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結構盤扣式滿堂架搭設工程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q**
編號:693329
2023-07-07
23頁
138.62KB
1、XXXXXXXX盤扣式滿堂架施工方案編制:審核:批準:XXXXXXXXXXXXX年九月二十日目錄1.編制依據32.工程概況33.插扣式腳手架施工特點44.架體組成45。架體搭設施工工藝56。施工流程及要求67。腳手架檢查與驗收118。安全、質量、環境保證措施129。安全應急預案1510。承插型盤扣式支架支撐計算書18盤扣式滿堂架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XX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XX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XX4、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XX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XX6、建筑施工2、手冊第五版2。工程概況工程名稱:XXXXXXXXXX工程地址:XXXXXXXXXXXXXX設計單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建設單位:XXXXXXXXXXXXXXXXXX監理單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施工單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1樓由地下一層地上五層組成,地下一層層高為6。95m,一層層高為5.2m,二層層高為4。8m,三層層高為4.8m,四層層高4.2m,五層層高為4。2m。滿堂架施工方案按層高最高的6。95m設計,地上部分均按照地下室一層層高參照搭設。3。插扣式腳手架施3、工特點插扣式腳手架是新型的一種便捷式支撐腳手架,它有點類似碗扣架又優于碗扣架, 3。1具有可靠的雙向自鎖能力; 3。2無任何活動零件; 3.3運輸、儲存、搭設、拆除方便快捷; 3.4受力性能合理; 3。5可以自由調節; 3.6產品標準化包裝; 3。7組裝合理,它的安全性、穩定性好于碗扣式、優于門式腳手架。4。架體組成4。1主要構配件盤扣節點應由焊接于立桿上的連接盤、水平桿桿端扣接頭和斜桿桿端扣接頭組成.4。2插銷外表面應與水平桿和斜桿桿端扣接頭內表面吻合,插銷連接應保證錘擊自鎖后不拔脫,抗拔力不得小于3kN。(1)立桿:桿上焊接有連接的輪盤和連接套管的豎向支撐桿件。 (2)連接輪盤:焊接于立桿4、上可扣接 4 個方向扣接頭的圓扣形孔板.(3)立桿連接套管:焊接于立桿一端,用于立桿豎向接長的專用外套管。(4)橫桿:兩端焊接有扣接頭,且與立桿扣接的水平桿件。4。2。1前期應做好支撐體系的專項施工方案設計,搭設前應進行放線定位,使支撐體系橫平豎直,以保證后期剪刀撐和整體連桿的設置,確保其整體穩定性和抗傾覆性. 4。2.2插扣式腳手架安裝基礎必須要夯實平整并采取混凝土硬化措施。 4。2.3插扣式腳手架宜使用于同一標高范圍的梁板,而對于標高相差較大的梁板需進行詳細的排版、設計。4。2。4架體搭設完成后要加設足夠的剪刀撐,在頂托與架體橫桿300500mm之間的距離要增設足夠的水平拉桿,使其整體穩定5、性得到可靠的保證。 4。2。5目前我國建設部未有插扣式腳手架行業標準和規范出臺,不過在建設工地上已開始廣泛使用,其現場施工可參照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施工計算可參照 建筑施工碗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5。架體搭設施工工藝5。1適用范圍5。1.1插扣式腳手架適用于非高大模板的模板支撐架或標準層模板支撐架。5.1。2插扣式腳手架基礎應夯實平整并有混凝土硬化措施,且基礎標高變化較少.5。1.3插扣式腳手架適用于結構形式較規整的結構.5。2立桿選擇5。2。1承插式腳手架立桿采用483.0mm鋼管,受力計算時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按483.0mm進行計算.5.2。2立桿需盡6、量選用標準桿,根據本工程的樓層高度,現選用標準型號A26500和A1500兩種標準桿對接,將滿足模板架體的高度。搭設時型號A2650立桿全部放于底部,再對接A1500立桿。5。2。