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手架搭設拆除專項施工組織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4803
2023-07-10
10頁
24KB
1、腳手架搭設拆除專項施工組織方案編 制 人:審 核 人:編制單位:編制日期:雙排竹外腳手架搭設施工組織方案一、 工程概況:泉港區棲霞小區五期工程A組團9#、11#樓,框架7層(局部八層),9#樓建筑高度19.3米,外腳手架搭設高度為21.1米、11#樓建筑高度21.8米,外腳手架搭設高度為23.5米。竹架基礎是在承臺地梁面填土后(夯實)沿建筑特四周排設的,本工程平臺并無復雜,而是沿建筑周邊布置。二、 搭設方案:(1) 材料及規格選擇根據JGJ59-99標準要求,結合我省、市具體情況,建筑物高度25m以下者允用竹外腳手架,但應逐步淘汰。立桿、斜桿、大橫桿有效部分的小頭直徑不小于7.5cm,小橫桿有2、效部分直徑不小于9cm。(2) 搭設尺寸1) 搭設總高度:外架超出本建筑物總高度1.8m,里排立桿低于0.5m。2) 搭設要求:雙排搭設,全封閉式安全立網(1.86m)封閉防護。3) 構造要求:1、 立桿:排距0.8m,柱距1.8m,步距1.8m;連墻桿間距豎直3.6m、水平5.4m(即二步三跨);里排立桿距建筑物0.2m。2、 大橫桿:大橫桿間距控制在20.9m,即步距為1.8m,以便立網掛設,大橫桿置于立桿里面,每側外伸長度不應小于100mm,但不大于200mm。竹回搭接長度不小于1.5m,且保證大小頭搭接,小頭放在大頭上面,接頭要上下里外錯開。3、 小橫桿:小橫桿綁在大橫桿上面,用竹時大3、頭應向外,伸出大橫桿長度不小于10cm;小橫桿不大于0.9m4、 剪刀撐:外腳手架的兩端轉角處以及中間每隔67根立桿應設一組剪刀撐,剪刀撐與地面角度就不大于60。要連續搭接并保證搭接長度,相交點應處于同一條直線上。5、 腳手板鋪設要求:墻與腳手架里排立桿之間一般鋪兩塊板,寬度400500mm,里外立桿之間則應滿鋪腳手板,嚴禁探頭板。若用竹笆則應密鋪平鋪,不得高低不平。6、 架體與建筑物拉結:腳手架高度在7m以上及第高4m,水平每隔7m周建筑物牢固地拉結,拉結點用雙股8號鉛絲連接,并加設頂撐使之同時承擔受拉力和壓力,保證架體與建筑物之間連接牢固,不搖晃,不倒塌。三、 設計計算及繪制方法詳圖根據建4、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要求,外腳手架搭設高度本工程不超高50米,只列入計算公式供比較。為了簡化計算,我們對立桿、大橫桿、小橫桿、立桿基礎等進行強度和穩定性闡述計算原理。1、 竹腳手架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抗彎強度與地基承載力:作業層的施工荷載一般是通過橫向水平桿或縱向水平桿傳遞的。通過橫向水平桿傳力時,縱向水平桿按連續進行抗彎驗算。地基失穩有時造成嚴重的腳手架坍塌事故,對地基進行承載力驗算是必要的。2、 節點強度:作業層的施工荷載是通過橫向水平桿或縱向水平桿與立桿的綁扎點傳遞下去的。由于節點綁扎工藝差異較大而又難以實現標準化或數安化,節點強度還隨使用時間、氣候而有所變化。因此5、,重要的竹腳手架或超出施工工藝標準搭設,使用的竹腳手架應根據具體情況實驗確定綁扎節點(尤其是作業層受力節點)的容許壓力,施工時嚴格控制。 應該強調的是,根據有關的竹腳手架整架實驗表明,常規綁的作業層傳力節點一般先于整架失穩而破壞。3、 竹腳手架整體穩定承載力雖然正常搭設和使用的雙排竹腳手架一般在節點破壞或其它破壞前不會失穩,但雙排竹腳架整體穩定的計算卻相當重要。按一定施工工藝標準搭設的雙排竹腳手架是空間體系,要這個空間體系中,縱向整體剛度明顯大于橫向整體剛度,所以雙排竹腳手架一般沿橫向失穩。而橫向穩定分析中,又發現位于兩排豎向連墻件之間的立桿由于約束條件較差,一般首先失穩,是我們主要的研究對象6、。對雙排竹腳手架空間體系進行結構簡化,重點分析兩排豎向連墻件直接拉接的立桿的穩定問題,將縱向水平桿簡化為彈性支座來考慮空間作用,現再編制雙排竹腳手架平面幾何非線性有限元分析程序。經過大量的電算,得到以下結論:(1) 竹腳手架的施工工藝,尤其是節點的綁扎和連墻狀況以及地基狀況是雙排竹腳手架結構簡化的大前提,只有超過25M情況下,才能考慮雙排竹腳手架的整體穩定。雙排竹腳手架整體穩定承載能力隨其搭設高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小,最后穩定于某一值。本工程步距等于1.5m、立桿縱距等于1.2m、EI=18.6KN平方米時,分配到單根立桿上的臨界力值變化規律。為計算的方便,將只有搭設高度發生變化(最上層必須設置連7、墻件),而其它參數不變時,臨界力值采用同一值作為設計與計算的標準,是偏于安全的。計算表明,當作業層在竹腳手架的中間層非最上層時,雙排竹腳手架整體穩定承載能力有明顯提高。(2) 影響雙排竹腳手架整體穩定承載能力的主要因素有竹材的材性尤其是剛度EI、連墻件豎向間距Hw和水平間距Iw以及距h和立桿縱距La。將雙排竹腳手架平面幾何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整體穩定承載能力分配到單要立桿上,得到單桿的歐臨界力Pk,再反算計算長度系數u值。