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壓動力、控制電纜敷設及橋架工程施工方案(1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87534
2023-07-04
17頁
72.19KB
1、電纜敷設及橋架安裝施工方案 編制: 審核: 批準: 目錄目錄1一、電纜敷設11、概述12、編制依據13、作業準備和條件要求24、 作業的程序與內容35、施工質量控制要點116、 安全保證措施12二、橋架施工121、作業準備和條件要求122 、作業的程序與內容123、施工質量控制要點144、安全保證措施14三、應急預案15一、電纜敷設1、概述 電纜敷設包括電氣高壓動力電纜、低壓動力電纜、控制電纜等的敷設.2、編制依據2.1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2.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20062.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母線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J1492、19902。4火電廠煙氣脫硫工程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程DL/T5417-20092。5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DL5009。3-19972. 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DL-5161.1-5161.17-20022.7電氣專業安裝施工強制性條文電纜線路施工2.8設計的施工圖、廠家安裝、使用、說明3、作業準備和條件要求3.1施工圖紙專業及系統會審,所敷設電纜的型號、規格、電壓等級及根數、長度路徑、兩端位置核對準確無誤;3.2作業指導書編制并審批完審,核批準合格后組織施工人員學習.3。3所有施工人員都必須掌握施工工藝,熟悉施工設計圖紙及作業指導書和施工質量要求;3。4電纜及施工用的材料、工機3、具等準備齊全,電纜絕緣試驗合格;3.5電纜橋架、電纜豎井、電纜支架、槽鋼、角鋼及其附件等檢驗、清點完好,鍍鋅層應完整,并向監理報驗,報驗合格后方可使用3.6電纜橋架安裝、電纜敷設所用工器具齊全3。7施工所用計量器具經過檢定合格3。8作業人員資質證件齊全,經過安全教育3。9有關敷設路徑上的土建工作應全部結束,并經驗收合格;電纜敷設路徑暢通,懸空地方應搭有架子;3。10就地設備位置已經確定。3.11與電纜敷設有關的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質量應符合國家現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中的有關規定。3。12電纜敷設前,建筑工程及輔助設施(例如電纜托架)應按設計要求全部竣工,并經檢查驗收合格。3.13安全設施齊全4、,危險因素辨識清楚,責任到人。3。14施工前應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和技術交底,并要求安全與技術交底雙簽字。4、 作業的程序與內容4.1電纜橋架安裝作業程序、方法4.1。1作業程序的步驟流程 施工準備 不合格 找有關單位處理 預埋件驗收 支架安裝 立柱托臂安裝 刷防銹漆 梯架及托盤組合安裝 梯架及托盤的固定 電纜溝支架制作 電纜溝支架安裝 缺陷處理 檢查驗收不合格 確認合格 結束4。2作業方法4。2。1施工準備 電纜橋架安裝前,建筑工程應具備下列條件: 1)電纜通道等處的施工臨時設施、模板及建筑廢料等應清理干凈,施工道路暢通,蓋板齊全; 2)電纜橋安裝后不能再進行的建筑工程工作應結束; 3)電纜5、室的門窗安裝完畢。4.2。