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雙線鐵路上碴整道、大機分層搗固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693986
2023-07-10
29頁
165.19KB
1、xx東環線xx陵水示范段施工組織方案(DK225+100-D1K289+600)按照xx集團公司4月17日在xx組織召開的xx東環鐵路建設現場辦公會會議精神以及集團領導的指示規定,為保證xx東環線按期順利開通,擬定于4月20日至5月20日由xx東環公司組織xx在xx陵水間(右線)按線路開通標準建設一段示范線,并由xx集團工務處、粵海公司全面介入和配合。現將xx東環線xx陵水示范線施工組織方案公布如下:一、工程項目概況1.線路概況新建xx東環鐵路北起xx省省會xx市,南至我國著名熱帶濱海旅游城市xx市,正線全長308.11km,沿xx島東部南北走向。由xx集團公司承建的xx東環鐵路DHZQ-4標2、段,北起xx東環鐵路施工里程DK137+835,南止DK290+722.6里程,鋪設標準為一次性跨區間無縫線路,正線鋪軌299.89km。2.技術條件2.1重要技術標準鐵路等級:級。正線數目:雙線。速度目的值:250km/h。最小曲線半徑:5500m。限制坡度:12,個別地段可采用不大于20的坡度。牽引種類:電力。機車類型:動車組。到發線有效長度:450m,部分650m(有長編組列車停靠站)。列車運營方式:自動控制。2.2正線2.2.1鋼軌 鋼軌采用100m定尺長、60kg/m無螺栓孔、 U71Mn無孔鋼軌,其質量應符合相關規定。膠接絕緣軌采用12.5m廠制膠接絕緣軌,技術指標滿足膠接絕緣軌技3、術條件(TB/T2975)的相關規定。護軌采用50kg/m、25m有螺栓孔舊鋼軌。2.2.2軌枕正線采用2.6 m長的型有擋肩鋼筋混凝土軌枕,每公里1667根鋪設。道岔地段鋪設混凝土岔枕。2.2.3扣件采用型彈條扣件。單組扣件鋼軌縱向阻力不應小于9kN。軌下橡膠墊板采用靜剛度55-75kN/mm的墊板。二、施工地點及重要工作項目1.施工地點本次實行建設的示范段位于新建xx東環鐵路DHZQ-4標段最南端,北起陵水車站南抵xx站,右線(DK225+100D1K289+600)全長64.5km及陵水站南頭4組道岔。2.重要工作項目上碴整道、大機分層搗固、線路精測精搗精調、無縫單元軌條焊接及鎖定、焊縫4、打磨、補充失效和缺少零配件、復擰堅固扣件、油刷標記等。三、施工進度及時間安排2023年4月20日完畢新xx站至陵水站右線鋪軌施工;2023年4月21-30日上道碴、補充道碴作業,并進行線路精調前的施工準備工作。2023年5月1日開始進行實驗段養護、單元軌焊接。2023年5月10日開始進行放散鎖定施工。2023年5月20日達成實驗條件。四、施工組織機構及方案1.組織機構為加強領導,保證示范段高標準順利實行,為下一步各段線路精測精搗精調積累經驗,成立由xx集團公司、xx東環公司、粵海公司、xx等單位組成的施工領導小組。1.1施工領導小組組長:陳向前副組長:譚敦枝、周勇、孟衛華、李新元、雷為民、孫鳳5、棟、邸志強成員:xx集團工務處、xx東環公司工程部、粵海公司介入辦、xxxx東環項目部、監理公司等單位主管人員。為加強施工組織,施工領導小組下設以下施工小組、質量監督小組、安全監控小組、后勤保障小組。1.1.1施工小組示范段軌道工程施工擬由xx集團xx東環鐵路項目經理部負責。組 長:李振強(總隊長,電話)副組長:李亞儒(機械化養路負責)、邸向軍(焊軌、放散鎖定負責人)、李煥柱(運送負責人)、劉書培(上碴負責人)組 員:朱猛(安檢室主任)、黃建超(機械室主任)、鐵啟寶(施工技術室主任)、韓冬生(物資室主任)、崔菲菲(綜合辦公室主任)1.1.2質量監督小組為保證示范線施工標準、質量,xx集團預介入6、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將全過程參與施工質量監督,并由xx、xx集團成立聯合質量監督小組:組長:劉興平副組長:彭鐵光 xx人員成員:集團工務處高速科、粵海公司介入辦、工電部及工務技術管理人員12人、各工務段(含粵海公司)抽調的40名技術骨干。