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1號線地下連續墻堵漏施工方案(2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86496
2023-07-03
21頁
135.31KB
1、xx市軌道交通1號線鐵道學院站土建工程地下連續墻堵漏方案編 制:復 核:審 批:目錄1、 編制說明11.1 編制目的11.2 編制依據11.3 編制范圍12、 工程概況13.1 設計概況13.2 連續墻施工情況23.3 工程地質條件23.4 水文地質條件43、 施工計劃43.1 準備工作43.2 進度計劃53.3 材料與設備計劃53.4 勞動力計劃64、 堵漏施工方法與工藝64.1 滲漏也許因素分析64.2 地下連續墻縫(洞)滲流解決74.3 地下連續墻縫(洞)輕微管涌解決74.4 開挖面陰角部位管涌解決94.5 流砂及管涌解決104.6 旋噴樁施工工藝115、 安全措施和環境保護措施125.2、1 堵漏領導小組機構125.2 安全措施145.3環境保護措施141、 編制說明1.1 編制目的鐵道學院站基坑深度約23.6725.61m,站位覆有最大厚度約16m的砂卵石層,透水性極強,故地下連續墻接縫的止水性能對基坑開挖安全至關重要。若達不到止水效果,地下連續墻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容易出現滲漏水情況,導致基坑周邊地表水位下降,導致地表沉降,危機周邊建筑物安全。若不及時解決,繼而演變成涌水風險。制定本方案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合理的分工,有效有序地對基坑“涌水、涌砂”突發事件實行解決,最大限度地避免“涌水、涌砂”限度擴大,力求及時制止“涌水涌砂”現象,減少基坑開挖的后續施工壓力,把事件危害降到3、最低點。1.2 編制依據()xx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鐵道學院站主體圍護結構施工圖設計(2023.03);()xx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鐵道學院站初步設計(2023.07);()xx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鐵道學院站具體勘察階段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23;()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23);()建筑地基解決技術規范(JGJ792023);()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YB9258-97);()現場實地勘察。1.3 編制范圍xx軌道交通1號線鐵道學院站土建工程基坑主體圍護結構地下連續墻防滲堵漏。2、 工程概況3.1 設計概況鐵道學院站位于芙蓉南4、路與韶高路交口處,沿芙蓉南路南北呈一字型布置,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YCK25+109.000,車站設計起點(YCK25+037.850)至設計終點(YCK25+190.550)里程內,車站總長152.7m,標準段寬20.9m。車站為島式車站,基坑開挖深度約23.6725.61m,車站覆土厚度2.74.2m,預留盾構始發與接受條件。車站主體基坑采用明挖結合局部蓋挖法施工。車站主體圍護結構采用800mm厚地下連續墻+鋼筋混凝土內支撐(鋼管支撐)支護形式,連續墻頂設立鋼筋混凝土冠梁,兼做壓頂梁。車站標準段豎向共設立1道鋼筋混凝土支撐+3道鋼支撐,兩側盾構端頭井段設立4道鋼筋混凝土斜撐。3.2 連續5、墻施工情況車站于2023年8月10日開工,嚴格控制施工質量,至2023年1月17日順利完畢所有連續墻施工,共計62幅,施工工藝流程如下:測量放線施工導墻地下連續墻成槽清孔吊放鋼筋籠澆注水下砼。3.3 工程地質條件本區間地勢較為平坦,地表標高介于70.1177.19m,周邊多為多層建筑物、居民區及城市道路,交通繁忙。本區段在地貌上屬于湘江階地地貌,上覆地層重要為第四系河流沖洪積相地層,該區段不同厚度的覆蓋有第四系中更新統洞井組砂卵石層,覆蓋層最大厚度35m左右;下伏基巖類型重要為第三系紫紅、褐紅色粉砂巖地層。