2預埋件驗收 埋入地面或墻面的予埋件應要求土建剔出,然后檢查予埋鐵布置是否符合設計,固定是否牢固,按照設計圖紙進行驗收,并與土建簽寫交安驗收單。安裝前校對出予埋件位置后再進行施工,如果予埋鐵不合適,采用規格一致的鐵板和鐵脹管進行固定。4.2。3支架安裝 1)根據土建專業給出的基準標高,確定電纜橋架標高、立柱位置及立柱長度。依據圖紙和現場實際測量尺寸下料。 2)槽鋼安裝必須橫平豎直,切口處無卷邊,毛刺。槽鋼安裝時必須以最低支撐梁為標準,避免安裝不能達到水平,預埋件不能滿足要求的需加扁鐵,誤差小于L/1000(L=槽鋼長度)。 3)角鋼及槽鋼支架安裝前先檢查支架是否符合設6、計,鍍鋅層應完整,托架布置間距為2米,間距誤差不大于30mm,標高符合設計,垂直度誤差不大于5mm,水平誤差不大于5mm。 4)安裝支架時(或立柱和橫擔)先在兩端各安裝一個支架,用線墜、水平尺找好垂直度和水平度,并核對好標高,最后焊接牢固,在兩端支架底端和一側用線繩拉直繃緊,再安裝中間的支架. 5)在三通、四通、彎通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支架檔距,保證電纜敷設完,托架不變形,對于L型支吊架安裝前要考慮加斜拉撐。4.2。4立柱、托臂安裝 1)立柱安裝時,立柱距盤孔的距離應適當,并且符合電纜彎曲半徑,以便于電纜進線,并且在立柱上焊接花角鐵用來綁扎電纜. 2)安裝前首先檢查立柱和托臂是否符合設計,鍍鋅層7、完整,立柱布置間距為2米,間距誤差不大于30mm,標高符合設計,立柱垂直度誤差不大于5mm. 3)立柱安裝需使用線墜調整垂直度,確認絕對垂直后先用電焊點焊,再次確認垂直無誤后,用電焊焊接牢固,垂直誤差不大于5mm.4)安裝托臂時,先用線繩拉水平,然后先固定兩端的托臂,緊固螺絲上好平墊、彈墊且固定牢固可靠。托臂水平誤差不大于5mm,托臂垂直誤差最大為1mm。4.3電纜敷設接線作業程序、方法4.3.1施工工序1) 根據施工環境確定電纜軸架機擺放位置,電纜路徑上進行人員安排,然后進行電纜搬運、敷設、固定等工作.電纜清冊編制審核電纜牌制作電纜材料及工機具準備檢查電纜敷設路徑是否暢通電纜敷設電纜敷設電纜8、整理固定2) 施工工藝流程4.3.2作業方法和內容 1)電纜的檢查及搬運a、為防止質量低劣電纜給施工質量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電纜到現場后,要對電纜進行鑒定,不能以出廠合格證做為憑證.具體“檢查措施由供應部門負責,施工、質量部門協助共同制定,凡檢查不合格電纜,要堅決退貨,檢查合格后做出合格電纜的標識,未經檢查的電纜,拒絕使用.b、搬運前應進行檢查,檢查規格是否和標志一致,包裝和電纜有無損壞,封端是否完好,各部分擋板如有松動、脫落、不牢固者,應予以加固,擋板上的鐵釘如有可能損害電纜時,應將它拔掉,電纜盤上的電纜如有松動,應纏繞緊固,如纏繞紊亂時,必須倒軸,如電纜封端破壞,絕緣受潮或有疑問時,應用9、兆歐表鑒定絕緣情況:電力電纜1kV及以上用2500伏兆歐表,每千米大于或等于1000兆歐;1kV以下用1000伏兆歐表,每千米大于或等于20兆歐;控制電纜用500伏兆歐表,每千米大于或等于40兆歐。c、電纜盤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作短距離滾動,滾動時應注意方向,按電纜纏緊方向滾動,防止電纜松散,當通過松軟的地面,亂石或鐵路時,應墊以木板,無保護板的電纜盤在滾動時,應注意外圍免受損傷.d、電纜敷設提高工藝水平:電纜敷設應盡量做到橫看成線,縱看成片,引出方向一致,彎度一致,余度一致松緊適當,相互間距一致,掛牌位置一致,并避免交叉壓疊,達到整齊美觀;電纜敷設必須由專人指揮,在向全體施工人員交底時說明敷設10、電纜根數、始末端、工藝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項等,人員分配為:直線段每隔46m設1人,轉彎處兩側各設1人,穿過平臺、樓板、墻時上下或前后各設1人,電纜穿管時兩端各設1人,當管子過長或電纜過大時,增設12人,電纜盤處設34人,指揮以吹哨為行動指令,轉彎多或路徑長的線路應分段指揮,以引出端為主傳達動