力而上升,砼澆筑前需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并加強檢查。43外腳手架針對該建筑二面鄰街的特點及現場條件,外腳手架采15、用鋼管挑架,懸挑外架從區四層樓面以上、區三層樓面以上開始設置,每四層一挑.為確保安全,腳手架使用前必須組織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保證工期、質量、安全的主要技術措施51采用集中預拌泵送砼,保證砼質量,加快砼的澆灌速度,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施工工期,保證現場文明施工程度,降低現場施工噪音,改善城市環保環境。52采用粗直鋼筋連接新技術(如鋼筋錐鑼紋連接)節約鋼筋用量,同時加快工程進度,保證工程質量。53采用砼外加劑技術,改善砼的性能,保證砼的可泵性,提高砼的強度,提高砼的密實度,保證砼的抗滲能力,縮短施工工期,保證工程質量.砂漿配比中添加砂漿外加劑,改善砂漿的和易性.54采用小流水段施工16、工藝,減少工程投入及保證各工種的工序連續性,提高工效,降低工程成本。55 運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對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動態管理,保證計劃的實施.56 運用統計技術分析潛在不合格原因,制定糾正預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重復出現,而加強質量控制的預見性。57挖土深度超過1.5m時,應根據土質情況按規定護坡, 護臂樁及麻石擋墻附近3米范圍內嚴禁堆載,并派專人負責定期進行觀測,發現支護設施已產生局部變形及時采取措施加固。58上部結構的外腳手架滿掛安全圍護網,進行全封閉施工,安全網應封嚴,與外腳手架固定牢靠。進料平臺布置在北面及南面遠離人員密集處,平臺臨空的三方須設攔桿和安全網封閉,平臺支撐須穩固可靠。人員上下的人行梯寬1.2m以上,并設防滑條和防護欄桿。施工用地范圍設置明顯標志,非施工人員不準進入施工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