地層、地質條件相對復雜。地下水類型有第四系孔隙潛水和基巖裂隙水,第四第孔隙潛水含水層相對6、較發育,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鉆探揭露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雜填土、卵石、粉質粘土、強風化礫巖、中風化礫巖。現將各土層的工程特性綜合描述如表1。表1 巖土層的分布及特性一覽表地層編號名 稱 巖 性 描 述厚度()1-2-2A人工填土層黃褐、灰褐、紅褐色,重要由粘性土混25%左右的砂卵石、建筑碎塊等組成,稍濕濕,多呈松散稍密狀態,密實度不均,表層0.6m厚為混凝土地面。0.2010.401-2-2B人工填土層褐黃、褐紅、褐灰色,重要由卵石混礫砂組成,粒徑為14cm,最大可達8cm,多呈松散稍密狀態,但密實度不均勻。1.808.503-8圓礫褐黃色、淺灰色、灰白色、飽和、呈中密狀態,局部呈密實狀態,石7、英質,亞圓形,混1030%粘性土及1020%的中粗砂,分選性較好,級配良好。1.103-9卵石灰白色、褐黃色、飽和、中密狀態、石英質、砂巖質,亞圓形,不均勻含砂、礫石及粘性土約30%,分選性較差,級配良好,卵石粒徑為25cm,最大粒徑大于12cm。1.7016.705-1粉質粘土紫紅、褐紅色、系礫巖風化殘積而成,呈硬塑狀態,遇水易軟化。搖震無反映,光澤反映稍有光滑,干強度及韌性中檔。0.456.706-3-2強風化礫巖褐紅色、暗紫紅色、泥質膠結,成巖礦物顯著風化,巖石組織結構已大部分破壞,但原巖結構清楚,巖石風化節理裂隙很發育,巖芯多呈土夾碎塊狀,巖塊用手可折斷,遇水易軟化,合金鉆進速度一般。8、1.2019.606-3-3中風化礫巖紫紅色、粗礫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鈣質膠結,礫石成分重要為硅質或灰質,粒徑2.0cm4.0cm,巖石組織結構部分破壞,礦物成分基本未變化,節理裂隙發育,多泥質物充填,巖芯較完整,多呈柱狀,錘擊聲較脆。3.0029.943.4 水文地質條件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場區地下水類型分為第四系松散層中的孔隙潛水、強中風化基巖裂隙水,局部分布賦存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層滯水。(1)上層滯水重要賦存于人工填土層中,重要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同時也接受人工及周邊地下水系補給,一般水量較小,且無穩定的自由水面。(2)孔隙潛水第四系含水地層重要為中更新統卵石層,滲透系數為10.369、12.84m/d,屬強透水性地層。含水層頂面埋深介于地表下6.358.56m,常年水位變化幅度24m,為地下水徑流區,重要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水補給。(3)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重要賦存于強、中風化帶的第三系棗市組(EZ)礫巖裂隙中。由于節理裂隙多呈閉合狀,因此地下水總體在基巖中的賦存量較小,逕流條件較差,屬于弱透水性地層。(4)地下水位勘察期間,場地所有鉆孔均碰見地下水,勘察時測得各鉆孔中潛水6.358.56m,相稱標高為63.2670.10m;基巖裂隙水穩定水位埋深為21.4026.23m,相稱標高48.27m。本場地水的環境類型為類,地下水潛對混凝土結構具弱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10、具微腐蝕性;基巖裂隙水對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具微腐蝕性。3、 施工計劃3.1 準備工作(1)組織專業人員對本工程堵漏方案進行專題研討,合理安排開挖方法。(2)基坑開挖前,現場備足堵漏所需施工機械設備及材料。(3)組織施工前由技術組對各工班做好技術交底,保證漏點能及時發現、及時封堵。3.2 進度計劃施工跟隨地下連續墻、基坑開挖總體施工部署進行,且滿足施工進度規定及基坑安全規定。3.3 材料與設備計劃由于基坑漏水具有突發性,因此施工現場在土方開挖過程中需要常備堵漏設備,并要做好應急設備進場的前期工作,當常備設備不能滿足堵漏規定期,可以及時增長設備,保證漏點及時封堵。