(3) 立桿橫距Lb以及小偏心受壓對臨界力的影響是極為有限的。在計算雙排竹腳手架整體臨界力時,立桿橫距由0.81.2m變化時,臨界力基本不變,可不才慮其對u值的影響。為了增8、強雙排竹腳手架橫向的抗傾覆性,在橫向水平桿抗彎強度足夠的情況下,可適當提高立桿橫距。當作業層荷載處于小偏心狀態時,或者說施工荷載位于內外兩排立桿之間偏向內側時,可不考慮偏心壓力對整體穩定承載力的影響而按中心受壓來設計和計算。但是,對桿件受彎、節點強度和地基承載力進行驗算時,則按實際受力點考慮。(4) 連墻件按梅花形布置,一般認為偏于安全。由于計算原因,也為簡化起見,本工程將梅花形布置轉化為標準形布置進行計算,或者說按標準形設計、按梅花形施工。4、 風荷載作用下連墻件的計算:風荷載對竹腳手架的施工影響較大。由于風荷載隨建筑物的體型特點、竹腳手架的構造的改變較大,尤其是框架結構外墻砌筑與否、竹腳手9、架外層是否封閉等,對風荷械的大小和方向均有均顯著的影響。因此,在風荷載較在的情況下(如六級大風),要根據具體情況,對連墻件進行軸向抗力驗算。如果驗算結果達不到要求,可臨件以增大抗力。5、 雙排竹腳手架設計與計算的步驟:竹材按容許應力法進行設計與計算。竹材的容許應力與彈性橫量(E)應根據竹材使用年限等情況修正,或根據現場實驗確定。5.1桿件強度驗算(1)橫(縱)向水平桿抗彎強度驗算:(2)地基承載力驗算5.2節點強度驗算5.3風荷載作用下連墻件的驗算5.4竹腳手架整體穩定承載力驗算四、腳手架的驗收(1) 外腳手架必須持有效上崗證的人員搭設,隨樓層的增高逐層對其進行檢查及分段驗收,不符合要求的應迅10、速整改。(2) 外腳手架分段驗收應按JG95-99“外腳手架檢查評分表”所列項目和施工方案要求的內容進行檢查,填寫驗收記錄單,并由搭設人員、安全員、施工員、項目經理簽證,方能交付使用。(3) 必須有量化的驗收內容五、 外腳手架搭設的勞力安排:(1) 根據工程規模和外腳手架的婁量確定搭設人員的人數,明確分工并進行技術交底。(2) 必須建立由項目經理、施工員、安全員、搭設扭虧為技術人員組成的管理機構,搭設負責人向項目負責、負現指揮、調配、檢查的直接責任。(3) 外腳手架的搭設的拆除必須配備有足夠的輔助人員和必要的工具。六、 外腳手架搭設的安全技術措施:(1) 外腳手架立桿基礎外側應挖排水溝,以防雨11、浸泡地基。(2) 外腳手架不得搭設在距離外電架空線路的安全距離內,并做好可靠的安全接地處理。(3) 外腳手架必須及進維修加固,以達到堅固穩定,確保施工安全。(4) 外腳手架嚴禁鋼竹、鋼木混搭、禁止扣件、繩索、鐵絲、竹篾、塑料篾混用。(5) 外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穿防滑鞋。(6) 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 載不得大于2KN/平方米。(7) 嚴禁腳手板存在探頭板,鋪設腳手板以及多層作業時,應盡量使施工荷載內,外傳遞平穩衡。(8) 保證腳手架的整體性,不得與井架、升降機一并拉結,不得截斷架體。七、 外腳手架拆除的安全技術措施:(1) 拆架前,12、全面檢查擬拆腳手架,根據檢查結果,擬訂出作業計劃,報請批準,進行技術交底后才準工作。(2) 作業般包括:拆架的步驟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點、勞動組織安排等。(3) 拆架的高處作業人員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防滑鞋。(4) 拆困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拉桿、腳手板、剪刀撐、斜撐,而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并按一步一清的原則依次進行。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架作業。(5) 拆立桿時,要先抱信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大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后托信中間,再解端頭扣。(6) 連墻桿(拉結點)應隨拆除進度逐層拆除,拆拋撐時,應用臨時撐支柱,然后才能拆除。(7) 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個有關的結扣時,應選通知對方,以防墜落。(8) 拆架時嚴禁碰撞腳手架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9) 在拆架時,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后方可離開。(10) 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運,嚴禁拋擲。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汪,拆下的扣件和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