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擴改工程基床以下路基及基床底層路基試驗段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86731
2023-07-03
17頁
146.88KB
1、基床以下路基及基床底層路基試驗段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新建時速2002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2005140號2、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12-2005)3、客運專線鐵路路基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160號4、客貨共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2022008)5、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4142003)6、鐵路工程土工試驗方法(TB101022004)二、工程概況1、工程簡介xx鐵路擴改工程標段起訖里程為DK213+853.7DK284+940.43,全長共計71。087km,位于xx縣、xx縣境內。2、主要工程數量本標段土石方工2、程數量總計(含站場):填挖方總量11152408m3,其中正線路基土石方8999675m3,站場路基土石方2152733m3.3、工程地質特征xx線位于湘中丘陵,廣西盆地內,總體地勢相對較平緩。永州至柳州段總的地勢為中部高,南北兩側相對較低。沿線屆露地層相對較少,主要為石炭系(C)、泥盆系(D)地層,其次白堊系(K)、寒武系()及二疊系(P)地層,缺失的地層較少,未見巖漿巖出露。第四系更新統(Qp)和全新統(Qh)分布較廣,有黏性土、卵石土、粗礫石土、砂土等。區段內的地質構造較復雜,構造作用較強烈,褶皺和斷層構造線相對較多,對路塹邊坡工程影響相對較大。4、水文地質特征地下水主要為松散層中孔隙水3、碳酸鹽巖中巖溶水、碎屑巖基巖裂隙水三大類型,其中以巖溶水最為發育.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與地表水呈互補關系.5、水系、氣象及交通5.1、水文及水文地質特征XG2標段水系屬長江流域湘江水系,沿線分布河流相對較多,地表水較發育。沿線的鉆孔水、溝、河、塘水質較好,對砼及砼結構沒有侵蝕作用。5.2、氣象XG2標段屬于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區,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無霜期298天,多年平均氣溫17.7,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4 ,七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5,年積6465。多年平均降雨量1492.2毫米,雨季集中在4-8月,年平均相對濕度78%;年平均日照1488。7小時,氣候4、宜人,風光秀麗.5。3、交通xx鐵路、xx高速公路、其它省道、縣道、鄉道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6、建設單位xxxx鐵路擴改工程建設指揮部7、設計單位xx團有限責任公司8、監理單位xx詢公司xx鐵路擴改工程監理站9、主要技術指標9。1、鐵路等級:級9.2、正線數目:雙線9.3、限制坡度:69.4、速度目標值:200km/h,部分地段限速9。5、最小曲線半徑:2800m9。6、牽引質量:4000t9.7、牽引種類:電力9。8、 閉塞類型:自動閉塞9。9、建筑限界:滿足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200km/h的要求三、試驗段施工組織管理以“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為前提,協調配合、突出重點、確保工期”為施5、工組織部署的總原則,投入足夠施工資源,為盡早開工做準備,積極響應xx建指的管理要求,采用架子隊管理模式進行組織施工。本試驗段由項目部第二架子隊負責組織施工,具體管理管理人員見下表。 主要管理人員表序號姓 名性別出生年月職務學歷專業1唐建明男1973。05項目經理本科鐵道工程2譚文武男1976。01項目總工本科鐵道工程3王 平男1971.11副經理大專土木工程4袁純輝男1971.09測量隊長大專工程測量5楊 海男1976.12工程部長大專交通土建6江柳元男1976.06試驗主任本科公路與橋梁7汪 杰男1972。10安質部長大專鐵道工程8李中午男1980。03試驗工程師本科土木建筑9吳小松男1986、0。10實驗員大專工程管理10周楚鵬男1981.06技術主管大專路橋11蔡永燦男1973。09試驗工程師本科無機非金屬材料12趙學輝男1984.11安質員本科交通土建四、試驗段的目的及范圍選定滿足施工要求的壓實機具、機械設備組合情況、所用填料及基床以下路基和基床底層相對應壓實條件下合理的松鋪厚度、壓實遍數和施工最佳含水量控制等工藝參數,試驗范圍為基床底層及基床以下路基本體的填筑。五、試驗段施工組織方案1、試驗段的設置及工作內容根據目前施工圖紙到位情況、施工現場準備完成情況以及現場實際地質條件,擬選取DIK270+620DIK270+740段作為路堤填筑試驗段,全長120m,原地貌為水田、旱地、7、果林。