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萬m2老人公寓、保健活動中心建設工程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93688
2023-07-10
23頁
81.16KB
1、xxxx老人公寓工程施工方案一、項目背景分析據記錄,國內60歲及60歲以上老年人約占全國總人口10.5%以上,國內已正式進入老齡化國家行列。隨著國內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頒布實行,老年人合法權益從法律上得到了保障,而老年建筑興建,則是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高和改進老年人家庭生活質量,增進社會穩定必然產物。在此背景下,xxxx老人公寓開發管理中心結合現狀條件對項目建設提出規定,并委托我院進行該項目規劃設計。二、設計根據1、 xx市發展籌劃委員會關于批準xx龍井野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建設老人用房項目批復2、 xx市發展籌劃委員會關于批準變更老人用房項目建設主體批復3、 選址受理號浙規定字01000825號2、。4、 xx市規劃局提供規劃設計規定、紅線圖。5、 xx市規劃局公文解決簡復單,杭規簡復【】359號6、 xx市規劃設計院提供地形圖。7、 建設單位提供設計任務書與委托書。8、 都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9、 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10、 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原則11、 住宅設計規范12、 宿舍建筑設計規范13、 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14、 商店建筑設計規范15、 都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1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17、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18、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三、工程概述1、 區位位置“xx老人公寓”坐落在xx市xx區留下鎮,用地北為楊梅山路(規劃路幅20米),西臨留下南路3、(規劃路幅12米),南臨留泗路(間隔有6080米寬綠化帶)。基地群山環繞,風景秀麗,環境宜人,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式絕好風水格局,是建設老人公寓抱負用地。2、 基地現狀本地塊用地面積為6.13公頃,建設基地為典型丘陵地貌,整個地塊被馬山分隔為南北兩個區塊,馬山主峰海拔高度為83.41米,其南北兩側是低緩山坡,山體植被覆蓋良好。基地內用地整體起伏變化不大,地形較為平坦。依照都市規劃規定,基地北側規劃有20米寬都市道路,西側規劃有12米寬都市道路,基地南側將保存100米寬綠化帶。同步在基地內有高壓走廊一條,并有xx市“南水北調”工程施工控制用地從基地西側穿越。3、 周邊道路地塊周邊道路當前均為規劃4、路,北側為楊梅山路,地塊在該側設有基地主出入口;地塊南側為留泗路,基地與該路有60-80米寬綠化帶間隔;地塊在西側留下南路設有次入口。4、 建設規模該項目建設總面積為92964.3平方米左右。各類建筑重要為空巢型老人公寓、安養型老人公寓、護理型老人公寓、老年保健活動中心、各類配套用房及相應室外活動設施。四、總平面設計(一)規劃設計法則1、 人文與老式本設計著力體現地方老式特色,充分挖掘本地區文化內涵,并融于居住環境與景觀創造之中,同步將“老人”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貫徹在功能布置和建筑形態設計中。2、 安全與便捷組織既便于管理又富有變化居住區構造模式,增長居住區作為“老人之家”歸屬感和場合感,分區5、設立易辨認標志物或不同路面材料,充分考慮老人安全和使用,合理組織交通流線。3、 個性與統一充分運用基地內群山環繞自然條件,延續了江南建筑老式特性,使該項目具備其她地區無法代替江南民居風貌,區域內雖然公建、公寓等建筑各具特色,但同運用了局部坡屋頂及灰色面磚,使得整體建筑風格與環境融洽統一。(二)設計理念1、 規劃條理明確清晰建筑分區明確、使用功能合理、 交通流線便捷。