1.1.3安全監控組(xx)組長:李振強副組長:朱猛、牛川生成員:李建軍、李亞儒、韓衛國、李煥柱、邸向軍、郭守忠1.1.4后勤保障組xx組長:楊志軍副組長:崔菲菲成員:何建軍、李根社、韓東生、張韋粵海公司組長:副組長:成員:2.勞力組織本次示范段施工擬安排三個作業隊進行,涉及一個機械化養路作業隊、一個焊軌、放散、鎖定作業隊、一個線路精調作業隊,共計組織勞力200人7、。3.施工機具配置機具數量機具數量08-32搗固車309-32搗固車2搗穩聯1穩定車2配碴整形車2風動車40夜間照明設備6二、鋼軌單元焊接施工機具K355移動式接觸焊機2臺仿型打磨機2臺發電機2臺軌道機車2輛滾筒300個撬棍100把拆卸、安裝扣件工具100套其他輔助工具若干4.施工模式參照武廣高鐵及溫福線的施工模式和經驗,08-32型機組先進行2遍粗調搗固、穩定,然后使用09-32和DWL-48機組進行6遍精確搗固,采用閉鏈方式作業,其中全面完畢三遍搗固后,精調要結合軌檢車檢測結果制訂大機補強計劃,指導后續精搗作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整治。最后一遍采用精細測量精細調整精細搗固,保證線路的平順與舒適8、。線路精測精搗精調施工流程圖機械準備(搗固前四遍):2臺D0832搗固車、一臺WD320穩定車、一臺配碴車、風動車若干;人工(1)全面補強軌道結構線路資料交接:平、縱斷面線路資料整理成表交送大機管理部門風動車卸碴,人工(2)整道,線路要保證大機進出施工地點的行車安全配碴整形車配碴,平縱斷面人工或儀器測量、計算、線路放樣第一、二遍大機起、撥道搗固作業,采用跟進式搗固。第一臺搗固車采用數據構造法精確搗固作業,車后人工回碴;第二臺搗固車跟隨第一臺搗固車后,采用3點法近似作業,起道量給定10mm動力穩定車低速重穩作業,線路、隧道穩定速度為0.6km/h,橋梁上穩定速度為1.1km/h線路平、縱斷面測量9、計算,第二次線路放樣。大機聯合作業后軌道縱斷面標高預留100mm風動車卸碴,配碴車配碴;人工(3)補強薄弱地段解決焊縫硬彎等第三、四遍大機起、撥道搗固作業,采用跟進式搗固。第一臺搗固車采用數據構造法精確搗固作業,車后人工回碴,第二臺搗固車跟隨第一臺搗固車后,采用3點法近似作業,起道量給定10mm(作業完畢標高預留80mm,中線10 mm以內)。動力穩定車低速重穩作業,線路、隧道穩定速度為0.8km/h,橋梁上穩定速度為1.1km/h單元長軌焊聯,鎖定線路綜合作業人工(4)進行線路軌距精調,軌距精調完畢后,采用軌檢小車全線復查軌距、軌距變化率、軌向,再次全線結合軌向精調軌距。線路平、縱斷面按CP10、網測量,內業計算,第三次線路放樣。大機聯合作業后軌道縱斷面標高預留80mm機械準備(搗固第五至第八遍):2臺D0932搗固車、一臺WD320穩定車或2臺DWL48搗固車風動車卸碴,配碴車配碴第五、六遍大機起、撥道搗固作業,采用跟進式搗固。第一臺搗固車曲線起、撥道采用數據構造法精確作業,直線撥道采用激光準直法作業,車后人工回碴;第二臺搗固車跟隨第一臺搗固車后,采用3點法近似作業,起道量給定10mm(作業完畢標高預留60mm,中線5 mm以內)。動力穩定車低速重穩作業,穩定速度為0.8km/h,人工(5)采用軌檢小車再次全線復查軌距、軌距變化率、軌向,結合軌向重點精調軌距。根據軌檢小車資料,綜合整11、治幾何尺寸,重點整治軌距變化、曲率、軌向不良處所。線路平、縱斷面按CP網測量,內業計算,第四次線路放樣。大機聯合作業后軌道縱斷面標高預留60mm風動車卸碴,配碴車配碴第七、八遍大機起、撥道搗固作業,采用跟進式搗固。第一臺搗固車曲線起、撥道采用數據構造法精確作業,直線撥道采用激光準直法作業,車后人工回碴;第二臺搗固車跟隨第一臺搗固車后,采用3點法近似作業,起道量給定10mm(作業完畢標高預留40mm,中線5 mm以內)。