該段為填方,平均填筑高度約為810m,填方量約為39000m3,設計基底處理為清除水田地段50cm厚淤泥層。2、試驗段的填料選取及來源選取距離試驗段約15Km處的鳳凰鄉望里村取土場,取土量約6。9萬方,經試驗室現場取樣、試驗監理現場見證,試驗結果為天然含土砂礫石,屬于B類填料,可作為路堤本體及基床底層的填料,該取土場用于填筑DK270+505DK270+820段.3、投入的機械設備及人員3.1投入的機械設備試驗段路基填筑采用挖掘機挖裝土,自卸汽車運卸土,推土機粗平填料,平地機精平,振動壓路機碾壓成型。由于施工便道采用既有便道與新建便道相結合的方式,車輛行駛限速為20Km/h,故投入機械設8、備見下表。投入的機械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狀態備注1挖掘機CAT324D臺1良好2振動壓路機SY20t臺1良好3推土機TQ160A20t臺1良好4平地機臺1良好5自卸汽車東風臺8良好6灑水車自制臺1良好 3.2試驗檢測設備儀器名稱型號量程精度編號電子天平TD51020-510g0。1g88946電子計重稱ACS15A015g1g9030048GTJ-Evd動態變形模量測試儀GTJ-Evd7.07KN/K30平板荷載儀K300-20MPa/0-10mm/924灌砂法密度試驗儀GSFA/103.3施工人員組織本試驗段路基工程現場配有施工負責人1名,技術主管1名,施工管理人員2名,技術員9、1名,試驗人員34名,測量人員3名,安質員1名,均對路基施工有豐富經驗,另外配有20名施工操作人員配合施工。4、填筑方案路基填筑按“三階段、四區段、八流程”進行施工。天然砂礫石填料擬填筑3層(確保試驗數據的穩定性),通過試驗檢測,分別獲取基床以下路基及基床底層的試驗數據,松鋪填筑厚度按30cm、35cm、40cm分別進行試驗,推土機攤鋪,平地機平整,壓路機碾壓密實.靜壓一遍、弱振壓一遍、強振壓二遍后開始進行同步檢測,以后每增加壓實一遍進行一次檢測,直至先到達基床以下路基填筑壓實標準,做好相關記錄后再繼續進行強振壓,最終達到基床底層壓實標準,如實記錄相關的原始數據和檢測數據,繪出碾壓遍數和松鋪厚10、度、填料最佳含水率的變化關系圖,從而確定不同填料填層厚度的基床以下路基和基床底層的碾壓遍數,然后進行經濟、技術綜合分析,選擇最優的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指導整個標大范圍路基天然砂礫石填筑施工.六、路堤填筑施工工藝1、施工工藝流程圖: 基床以下路堤及基床底層填筑工藝流程圖施 工 準 備測 量 放 線基 底 處 理分 層 上 料攤 鋪 平 整含 水 量 檢 測碾 壓不合格基床以下路基壓實度標準檢測合格試驗數據采集和記錄、分析繼續碾壓不合格基床底層壓實度標準檢測合格試驗數據采集和記錄、分析路 堤 標 高、寬 度 檢 測2、施工工藝2.1、施工準備復核設計單位提供的施工圖紙,無誤后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11、工,對有疑問的地方及時反饋到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得到明確答復后組織施工。調查施工段落存在的地上、地下管線,及時聯系相關單位進行拆遷或改移,確保施工前各種管線已全部改遷完成。現場放樣出設計圖紙提供的紅線范圍,根據填筑高度進行反算路基邊線位置,如有出入時及時和監理單位、設計單位聯系,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2。2、測量放樣根據施工圖紙在施工段落范圍內每10m測量放樣出路基的中、邊線樁,明顯標識里程樁號,并灑灰線.2.3、基底處理清除路基填筑范圍內的樹根、草皮等植物根系,將路基填筑基底范圍內旱地、果林等30cm厚種植土及非適用性土清理挖除,水田部分清除50cm厚的淤泥層,直至地基土滿足設計承載力要求為止12、。對不符合路基填料要求的土體,挖除后外運至指定的棄土場。做好臨時排水設施,確保填筑范圍內不受水體浸泡。原地面陡于 1:5 時,要自下而上挖臺階,平臺的寬度不小于2m ,高度為 0。6m 左右.對清表后的普通路堤基底應進行碾壓,處理后的路堤基底壓實質量與路堤相應部位的要求相同,基底處理后進行承載力檢測,地基系數大于0。18MPa,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填筑施工。2.4、卸土填筑根據自卸車的運方量及松鋪厚度計算卸土面積,然后用灰線劃6m7m的方格明顯標識卸土區間,按照1車卸18m3計算,每個方格卸1車料,專人指揮卸土,以達到控制松鋪厚度的目的。嚴格按照橫向全寬、縱向分層的方法填筑,先從低處分層填筑,13、由兩邊向中間,路基邊坡兩側超填寬度不小于50cm.2。5、攤鋪平整在路基邊坡點及中線點每10m埋設松鋪厚度控制樁。用推土機將填料攤鋪,平地機平整,然后在厚度控制樁上掛松鋪厚度線拉直,檢查松鋪厚度,對凹凸處進行人工鏟平。攤鋪過程中控制路基的4橫坡.2.6、碾壓填料攤鋪平整后立即進行填料的含水量試驗,當處于試驗室填料擊實試驗的最佳含水量的2%,-3范圍內時立即進行碾壓。如含水量超過規定值時應進行翻曬晾干或加水悶料,以保證填料的含水量達到最佳含水量范圍。碾壓前向壓路機司機進行技術交底,其內容包括碾壓起訖范圍、壓實遍數、壓實方法、壓實的速度等。壓實按先兩側后中間、先慢后快、先靜壓后振壓的操作程序進行。14、碾壓方法為:靜壓一遍,弱振碾壓一遍,強振碾壓26 遍(同步檢測結果確定),直至先達到基床以下路基壓實標準,做好相關的試驗數據采集、記錄和分析,再繼續進行強振碾壓,最終到達基床底層壓實標準,做好相關的試驗數據采集、記錄和分析,最后再靜壓一遍消除輪跡。