3因每根立桿均設置有立桿連接套管,連接套管將使單根立桿總長增加100mm,故選用立桿時必須考慮其增加長度,以避免立桿過長。5。3橫桿選擇橫桿均為標準桿件,其桿件長度符合300mm模數,故在進行架體立桿間距設計時應按照所提供橫桿長度進行計算,故立桿間距設置無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靈活。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水平橫桿選擇長度為900、1200兩種橫桿。5。4步距選擇架體步距的設置需與承插口相對應,標準立桿的承插口間距為600mm7、,故步距選擇時需符合600模數。且最底部輪盤距立桿底端距離為300mm,故掃地桿實際設置于300mm處。根據本工程現場實際情況,第一步掃地桿按實際設置距地300mm,縱橫向雙向設置,第二步水平桿連接桿件按立桿每步距的模數,選用距掃地桿向上1。7m,縱橫向雙向設置,第三步水平桿連接桿件按立桿每步距的模數,選用距掃地桿向上4。0m,縱橫向雙向設置,根據現場施工條件,橫向水平連接桿件,縱橫向共設置三道.5。5架體布置架體布置時需按實際開間尺寸排設,按縱橫向立桿間距不大于900mm進行立桿定位。排設時先從建筑物一端開始,向另一端立桿定位,定位時按立桿間距不大于1200mm進行,局部不足排設間距的可減小8、一個橫桿等級進行排設,且宜設置于墻柱邊.梁底宜采用鎖鋼管扣件的形式進行支設,可以保證梁板模板的正常搭設。6。施工流程及要求6。1施工流程測量放線,確定本層梁、板位置定位立桿,并作出十字標記豎立桿并搭設掃地桿及第一步橫桿搭設上部橫桿及剪刀撐鎖梁底鋼管鋪設梁底模板板底模板鋪設6.1.1將樓層各構件位置的邊線在地面上標出,以保證支架、模板施工過程中按設計尺寸進行施工。6.1。2按預先的支架設計位置在地面上將立桿位置標出,并做好標記,保證立桿排列整齊。6。1。3先豎立最角端的立桿,并逐步將周邊立桿豎起,將掃地桿及第一步橫桿搭設,保證已搭設架體穩固、不傾倒.6.1。4在立桿全部豎立完成后,進行上部立桿搭9、設,將全部橫桿搭設完成,并預留出梁位。按預定架體設計要求搭設剪刀撐,剪刀撐必須按要求整體搭設。6。1.5搭設梁底縱向受力鋼管,受力鋼管需采用雙扣件固定,鋼管搭設時需進行標高復核以保證梁底模板為設計標高.6。1。6梁底模板鋪設時,次楞木枋放置應平順,且靠近節點位置需放置次楞.6.1。7板底模板鋪設時,應先將頂部可調頂托調整至預定標高位置,并對其進行拉線找平,滿足平整度要求后再鋪設模板。6.2施工要求6.2.1所有模板支撐滿堂腳手架搭設前,都要先熟悉方案要求,根據樓層高度,混凝土構件大小,確定立桿的間距要求,確定立桿的高度,拉線放出立桿的位置,注意橫桿能盡量縱橫貫通,平直。梁底的立桿與板底的立桿能10、通過橫桿形成整體。6。2.2立桿基礎應堅實,且底部需設置墊板.6.2.3立桿接頭不宜設置在同一截面。6。2.4橫桿接頭需卡緊,并且保證端部與立桿接觸緊密,在架體搭設完成后及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派人對橫桿緊固情況進行檢查。6。2.5立桿可調底托伸出長度不應大于300mm,立桿可調頂托伸出長度不宜超過300mm,立桿內長度不得小于150mm,且可調底托及頂托需滿足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中的要求。6.2。6由于該承插式鋼管腳手架為承插企口式,為滿足支撐系統的整體剛度,防止構架縱橫側滑、傾斜,必須增設剪刀撐,剪刀撐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1)模板支架四邊滿布豎向剪刀撐,中間每隔四排立11、桿設置一道縱、橫向豎向剪刀撐,特別是主梁方向必須設置剪刀撐,由底至頂連續設置;(2)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傾角宜在4560之間.傾角為45時,剪刀撐跨越立桿的根數不應超過7根;傾角為60時,則不應超過5根; (3)剪刀撐斜桿的接長應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100cm,并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的距離10cm;(4)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5)設置水平剪刀撐時,有剪刀撐斜桿的框格數量應大于框格總數的1/3.6。3現場情況處理6。3。1現象:立桿底部樓12、板存在降板,降板位置架體正常搭設時無法與周邊架體連接形成整體。處理:可在降板位置立桿下設置較厚的墊板將立桿底部調至同一標高,或按建筑施工承插型盤扣式鋼管支架安全技術規程要求使用可調底座。6。3。