3.3.1 材料投入計劃施工現場應11、常備一些堵漏材料,當材料耗用時,及時給予補足,并提前聯系好大量堵漏材料進場的準備,一旦局限性,保證可以立即進場。常備堵漏材料表序號材料名稱單位規格數量序號材料名稱單位規格數量1堵漏靈kg15010乳膠手套副302水溶性聚氨酯kgLW5011帆布手套雙403砂包個70012灰筒個54水泥TP.O 42.52013鐵鍬把45水玻璃T314鋼鋸把16棉被套515手壓泵臺27鋼管根10.82016電鉆把38膨脹螺絲副10017木方m359鐵板塊518鋼構件套自制53.3.2 設備投入計劃基坑開挖過程中現場常備堵漏設備如下表:常備堵漏設備表序號機械名稱單位數量型號規格備注1空壓機臺1W型移動式6m/Mi12、n,45KN2注漿機臺2PLB50/407.5KW3旋噴機臺1HPL-V型5.5KW按需設立4引孔機臺1ROCD-75風鎬套36砂漿攪拌機臺13KW按需設立7引流管米若干8注漿管米若干9電錘臺110電焊機臺111切割機臺1J3C3-4002.2KW3.4 勞動力計劃堵漏施工人力投入計劃如下表:堵漏施工人力投入計劃表序號工種人數序號工種人數1旋噴機操作工64電工22引孔機操作工25雜工103挖機操作工14、 堵漏施工方法與工藝4.1 滲漏也許因素分析雖然基坑各階段施工嚴格控制施工質量,但由于地下連續墻施工的可控性等因素,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地下連續墻往往會由于以下幾個因素出現滲漏水情況:(1)相鄰13、兩幅地下墻垂直度偏差,導致兩幅地下連續墻開叉而出現較大空隙,發生滲漏水、涌砂。(2)相鄰兩幅地下墻接頭處接頭未徹底解決(刷壁)干凈,導致接縫滲漏水、涌砂。(3)未清除的混凝土繞流在地下墻的接縫內,會形成滲漏水的渠道。(4)墻混凝土灌注過程由于塌孔、墻體夾泥,導致滲漏水、涌砂。4.2 地下連續墻縫(洞)滲流解決假如地下連續墻縫(洞)出現滲流現象,可以注聚氨脂封堵,或對地下連續墻墻面進行剔鑿清理,然后用堵漏靈或雙快水泥進行封堵。4.3 地下連續墻縫(洞)輕微管涌解決假如地下連續墻縫(洞)出現輕微管涌,具有較明顯的水壓力,用以下圖示方法解決。4.3.1 解決環節(1)剔鑿清理漏水點(滿足設立導流管和14、粘連封堵材料即可)。(2)插設導流管。(3)涂抹封堵材料(堵漏靈、雙快水泥)。(4)封堵導流管。(5)在地下連續墻外側注漿解決或者進行旋噴樁止水加固。4.3.2 地下連續墻縫(洞)嚴重管涌解決基坑開挖過程中,假如地下連續墻縫(洞)出現嚴重管涌,具有明顯水壓力。這種情況用第二種方法封堵有難度,可采用以下圖示方法解決。4.3.3 解決環節(1)如地下連續墻面有較明顯突出不平現象,簡樸進行剔鑿解決。(2)把預先加工好的封堵鋼板貼置于地下連續墻面上,漏水點與導流鋼管正對,水流通暢。(3)打入膨脹螺栓,使封堵鋼板固定牢固。(4)用棉沙拌合油脂材料(粘狀油脂)封邊,用扁狀鋼釬沿封堵鋼板四周縫隙打入,使封堵15、鋼板與地下連續墻之間縫隙填充密實,然后用堵漏靈或快硬水泥封堵鋼板周邊。(5)關閉閥門。(6)在地下連續墻外側注漿解決或者進行旋噴樁止水加固。4.3.4 注意事項(1)基坑開挖前需加工好封堵鋼板(具體做法如圖示),作為搶險設備備用。(2)搶險物資材料應涉及:棉沙、油脂、鐵錘、扁狀鋼針、電鉆、膨脹螺栓、堵漏靈。(3)封堵鋼板與導流鋼管焊接,導流鋼管前端應設立閥門。封堵鋼板四角位置提前打眼,以備固定膨脹螺栓。封堵鋼板以800mm800mm為宜,不宜過大,以免過重不宜操作。4.4 開挖面的陰角部位管涌解決基坑開挖過程中,如地下連續墻與開挖土體的陰角部位出現管涌,可用以下圖示方法解決:4.4.1 解決環16、節(1)插入導流管,盡量與地下連續墻漏水點接觸緊密。(2)用袋裝水泥筑第一道圍堰,同時筑第二道圍堰。(3)在第一道圍堰與地下連續墻形成的空倉內填入碎石,然后用木板加蓋,再在蓋板上用袋裝水泥覆壓。(4)在第二道圍堰與地下連續墻形成的空倉內澆筑混凝土,邊澆混凝土邊灌入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或灌入水泥漿液,邊灌水泥漿邊灌水玻璃,使之快速凝固。(5)關閉閥門。(6)在地下連續墻外側注漿解決或者進行旋噴樁止水加固。(7)拆除圍堰,繼續下一階段施工。4.4.2 注意事項(1)導流管要提前加工好,作為搶險物資備用。管徑不宜小于100,且要加裝閥門。(2)此方法如未達成預期效果,則用土方或混凝土大量覆壓封閉。17、(3)第一道圍堰內的碎石要認真填滿,起到濾砂作用。