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水泥攪拌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87161
2023-07-04
5頁
21.04KB
1、第一章 工程概況 擬建建筑物工程場地公司廠區內,場地地貌屬于蕭紹湖沼澤平原,場地為拆遷地,周邊為廠房。建筑物為一棟4層車間,建筑物占地面積5127m2,框架結構,最大柱荷載約2800KN,擬采用淺基礎。 第二章 施工質量控制標準及要求(一)水泥攪拌樁1、采用42.5號新鮮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量為15,水灰比為0.5,外摻0.2和2水泥用量的木質素磺酸鈣和水玻璃。2、樁位水平允許偏差50mm:樁身垂直度允許偏差1.5。3、超灌長度皆為500mm,4 、500水泥攪拌樁海米水泥用量分別為55kg。 第三章 施工部署一、工期目標根據設計工作量,結合現場各項條件,經測算:水泥攪拌樁機每臺每天可完成2、攪拌樁20根,計劃投入兩臺水泥攪拌樁機,可在一個月內完成設計工作量。二、質量目標工程分項評定,達到省優質工程驗收標準。三、施工勞動組織1、水泥攪拌樁施工人員共10人。四、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學習圖紙和相關資料,充分領會設計意圖,將技術交底落實到每一個人。2、現場準備:(1)根據維護樁放樣的樁中心連線范圍,開挖溝槽清除淺層地下障礙物后,用無雜石的土回填。(2)在溝槽中進行樁位放樣,并插入鋼筋標明樁位中心。(3)樁機提前進場組裝調試,待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移機就位施工。第四章 施工工藝技術一、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技術 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主要流程為: 樁機定位噴漿攪拌鉆進到底關泵攪拌提升噴漿攪拌到底3、關泵攪拌提升成樁。 1、樁機定位:首先熟悉圖紙要求。在樁位放樣后,樁機就位,整平對中。 2、噴漿攪拌鉆時到底:開動灰漿泵,確認漿液順利從噴咀噴出時,啟動樁機,操作升降手把使攪拌軸沿導向架攪拌回轉向下切土鉆進。鉆進參數一般為鉆速1m/min,轉數60r/min左右,噴漿壓力1-1.4Mpa,噴漿量33L/min。如遇硬土層,可用鋼繩加壓器均勻給壓,鉆進到設計樁底高程。 3、關泵攪拌提升:攪拌頭鉆進工序后,即可自樁底以60r/min的轉數反轉,以與鉆進相等的速度將攪拌頭提升到地面(如發現攪拌頭被軟泥糊住,須及時清除)。4、噴漿重復攪拌鉆進到設計樁底高程;按照工序2操作要求進行。5、關泵重復攪拌提升4、到地面,成樁。6、成樁后,停止攪拌開啟灰漿泵,加清水清洗全部管路中殘存的水泥漿,清除粘附在攪拌頭上的軟土。重復工序1再施工另一攪拌樁(見水泥攪拌樁施工工藝流程圖)。第五章 水泥攪拌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現場施工工藝良好與否是決定攪拌樁質量的關鍵。而注漿量和攪拌均勻程度,是影響攪拌樁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把影響每道工序質量的制約因素都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不使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半成品轉人下道工序,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和解決質量問題,是把好質量關的重點。在施工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工作和工序的質量監控。1、為防止樁位偏差和漏樁,樁機移位后和對中前,重新丈量復核樁位。2、漿液配制要嚴格按照設計和試驗指標配制,合理5、控制水泥滲合量,按設計要求為濕土重的15。若水泥類型和標號改變,須經配比試驗,能達到設計要求時方可使用。3、施工前應標定灰漿泵輸漿量、灰漿經輸漿管到達攪拌機噴漿時間,和起吊設備提升速度等施工參數。并根據設計要求,通過成樁試驗,確定攪拌樁的配比和施工工藝。攪拌好的漿液應采用10-12目的篩網過濾,防止堵塞噴咀。4、施工使用的固化劑和外摻劑,必須通過加固土室內的試驗檢驗方能使用。固化劑漿液應嚴格按預定的配比拌制;制備好的漿液不得離析;泵送必須連續:拌制漿液的罐數、固化劑與外摻劑的用量,以及泵送漿液的時間等,應有專人記錄。5、應保證起吊設備的平整度和導向架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允許偏差1.5,樁位偏差56、0mm。6、原始報表如實反映了施工全過程。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查施工記錄,可及時發現問題。每根樁皆應進行質量評定,對于不合格的樁,應根據其位置和數量等具體情況,分別采取補樁或加強鄰樁等措施。7、注漿量和攪拌均勻程度是決定攪拌樁質量的關鍵。注漿量、水泥摻入比和攪拌次數要達到設計要求,注漿和攪拌定要均勻。對含有機質成分較高的土層和軟弱土層,采取對樁的底部、上部(4m以上),適當增加復攪和注漿的措施,將可提高加固效果。8、施工過程中發生噴漿中斷時,必須在噴漿正常后重新開始工作,不得中途搭接,防止斷樁。 9、施工現場要有專人負責制樁記錄,詳細記錄樁號、施工時間、樁徑、樁長、水灰比、漿液注入量、攪拌次數7、和機械運轉等施工工藝。深度記錄誤差不得大于50mm,時間記錄誤差不得大于5s,施工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均應注明。10、施工中若遇地下障礙物,必須清除干凈,再回填無雜石土,并用人工搗實后方可施工,以確保樁身質量。1l、圍護溝的積水應及時抽干,以保證成樁質量。12、相鄰樁施工間隙不應超過24小時。否則,須在原樁外加補樁以保證搭接質量,防止漏水。第六章 安全生產及文明施工措施1、組裝、拆卸機具、必須戴好安全帽,登高作業須系上安全帶,并有統一指揮;進入施工現場,嚴禁赤膊和穿拖鞋。2、按三級保護要求,配齊有效的各類電器保護裝置,并應有效防雨、防水。所有電機須接好地線,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歐姆。3、每班應對所有電纜及電器裝置進行外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漏電保護開關應動作靈敏、有效。4、下雨天應加強電器安全檢查工作。5、操作中嚴格注意電壓、電流等儀表的變化,電流應控制在70A以內,防止超負荷運作。6、移車、轉向要有專人指揮,保護好電纜及管線,嚴防碰、擠、壓、磨,損傷電纜和管線。7、現場操作人員應戴好防塵保護用品(捆扎緊褲口、袖口、領口、戴好口罩),以免粉塵粘附皮膚或吸人肺部。8、各項操作皆應在統一指揮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