2現象:車道位置或其他位置高差超過300mm,無法使用可調底托調整的,架體與整體分離。 處理:采用扣件將不能正常連接的橫桿于立桿連接。6。2模板安裝基本要求6。2。1模板配置(或更換模板)時必須做到尺寸準確。彈線切割,切割邊線必須平直,直線度及尺寸誤差均不得大于2mm。6.2.2模板安裝時拼縫嚴密,模板拼縫寬度必須小于2mm.除構件陽角外,不得使用雙面膠或封口膠處理。6。2。3拼模時應特別注意梁側模與板13、底模的拼縫,板底模壓梁側模,確保陰角方正、線條順直、拼縫嚴密。6。2.4板模拼縫處下面必須有木方支撐,接縫處應用釘子釘牢,鐵釘間距不宜大于500mm, 且每邊不少于3顆,確保接縫平整度。其余部分板底木方凈距不宜大于200mm。6。2。5柱墻模板背枋凈距不宜大于200mm,木方高度必須一致。梁柱模拼縫處模板外側釘木條拼接,木條間距不大于500mm,且每條縫均不得少于2根.6。3配模6。3。1木方,兩個平面必須刨平,高度必須一致。確保模板與木方緊密貼合,使板底標高一致及墻模表面平整。6。4柱墻模安裝6.4。1工藝流程施工縫處理抄平、放線施工縫處理焊定位樁清潔鋼筋等隱蔽工程驗收立模找正拚縫安放背楞木14、上夾具加固、校正檢查驗收。6.4.2柱墻模板安裝工藝:6。4。3放線:柱墻模板安裝前,應先待柱墻軸線標記,采用廣線拉通縱橫軸線后,彈出柱墻中心線和模板安裝內外邊線.6.4。4柱墻模及支撐安裝:柱墻模就位后應加臨時支撐固定,固定后根據柱上設置的鉛垂線校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滿足要求為止。6。4。5對于結構施工中的的梁柱節點,為克服節點處傳統上使用拼裝模板,木枋塞縫不規范,致使節點處梁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質量通病,故采用套割吻合節點模板,以保證工程質量。6。4。6柱墻夾具安裝:柱墻夾具安裝應自下而上進行,調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滿足要求為止。6。4。7檢查校正:柱墻模安裝完畢后,應全面復核模板的垂直度,截面15、尺寸等項目,支撐必須牢固、預埋件、預留孔洞不得漏設,且必須準確、穩固。6。4。8柱墻模群體固定:群體柱墻支模時,必須整體固定。同一排柱墻模,應先校正兩端柱的模板,校正好后在柱頂接通線,使整排柱墻保持一致,并校正各柱柱距,然后在柱腳和柱頂分別用水平桿拉通連固,最后安裝剪刀撐和斜撐,使整個支撐體系穩定。6.5梁、板模板安裝6。5。1工藝流程放線滿堂架搭設抄平架梁底桿擺梁底模架板底桿擺板底方鋪板底模梁側模找正與板底模頂牢上梁夾具及加固清潔、驗收。6.5。2梁板模安裝工藝:(1)支模架的搭設:支模架搭設前,支模架的地面須經平整,底層施工時,地面必須進行硬化處理,所有立桿均設15050木墊板,通長設置,16、支模架采取多層支設,上下層立桿設在同一垂直線上。(2)支模架搭設完畢,復核梁底標高,校正軸線無誤后,調平梁模支架,在支架上鋪放“”字形帶連接的梁底模,并使其就位,用扣件與支架卡緊,每根據梁底模視其長短固定不少于三點,再分別吊裝預組接梁側模與底模拼接,并設臨時斜撐固定.(3)板模采用九夾板,10050木枋作加勁肋,間距200,其兩端將梁側模上口頂緊固定。板底板鋪設好后,應檢查板面標高、平整度,以及拼縫寬度,必要時采用不干膠貼縫,防止板模漏漿。(4)檢查校正:模板安裝后全面復核,梁板模的位置及形狀,預埋件和預留孔洞不得漏設并應位置準確。檢查鋼管支架扣件的扭力矩是否滿足要求,支模架必須穩定、牢固。617、。6穿插施工順序6。6。1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分開澆筑穿插順序(梁筋密集、柱斷面較大、柱高度較高):施工縫處理柱墻放線燈籠架搭設柱墻鋼筋豎焊綁扎柱墻鋼筋及墊塊安裝施工縫處理柱墻鋼筋驗收焊定位樁清潔立模找正拚縫安放背楞木上夾具加固、校正檢查驗收柱墻混凝土澆筑滿堂架搭設抄平架梁底桿擺梁底模安裝梁鋼筋架板底桿擺板底方鋪板底模梁側模找正與板底模頂牢上梁夾具及加固清潔綁扎板底鋼筋板面吊模安裝及水電預留預埋綁扎板面鋼筋墊塊、清潔驗收梁板混凝土澆筑。6。6。2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整體澆筑穿插順序:放線滿堂架搭設、柱墻鋼筋豎焊梁板模板鋪設、柱墻鋼筋綁扎柱墻鋼筋驗收柱墻模板安裝、梁板鋼筋綁扎板面吊模安裝、水電預留預18、埋柱墻梁板模板加固、板面負筋綁扎墊塊及清潔整體驗收混凝土澆筑.6.7模板工程一般構造措施6.7。1一般柱墻模板柱墻模板采用18mm厚九夾板模板,長邊夾短邊.板后豎向背楞為50100木方,木方間距250。水平夾具采用鋼管,14高強對拉螺桿加固,水平夾具豎向間距450600,水平夾具第一道離樓面(基礎頂面)不得超過250。對拉螺桿距構件邊緣不得大于200.