4.5 流砂及管涌解決基坑開挖時,如開挖面因鉆探孔密封不好或開挖面局部疏松出現管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解決:解決方法一:A. 解決環節:(1)設立導流管。(2)用袋裝水泥筑圍堰。(3)在圍堰內填入碎石,在圍堰上用木板加蓋。(4)回填土方形成操作平臺。(5)對地基進行注漿解決。B注意事項(1)蓋板要有足夠強度,承受上部注漿施工時產生的荷載。(2)圍堰內要填滿碎石,一方面承受上部荷載,另一方面要起到濾砂作用。解決方法二:如突涌現象十分嚴重,水量很大,可以用大量混凝土或土方覆壓回填基坑。4.6 旋噴樁施工工藝4.6.1 工藝原理水泥漿射流四周以壓縮空氣18、加以保護,隨著噴管的旋轉與提高,高壓水泥漿射流沖切破壞土體,同時漿射流的能量較大,將水泥漿與粘土摻攪形成樁體;壓縮氣也起到升揚置換的作用,使切割的部分土體從孔口冒出,水泥漿與土體混合物固結后,形成所需要加固體。4.6.2 施工流程測量放線定位鉆導孔拌漿旋噴樁機就位噴射注漿單樁完畢回灌成樁旋轉提高(1)定位:測量放線后,移動地質鉆機到指定樁位,先使鉆孔達成設計垂直度,再做水平校正,使其鉆桿軸線對準鉆孔中心位置。(2)鉆導孔:鉆機就位后,啟動鉆機鉆孔,保證鉆機鉆孔位置與設計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終孔后用砂袋塞住孔口,以防止雜物掉入孔內。保證施工現場干燥,在鉆孔施工前,根據旋噴樁的軸線,開挖一條319、50350mm的泥漿槽,防止泥漿或廢漿液到處溢流。(3)旋噴樁機就位:在導孔成孔結束后,將旋噴樁機安頓在成孔樁位上,使鉆頭中心對準孔位中心,對位偏差不得超過20mm,保證最終樁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用水平尺調整樁機水平及注漿垂直度,保證成樁垂直度不大于1%。將旋噴樁芯管插入孔內,在插管過程中,為防止泥砂堵塞噴嘴,可邊射水、邊插管。(4)旋噴注漿:專用旋噴機設有可調旋轉及提高系統。旋噴機就位安裝調試完畢后,將噴射管插至孔底,啟動灰漿泵送漿,待孔口返漿后按方案設計的技術參數進行射漿、提高。(5)回填灌漿:在漿液噴射結束后,在噴射孔內進行靜壓填充灌漿,直到漿面不再下沉為止。4.6.3 施工參數及規20、定旋噴樁的施工參數根據土質條件,水泥漿液流和高壓水射流壓力大于30MPa,壓縮空氣機壓力參數0.60.7MPa,提高速度0.100.20m/min,旋轉速度1025r/min。旋噴樁直徑為0.8m,孔距為600mm。旋噴樁采用強度等級為42.5級及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1:1,為改善水泥漿液性能,可加入適量的外加劑和摻和料,如KA1摻入水泥量的0.3%0.5%可提高漿液擴散性和可泵性能。加入約5%的膨潤土可提高漿液的均勻性和穩定性,防止固體顆粒分離和沉淀。5、 安全措施和環境保護措施5.1 堵漏領導小組機構土方開挖過程中,當發現漏點時,必須及時做出反映,并有組織地按本堵漏方案進行防滲堵漏21、施工,最終達成預期的堵漏效果。項目部組織成立“堵漏應急領導小組”和“堵漏應急行動小組”,并明確分工貫徹到個人及責任到個人。5.1.1堵漏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田天長 郭孝平副組長:涂戰平 沈煒東組員:潘超 楊華 周強 陳國斌 陶鈞 鄒錦輝 凌茜 雷文德 5.1.2堵漏應急行動小組現場總指揮:涂戰平 總 協 調:沈煒東副 協 調:潘 超現場技術組:楊 華 治安防護組:周 強后勤保障組:陳國斌物資保障組:陶 鈞現場監測組:鄒錦輝專業搶險組:雷文德醫療救護組:凌 茜調查取證組:張 衡通信聯絡組:王承科緊急臨電組:闕燦軍5.1.3堵漏應急領導小組職責(1)制訂地下連續墻堵漏方案;(2)負責人員、設備、物資22、和材料的策劃與購買,應急隊伍的調動;(3)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4)批準堵漏工作的啟動與終止;(5)及時將事故信息上報;(6)組織連續墻堵漏演練,并根據演練情況進行總結和改善方案。5.1.4現場總指揮職責(1)根據現場的漏水情況,決策啟動應急堵漏方案,同時上報堵漏應急領導小組;(2)按堵漏應急領導小組指令,負責現場堵漏工作全面指揮,并針對事態發展制定和調整現場堵漏方案;(3)收集現場信息,核算現場情況,保證現場與領導小組之間信息傳遞的真實、及時與暢通; (4)負責上級事故調查組到來前的事故初步調查和事故因素的初步分析。