動力穩定車低速重穩作業,線路、隧道穩定速度為1.0km/h,橋梁上穩定速度為1.1km/h大機聯合作業后軌道縱斷面預留4010mm.竣工交驗5施工準備5.1大機搗固前精測工作測量12、依據鐵建設函202376號關于發布時速200250公里有碴軌道鐵路工程測量指南(試行)的告知文獻規定進行測量。CP網要進行加密,規定直線每隔60m設一控制樁,道岔每隔10m設一控制樁,曲線每隔20m設一控制樁。5.1.1測量放樣:由xx在大機搗固作業前運用安博格小車負責CP測量偏差數據測量計算;由放樣小組負責將CP測量的絕對數據永久放樣到控制樁、路肩、橋梁護欄、隧道壁等位置。5.1.2平面5.1.2.1平面曲線在作業前應復核曲線正矢(曲線正矢附樁也應測量),所有正矢點的偏差必須運用安博格測量小車根據CP網測量、計算該處撥量,并標注于枕木上,應每隔2.5m將撥道量標注在枕木上,大機搗固作業必須使13、用精確法撥道。5.1.2.2平面直線激光作業,找準激光撥道起、終點位置,碰到起、終點位置不在線路中心位置時要采用數據構造法進行激光撥道。5.1.3縱斷面:大機作業前運用安博格測量小車根據CP網對縱斷面進行測量、計算所得與設計偏差值,將偏差值內業計算得出實行作業起道值,再將起道值每隔2.5米將抬道量標注在枕木上。縱斷面起道要按照分層起道原則,每遍跟進式二搗一穩,起道量控制在20mm,大機搗固作業必須使用精確法起道。5.2施工前線路固定設備準備工作大型養路機械作業前,應完畢上碴整道作業,線路應達成安全行車規定。軌縫、軌枕間隔、鋼軌及扣配件和線路的方向、水平及道床等基本符合驗標規定,具體規定如下:514、.2.1道床:(1)規范人工和小型機搗起、撥道程序。線路整道應分步按小型機搗或人工搗固密實,保證枕下道碴密實。(2)機養前結合實測起道量進行上碴,保證軌枕盒內道碴均勻飽滿。一般地段的道碴面應略高于軌枕面20mm左右。無填土涵洞、框構橋、有碴橋面地段的枕下道碴厚度必須達成150mm以上。5.2.2軌道(1)軌道基本平順,路基地段、橋涵地段最大起道預留量控制在150mm以內。(2)軌道方向基本撥正,最大撥道預留量不得超過50mm。(3)軌道縱向水平和橫向水平基本平整,不得有明顯的三角坑和嚴重的扭曲現象。第一遍養路時曲線超高大于20mm的按20mm設立,第二遍以后所有按設計開通時速設立。5.2.3線15、路測量及資料提供:(1)撥道量測量和數據提供。直線地段按每50m一個測點提供撥道數據,并按作業方向在每次進出曲線,進入直線的30m直線范圍內每5m提供一個撥道數據;曲線地段按每5m一個測點提供撥道數據,并需提供曲線內ZH、HY、YH、HZ點的撥道量。(2)起道量測量和數據提供。所有線路按機養作業前進方向(大里程向小里程)直線以左股為基準軌、曲線以里股為基準軌,按相應里程每5m一個測點提供起道數據。5.2.4線型變化點的布設線路變坡點、豎曲線的起、終點,曲線的直緩點、緩圓點、圓緩點、緩直點及相應里程等均需在軌枕外側平面用油漆標注清楚,曲線(含豎曲線)要素資料在備注欄標注清楚。(半徑R、圓曲線長度16、L、緩和曲線長度、超高H、坡段代數差i) 。5.2.5其它:(1)損壞的軌枕先行更換,軌縫達標,扣配件、接頭配件齊全,緊固。(2)道口要先行拆除,不影響機養作業。(3)鋼軌接頭處的連接導線等電路設備要在機養達標后安裝。(4)線路上不能機養作業的部位(道岔岔區以及位于電纜敷設處)要用“”在道心前進方向的右側標注清楚。(5)影響標注的枕面道碴要清除干凈,標注數據和記號要清楚可見。(6)道床中的大石塊必須移至線路外。(7)于大機作業3日前要結合實測起道量完畢作業地段的上碴工作,并保證枕盒內道碴飽滿,枕木內、外側碴面高度高出枕木平面40 mm左右。(8)于大機作業1日前將測算好的起、拔道作業技術資料(17、一式兩份)移交機養單位,用兩種顏色的油漆將起、拔道數據標注于道心前進方向的右側(如遇雨水沖刷等自然災害,作業當天要補標),每遍作業前標注數據時要用區別于上遍顏色的油漆標注;并和機養單位的技術人員共同復查線路后進行交接。交接中發現的問題要立即整改,以免影響機養作業。 (9)要保證備碴充足。隧道內、無填土涵洞、框構橋、有碴橋面地段的軌枕下道碴厚度必須達成150mm以上。(10)派1-2名熟悉測量情況的技術人員隨機配合機養作業,以便隨時核對和補標技術數據;并派遣人工在搗固車前配合作業,清除軌腰、軌頂余碴。(11)機養作業后,要立即測量下遍作業數據并及時回填道碴 5.3施工前大機設備準備工作5.3.118、設備調試標定搗固車的起道、抄平系統、撥道系統(含激光撥道)必須精確標定,各項誤差要在可控范圍內。5.3.2 大機運用5.3.2.1 搗固車1)搗固車作業按“1X”自動作業模式作業,每次搗固夾持時間為0.6s。基本起道量按10mm(實際起道量)設立,實際起道量超過20mm時,按分層起道解決。遇有撥接龍口、新線高填方路基、線橋結合部、橋涵過渡段、大抬道、巖溶塌陷等薄弱地段視具體情況安排補強搗穩。2)搗固車必須按照樁點標準的起撥道量精確法作業,當沒有起撥道樁點時,搗固車根據車上的自動抄平系統進行近似法作業。直線地段必須進行激光作業。3)作業結束時設立的順坡應在直線上,在困難條件下可在圓曲線上順坡,嚴19、禁在緩和曲線上順坡結束作業;順坡坡度小于0.5。4)搗固作業時,在無障礙區段必須同步進行碴肩夯拍作業,夯拍器激振器必須打開。5)應全過程使用搗固車的記錄儀,監視作業質量,作業記錄數據作為靜態驗收的技術資料。 6)及時更換磨耗量超過20的鎬掌。直、彎全鎬鎬掌的標準尺寸為:140mm(底)70mm(高),直半鎬鎬掌的標準尺寸為:120mm(底)70mm(高),彎半鎬鎬掌的標準尺寸為:100mm(底)70mm(高)。客專線施工盡量采用合金鎬。7)搗固車搗鎬下插深度后,鎬掌上沿須達成枕木底以下15mm;搗固裝置夾持壓力和夾持幅度必須達成規定規定;1號位操作人員須精確對準下鎬位置,保證搗鎬下插夾持時不打20、夾枕木。檢查的標準為:下插后與枕木面平齊的位置必須在鎬掌上沿248mm(軌枕端部的實際高度加15mm)以上;夾持幅度的標準為夾持油缸的伸出量必須達成50mm以上;作業后的枕木面沒有插痕。8)為保證搗固作業質量,步進式搗固車搗固頻率每分鐘不得超過18次,連續式搗固車搗固頻率每分鐘不得超過22次。5.3.2.2 穩定車根據施工地段的起道量不同,須合理安排穩定車的位置。要把穩定車安排在大起道量的搗固車后面。搗固車作業后穩定車同步穩定線路,采用慢速重穩,垂直預加載10.0Mpa,預置下沉量1020mm,振動頻率2835Hz,作業速度第一遍為0.6km/h, 第二遍為0.8km/h ,第三遍為0.8k21、m/h,第四遍及以后為1km/h。穩定車橋上作業須規定:一是橋上道碴深度不小于150mm;二是規定振動頻率不小于30Hz;三是規定不得在橋范圍內起停振,橋上不得停機。5.3.3作業模式:采用跟進式搗固作業模式,第一臺車預留10mm左右的起道量給第二臺搗固車,以保證第二臺車撥道系統和起道性能達成最佳、最穩定。5.3.4工位控制:按測點資料進行對點起道和撥道,起撥道樁點均設2.5米一點。二號位在大機作業中是整車的關鍵,要加強二號位的操作,特別是坡度、變坡點、豎曲線資料需輸入到ALC(若高程數據設計了豎曲線高度則直接輸入高程數據);之后就是撥移數據輸入到ALC進行精確撥道。由于線路長,數據資料多,要22、每50米和下面的3、4號位聯系,進行數據復核、誤差刷新,以保證撥道和起道的對的性和精確性。6.示范線精測精搗精調實行環節及規定由于示范段暫不能安排軌檢車進行動態監測,本次施工在精測精搗精調最后一步結束時縱斷面要預留與設計30mm-50mm高程差。6.1有碴軌道人工精調環節6.1.1全面補強軌道結構和調查薄弱地段。6.1.1.1全面補充缺少、失效零配件,全線復擰扣件扭力。6.1.1.2全線徒步調查硬彎、不良焊縫(含廠焊、鋁熱焊、接觸焊)、四電軌枕、臨時便道、上碴點、未放散焊縫插入短軌處所狀態,同時用油刷明顯標記。6.1.2人工補強薄弱地段和解決焊縫硬彎。6.1.2.1采用沖擊鎬或內燃直鎬對高低、23、空吊嚴重處所進行人工搗實,均衡質量。6.1.2.2采用仿型打磨機或高性能打磨機對不良焊縫進行精細打磨,運用彎軌器對硬彎處所進行矯直。