2、 空間和建筑布局對話建筑設計融入自然環境,將自然山水引入社區。(三)總體規劃構思 親近山水是人自然本性,山水相融形成令人沉浸其間美景,本方案充分考慮到地塊內得天獨厚山體,吸取“生活結合自然”設計理念,運用生態學思想,結合社區文化6、特殊內容來進行規劃和設計,但愿創立一種環境優美,服務設施完善,文化內涵豐富生態型老人社區。1、 功能構造和分區本規劃結合環境現狀,將公建區與生活區相對獨立進行設立。其中公建區與都市道路相鄰,所處位置屬非最佳居住地帶;生活區陽光充沛,通風良好,為最佳居住地帶。規劃布局強調自然特性和歸屬感,極具親和力。2、 空間布局本規劃結合自然地貌,充分體現鮮明空間形態特性,“張”與“馳”有序結合,高秩序與疏放自由建筑布局同環境空間有機地交融于一體??臻g布局特色適合老年人休閑、交往,滿足老年人懷舊情愫并由此創造出“親切、平和”生活氛圍。3、 景觀綠化設計總平面設計在滿足老人公寓南北朝向基本布局狀況下,充分運用山7、景,接近嬗變區域都考慮到與自然景觀密切融合,布置“山景”公寓,使得社區與青山相映成趣,同步綠化設計采用多樣性手法,以點、線、面相結合,在地塊內布置綠地,體現生態環境,營造與社區主體貼切景觀系統。強調室內外環境無障礙設計,立體和垂直綠化,適合老年人使用園林空間、樂意栽培系統和自娛農莊。選取有益健康和凈化環境植物和花卉種類,使其與天然山石組合造景,點綴于室內外空間。(四)道路系統規劃1、 道路構造本規劃以自然曲線道路骨架體現對自然環境尊重,并借此創造親切、宜人、景觀豐富多變居住環境。區域內以7米寬自然曲線道路為重要通行流線,組團及宅間路寬4米,保證以便快捷地通達各區塊。2、 靜態交通依照都市規劃規8、定,在地塊北側、西側設立兩處重要出入口。機動車停放有兩種形式:在重要出入口,重要公建周邊均布置有地面暫時停車位,共計65個停車位;在區域內安排地下停車庫2處,共計181個停車位。 本區域汽車泊位為246位 地面停車位設計成植草磚形式,使之成為綠化系統一某些。同步有些車位上布置綠化,樹陣,形成綠色車位,減少了停車位對老年人干擾。(五)智能化系統設計 為提高新型養老社區品質和服務信息化,考慮增設智能化系統,涉及: 安全防范電子系統出入口管理及周邊防越警報系統;緊急呼喊救護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對話與防盜門監控系統;住戶報警系統;巡更管理系統;泄漏報警系統; 信息管理子系統安全防范子系統信息收集監9、聽系統及解決系統;水、電、氣三表抄收、收費管理信息系統;供電設備、公共照明、電梯、供水等重要設備監控管理;車輛出入與停車管理手續;物業管理信息電腦解決系統和社區計算機局域網應用系統;緊急廣播與背景音樂系統; 信息網絡子系統每戶不少于2個電話插座,2個有線電視插座布線系統;不少于2個信息插座計算機局域網布線系統;安防子系統及抄表計費所需布線系統;HFC寬帶構造化綜合布線系統;全光纖綜合布線系統;五、技術經濟指標1、 總用地面積61300m2、 總建筑面積(未含地下層面積):92964.3m其中: 老人公寓建筑面積: 86007.6m 公建建筑面積: 6956.7m3、 地下建筑面積:8391.910、m4、 建筑占地面積:14282.9m5、 綠地面積:19983.8m6、 綠地率:32.6%7、 容積率:1.58、 建筑密度: 23.3%9、 總床位數: 1430床10、 總停車數:246輛其中: 地下車庫集中停車: 181輛室外地面暫時停車:65輛六、建筑單體設計(一)老人公寓1、 功能分布老人公寓設計根據“高效、以便”設計思想,依照老年居住建筑特點,建筑單體設計貫徹如下原則: 依照老年自身狀況差別,本工程設計有空巢型老人公寓、安養型老人公寓、護理型老人公寓等,同步分為低層、多層、高層;單元聯體公寓及獨立公寓等各種檔次、各種形式。以便滿足老人獨居、與配偶同居、與子女及第三代共居等各種居11、住需求。將青年及少年小朋友引入老人社區,可以活躍住區氛圍,調劑老人晚年生活,使其從心理上掙脫寂寞孤單感。 平面功能分區明確流線便捷,使用以便,分離私密空間和公共活動空間。 起居室盡量朝南或朝向最佳景觀,主臥室南向布置,且起居室與臥室多采用低窗形式,使室內外空間互相流動,老人身在室內,有如身處大自然無限美景之中。2、 公寓類型(1) 護理型老人公寓提供一床和兩床選取,附帶24小時呼喊護理服務。為介助、介護老人提供居家養老場合。(2) 空巢型老人公寓考慮到子女不在身邊,老人獨居和與配偶共居居住類型占多數,因而采用一居和兩居戶型,并考慮有保姆陪護。(3) 安養型老人公寓采用采光和通風良好板式多層和小12、高層獨立公寓,分一居、兩居和三居等大小不同戶型。為周末和假期來看望老人子女提供居住場合,增進子女與父母間融洽關系3、 建筑立面造型立面造型立足江南民居特色,采用深灰及暗色多彩瓦屋面,墻面采用白色及灰色面磚,講求整體造型均衡與韻律,立面刻畫簡潔,細部解決細膩。整個立面造型典雅中不乏清新。