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干線公路上跨特大橋安全爬梯專項施工方案(2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691000
2023-07-04
25頁
633.76KB
1、安全爬梯專項施工方案目 錄一、工程概況31.1、橋梁總體概況31.2、主索塔概況4二、編制依據6三、施工計劃73.1、人員配置73.2、崗位職責73.3、器材準備7四、施工工藝及技術74.1、爬梯參數74.1、施工流程圖84.2、下塔柱爬梯安裝94.2.1、下爬梯底座計算書94.2.2、底座安裝124.2.3、安裝立桿與橫桿124.2.4、安裝橫撐和樓梯124.2.5、安裝斜拉桿124.2.6、安裝樓梯內扶手124.2.7、安裝密目網124.2.8、往上加高并安裝附著134.2.9、安裝頂端防護欄134.3、注意事項及驗收134.3.1、注意事項134.3.2、搭設檢查與驗收13五、質量及安全2、保證措施145.1、質量保證措施及拆除145.1.1、使用過程中檢查145.1.2、安全爬梯拆除155.2、高空作業安全措施165.3、臨時用電安全措施165.4、塔吊安全技術措施17一、工程概況1.1、橋梁總體概況四川省廣安市xx新建干線公路上跨xx特大橋,里程樁號為K34+185.208K34+854.768??缭絰x主河道采用3孔雙塔斜拉橋橋跨結構,跨度為(157+280+93.5)m。根據河道通航需要橋跨布置采用了不對稱跨布置形式高矮塔組合。主塔布置在4號及5號墩處。4號墩為高塔,5號墩為矮塔。橋跨結構如圖1.1所示。圖1.1、xxxx特大橋主橋橋跨布置示意圖1.2、主索塔概況4號高塔3、全高151.5m,設三道橫梁。其中下塔柱高46m。高塔為框架型塔,為空心薄壁箱型截面。順橋向壁厚1.35m,上中塔柱橫橋向壁厚1m,下塔柱1.2m。塔頂處塔柱橫橋向寬4m,順橋向寬5.5m,塔底處塔柱橫橋向寬9m,順橋向寬9.5m。中橫梁為箱形截面,高3.5m,寬5m,頂底板厚0.6m,腹板厚1.2m。索塔下橫梁為箱形截面,箱高3.55.5m,箱寬7m,頂底板厚0.6m,腹板厚1.2m。4號高塔主梁(1+0+1)梁段構造:主梁為多孔槽型結構,橋面總寬30.5m,主梁等高、梁高2.5m。0號梁段長度10.3m,1號梁段長度6m。立面圖如圖1.2.1所示。為方便施工人員施工,在下塔柱與中塔柱之間各4、安置一道施工爬梯,布置方式如圖1.2所示。下塔柱爬梯高度54.0m,底部安裝在承臺在,附著撐與塔柱預埋鋼板連接。中塔柱爬梯高度32.5m,底部安裝在中橫梁上,附著與兩根鋼管立柱相連接。爬梯安裝布置圖如圖1.2.2所示。圖1.2.1-高低塔塔柱立面圖圖1.2.2-高塔施工安全爬梯安裝布置圖二、編制依據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JTG F90- 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 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 4、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30)5、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6、鋼板沖壓扣件(JC 3061)三、施工計劃3.1、人員配置5、本施工爬梯共計兩部,安裝計劃15天完成。(1)設隊長1名、安全員2名(由現場委派);(2)技術負責人2名(作業單位委派);(3)作業人員:起重工1名,焊工2名,鉗工2名,乙炔焊工1名。3.2、崗位職責(1)隊長:全面負責本項安裝任務。具體負責工程的組織、內外部協調、控制工程質量,進度與施工安全、班前班后教育和作業任務下達,負責對工程質量與安全的檢查、督促與整改。(2)技術負責人:在隊長領導下工作,對安裝工程的技術、質量負責。(3)安全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在隊長的領導下負責施工全過程的安全工作的實施、檢查、督促,及時發現并整改不安全的隱患。必要時,可建議隊長中途暫停作業,負責班前班后會議記6、錄。(4)作業人員:所有作業人員持證上崗,保質保量完成隊長下達的作業任務。3.3、器材準備根據安裝工作特點,備齊所需工具、設備、工裝和安全防護用品并作好性能檢查:(1)吊裝用具;現場施工塔吊一臺;(2)專用工具(確保作業中不得脫落);(3)乙炔、氧氣;(4)常見五金工具;(5)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安全標志。四、施工工藝及技術4.1、爬梯參數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是由特制鋼管腳手架搭設組成的腳手架組合。