6.1.3線路大機第四遍作業完畢且放散鎖定后,進行線路軌距精調;道岔大機第三遍作業完畢且岔區焊聯后,進行道岔軌距和框架精調以及工電聯合整治。6.1.4軌距精調完畢后,采用軌檢小車全線復查軌距、軌距變化率、軌向,再次全線結合軌向精調軌距。6.1.5線路大機第六遍和道岔大機第四遍結束后,采用軌檢小車再次全線復查軌距、軌距變化率、軌向,結合軌向重點精調軌距。6.1.6根據軌檢小車資料,綜合整治幾何尺寸,重點整治軌距變化、曲率、軌向不良處所,保證軌道精調達標。曲線規定采用24、40m弦測量曲線正矢調整正矢。6.2有碴線路大機精調環節6.2.1線路第一至四遍大機作業和道岔第一至三遍大機作業,由工程單位按照設計院提供的CP網進行精測同時按照分層起道原則進行大機作業。線路大機第四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80 mm,中線控制在10mm以內,道岔大機第三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50mm,中線控制在5mm以內。6.2.2線路第五遍大機作業前,安排穩定車全程進行穩定。6.2.3線路第五遍、六遍和道岔大機第四、五遍大機作業,嚴格采用測量組提供的CP網和5米點偏差資料進行絕對值精確法作業。線路大機作業模式所有采用雙機跟進式搗固+穩定,道岔大機采用脫桿搗固,電務牽引點采用單機三搗。線路大機第25、五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70 mm,中線控制在5mm以內,線路大機第六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60 mm,中線控制在5mm以內。道岔大機第四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40mm,中線控制在3mm以內,道岔大機第五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30mm,中線控制在3mm以內。6.2.4線路第七遍、第八遍和道岔第六遍大機作業時,采用普搗法作業。線路大機作業模式采用雙機跟進式搗固+穩定,道岔大機作業模式為單機雙搗,電務牽引點為脫桿單機三搗。線路大機第七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50mm,中線控制在5mm以內;大機第八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40mm,中線控制在5mm以內。道岔大機第六遍作業完畢后,標高預留20mm,中線控制在3m26、m以內。6.2.5根據軌檢小車資料有計劃性對薄弱區段和道岔進行大機作業。6.3道岔、線路精調方法6.3.1分層逐步大機搗固。采用大機搗固6遍的方法,并分層控制標高及平面6.3.2采用重要由大機保證縱、平斷面就位的方式使其線路、道岔平斷面就位。盡也許采用安博格小車測量(測量儀器局限性時可采用水準儀、全站儀測量),以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做為指導大機平、縱斷面就位的依據。測量點間距采用每5m一測點,并每5m放樁(抬道量和撥道量)的方法指導線路大機作業。道岔地段采用每3m一測點,并每3m放樁(抬道量和撥道量)的方法指導道岔大機作業,道岔前后測量和放樁出去200m。曲線地段也同樣采用每5m一個測點和放樁點。27、6.3.3全面調整軌距。按軌距1mm和軌距遞減率不大于0.33的標準全面調整軌距,客專線調整軌距的做法是:在大機作業第四遍后,用軌道檢查小車全面調查軌距,并通過檢測后的資料分析某段的方向,擬定選擇方向好的一股為改道的方向股,一方面把方向的扣件離縫(密貼)消滅(整治)好,再接著全面按零軌距(軌距零誤差)的標準全面調整軌距,調整軌距時同時一并整治扣件離縫,保證做到每個扣件密貼。