內撐采用砼內撐控制構件尺寸,間距同加固對拉螺桿間距。6。7.2特殊部位柱墻模板對一層擋墻墻體必須具備防滲漏功能。該部位墻體模板加固必須采用一次性10對拉螺桿,其余要求同上,并加內撐控制截面尺寸。6。7。3梁模板梁模板材用18mm厚九夾板,梁側包梁19、底.梁側50100背楞間距300,底模背楞間距小于200。高度小于或等于600的梁采用專用木制夾具進行加固。梁底承重桿跨距宜小于800,承重桿間距宜小于900.高度大于700的梁兩側加固除采用夾具外,尚應加10高強對拉螺桿(穿PVC套管),水平間距600。梁底承重桿跨距宜小于800,承重立桿間距宜小于800。7。腳手架檢查與驗收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嚴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XX)第8條檢查與驗收相關條款及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 5920XX)表3。0。4-1落地式腳手架檢查評分表中所列項目和施工方案要求的內容進行檢查。填寫驗收記錄單,并由施工單位主要負責20、人、安全員、監理工程師簽字后,方能交付使用.7.1支撐系統及模板的拆除7.1.2大梁側模和柱模因混凝土養護需要,混凝土澆筑24小時后拆除,底模及其支撐系統要等到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塊經試驗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并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進行底模及支撐系統的拆除。 7。1。3模板拆除方法:先松開頂托,然后拆除方木,接著再拆除模板,模板拆除的順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則,拆模時,操作人員應站在安全處,以免發生安全事故,待該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準將模板、配件等運出對放.模板、配件等運完后才準拆除支架,支架拆除順序為從上往下逐層拆除,嚴禁上層未拆除完畢,就拆除下面一層。7.1。4拆除時應先搭設21、腳手架或操作平臺,并在四周設防護欄,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拆除的支模下通行。拆模應在日間拆除,光線不足的部位應配備足夠的燈光照明,作業全過程應有質量和安全員在場監督.8.安全、質量、環境保證措施8。1安全施工要求8。1。1安全施工主要注意事項8.1.1。1支設立柱模板和梁板模板時,應搭設工作臺,不足4m的,可使用馬凳操作,不準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更不允許利用拉桿、支撐攀登上下。8.1.1。2當搭設4m以上的梁板模板時,應在滿堂架中間設一層簡易安全網,以防止高空墜落及墜物傷人.8。1。1。3搭拆腳手架、模板時,應按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且地面應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22、,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8.1。1。4拆腳手架、模板前,應由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向工長、安全員、施工操作隊組全體人員作詳細的安全技術交底。8.1.1.5架子工、模板工持證上崗,搭設施工時避免上下同時作業。鋼管橫桿、立桿的接頭應錯開.緊固時注意握緊工具、扣件避免其墜落傷人。外架上所有腳手板、擋腳板、安全網必須搭設牢固、封閉嚴密,以防發生高空墜落、施工落物和水泥、建筑垃圾等粉塵飛揚等現象.8。1。1。6搭拆腳手架過程中,操作人員應系好安全帶帶好安全帽,一切操作過程都應符合相關安全操作規范、規程和標準.8.1。1.7拆模采用長撬桿,嚴禁操作人員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下,拆模間歇時,將活動的模板、拉桿、支撐固定23、。8。1。1.8對職工進場進行安全技術教育,發現施工中的安全技術問題應及時解決。8。1。1。9現場安全員有權制止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遇有險情應立即停止施工作業,并報告工程項目領導及時處理.8.1.1.10 模板拆除時,不應對摟層形成沖擊荷載,拆除的模板和支架應分散堆放并及時運走,防止人員踏空墜落。