(5)核算應急終止條件并向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請示應急終止;(6)向應急救援領23、導小組提交現場應急工作總結報告;5.1.5總(副)協調職責(1)協調總指揮工作;(2)負責整合調配現場應急資源,負責搶險各類物資材料和機具的監管工作;5.1.6堵漏應急行動小組職責(1)現場技術組:隨時檢查基坑開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項目總工和小組負責人。接到總指揮啟動堵漏方案命令后,立即進入作戰狀態,進行現場防水堵漏解決。(2)治安防護組:堵漏過程中的安全指揮與檢查,檢查基坑周邊安全防護是否到位、周邊路面是否塌陷,防護人員是否齊全,設備是否完好,照明是否正常等。(3)后勤保障組:為應急救援提供后勤支持,安排車輛護送傷者前往醫院救治,保證前方搶險人員的生活供應。(4)物資保障組:負責搶險物24、資供應,滿足現場搶險物資的需求。(5)現場監測組:接到總指揮命令,對地連墻墻體變形、鋼筋應力計監測數據、連續墻位移以及對周邊建(構)筑物24小時不間斷觀測,觀測結果及時上報。(6)專業搶險組:組織搶險隊伍負責堵漏施工。(7)醫療救護組:負責與醫院急救中心或120聯系,同時向后勤保障組規定提供車輛協助,醫療救護組成員應備有相關醫院急救中心的電話號碼或急救中心重要人員的聯系方式,并與醫院達成一定限度的協議,負責組織事故現場人員的現場搶救。(8)調查取證組:負責搜集現場物證、痕跡,繪制事故現場示意圖,標注現場遺留物的尺寸、位置、特性、名稱等。對事故現場全貌、方位、遺留物、痕跡、尸體、傷害部位等拍照、25、攝像。(9)通信聯絡組:收集現場信息,核算現場情況,保證現場與領導小組之間信息傳遞的真實、及時與暢通。(10)緊急臨電組:負責現場緊急臨時用電的搭設。5.2 安全措施()機械操作工必須按操作規程進施工,嚴禁違章操作而導致的損失或傷害。()堵漏施工時,對也許對人體導致傷害的特殊材料,應給施工作業人員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分層挖土時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放坡開挖,以避免坡度過大導致土方坍塌,對機械或人員導致損傷。()漏水口附近施工便道嚴禁行車,當出現明顯裂紋時應進行圍擋,并嚴禁人員進入,直至修復后方可解禁。()當采用高壓注漿工藝時,應注意高壓氣管及高壓注漿管的防護,避免爆管導致人員損傷。5.3環境26、保護措施5.3.1水污染施工期間的泥漿水,容易污染收納水體、堵塞城市排水系統,引起水浸街等。采用的控制措施:(1)廢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懸浮物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三級標準400mg/l;廢水排入自然水體,懸浮物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6)中的二級標準150mg/l。(2)根據不同施工場地排水網的走向和過載能力,選擇合適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3)泥漿水產生處設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根據排水量和所需沉淀時間擬定。(4)在季節環保措施中制定有效的雨季排水措施。(5)施工現場設立專用油漆、料庫,庫房地面做防滲漏解決,儲存、使用、保管專人負責,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體。5.3.2噪聲污染施工期間重要的噪聲來源是施工機械等,采用的控制措施為:(1)施工場界噪聲按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922-90)的規定控制。(2)采用措施,在滿足施工規定的條件下,盡量選擇低噪聲的機具。(3)在距居民較近的施工現場,采用有效的吸聲、隔音材料做封閉隔聲或隔聲屏,使其對居民的干擾降至規定標準。(4)夜間施工經批準領取“夜間施工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