6.3.4完畢軌距調整到位后,下一步進行全面緊固螺栓扣件扭力,使扣件扭力達標,只有扣件扭力達標才干保證調整好的軌距不會變化。6.3.5全面完畢調整軌距改道后的扣件螺栓緊固,擬定扣件扭力全面達標后,安排第五遍的大機搗固作業,進28、一步改善平、縱面按設計就位。多遍大機搗固后復測、反復分析設計和用不同顏色的油漆每5m點放樁指導大機作業的方式完畢精調工作。6.3.6在現場作業,采用每5m點測量、分析設計、數據放樁指導大機作業的方法,調查理論與現場實際不相符的問題,記錄、提報線路、道岔折射的線路軌向不良的地點;第6遍采用運用激光對點撥正線路大方向的方法消除折射狀的軌向。激光點的定位為300m以內用測量的方法找準撥道零點位置,解決線路、道岔折射的線路軌向不良的問題。6.3.7道岔精搗方法:同樣每5m測量、分析設計、數據放樁指導大機按現場資料進行精確搗固,道岔前后延長至200m,兩道岔間線路小于200m的線路全面貫通。遇道岔前后曲29、線道岔搗固車作業至曲線內方圓曲線上收車。6.4大機精搗作業后應達成的技術標準6.4.1靜態標準:大機作業后線路靜態驗收達成鐵路線路修理規則的作業驗收標準。大機作業水平偏差不超過1mm,延長18m的距離內三角坑不得大于3mm,曲線的超高順坡率0.5;正矢差不大于2mm,正矢連續差不大于3mm,圓曲線最大最小正矢差不大于4mm;10m弦測量軌向不大于2mm,且50m范圍內不得有兩個及以上的連續軌向;高低用10m弦長量不大于2mm。6.4.2撥道量按橫距控制,誤差在mm以內。6.4.3抬道量按高程控制,誤差在10mm以內6.5有碴軌道人工精調標準6.5.1幾何尺寸標準:中線偏差為5mm以內;高程偏差30、為10mm以內;軌距為-11 mm;軌距變化率為0.33,即是相鄰枕木間軌距差不超過0.2 mm;軌向30米弦1mm;高低10米弦2mm,水平為1mm;三角坑2mm(18米范圍內);焊縫作用邊為-0.20 mm,頂面為0.20mm;無10米弦1 mm及以上硬彎;道岔各部位框架尺寸、各類槽寬達標。6.5.2軌道結構標準:零配件齊全有效、扣件無離縫、膠墊無歪斜串動、套管無缺失、扣件扭力達標。6.5.3道床整理標準:道床頂寬3.5m,肩寬450 mm,邊坡坡率為1:1.75,道床頂面低于軌枕面20 mm,碴肩堆高不少于100mm,橋上股道與防撞墻之間、隧道股道與步行臺之間碴肩堆高50mm,兩線間道床31、填平。7.封鎖施工7.1封鎖時間及封鎖條件:根據施工主體單位(xx)按照既有線施工管理辦法對示范線各項施工統一安排。7.2勞力組織及人員安排。7.2.1施工總負責人:xx指定負責人(協調、指揮大機作業配合工作,檢查驗收大機作業質量)7.2.2大機作業負責人:xx機械隊隊長或工長7.2.3配合負責人:xx施工負責人員7.2.4施工防護(防護員經路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1)駐站防護員:(2)工地防護:職工2人(大機搗固車人/臺專職防護)(3)兩端防護:職工2人7.2.5施工監控把關:第一臺大機:(1)xx把關:1人(2)撥量監控、橫距測量:職工3人、技術人員1人(3)標高監控:職工2人、技32、術人員1人第二臺大機:(1)xx把關:1人(2)撥量監控、橫距測量:職工3人、技術人員1人(3)正矢監控:職工3人(4)水平監控:職工1人(5)標高監控:職工2人、技術人員1人7.2.6技術資料前期標定組(14人)(1)核算、拉鏈線路施工里程:職工3人,技術人員1人(2)標定撥道量:職工2人,技術人員1人(3)標定抬道量:職工2人,技術人員1人(4)標定線間距、曲線要素:職工3人,技術人員1人7.2.7施工主體單位(xx)配合整理道床作業人員(1臺大機定額):(1)預拉石碴、整理道床組(17人):人員安排:作業前拉碴4組17人,大機作業后整理石碴(拉碴及平道床各2個組)。負責項目:封鎖前往道心33、吊碴,封鎖時大機作業后整道床。7.3xx7.3.1工地兩端防護及工地防護的設立。7.3.2接封鎖命令前,把關、監控及人員提前進入施工地段進行大機作業配合及監控。