(二)公建設計1、 功能分布公建設計重要為集中布置老年保健活動中心、樓宇間分散布置護理用房、物業管理用房及臨街底層商業服務設施。 老年保健活動中心正對主入口,背山而建。重要功能為保健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尋常衛生保健、健康檢查等服務;活動中心則為老年人創造健身娛樂、聊天約會、觀景休憩等活動提供場合,擴大老人互相交往空間13、和機會。 樓宇間分散布置護理用房重要環繞在每組老人公寓附近中型公共空間與鄰近每家住戶單元附近樓內小型交流場合和活動空間設立。例如,底層架空空間、回廊等處。 物業管理及社區管理用房集中布置于南區5號樓一層。為區域內老年人提供必要服務和協助。 臨街底層商業服務設施重要布置郵局、銀行、電信、超市等生活配套。2、 建筑立面造型老年保健活動中心建筑造型吸取了江南民居建筑老式形式,但又不拘泥于老式符號與形式,使建筑形式清新典雅又符合地區特性。社區外圍墻采用通透式圍墻,使社區內環境與都市環境互相融合、互相借鑒。七、消防設計闡明1、 設計根據1)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14、規范GB50045-953)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2、 建筑分類和耐火級別: 高層、多層、低層公寓耐火級別為二級;公建耐火級別為二級,地下車庫耐火級別為二級;開閉所、配電房、消防泵房耐火級別為一級。3、 區域內道路寬度為6米,宅前路為3.5米,車道均能到達每棟建筑。多層建筑單體間間距均不不大于6米;高層建筑單體間間距均不不大于13米。4、 單元公寓以單元樓層為一種防火分區,均滿足消防規范規定。一號地下車庫為一種防火分區;二號地下車庫為二個防火分區。老年保健活動中心以每個樓層為一種防火分區,分區面積符合規范規定。5、 本設計護理型老人公寓為通廊式設計(九層),設15、封閉樓梯間,樓梯間設乙級防火門。老人公寓樓梯凈寬均不不大于1.2米;公建樓梯凈寬均不不大于1.2米。樓梯間間距均滿足消防規范規定。帶形走道不大于20米,樓梯間距不大于35米。6、 區域內集中設立一種消防控制中心,位于護理型老人公寓一層,并設直接對外出口。消防中心與防盜監控中心合一設立,24小時值班。八、構造設計闡明(一)設計根據1、 國家現行關于重要規范、原則:建筑構造可靠度設計統一原則GB50068-建筑構造荷載規范GB50009-建筑地基基本設計規范GB 50007-浙江省原則建筑地基基本設計規范DB 33/1001-混凝土構造設計規范GB 50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建16、筑抗震設防分類原則GB 50223-95高層建筑混凝土構造技術規程JGJ3-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2、 工程有關方案設計文獻、各工種提供設計資料。3、 構造設計使用年限:本工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4、 抗震設防和構造安全級別:本工程所處地區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按6度抗震設防考慮。本工程構造安全級別為二級。5、 自然條件:基本風壓為0.45kN/m2,基本雪壓為0.45kN/m2。(二)上部構造及基本選型1、 多層、低層公寓為異型柱框架構造,樓、屋面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緮M采用天然淺基樁。2、 多層公建為框架構造,樓、屋面均17、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基本擬采用天然淺基樁。3、 小高層公寓為為框架構造,樓、屋面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緮M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基本。(三)設計荷載樓、屋面活荷載原則值公寓、辦公樓面 2.0kN/m2上人屋面 2.0kN/m2不上人屋面 0.7kN/m2地下停車庫 4.0kN/m2地下停車庫屋面 10.0kN/m2九、給排水設計闡明(一)設計根據1、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J16-87()3、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45-95()4、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084-5、建筑滅火器配備設計規范(1997版) GBJ140-906、室18、外排水設計規范 GBJ14-877、室外給水設計規范8、有關專業所提條件及市政條件(二)給水設計1、 水源本工程以市政給水為水源,由北側市政道路市政自來水管網東西兩側各接入一路DN200進水管至社區,并在社區內形成環網,滿足生活消防用水,市政自來水管網水壓不不大于0.30Mpa。