作命令,全線聽從指揮,應同時用力或停止,遇轉彎或穿管時,應先將電纜甩出一個大彎,再往前拉;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電纜盤的上方引出,引出端頭如有松弛,應用綁線綁緊,電纜盤的轉動速度與牽引速度應很好的配合,每次牽引的電纜長度不宜過長,以免在地上拖拉,敷設過程中,如發現電纜局部有壓扁或折曲傷痕嚴重的,應停下來檢查鑒定11、,予以處理嚴重者應割去,新敷設的控制電纜是不允許有接頭;電纜敷設時,常經過很多彎曲處,電纜本身細而長,敷設時稍有不慎就會彎曲過度,使電纜中的絕緣層受到損傷,電纜受傷后,在表面上不一定能夠看出,但對它的使用壽命,則有很大的影響;電纜應有足夠的備用長度,以補償因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變形,電纜跨越建筑物伸縮處應留有余度,以適應變化;每根電纜敷設好以后,必須待兩端留有足夠長度,各轉彎處以作初步固定,直線段初步整理過并已符合設計要求時,才允許鋸切,控制電纜切斷后,宜用黑膠布封頭;每根電纜敷設完后,應及時掛上標志,在敷設下一根電纜;因工程進度需要或供應的關系,一個斷面內排列的電纜不能一次敷設完畢時,把不能及時12、敷設的電纜位置留出來;電纜敷設告一段落后,應進行全線的整理;電纜敷設完畢后,應根據現場情況做好敷設記錄,當電纜有代用時,應記錄清楚;控制盤、臺下的電纜,在制作終端頭前一定要先將電纜完全整理好后加以固定,待制作終端頭時,再將電纜卡子松開,以便進行施工。e、電纜敷設過程中要注意:電纜敷設應躲開人孔、設備起吊孔、防爆孔和窺視孔等,敷設在主設備和油管路附近的電纜不應影響設備和管路的拆裝;電纜敷設區域的溫度不應高于電纜的允許長期工作溫度,普通電纜不得敷設在溫度高于65的區域,如必須敷設,應采取隔熱措施或采用耐熱電纜;敷設在易燃和易積灰塵地方時,采用封閉防火電纜槽或電纜保護管;電纜與熱控導管間也要保持一定13、的距離,當電纜與導管作上下平行敷設時,其間距應大于200mm,且電纜一般敷設在上方,以免導管泄漏時損壞電纜絕緣層;嚴禁電纜在油管路的正下方平行敷設和在油管口的下方通過;電力電纜、控制電纜、信號電纜應分層敷設,并按上述順序從上至下排列;電纜按設計分層進行敷設.f、電纜穿管敷設:電纜保護管應敷設在檢修維護方便、無劇烈振動和不易受到機械損傷的地方,而且應遠離火源和熱源(環境溫度不得高于65),電纜保護管應牢固的固定在支架上,電纜管敷設應整齊美觀,避免交叉,并應盡量作直線敷設,平行敷設時,兩管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勻稱,為了便于檢修,兩管間的中心距離為管子外徑的兩倍;電纜保護管在穿線前,應先清掃管路,方法是14、用壓力約為0.25mPa的壓縮空氣,吹入已敷設好的管中,以除去殘留的灰土和水份,如無壓縮空氣,則可在鋼絲上綁以擦布,來回拉數次,將管內雜物和水份擦凈,電纜穿入管中,用鋼絲引入,鋼絲在導管敷設前預穿,并在鋼管上加堵,當管路較短、彎頭較少時,可把鋼絲由管子的一端送向另一端,再從另一端將電纜綁扎在鋼絲上,牽引電纜入管,如果管路較長,從一端穿通鋼絲有問題時,可由管子兩端同時穿入鋼絲,鋼絲端部彎成小鉤,當兩段鋼絲在管中相遇時,用手轉動引線使其鉤在一起,然后將一根鋼絲拉出,另一根鋼絲綁扎在電纜頂部,把電纜拉入管中,電纜穿管時,應一端有人拉,一端有人送,兩者動作要協調,穿入同一根管內的數根電纜,應平行并攏一15、次進入,不得互相纏繞;熱工測量回路的電纜不應和動力回路、信號回路等的電纜穿入同一根保護管內;電纜穿完后,應將電纜保護管整理一次,緊固松動的卡子和連管節,以增加美觀。g、電纜在線槽內敷設:測點比較集中的地方采用電纜保護管和匯線槽混合使用方式;線槽的尺寸是由測點數量、電纜粗細及維修方便等條件來選擇,線槽的長度由測點和端子箱的位置確定,從測點來的電纜保護管可匯集到一個線槽內,所需線槽的長度超過制造長度時,用連板連接兩線槽,使之嚴密,線槽用螺栓固定在吊架、支架或平臺上,電纜敷設完后,在線槽上加蓋,用圓頭螺絲固定.h、電纜敷設過程中,根據現場情況分階段進行自檢。