8。1。2腳手架施工的危險源腳手架搭、拆、使用時的高空墜落;腳手架搭、拆、使用時的物體打擊;腳手架的坍(垮)塌. 8.1.2。1針對高空墜落的管理要求(1)參與搭拆作業的人員,須持證上崗,安全帽、安全帶、防滑鞋等要穿戴齊全,嚴禁酒后作業。作業面上宜鋪設必要數量的腳手板并予臨時固定.(2)工人在架上作業24、時,應注意自我安全保護和他人的安全,避免發生碰撞、閃失、和落物;嚴禁在架上嬉鬧和坐在欄桿上等不安全處休息。(3)腳手架進行全封閉使用,外架底部滿鋪腳手板,下掛密目安全兜網一道.(外架另行設計。)安全網必須與結構連接嚴密牢固。嚴禁使用損壞和腐朽的安全網。(4)作業人員在架上的最大作業高度應以可進行正常操作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墊器物或單塊腳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5)人員上下腳手架必須走設安全防護的出入通(梯)道,嚴禁攀援腳手架上下。(6)六級及六級以上大風和雨、雪天應停止腳手架作業;雨、雪之后上架作業時,應把架面的積雪、積水清除掉,仔細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上人操作。8。1.2.2針對物體打擊的管理25、要求(1)搭拆過程中,不得單人進行裝設較重桿配件和其它易發生失衡、脫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的作業.(2)拆除工作中,嚴禁使用榔頭等硬物擊打、撬挖,拆下的扣件應放入袋內,傳遞至地面并放指定地點堆存.(3)拆下的鋼管與配件,應及時傳送至樓層內,防止碰撞,嚴禁拋擲。(4)在整個拆除作業過程中,項目安全員應切實作好現場巡查工作,在主要通道處設置警戒區,安排警戒員一名巡視,確保拆除作業順利進行。8。1。2。3針對坍(垮)塌的管理要求(1)腳手架必須嚴格按方案進行搭設,在搭設中不得隨意改變構架設計、減少桿配件設置和對立桿縱距做尺寸放大。確有實際情況,需要對構架作調整和改變時,應提交技術主管人員解決。(2)26、本支模架只允許作為結構施工支模架,不允許堆載,不得隨意超負荷使用.(3)本支模架作為支撐架,立桿垂直度須嚴格控制,一般須吊線復核,必要時用經緯儀復核垂直度.(4)在作業中,禁止隨意拆除腳手架的基本構架桿件、整體性桿件、連接緊固件、安全網等.(5)施工前因操作要求需要拆除部分架體時,必須經項目總工程師同意,并由施工工長旁站指揮,防止誤拆桿件.8。2施工質量管理8。2.1質量管理基本要求為保證支模架施工質量,控制安全風險,設置二個停工驗收點,即:腳手架基礎驗收、腳手架驗收。由安全員、技術員負責停工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插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腳手架搭設時,應先搭設一個區域作為樣板,進行區域樣板驗收后,27、才能大面積搭設。8。2。2腳手架的施工驗收要求8.2。2.1驗收人員:施工完由項目經理組織生產經理、技術負責人、技術內業、工長、質檢和安全員進行驗收,確認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8。2.2。2檢查驗收必須嚴肅認真進行,要對檢查情況、整改結果填寫記錄內容,并簽字齊全。8。2.2.3重點驗收項目(1) 插口連接驗收:安裝后的插碗插口應按隨機均布原則進行抽樣檢查,檢查扣件主要看其連接是否緊固,不合格時,必須整體重新插入或靠緊,并經復驗合格方可驗收.(2) 安全設施、防墜裝置是否齊全和安全可靠,基礎是否平整堅實,支墊是否符合要求。(3)腳手架維護與保養 檢查腳手架是否變形或沉陷。若有異常,應隨時上報、及時28、處理。 檢查腳手架整體和局部尤其是主梁或大梁下立桿的垂直度,若有異常,應及時加固和消除隱患。 檢查插口時,先看其外觀,視情況對其進行涂油和緊固. 檢查連接件是否齊全、松動、位移等,因施工需要移動,必須在專人負責下在相鄰位置補足。 檢查安全網等是否完整、牢固,若有損壞及時調換、整改。 檢查腳手架的荷載情況.支模架上不準堆放大量材料、過重的設備,以免超過設計荷載,如發現有處于不安全位置和不穩定狀態的,應及時糾正.此外,還要逐日清除腳手板上的垃圾. 腳手架維護和保養應設專人定期完成,遇大風、大雪、大雨天氣應重新維護驗收后投入使用。8。3環境管理8。3。1對現場架料堆場進行統一規劃,對不同的進場材料設29、備進行分類合理和儲存,并掛牌標明標示,重要設備材料利用專門的圍欄和庫房儲存并設專人管理。8。3。2架料堆放場地要求硬化、平整、有圍護。8。3.3環保與文明施工。做到工完場清。整個架料堆放場地與施工現場要達到整齊有序、干凈無污染、低揚塵低能耗的整體效果。