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某大學圖書館測量施工方案(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4653
2023-07-10
6頁
58.50KB
1、施工測量方案1、工程概況錦州*院圖書館工程,位于錦州*院院內北側,平面布置復雜;總建筑面積為20XX9.7,其中報告廳面積為660.90;建筑物層數:五層(局部六層),建筑物高度:23.95米,主樓層高為4.20米,報告廳層高為6.30米;室內外高差為0.90米,室內設計0.000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65.28米;屋面防水等級為二級,設置兩道柔性防水層。建筑物內設電梯二部,樓梯八部。本工程為人工挖孔灌注樁基礎,樁尖進入強風化砂礫巖不小于1.5米、且擴底部分全進入,樁徑分別為0.9、1.0m,共計125根樁;主體結構為框架現澆混凝土結構。2、控制點的布置及施測2.1從場地的實際情況看,是一片坑洼不2、平的空曠地,東西、南北均有高低差,但可通視,對控制點布設及測量無影響。2.2布設控制點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測設2.3根據建設單位和測繪院提供的縱、橫向兩條控制線,采用直角坐標法定出建筑物的主軸控制線;在距建筑物25米處,建立矩形控制點(線)網。給定的標高點為*院第三教學樓散水處,點BM=64.363m。2.4控制點放線采用方格網法。2.5水準測量按四等水準測量施測。2.6所有控制點由專人保護,定期巡視,并且每月復測一次,使用控制點前必須復測校核。2.7施工測量設備表序號設備名稱生產廠家型號數量用途1電子經緯儀蘇 光TDJ21投測控制點2經緯儀北 光J2E1測設軸線3電子水準儀日 本SOKAA1施工3、層抄標高、測水平4精密水準儀瑞 士1水準點聯測及建筑物沉降觀測5鋼 尺哈爾濱2標高傳遞及丈量軸線間距離3、軸線及各控制線的放樣 3.1 地面控制點布設完后,轉角處使用TDJ2電子經緯儀復測。各控制線間距用鋼尺經溫度校核后進行校核。3.2 樁基礎施工軸線控制必須獨立施測兩次復核無誤后方可。3.3基礎梁施工( 0.000以下)采用懸吊法,將樁軸線懸吊在樁上,再用鋼尺分中,標高的引入必須復測無誤后測設樁上。3.4 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鏡分中法投測軸線及其他組織。3.5 0.000以上高程傳遞,采用鋼尺直接丈量法,并在柱上標出+0.50m線,層層傳遞。3.6各層平面上的細部軸線,特別是柱的控制4、線必須核對無誤,以便檢查結構澆筑質量和以后進一步施工。3.7 二次結構施工,以控制軸線為準,引測到其他墻體、門窗洞口等。3.8 室內裝飾裝修施工時,平面控制仍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依據,標高引測建筑+0.50m標高線,要求閉合交圈,誤差在限差范圍以內。 3.9 外墻的陽角以控制軸線為準,保證陽角垂直方正,經緯儀投測上下貫通,豎向垂直線供帖面磚校核。3.10外墻壁飾面施工時,以放樣圖為依據,以外門窗洞口,陽角上、下貫通,控制軸線為準,彈出方格回控制線。4.軸線及高程點放樣程序4.1基礎工程引測施工控制軸線樁(定位放線)規劃提供的控制點驗收 放線檢查測設樁位監理驗線 4.2地上結構工程固定的鋼筋上丈量5、結構層+0.5m控制標高抄測結構+0.5m標高點(鋼筋)豎向鋼筋綁扎 模板層結構模板控制標高從頭循環 4.3二次結構及裝修工程其他項目施工控制標高抄測建筑0.5m控制標高放二次結構位置線 5、施工時的各項限差和質量保證措施5.1為保證誤差在允許限差以內,各種控制測量必須按城市測時規范(CJJ2-89)執行,分項限差必須達到下列要求。各種結構控制線相對于軸線3mm;控制軸線,軸線間之差軸線距離 20m,相對誤差1/700020m,相對誤差3mm。標高小于5mm。垂直度層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0mm。5.2放樣工作按下述要求進行儀器各項限差符合同級別儀器限差要求。鋼尺量距時,最好水平6、量尺,如懸空或傾斜測量應吊垂線丈量。標高抄測時,采取獨立施測兩次法,其限差為3mm,所有抄測應以水準點為后視。垂直度觀測:若采取吊垂球時應在無風的情況下,如有風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時,可將垂球置于水桶內。5.3細部放樣應遵循下列原則。用于細部測量的控制點或線必須經過檢測。細部測量堅持由整體到局部的原則。方向控制應使用較長距離的點。所有結構控制線必須清楚明確。6、竣工測量與變形觀測6.1繪制竣工測量平面圖在一個工程完工后,進行竣工測量工作,繪制竣工平面圖。用黑色碳素筆繪出該工程的竣工位置,并在圖上注明工程名稱,坐標和標高的有關說明。標明地上、地下管線,應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線繪出其中心位置,轉折點及井7、位的坐標、高程及有關說明。6.2 沉降觀測建筑物作沉降觀測要在整個施工期間至沉降基本穩定時止,進行觀測。沉降觀測的目的(1)檢查工程的設計、施工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2)地基、基礎及結構設計是否安全合理、經濟等反饋信息。沉降觀測的基本內容為建筑物本身的觀測沉降觀測按國家四等要求和測法等級相鄰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較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及要求四等0.31.503.0 (n為測站數)4.0DS3型儀器、往返測量6.2.5基準點埋設要求(1)堅實穩固、便于觀測。(2)埋設在變形區以外,標識底部應在凍結層以下。沉降觀測點的布設位置(8、1)穩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響施工及建筑物使用和美觀。(2)框架或結構和建筑應在樁基上設置觀測點:(3)沉降觀測點的具體為置:11/A1、11/D1、3/E、2/H、1/M、4/L、9/L、16/K、16/H、10/E、101/D2、101/A2,共計12點。觀測基準點標高,觀測次數(1)框架結構每二層觀測一次,砼結構工程共觀測四次,砌磚每砌二層時觀測一次,計三次,裝飾裝修工程完觀測一次,共八次。(2)交工后三個月觀測一次,半年后再觀測一次,直至沉降基本穩定(1mm/100d)為止。7、沉降觀測資料整理7.1 根據水準點測量得出每個觀測點高程和其逐次沉降量。7.2 根據沉降觀測結果繪制沉降量荷載、時間三者間的關系曲線圖。7.3 寫出觀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