一般分為盤間電纜、從配電盤到設備就地電纜等16、。由技術員和施工人員負責自檢并填寫電纜敷設施工記錄電纜敷設部分,報電氣施工處質檢員進行檢驗。2)電纜的固定a、托架上電纜的固定:水平及豎井托件的彎頭兩側電纜應各設一個固定點,固定點距彎頭中心為300mm,水平直段300mm設一個固定點,豎井則為2m,綁線一律使用統一綁線,嚴禁使用鐵絲或其它易燃物。b、進盤電纜的固定:控制盤為下進線盤應在盤臺下部加裝電纜固定支架,支架距盤300-400mm,同一處支架距離應一致;各層電纜應從本層托架側面引出,并與托架縱向軸線垂直;進同一盤臺同一側的電纜須綁扎一致,排列整齊;電纜進盤后的固定,若最低端子排距盤底較近,可在電纜固定架上就排成單列或雙列,但同一盤臺處應17、一致;固定電纜用綁線與托架上使用的綁線相同,電纜整理完畢,臨時綁線一律拆除。c、電纜牌:控制電纜的二次接線號頭,一律使用燙號機打字;電纜牌使用統一;電纜牌一律使用一拉得與電纜固定,號牌應排在同一水平,如進盤電纜較多時,電纜牌可排成斜線。d、控制箱、接線盒及設備進線應盡量由低部或側面引入,同時應加防水彎。各類盤臺、控制箱、接線盒內,凡未進入線槽長度超過200mm以上的電纜芯線或其他電纜都要排列整齊,并打成圓把固定,各線把橫平豎直。綁線在同一盤臺內的使用材質應相同。e、屏蔽電纜的屏蔽層接線須一端接地,屏蔽層接地點符合設計要求,若通過接線盒時屏蔽層的斷點要聯接可靠并做好絕緣。f、電纜固定工作完成后由18、技術員和施工人員負責自檢并填寫電纜敷設施工記錄固定部分,報質檢員進行驗收。3)檢查驗收電纜敷設完畢后,應及時清除雜物。通知項目部質檢部門及監理進行驗收。經項目部質檢部門及監理驗收合格后,對電纜托架加蓋板。5、施工質量控制要點5。1編制作業指導書并進行交底,對所有的機具、工器具進行檢查,并做記錄;5.2核對電纜清冊與端子排出線圖及原理圖是否符合,確定起止點、電纜型號、電纜規格等是否正確合理;5.3采用計算機進行電纜敷設管理,用計算機實現電纜統計、排序、編制清冊、打印電纜牌、橋架容量計算、電纜敷設路徑選擇、電纜敷設斷面控制等功能;5.4配備合格的敷設人員,由技術人員在電纜敷設起點處負責所敷電纜的順19、序、電纜編號、起止點、型號規格等的檢查確認,派專人負責電纜掛牌及電纜預留長度的控制;5。5在電纜敷設的終點,由技術人員或班長負責確認電纜敷設到們情況并控制電纜的預留長度.在轉彎點、豎井兩端、交叉點、分界點等處分派施工經驗豐富、對現場較熟悉的老工人負責;5.6電纜敷設時,每放完一根就整理、掛牌、綁扎固定好一根,每批電纜敷設完后,要由質檢人員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批電纜的敷設;5。7電纜敷設每完一批,如該敷設路線暫不敷設電纜,應在該路線的橋架上臨時蓋防火板,以免電纜受到損壞;5.8為保證電纜無中間接頭,電纜訂貨時根據電纜敷設的情況,合理規定到貨的每盤的長度,并要求盤中不能有接頭;敷設前仔細核20、對電纜盤上的長度,根據電纜敷設的實際長度,合理安排各盤電纜的敷設順序;5.9電纜敷設到就地后,如不能立刻整理接線,必須將電纜頭用絕緣膠帶包裹好,盤好掛起。6、 安全保證措施6.1裝卸、運輸電纜盤時,應有防止電纜盤在車上滾動的措施 .6。2 敷設電纜時,電纜盤應架設牢固平穩。6。3 敷設電纜時,不能站在轉變處的內側,以免電纜擠傷。6。4敷設時,臨時打開的孔洞蓋板應設遮欄及警示牌,完工后及時封蓋.6.5腳手架應牢固,作業前應先檢查其強度。6.6 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嚴禁攀支架及吊架。6。7 進入帶電區域作業應填寫工作票,采取安全措施,并設專人監護,方可施工。6.8電纜穿入帶電盤內,盤上應有專人接引21、,嚴禁電纜觸及帶電部位。二、橋架施工1、作業準備和條件要求1。1電纜橋架布置圖及電纜敷設圖經過專業及綜合會審,現場實際情況與圖紙相符;1.2工用的材料、工機具等準備齊全;1。3土建及機務基本完工,區域內大件設備安裝完畢;1。4電纜保護管安裝前,就地設備安裝位置應已確定。2 、作業的程序與內容2.1橋架安裝 2.2.1安裝前檢查橋架是否符合設計,無顯著變形,若不符合設計或外觀變形,影響工藝質量的應退廠不允許使用。 