9。安全應急預案9.1應急預案根據本工程危險源及不利環境因素,并結合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XX)的相關規定,針對本工程高支模工程防垮塌、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火災及中暑等危險源,已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用于指導本工程施工。9.1。1緊急事故處理范圍(1)坍塌(2)高處墜落(3)物體打擊(4)機械傷30、害(5)觸電(6)火災9.1。2事故緊急處理機構設置(1)應急事故處理領導小組組 長:華輝(項目執行經理)副組長:王天嘯(安全主管)(2)緊急事故現場處置小組組長:王天嘯(安全主管)組員:馬和平、朱斌、王飛、馮洪磊、李剛剛(3)通訊聯絡小組組長:程衛民成員:王毅9。1.3緊急事故處理機構各小組職責1、應急事故處現場處置小組職責(1)迅速控制事故現場,采取果斷措施防止事態擴大.(2)疏散作業人員,協助救護小組搶救傷員.(3)保護事故現場,協助事故原因的調查處理。(4)開展應急演練,提高現場處置能力.2、緊急事故現場救護小組職責(1)采取科學的救護方法,迅速搶救傷員,防止二次傷害和爭取有效時間挽救31、傷員生命,減輕傷害程度。(2)開展應急救護演習,提高現場救護能力。(3)定期檢查救護用具、藥品的有效性、完好性。3、通訊聯絡小組職責(1)按事故性質及時與社會應急系統聯系、報警。(2)及時組織交通工具將傷員送至就近醫院醫治.(3)迅速向分公司、公司有關部門和負責人報告事故情況。9.1.4事故緊急處理流程接到事故發生報告后,領導小組立即組織現場處置小組、現場救治小組和通訊聯絡小組展開工作,各小組成員按制訂的分工職責展開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調度和指揮。(1)事故應急處理流程如下圖: 領導小組現場處置現場救治通訊聯絡事故報告按預訂工作職責進行現場處置,防止事態擴大現場緊急救治傷員,防止傷員二次受傷緊32、急聯系社會應急系統,運送傷員就醫報告主管部門后續處理緊急處理結束(2)事故處理程序1、不論任何人,一旦發現外架、井架、模板支撐系統、深基坑、塔吊等有坍塌或倒塌的可能性,應立即呼叫在場全體人員進行緊急撤離.2、現場人員應迅速通知項目經理或施工員,并打電話及時向公司應急救援中心報告事故的發生情況.必要時請求公司應急救援中心的支援。3、根據現場情況,若有人員受傷,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求救。應務必講清受傷人數、地點和人員受傷情況,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導急救車盡快趕到事故現場.同時,現場急救人員在急救車到來之前,應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本項目部配備應急急救藥箱1只,藥箱存放在現場辦公室。33、4、在沒有人員受傷的情況下,現場負責人應根據實際情況研究補救措施,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5、現場安全員應對施工現場坍塌或倒塌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改正措施,認真填寫傷亡事故報表、事故調查等有關處理報告,并上報公司應急救援中心.10。承插型盤扣式支架支撐計算書10.1計算參數基本參數樓板厚度h(mm)180樓板邊長L(m)8。1樓板邊寬B(m)8.1模板支架高度H(m)6。72主梁布置方向平行于樓板長邊立柱縱向間距la(m)0.9立柱橫向間距lb(m)0。9水平桿步距h(m)1。5頂步水平桿步距(m)1立桿自由端高度a(mm)500次梁間距a(mm)250次梁懸34、挑長度a1(mm)250主梁懸挑長度b1(mm)300可調托座內主梁根數/結構表面要求表面外露斜撐(含水平)布置方式按構造要求布置材料參數主梁類型圓鋼管主梁規格483。0次梁類型矩形木楞次梁規格6080面板類型覆面竹膠合板面板規格3層(15mm)架體類型A型盤扣架立桿型號A_LG_1500荷載參數基礎類型混凝土樓板地基土類型/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kPa)/架體底部墊板面積A(m2)0.2是否考慮風荷載否架體搭設省份、城市陜西(省)西安市(市)地面粗糙度類型/簡圖:(圖1)剖面圖1(圖2)剖面圖2(圖3)平面圖10.2面板驗算根據規范規定面板可按簡支跨計算,根據施工情況一般樓板面板均擱置在梁35、側模板上,無懸挑端,故可按簡支跨一種情況進行計算,取b=1m單位面板寬度為計算單元。