7.3.3檢查人員及時反饋大機作業質量,指導大機作業及時調整。7.4整理道床隊伍7.4.1提前30分鐘到達施工現場,人員工機具進入大機作業起始地點,在安全防護范圍以內待命。7.4.2接到封鎖命令后,立即安排人員進行職責分工范圍內大機作業各項配合作業。7.4.3大機開始作業后,安排人員及時進行道床補充及平整工作,鞏固大機作業質量,作業后外觀同步達標。7.4.4同工務段把關人員進行大機作業驗收,對不達標項進行返工,直至達標。7.5大機施工隊34、7.5.1接封鎖命令后,各作業車組聯掛進入封鎖區間,自運營到達施工地點。7.5.2各作業車到達作業指定地點后,安全解掛后,擬定安全作業距離范圍后,認真核對曲線要素,按計劃開始對作業地段進行起、撥、搗、夯、穩作業。7.5.3搗固車、穩定車按規定作業模式進行作業。7.5.4各車作業結束后及時收車,施工車列根據施工負責人的指令進行聯掛,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指定停放地點、并做好防撞、防溜、防火措施。五、質量驗收標準1、軌道靜態幾何尺寸允許偏差管理值1.1線路軌道靜態幾何尺寸允許偏差管理值 表1.1.1-1項 目作業 驗收經常 保養臨時 補修限速(160km/h)軌距(mm)+1,-1+2,-2+6,-435、8,6水平(mm)23810高低(mm)有碴軌道23811無碴軌道12811軌向(直線)(mm)有碴軌道2379無碴軌道1279三角坑(扭曲)(mm)2368軌距遞減率0.30.52水平遞減率0.512注: 軌向偏差和高低偏差為10 m弦測量的最大矢度值;70m小方向任意弦量。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線超高順坡導致的扭曲量,檢查三角坑時基長為6.25 m,但在延長18 m的距離內無超過表列的三角坑。1.2曲線正矢允許偏差管理值 表1.2.1-2項 目實測正矢與計算正矢差(mm)圓曲線正矢連續差(mm)圓曲線的最大最小正矢差(mm)緩和曲線圓曲線作業驗收1234經常保養2344臨時補修4568注:曲線正36、矢用20 m弦在鋼軌踏面下16 mm處測量。1.3道岔軌道靜態幾何尺寸允許偏差管理值 表1.3.1-3項目作業驗收經常保養臨時補修限速(160km/h)軌距(mm)岔區+1,-1+2,-2+5,-2+8 -6尖軌尖+1,-1+2,-2+4,-2水平(mm)23710高低(mm)23711軌向(mm)直線2369支距124三角坑(扭曲)(mm)2368導曲線反超高(mm)003軌距遞減率0.30.51.5查照間隔護背距離注: 支距偏差為現場支距與計算支距之差。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線超高順坡導致的扭曲量,檢查三角坑時基長為6.25 m,但在延長18 m的距離內無超過表列的三角坑;2、軌道動態不平順管理37、值軌道動態質量允許偏差管理值 表2.1.1-1項 目200km/hV250km/h級級級級軌距(mm)+4 -3+6 -4+8 -6+12 -8水平(mm)581013三角坑(基長2.5m)(mm)46810高低(mm)波長1.542m581114軌向(mm)57810高低(mm)波長1.570m61015/軌向(mm)6812/車體垂向加速度(m/s2)1.01.52.02.5車體橫向加速度(m/s2)0.60.91.52.0軌距變化率(基長2.5m)()1.01.2/曲率變化率(基長18m)(1/m/m10-6)1.22.0/橫向加速度變化率(基長18m)(m/s3)1.03.0/注:高低38、和軌向偏差為計算零線到波峰的幅值;水平限值不包含曲線按規定設立的超高值及超高順坡量;三角坑限值包含緩和曲線超高順坡導致的扭曲量;車體垂向加速度采用20Hz低通濾波,車體橫向加速度采用10Hz低通濾波;加速度等速檢測速度應在Vmax10%范圍內。避免出現連續多波不平順和軌向、水平逆向復合不平順。