該腳手架組合主要構件為可調底座、立桿、橫桿、橫撐、斜桿、梯子、扳手、緊固螺絲。立桿是主要受力桿件,橫桿、橫撐是組成框架的橫向連接桿件,橫撐是放置梯子的構件。斜桿是加強腳手架整體穩定性的構件。梯子和7、扶手是供施工人員上下通行的構件。長度、寬度尺寸為2500mmX1300mm爬梯最低高度單元為3米(每3米可組合為一個標準模數);Z字形爬梯垂直高度為1.5米;上下兩個平臺6個梯級;梯級長:530mm 寬:210mm。立柱采用483.25鋼管,鋼材強度等級Q345,橫桿及剪刀撐采用483.25鋼管,鋼材強度等級Q235。搭設尺寸為:立桿縱距2.438米,立桿橫距1.268米,大小橫桿的步距為0.495 m,剪刀撐斜桿與地面的傾角為45-60。每根立桿底部設置底座和墊板。接長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墩柱與安全爬梯之間立桿的最大連接距離1.5m,連墻件按每層設置間距為4m,采用16mm,長度120mm膨脹8、螺絲裝配入墩身,膨脹螺絲與 12x15x1cm鋼板用螺帽緊密連接,再用48*3.0鋼管一端與鋼板滿圈焊接,一端用萬向扣件、十字扣與立桿進行水平支撐緊固連接。4.1、施工流程圖安裝立桿安裝底層橫撐安裝梯子及扶手安裝斜桿支撐安裝斜桿支撐安裝防護安全網加高安裝每4米安裝附墻驗收4.2、下塔柱爬梯安裝4.2.1、下爬梯底座計算書1、下爬梯底部支撐在預制底座上,爬梯底部安裝時進行焊接固定,保證底部的穩固。如圖4.2.1.1所示。爬梯長2.5m,寬1.3m,順橋向,爬梯距離承臺0.5m,橫橋向底部距離鋼圍堰邊緣1.43m。底座采用雙根I25b工字鋼,單根長度3.54m,一端焊接于鋼圍堰側壁,一段固定于承臺9、上。按照最大荷載及自重計算,下塔柱爬梯共計54m,自重71.82KN,人荷載取20人,每人70kg計算,人群自重14KN,安全系數取1.2,每根工字鋼承受重51.49KN.計算簡圖如圖4.2.1.2所示。2、已知I25b工字鋼:IX/SX=21.3cm,d=1cm,WX=423103mm3(2)鋼材彈性模量E=2.1105MPa;Q235鋼材抗拉、抗壓設計控制強度f=215MPa,剪切強度fv=125MPa;3、計算底座結構設計荷載建立結構力學計算模型,其力學模型及荷載分布如圖4.2.1.2所示,簡化計算。針對結構力學模型及荷載分布簡圖,采用結構力學法進行內力計算,對一端點取矩建立彎矩方程式同10、時利用力矩平衡原理求得 剪力: TA=22.73kN; TB=3.02KN。工字鋼受力簡圖如圖4.2.1.3與圖4.2.1.4所示:剪力Tmax=22.73kN;彎矩:Mmax=16.16(kN-m)。圖4.2.1.1-下塔柱爬梯底部安裝示意圖圖4.2.1.2-受力簡圖圖4.2.1.3-剪力圖圖4.2.1.4-彎矩圖經驗算如下:抗彎強度驗算fm=M/Wx=16.16X106/423103=38.2Mpafc=215MPa,抗剪強度驗算fv=QSX/dIX =22.73X103/21.4X102=10.62MPa fV=125MPa滿足承載力要求。下橫梁爬梯由于底部安置于下橫梁上,故不進行驗算,11、承載力滿足要求。且下橫梁上的爬梯安裝同樣按照下塔柱的施工方法,在此不做敘述。表4.2.1.1-爬梯99米高度參數表序號配件名稱規格型號99高度米所需數量結構作用承載情況1立 桿483.253135132支垂直荷載單柱荷載58.8KN2頂 桿483.25165016支頂端護欄3橫 桿483.252438420支縱向連接4橫 桿483.251268338支橫向連接5橫 撐504.0126870條橫向連接、承托樓梯500KG6斜拉桿482.3314180支縱向斜支撐連接上下層7斜拉桿482.31953100支橫向斜支撐連接上下層8樓梯2438148550066輛人行通道轉彎平臺400KG9內扶手2412、38148566個樓梯護欄10可調節底座37600140816支底座支撐水平調節6噸整塔重量(自重)13.3噸整體荷載(含自重)180KN(約18.4噸)4.2.2、底座安裝首先將可調節底座4支按照2438mm長,1268mm寬的距離擺放在需要安裝爬梯的合理位置。將底座四支與型鋼表面焊接,保證焊接牢固可靠。將螺母調節到最低點,同時保證4個螺母應調節在同一水平線上,4.2.3、安裝立桿與橫桿將3135mm的立桿(也就是3米長的立桿)4支分別套在可調節底座上并用橫桿將立桿連接成一個整體,長度方向用2438mm的橫桿,裝在高一點方向的銷庫里。寬度方向用1268mm的橫桿,裝在低一點方向的銷庫里,(注13、意寬度方向最下面一條不裝橫桿,應裝用角鋼焊接成的1268mm橫撐(用于置放樓梯在上面)。每50公分一層橫桿按順序向上安裝。安裝時注意整體爬梯架身的水平與直角度。(通道進口處最下面一條是橫撐,用于放置樓梯,以上留三個位置不用安裝橫桿,做為通道進口)。4.2.4、安裝橫撐和樓梯橫撐的裝法是以第一條(進口處最低一層裝橫撐)為基礎,對面1.5米處再裝一條(橫撐是用來放置樓梯的。