碾壓行駛速度開始時用慢速(宜為2-3km/h),最大速度不超過4km/h。各區段交接處分層互相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m,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壓實重疊不小于0。4m。分段填筑的路堤不在同一時間填筑時,將先填地段接頭處做成高度不大于1m,寬度不小于2.0m的臺階。2.7、邊坡防護 DIK270+620+670段左右兩側路堤邊坡采用土工格柵分層加筋15、,層間距0。6m,采用25KN/m土工格柵,幅寬4m;DIK270+670+740段左右兩側路堤邊坡采用幅寬2.5m,25KN/m的土工格柵分層加筋防護,層間距0.6m。2。7、質量檢測地基承載力必須0.18MPa,沿線路縱向每100m檢驗2點,采用靜力觸探試驗方法檢測,基底處理后達到基底無草皮、樹根等雜物,且無積水,橫坡處理符合要求。在每一填層碾壓二遍后即用K30平板載荷儀測地基系數、采用灌砂法檢測孔隙率n以及含水率,檢測頻率為每層每遍(自碾壓二遍后開始)6 個點,直至先達到90%的基床以下路基壓實度,再繼續強振碾壓,最終達到95的基床底層壓實度,砂類土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0cm,碎16、石類和礫石類分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應大于35cm,最小分層壓實厚度不宜小于10cm,。試驗過程中安排技術人員、檢測人員記錄壓路機的碾壓速度、碾壓順序、碾壓遍數及壓實度檢測等情況,以便整理出指導大面積路基填筑施工的總結報告.具體檢測方法及頻率見下表。表1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復查項目及頻次填料類別試驗項目及頻次顆粒級配液塑限擊實試驗顆粒密度細粒土5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5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10000m3(或土性明顯變化)注:表列數字為進行一次試驗的填料體積。表2 基床下路堤壓實標準項目壓實標準改良細粒土砂類土及細粒土碎石土及粗粒土地基系數K17、30(MPa/m)90110130孔隙率n(%)3131壓實系數K0.90沿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測壓實系數K或孔隙率n 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路基中部2點;每100m每填高9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但試驗段為及時獲取相關參數,故加大檢測頻次,每層檢測一次。表3 基床底層壓實質量標準填 料壓實標準改良細粒土砂類土及細礫土碎石類及粗礫土A、B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數110130150動態變形模量Evd(MPa)404040壓實系數K0.95-孔隙率n-2828%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或空隙率n18、 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1m處各2點;每100m每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各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點.表4 路堤中線到邊緣距離、寬度、橫坡、平整度的允許偏差、檢驗數量及檢驗方法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施工單位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線到邊緣距離5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量2寬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處尺量3橫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處2.5m長直尺測量表5 基床底層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序號檢驗項目允許偏差檢驗數量檢驗方法1中19、線至邊緣距離 +50 mm 0 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5點尺量2寬 度不小于設計值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尺量3橫 坡0。5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2個斷面坡度尺量4平整度不大于15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10點2.5m直尺量5厚 度30mm沿線路縱向每100m抽樣檢驗3點水準儀測表6 工后沉降控制標準設計速度(km/h)一般地段工后沉降(mm)路橋過渡段工后沉降(mm)沉降速率(mm/年)V=2001508040200v2501005030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腳水平位移速率0.5cm/d。