2.2.2橋架采用連板螺栓連接,鋸口采用手鋸。連接板的螺栓應緊固,螺母應位于托架的外側.支架應與托架的橫撐平行,各立柱上下端伸出的長度應一致. 2。2。3在電纜入盤口處,用電纜托盤或花22、角鐵與托架相連,以便于電纜進盤時的排列,保留300mm以上的寬度通道。 2。2。4橋架直線段超過30米和跨越建筑物伸縮縫時應設置伸縮縫,伸縮縫采用伸縮連接板,由電纜橋架生產廠配套。 2。2。5電纜橋架組裝時的水平、平行和垂直度誤差應小于5/1000,施工過程中隨時用水平尺和線墜進行校驗.轉彎處電纜托架在安裝時應在彎頭兩側1m處各安裝一個托臂,為防止轉彎處托架彎頭傾斜,可在另一側加一個托臂加以固定。電纜托架施工完畢后,每段橋架均應有兩點及以上與屋內接地干線相連。2。2.6豎井安裝 1)電纜豎井安裝前應先檢查是否符合設計,有無顯著扭曲變形,鍍鋅層應完好無脫落,焊接電纜豎井支架橫撐時,先焊接最頂端的23、橫撐,然后用線墜確定底部橫撐的位置后焊接,然后用線繩繃緊,再依次焊接中間的橫撐。 2)安裝時用倒鏈將最上部一節吊起,逐節連接其它豎井,調整好垂直度后將其固定牢固。安裝后豎井應有兩點明顯接地。 3)組裝后的電纜豎井,其垂直偏差不應大于其長度的2/1000;支架橫撐的水平誤差不應大于其寬度的2/1000;豎井對角線的偏差不應大于其對角線長度的5/1000.3)依據圖紙要求,橋架內通長敷設(406)接地扁鋼做為接電線,橋架各層間每隔20米用專用接地線跨接(BV-16mm2),橋架每隔30米不少于兩點接地.3、施工質量控制要點3。1編制作業指導書并進行交底,對所用的機具、工器具進行檢查,并做記錄;3。24、2施工前技術人員應根據設計圖紙,結合施工現場實際情況,確定電纜橋架(支架)走向、型號規格、安裝層數、安裝標高等參數,并報設計院、業主、監理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3。3配備合格的安裝人員,安裝前由技術人員進行現場交底,確保安裝正確;3.4 橋架施工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確定橋架施工的時間及順序,以免因其它施工損壞橋架;3.5橋架一般應整體安裝,需加工修整的,應用手、電鋸切割,不允許使用電火焊切割。加工完后必須進行防腐處理;3.6電纜保護管采用支架及管卡固定;3.7 電纜保護軟管接頭螺牙應與設備接口的螺牙相配合。4、安全保證措施4.1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按要求扎好安全帶.4.2橋架25、高空運輸過程中,注意滑落并注意防止變形。4.3 搭設的腳手架一定要牢固可靠,施工方便。4。4 電纜隧道用36V的行燈變壓器做為照明電源。4。5嚴禁剩余材料往下拋擲。4.6 進入電纜隧道施工至少應有2人以上,進入隧道應有防窒息的措施。4。7使用切割機、電焊機、角鋼沖床等機具時,嚴格遵守各機具的安全操作規程.4.8吊運電纜橋架立柱等物時,繩子強度應足夠。4。9電纜管敷設需打洞或打槽時應防止碎片傷人.三、應急預案1、編制目的 為控制和預防項目部在工作過程中,各類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以及財產損失,對事故做出應急準備與響應,在緊急情況時能夠充分做出判斷、分析、處理,避免、減少事故的再擴大.2、應急工作原則26、 2.1、總體原則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焖俜磻?,協調統一。 (2)遵循先搶救遇險人員,后搶救設備財產的原則。 2。2、應急處置原則 (1)疏散無關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2)阻斷危險物源,防止二次事故發生及事態蔓延; (3)保持通訊暢通,隨時掌握險情動態; (4)調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事態發展; (5)正確分析現場情況,及時劃分危險范圍,應急決策應當機立斷; (6)正確分析風險損益,在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的前提下,組織物資搶救; (7)處理事故險情時,首先考慮人員安全,其次應盡可能減少財產損失,按有利于恢復生產的原則組織應急行動。