3、軌道檢查車檢查線路區段整體不平順(均值管理)的動態質量用軌道質量指數(TQI)評估。軌道質量指數(TQI)管理值 表3.3.3-1項 目 高低 軌向 軌距 水平 三角坑 TQI200km/hv250km/h波長范圍為1.542m1.321.220.71.11.28.0波長范圍為1.570m2.822.39、02注:波長范圍為1.542m的單項標準差計算長度200m, 波長范圍為1.570m的單項標準差計算長度500m。4、車載式軌道檢查儀檢查軌道動態質量允許偏差管理值。車載式檢查儀檢查軌道動態質量允許偏差管理值 表3.4.4-1項目速度車體垂直加速度(g)車體水平加速度(g)級級級級級級級級0-250km/h0.100.150.200.250.060.090.150.20注:表中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的值是根據CRH2型動車組擬定,其他動車組需根據現場實驗另行擬定修正系數。六、安全卡控措施1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防止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把安全工作貫穿到施工生產的全過程中。各方面都要緊緊圍繞著安全40、生產目的,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為主線,合理組織安全生產。在施工生產中要做到“五同時”,即在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選生產工作的同時,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選安全工作。2實行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定期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專職安檢工程師和安全員負責平常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堵塞漏洞,消除隱患。3各單位對參與xx東環線施工作業、檢查驗收人員進行崗前安全教育,掌握xx東環線開通前工程線列車運營特點,增強自我安全防范意識。每日上線施工作業及檢查驗收前,開展安全預想和點名。4健全行車運送指揮調度系統,加強前后方的施工聯系與配合,抓好行車運送安全。5凡上線檢查、作業必須穿防護服,夜間及隧道內須穿反光防41、護服。6嚴禁單人上線檢查、作業。7嚴格執行下道避車制度。工程車不少于800米下道完畢。在長大隧道及避車不良地段,上線作業前,須指定避車處所。8上線作業必須集體沿路肩行走,走道心或分散行走時,必須指定專人防護,了望列車。需搭乘工程車、軌道車、大機等上線作業時,必須坐穩扶牢,防止墜落摔傷。9嚴格施工機械、料具管理。來車時,須隨同人員一并撤下道,嚴禁將機械(具)、材料放在道心、枕木頭、兩線間及碴肩上,嚴禁料具侵限。10單軌小車、吊軌小車、自制四輪小車、探傷小車、軌道檢查儀上線使用時必須設立隨車及前后防護,前后防護距離不少于800米。11上線施工作業必須設立施工防護。上線作業比照既有線設立施工防護標牌,指派施工防護員。12示范段施工作業的大機自輪運轉設備在站內轉線或區間運營時,應嚴格控制速度。多臺自輪運轉設備在同一區段配合作業時應事先明確作業區段,聯掛方式,嚴格執行聯掛一度停車制度。13示范段無縫線路地段施工時,要嚴格觀測軌溫變化,掌握軌溫變化規律,按每15分鐘/次記錄作業軌溫,超過允許作業軌溫嚴禁一切動道施工。大型養路機械的作業軌溫條件為:一次起道量小于30毫米,一次撥道量小于10毫米時,作業軌溫不得超過實際鎖定軌溫20,一次起道量在3150毫米,一次撥道量在1120毫米時。作業軌溫不得超過實際鎖定軌溫-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