七、工期計劃1、開工時間:2009年10月9日2、竣工時20、間:2009年10月29日3、施工橫道圖:時間工程項目2009年10月9日12日15日18日21日24日27日29日基底處理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八、質量保證措施1、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思想,加強對施工過程的控制和記錄。2、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創優領導小組.大力推行名牌戰略,制定創優措施和嚴密的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3、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健全崗位責任制,由技術熟練、經驗豐富的職工從事技術復雜、難度大、精度高的工序或操作.4、根據不同工藝特點和技術要求,選用滿足施工要求的機械設備,健全各項機械管理制度,確保機械設備處于最佳使用狀態。5、 嚴格按監理程序、檢查程序進行現場控制。6 、21、建立質量創優責任制,嚴格質量標準,嚴格控制各個施工環節。7、施工過程質量控制7.1、 嚴把填料關,禁止不合格填料進場。7.2、控制工序、工藝流程。步步對照標準、對照設計。7.3、作好檢驗、試驗控制.包括檢測、監測、測量、材料和成品控制。7。4、 作好原始記錄。九、安全保證措施1、本著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一原則,提高安全意識,健全施工現場意外傷害應急預案,認真學習崗位安全職責和安全操作規程,提高業務水平和勞動技能,樹立安全生產、規范操作的思想,以防患于未然。2、確保機械設備安全使用,機械設備操作人員必須遵循設備的操作規程,機械操作人員和機動車駕駛人員必須有相應的特殊工種上崗證書,嚴禁無證上22、崗,嚴禁機械、設備帶病和違章作業.3、施工便道間的交叉口、便道與公路的交叉口,應設立醒目標志。所有道路的便橋,在橋頭設立顯眼標志,并限速行駛。 4、既有公路附近施工時,調查行車密度、線路坡度、原填方土質情況,并制定出安全措施后方能施工。十、環保、水保措施1、建立健全環境保證體系成立以項目經理任組長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配備一定量的環保設施和專門技術人員,在施工過程中,對各架子隊的環境保護情況進行監查,各架子隊也成立環保小組,加強對環境的保護。2、環境保護措施2.1、保護原有植被。對合同規定的施工界限內、外的植物、樹木等盡力維持原狀;砍除樹木和其他經濟植物時,應事先征得所有者和業主的批示同意,嚴禁23、超范圍砍伐。2。2、永久用地范圍內的裸露地表用植被加以覆蓋。2.3、臨時用地范圍內的耕地采取措施進行復耕,其它裸露地表植草或種草樹進行綠化.2.4、對取土場按設計實施工程防護;設計無防護的也應將邊坡平整穩定,并盡量平整造田,不得向河流和設計范圍外的場地棄土.2。5、及早施作防護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蓋,防止水土流失。2.6、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現場徹底清理,并按設計要求采用植被覆蓋或其它處理措施。2.7、取土場按要求做好排水設施,取土全部完成后進行復耕及綠化。3、水環境保護措施3.1、施工廢水、生活污水按有關要求進行處理,不得直接排入農田及附近的河流.3。2、施工機械的廢油廢水,采用24、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處理,不得超標排放。3.3、在施工隊生活區設化糞池等措施,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處理,經檢查符合標準后方準排放。3.4、在農田區施工時,對既有的排灌系統加以保護,必要時修建臨時水渠、水管等,保證排灌系統的完整性.十一、文明施工措施1、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各部室、各架子隊隊負責人參加的現場文明施工領導小組,負責本標段的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細則。2、強化施工現場管理,嚴格包保責任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獎罰分明,做到突出重點,分批落實,規范施工,注重實效。堅持施工人員掛牌上崗,施工現場設置鮮明的標牌.3、在施工中發現文物時,及時報告當地文物主管單位,并作好現場保護工作。4、施工期內,經常對施工運輸道路進行維修,確保晴雨暢通,并方便沿線居民的生產、生活。采用灑水車經常灑水,減少揚塵。5、車輛在運料過程中,對易飛揚的物料用蓬布覆蓋嚴密,且裝料適中,不得超載;車輛輪胎及車外表用水沖洗干凈,保證道路的清潔。6、合理安排施工作業,在靠近居民的施工場地,夜間不安排噪音大的機械施工。十二、施工總結1、 施工完成后及時編寫施工總結報告,報告真實反映施工全過程,并指出經驗和教訓。以便在今后的施工中及時調整、改進施工工藝等。2 、根據試驗段結果進行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