樓梯的垂直高度為1.5米),以此類推對面每隔1.5米裝一條(一個面上間隔3米裝一條)。樓梯安裝與橫撐同步進行:直接將樓梯放置在橫撐上,擺正放好即可。注意:轉角平臺大方向的在下面,轉角平臺小的方向在上面。4.2.5、安裝斜拉桿斜拉14、桿是用來安裝在整體架子外面以保持架子的穩定性。3141mm的裝在長度方向,1953mm的裝在寬度方向。注意:斜拉桿一定要裝在兩層架子之間,使其起到連接上下層的作用,以增加爬梯的穩定性。4.2.6、安裝樓梯內扶手樓梯扶手是裝在樓梯內側的,用所配套的螺絲、螺母直接將扶手固定在樓梯內面即可。要求將螺絲鎖緊,以確保行人安全。4.2.7、安裝密目網樓梯扶手安裝完成后,在爬梯外側用密目網進行封閉,并用直徑不小于5mm的尼龍繩全眼連接牢固。4.2.8、往上加高并安裝附著按照以上安裝順序,以此類推向上安裝,直到達到所需要的高度為準。每加高一層時,都必須用配套的螺絲將上、下層立桿連接好并鎖緊。以確保爬梯的整體穩15、定性。并根據實際高度進行合理的墻體附著,沒做好相應的附著不能繼續往上安裝。安裝到每隔4米,做一層附著。(附著連墻件宜水平設置,當不能水平設置時,連接爬梯架體一端應低于與建筑主體結構相連的一端,連墻件的坡度宜小于1:3)。而且在30米以上應加強附著:每隔4米就必須做一層附著,而且確保附著牢固。附著時將搭設好的安全爬梯通道與墩柱附著在一起。4.2.9、安裝頂端防護欄最后安裝防護欄:1650mm的立桿是用來作為護欄使用的,安裝在每一座安全爬梯的最頂端,同樣用橫桿連接并鎖緊。通向施工的出口方向不用安裝橫桿,以便施工人員進出。4.3、注意事項及驗收4.3.1、注意事項1、爬梯支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16、次搭設高度不應超過相鄰連墻件以上一層高度。 2、每搭設一層,應校驗爬梯支架的水平度和垂直度。3、扶手、斜拉桿的搭設應與立桿搭設同步進行,嚴禁滯后安裝。4、扶手、斜拉桿搭設完成后立即進行安全防護網的安裝。每搭設一層,安裝一層,嚴禁滯后安裝。5、當爬梯支架高出相鄰連墻件一層時,應采取確保腳手架穩定的臨時拉結措施。 4.3.2、搭設檢查與驗收 1、搭設前,應對爬梯支架的基礎進行檢查,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搭設。2、爬梯架體每搭設兩層,應對搭設質量及安全進行一次檢查,經檢驗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或繼續搭設。 3、對搭設質量現場驗收時,應對下列項目重點檢驗,并記入施工驗收報告: 構配件的規格、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17、應質量合格設置齊全、連接和掛扣緊固可靠。 基礎應符合設計要求,應平整堅實可靠。 連墻件應符合實際要求,與腳手架體應連接可靠。 架體垂直度及水平度應合格。 安全網的張掛應齊全、牢固。 4、爬梯架體的搭設技術要求、允許偏差及檢查方法,應符合下表的規定。表4.3.2.1-技術要求表序號項目技術要求及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隱蔽工程地基承載力實測2地基與基礎底座無沉降觀察排水不積水觀察4垂直度每層h/500、3.0吊垂球整體h/500、50.0 吊垂球5水平度每層5.0水準儀整體100.0水準儀6連墻件與架體、建筑結構連接牢固觀察縱、橫向間距300尺量檢查7安全網按規定設置按規定設置觀察五、質量及安18、全保證措施5.1、質量保證措施及拆除5.1.1、使用過程中檢查1、爬梯支架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下列情況應進行階段性檢查:遇有8級以上大風。 停用超1個月。架體遭受外力撞擊等作用。2、爬梯在使用中應定期檢查下列項目: 桿件的設置和連接的構造是否符合要求。 地基是否積水,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 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應無超載使用。 3、應對爬梯進行日常性檢查和維護,及時對爬梯上的雜物進行清理。 為了確保安全,承載以:90米高時有20個以內的人數(以每人70KG體重為參數)、50米高度有30個內的人數、30米以下有40個人數在上面行走的承載為安全限數,每個樓梯同時最多可承受3個人體重。 5.19、1.2、安全爬梯拆除1、拆除順序應逐層由上而下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 2、所有構件應隨安全爬梯逐層拆除,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安全爬梯,分段拆除高差不大于2步,如大于2步須增設連墻件加固。 