W=bh2/6=1000152/6=37500mm3I=bh3/12=1000153/12=281250mm410。2。1強度驗算A。當可變荷載Q1k為均布荷載時: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1=0。91.2G1k+(G2k+G3k)hb+1。4Q1kb=0。9(1。2(0。3+(24+1.1)180/1000)1+1。42。51)=8。353kN/m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2=0.91。35G1k+(G2k+G3k)hb+1。40.7Q1kb=0。9(1。35(0。3+(24+1。1)180/1000)1+1。436、0.72。51)=8。059kN/m取最不利組合得:q=maxq1,q2=max(8.353,8。059)=8.353kN/m(圖4)面板簡圖B.當可變荷載Q1k為集中荷載時: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3=0。91.2G1k+(G2k+G3k)hb=0.9(1。2(0。3+(24+1.1)180/1000)1)=5.203kN/mp1=0.91.4Q2k=0.91。42。5=3.15kN(圖5)面板簡圖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4=0。91.35G1k+(G2k+G3k)hb=0。9(1。35(0。3+(24+1。1)180/1000)1)=5。854kN/mp2=0。91。40。7Q2k=0.937、1。40。72。5=2。205kN(圖6)面板簡圖取最不利組合得:Mmax=0.238kNm(圖7)面板彎矩圖=Mmax/W=0。238106/37500=6。334N/mm2f=37N/mm2滿足要求8。2.2撓度驗算qk=(G1k+(G3k+G2k)h)b=(0。3+(24+1。1)180/1000)1=4。818kN/m(圖8)簡圖(圖9)撓度圖=0。082mm=250/400=0.625mm10。3次梁驗算當可變荷載Q1k為均布荷載時: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1=0.91.2G1k+(G2k+G3k)ha+1。4Q1ka=0。9(1.2(0。3+(24+1。1)180/1000)25038、/1000+1.42.5250/1000)=2.088kN/m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2=0.91.35G1k+(G2k+G3k)ha+1。40。7Q1ka=0。9(1.35(0。3+(24+1.1)180/1000)250/1000+1.40。72.5250/1000)=2。015kN/m取最不利組合得:q=maxq1,q2=max(2。088,2。015)=2.088kN/m 計算簡圖如下:(圖10)簡圖1當可變荷載Q1k為集中荷載時: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3=0.91。2G1k+(G2k+G3k)ha=0。9(1。2(0。3+(24+1。1)180/1000)250/1000)=1.339、01kN/mp1=0。91.4Q2k=0。91。42.5=3。15kN(圖11)簡圖2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4=0。91。35G1k+(G2k+G3k)ha=0。9(1.352(0.3+(24+1。1)180/1000)250/1000)=1。466kN/mp2=0.91。40.7Q2k=0.91。40.72。5=2。205kN(圖12)簡圖310。3。1強度驗算(圖13)次梁彎矩圖(kNm)Mmax=0。828kNm=Mmax/W=0。828106/(64103)=12.94N/mm2f=17N/mm2滿足要求10。3。2抗剪驗算(圖14)次梁剪力圖(kN)Vmax=3。475kNmax=40、V maxS/(Ib)=3。475100048103/(341.333104610)=0.815N/mm2=1。7N/mm210。3。3撓度驗算撓度驗算荷載統計,qk=(G1k+(G3k+G2k)h)a=(0。3+(24+1.1)180/1000)250/1000=1。204kN/m(圖15)簡圖(圖16)變形圖(mm)max=0。108mm= 0.91000/400=2。25mm10。4主梁驗算在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木方一般為4m長,型鋼的主梁也不超過4m,簡化為四跨連續梁計算,即能滿足施工安全需要,也符合工程實際的情況.