2、 用水量用水項目用水原則用水數量用 水時間(h)變化庫數最高日用水量(m3/h)最高時用水量(m3/h)平均用水量(m3/h)老年健康公寓250L/人日2160人242.254049.522.5老年護理公寓300L/人日300人242.5909.383.75綠化2/m2日30000m241.56022.515老人保19、健活動中心10L/m2日6400m2162.564104.0小計754其他小計:15%113總計867本工程最高日總用水量為867m3/d3、給水設計xx老人公寓多層公寓及小高層公寓分區供水,低區為一層至五層,由市政給水直接供水,高區為六至九層,由生活水箱及供水設備供水。地下泵房內設50m3生活水箱一只,HLS50/0.60型變頻供水設備一套。地塊內商鋪及會所由市政直接供水單獨計量。(三)排水1、污水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由于市政污水有完善管道系統及污水解決廠,故社區內污水給管道系統收集后,排入北側市政道路上市政污水管,社區最高日排水量540m3/d。2、雨水雨水經管道系統收集后排入北側20、市政道路上市政雨水管,暴雨強度公式為:3360.041+0.639tgPEq=(t+11.945)0.825其中p=1 t=10min =0.53、 防洪溝 基地內沿山體邊沿考慮設立防洪溝,詳細實行狀況與市政部門協調解決。(四)人防給水戰時生活用水4L/人日戰時生活飲用水4L/人日在人防區內設立臨戰構筑人防水箱。人防口部及人防內排水均以防爆地漏收集,排入集水坑后,用手搖泵排于室外污水管。進出人防消防、噴淋管及給水管,有壓排水管在人防內側均設1.6Mpa閘閥,同步其他與人防無關給排水管道均不穿越人防區。(五)消防給水本工程消防級別最高建筑是護理型老人公寓為二類高層(商住樓)。設室內消火栓,室外消21、火栓。自動噴淋系統。各系統用水量如下:用水項目用水原則(L/S)用水時間(h)總用水量(m3)備注室外消火栓202144消防水池容積250m3室內消火栓202144自動噴淋301108本工程室外消火栓由市政給水管直接供銷水,由社區內環形給水管網引出,在市政道路邊市政消火栓也可計入,室外消火栓型號為SS-150型,設立位置及數量見總圖。室內消火栓設立范疇為地下車庫,商場(一層商業網點),七層及以上老人公寓,老人保健活動中心,護理型老人公寓。本工程6層及如下建筑內不設立消火栓(依照規范可不設)室內消火栓系統由地下消防水池消防泵屋頂消防水箱聯合供水。地下水泵房內設250m3消防池一座,供室內消火栓及22、噴淋系統用水;XBD8.4/20-100L型消火栓泵兩臺(一用一備),為保證管網平時供水壓力在最不利點消火栓處不不大于0.07Mpa,水泵房內設消防穩壓設備一套,護理型老人公寓樓屋頂設12m3屋頂消防水箱一只,系統配備2組(4套)消防水泵接合器,分設在南、北兩區域內。自動噴淋系統設立范疇為地下車庫,二類高層底商及公共活動用房內。供水方式同消火栓系統,水泵房內設兩臺XBD5.1/30-100L型噴淋泵兩臺(一用一備)在水泵房外設兩套消防水泵接合器。水泵房內設兩套ZSZ150型水力報警閥.建筑物內按規范配備滅火器。十、電氣設計闡明(一)電力工程本工程總用地面積約6.13公頃,總建筑面積約9.3萬平23、方米,其中空巢型老人公寓與安養型老人公寓面積6.9萬平方米,護理型老人公寓面積1.1萬平方米,公建面積約0.7萬平方米。汽車庫約0.8萬平方米,采用地下集中型為主。本工程負荷估算采用負荷密度法,詳細負荷綜合指標取值如下:公寓6KW/戶,公建80W/,室外道路照明25W/。 負荷計算采用需要系數法,計算成果為:本社區用電負荷6800KW,考慮同步系數需用系數等因素后,則計算負荷有功功率:3100Kw,視在功率:3460kVA(計算單位面積視在功率約為41VA/)。依照本社區建筑面積規模和存在二級負荷(半地下汽車庫和消防設備)規定,建議在社區設10KV開閉所一座,本社區所需2路獨立10kV電源由市24、10kV電網有關區域變電所引來。社區配電變電所設立原則:建議業主與本地電業部門商洽,采用結合社區環境布置在室外設立箱式組合型變電所(內設節能型油浸式變壓器),變壓器單臺容量控制在500KVA或630KVA。全區共設立6個10/0.4kV變電所。變壓器總臺數為6臺,變壓器總容量為3780KVA。也可在地下汽車庫內設立依附式室內變電所,變壓器采用干式變壓器。10KV供電采用環網接線,開環運營供電方式。 