3、當安全爬梯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長鋼管的高度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臨時拋撐加固,后拆連墻件。 4、當安全爬梯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對不拆除的安全爬梯兩端設置連墻件和橫向支撐加固。 5、各構配件必須及時分段集中運至地面嚴禁拋扔。 6、運至地面的構配件及時檢查整修與保養,并按品種,規格碼放,置于干燥通風處,防止銹蝕7、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接、結扣時,要事先通知對方20、,以防墜落。8、拆除時如附近有外電線路,要采取隔離措施。嚴禁桿件接觸電線。9、拆除架子時人員一般23人為一組,協同作業,互相關照、監督。拆除過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拆除過程中最好不要中斷,如確需中斷應將拆除部分處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檢查是否會倒塌,確認安全后方可停歇。10、安裝、拆除時在拆除部位下方設“危險禁區”的字樣,設專人站崗。11、安裝、拆除外安全爬梯時,若遇陰雨天、大風天氣等嚴禁操作。12、輸送至地面的所有桿件、扣件等物件,應按類堆放整理。堆放地點要平坦,下設支墊排水良好。彎曲變形的鋼構件應調直,損壞的及時修復并刷漆以備再用,不能修復的應集中報廢處理121、3、每班施工作業前,必須由安全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及講解安全注意事項,進行班前安全教育。5.2、高空作業安全措施1、從事高空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凡不適宜高空作業的人員,不得從事此項工作。嚴禁酒后上崗和疲勞作業,所有操作人員必須持有效證件上崗,在安裝和拆除前必須進行書面安全技術交底。 2、安全爬梯搭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并考核領取特種作業人員上崗操作證后,方可進行施工作業。3、安全爬梯搭設和拆除施工前,必須組織全體人員認真領會安全爬梯專項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交底,研討搭設方法,明確分工,并派1名技術好,有經驗的人員負責搭設技術指導和監護。4、作業人員拴安全帶、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高空作22、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帶應掛在人體上方牢固可靠處,高掛低用。 5、高空作業人員配給工具袋。小型工具及材料應放入袋內,較大的工具,拴好保險繩。不得隨手亂放,防止墮落傷人,嚴禁從高空向下亂扔亂丟。 6、工地專職安全員每日爬梯進行檢查,重點檢查各連接點的牢固情況,和安全防護網的完整性。7、遇有6 級及以上大風或惡劣天氣時,應停止露天高處作業。 8、在夜間或光線不足的地方進行高處作業,必須裝設滿足施工的照明設施。 9、所有爬梯高度大于20米時需做好接地。 5.3、臨時用電安全措施 1、臨時用電工程的安裝、維修和拆除,均由經過培訓并取得上崗證的電工完成,非專業電工不準進行電工作業。 2、電纜線路采用23、“三相五線”接線方式,電氣設備和電氣線路絕緣良好,場內架設的電力線路其懸掛高度及線距符合安全規定,并架在專用電桿上。 3、室內配電盤安裝漏電保護裝置,各類電氣開關和設備的金屬外殼,均要設接地或接零保護。 4、配電箱能防火、防雨、箱內不得存入雜物并設門加鎖,專人管理。 5、移動的電氣設備的供電線,使用橡套電纜,穿過行車道時,套管埋地敷設,破損電纜不得使用。 6、檢修電氣設備要停電作業。 7、現場架設的電力線路,不使用裸導線,臨時敷設的電線路,不得掛在鋼筋模板和腳手架上,并安設絕緣支承物。 8、嚴禁用其它金屬絲代替熔斷絲。 5.4、塔吊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對施工現場、機具設備及安全防護設施等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施工。 2、操作人員,必須取得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與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備交給無本機操作證的人員操作。 3、操作人員按照本機說明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