另外還需考慮主梁的兩端懸挑情況.主梁的方向設定為立桿的橫距方向。將荷載統計41、后,通過次梁以集中力的方式傳遞至主梁。A.由可變荷載控制的組合:q1=01。2G1k+(G2k+G3k)ha+1。4Q3ka=0。9(1。2(0.3+(24+1.1)180/1000)250/1000+1.41。5250/1000)=1.773kN/mB。由永久荷載控制的組合:q2=01。35G1k+(G2k+G3k)ha+1.40。7Q3ka=0。9(1.35(0。3+(24+1。1)180/1000)250/1000+1。40.71。5250/1000)=1。794kN/m取最不利組合得:q=maxq1,q2=max(1。773,1。794)=1.794kN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7)42、次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受力簡圖用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荷載為:qk=G1k+(G2k+G3k)ha=(0。3+(24+1.1)180/1000)250/1000=1。204kN/m此時次梁的荷載簡圖如下(圖18)次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根據力學求解計算可得:Rmax=1.739kNRkmax=1。167kN還需考慮主梁自重,則自重標準值為gk=65。3/1000=0。065kN/m自重設計值為:g=01。2gk=0。91.265.3/1000=0。071kN/m則主梁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19)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則主梁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的受力簡圖如下:(圖20)主梁正常使43、用極限狀態受力簡圖10.4。1抗彎驗算(圖21)主梁彎矩圖(kNm)Mmax=0。612kNm=Mmax/W=0.612106/(8。9861000)=68.113N/mm2f=205N/mm2滿足要求10.4。2抗剪驗算(圖22)主梁剪力圖(kN)Vmax=3。666kNmax=QmaxS/(Ib0)=3。66610006。084103/(21。5661041。210)=8.618N/mm2=120N/mm210.4。3撓度驗算(圖23)主梁變形圖(mm)max=0。419mm= 0。9103/400=2.25mm10。4。4支座反力計算立柱穩定驗算要用到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的支座反力,故:R44、zmax=6.874kN10。5立柱驗算長細比驗算根據水平桿步距可求得支架立桿計算長度修正系數取0l01=h+2ka=1+20。7500=701mml02=h=001000=0mm取兩值中的大值l0=max(l01,l02)=max(701,0)=701mm=l0/i=701/(2。0110)=34.876=150由查表得,=0。906支架及模板自重計算G1k立桿自重G1K1:由于立桿是標準件,支模架搭設高度為層高,若計算使用幾根立桿搭接而成,還需將樓板厚度、模板厚度、主次梁厚度、托座調節高度、底座調節高度后,再計算立桿根數。為了便于計算,采用下式進行計算:n=(Hh-0。3)/h步距=(6.45、72180/10000.3)/1。5=4。16m=max(mn,mZ)=4G1K1=(m+1)立桿自重=(4+1)9.610=480N水平斜桿G1K2;計算每步立桿按承擔兩個水平斜桿,則自重簡化為100N/步(m+1)=100(4+1)=500N豎向斜桿自重G1K3:計算每步立桿按承擔兩個豎向斜桿100N/步(m+1)=100(4+1)=500N可調托座、底座G1K4:140N合計:(480+500+500+140)/1000=1。62kNG1k=0.5+1.62/(lalb)=0。5+1.62/(0.90.9)=2。5kN6.5。3立柱穩定性驗算N1=1。2(G1k+(G2k+G3k)h0)+1。4Q4klalb=(1。2(0.3+(24+1.1)180/1000)+1。41)0。90.9=5。817kNf=N1/(A)= 5。8171000/(0。9065.71100)=11.245N/mm2= 300N/mm210.6可調托座驗算按上節計算可知,可調托座受力N= Rzmax =6。874kNN=6.874kNN=30kN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