10kV主干線路沿道路敷設,采用穿重型UPVC管或砼排管形式,走向原則擬定為南北向道路走東面,東西向道路走南面。地下汽車庫等場合依照國家有關規范設立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二)電信工程 電話顧25、客測算 按指標:公寓電話按1.2門/戶,居住及配套服務設施固定電話裝機數:1526部,公建按1門/50m ,公建某些固定電話裝機數:100部,社區內布置公用電話(亭):約4部, 且考慮恰當備用,則本社區電話門數約1800門。社區內電信交接服務和郵政常規業務服務,由城區有關局所負責解決,電信業務發展由電信局綜合考慮實行。社區內考慮安排電信業務發展用房1處,約50平方米左右,可與公建等建筑聯體建設。電信附設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期設計和施工,一并驗收。電信主干線路如下地解決為主,走向原則擬定為南北向道路走西面,東西向道路走北面。各級電信線路在室外某些,應下地穿管敷設,在室內某些應穿管埋墻敷設。(三26、)有線電視工程社區內有線電視顧客估算為800戶左右,考慮設立有線電視業務用房1處,為20平方米左右。社區內有線電視,原則上接受市網信息為主,有線電視入戶率為100,有線電視主干線,線路走向同通信線路。建議有線電視線路實現地下型式。(四)社區智能化工程顧客信息網絡系統接入網建設可與電信、電視互相結合, 共纜分纖;社區安全防范系統(入侵報警、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訪客對講、巡更、停車庫管理)、綜合布線、建筑設備監控系統、有線廣播系統等社區智能化系統可依照本地職能管理部門和開發商規定內容和原則設計建設。十一、暖通設計闡明(一)設計根據及原則1、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27、2、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3、 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94()4、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規范GB50225-95(二)設計范疇xxxx老人公寓地下停車庫通風及防排煙系統設計;地下人防系統設計。(三)地下室人防設計該區域人防工程設于1#地下車庫內,按2個800人人防防護單元設計,為平戰結合六級普通人員掩蔽工事。戰時采用豎井機械進風,機械排風及超壓排風。按防護通風原則,滿足清潔、過濾、隔絕三種通風方式轉換規定,其中清潔式通風量為5m3/h.人,過濾式通風量為2m3/h.人,防毒通道換氣次數為50次/時,隔絕式防護時間為3小時。進風系統:戰時由進風豎井,經防爆活門、擴散室進風28、,平時由車庫通道自然補風。 排風系統:戰時清潔式排風,由一臺軸流風機經活門室排向出入口。過濾式排風運用超壓排風,自簡易消洗間、防毒通道、活門室、防爆活門排向出入口。平時由一臺消防高溫排煙風機經排風豎井排風。人防通風系統與平時送排風系統合用同一風道。工程平戰轉換:臨戰前完畢人防工程設備戰時轉換調試。依照圖紙關閉平時設備相應轉換閥門,打開戰時轉換閥門,進行人防通風系統調試,并檢測油網過濾器有效性。戰時通風方式轉換詳見人防送排風系統圖。戰時進風出入口設測壓裝置。設立在人防進、排風口部從風機至擴散室、活門室風管及人防區內平時排風口從手動密閉閥向外風管均采用3mm厚鍍鋅鋼板焊接成型。(四)通風及防排煙系29、統(1)地下停車庫本工程設2個地下停車庫,其中1#車庫平方米,為一種防火分區;2#車庫4500平方米,分二個防火分區,每個防火分區設二個防煙分區,每個防煙分區面積不大于平方米,設獨立送、排風系統,排煙系統與排風系統合并設計,平時按地下停車庫通風規定設計,設機械送排風系統,排煙口即為平時排風口,排煙風機采用消防專用高溫排煙風機,每個防煙分區設計排煙(風):按換氣次數每小時6次計算。其中1#車庫計算排風量36000m 3/h;設計選用消防高溫排煙風機一臺,型號HTF-IIINO9;2#車庫二防火分區計算送風量48600 m 3/h,計算排風量81000m 3/h;設計選用混流風機四臺,型號SWF-IIINO8,消防高溫排煙風機四臺,型號HTF-IIINO9。排風采用豎井高空排放?;馂臅r采用車道補風及機械送風。火災時,接消控中心信號,相應排煙風機轉入排煙狀態,同步啟動補風機(無補風機采用車道補風),當排煙溫度達到2800C時,排煙閥熔斷關閉,并連鎖排煙風機關閉。排煙口距最遠點距離不超過30米。排煙機房內壁消音解決,機房門采用隔音門。排煙管采用不燃型無機玻璃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