3、危險性分析根據工程的特點,27、施工場地狹小,電氣設備、機械設備、工器具繁多;臨電作業等施工工序復雜,施工人員或管理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發生:(1)物體打擊(2)機械傷害(3)觸電等事故(4)高空墜落4、應急響應 4。1、應急啟動 (1)物體打擊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發生物體打擊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搶救,同時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緊急應領導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領導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立即送外搶救,派專人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28、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2)機械傷害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后,由項目經理負責現場總指揮,發現事故發生人員首先高聲呼喊,通知現場安全員,由安全員打事故搶救電話“120,向上級有關部門或醫院打電話搶救,通知生產負責人組織應急領導小組進行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預先成立的應急小組人員分工,各負其責,重傷人員立即送外搶救,派專人在在大門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有程序的處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 (3)觸電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 a 、脫離電源對癥搶救;當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電源。迅速急救,關鍵是“29、快”。 b 、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插頭,以切斷電源. 可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干燥木柄的斧頭、干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 c 、當電線搭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觸電者。 4.2、應急結束現場應急處置后,事故得到控制,導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隱患已消除,應急工作結束。 4。3、后期處理 (1)組織人員盡快清理現場,檢修受損設備. (2)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后賠償工作。 (3)協助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 (4)將事故總結報告和處置情況報送當地政府應急辦,總結事故應急處置經驗,對應急預案進行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