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專項施工組織設計沖孔樁(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5994
2023-07-10
8頁
230.50KB
1、混凝土施工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四川擎烽通信有限責任公司20XX年7月5日沖孔灌注樁基礎混凝土施工專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 1、根據廣州南沙信息港廣船基站工程情況,基礎采用沖孔灌注樁基礎樁型為摩擦-端承樁,基礎埋深18.3m,實際埋深待基坑開挖后根據地看報告和設計圖紙確定。孔樁砼標號為C25。 二、施工方案第一節 水下混凝土要求一、原材料要求水泥、砂、石子、外加劑等原材料應符合國家規定和設計要求,原材料必須有合格證及試驗報告(先檢驗后施工,見證取樣試驗30%);若使用商品混凝土則需由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提供。 二、外加劑的使用1、基本要求和內容(根據混凝土設計要求向混凝土攪拌站提出)(1)砼用外加劑應符2、合混凝土外加劑GB8076、混凝土泵送劑JC473、砂漿、混凝土防水劑JC474、混凝土膨脹劑JC4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標準的要求和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2)凡屬工程使用的外加劑,必須按進場的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進行取樣檢驗,并提供檢驗報告單。(3)混凝土配制應根據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工藝及氣候條件,結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對水泥的適應性,通過試驗確定使用外加劑的品種與摻量。(4)設計有特殊要求的外加劑應有專項性能檢驗報告。三、混凝土配合比1、基本要求和內容(根據混凝土設計要求向混凝土攪拌站提出需求)(1)混凝土應按設計要求由試驗室通過試配確定配合比,提交3、配合比試驗報告。當混凝土的組成材料有變更時,其配合比應重新確定。(2)混凝土配合比試配應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GBT50081的規定。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制尚應滿足現行有關規范的要求。(3)試配混凝土的各組成材料應經檢驗,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4)現場施工時的混凝土配合比,應根據砂、石的含水率做相應調整并做好記錄。或檢驗結果主要指標不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第二節 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1、混凝土拌制1)水下混凝土必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及根據現場砂石含水率調整配合比;坍落度宜為180220;水4、泥用量不少于360/m。(設計要求)2)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為40%45%,并宜選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應50,且不得大于鋼筋間最小凈距的1/3。3)為改善和易性和緩凝,水下混凝土宜摻外加劑。2、灌注混凝土的導管總成:1)導管壁厚不宜小于3,直徑宜為200250,導管接頭處的外徑應比鋼筋籠的內徑小100以上;直徑制作偏差不應超過2,導管的分節長度視工藝要求確定,底管長度不宜小于2米,接頭宜用法蘭或雙螺紋方扣快速接頭。2)導管提升時,不得掛住鋼筋籠,為此可設置防護三角形加勁鈑或設置錐形法蘭護罩;3)導管使用前應試拼裝、試壓,試水壓力為0.61.0MPa。4)隔水塞,外徑比導管內徑小2025;5、橡膠墊圈厚35,直徑比導管內徑大56。5)儲料斗,必須滿足初灌量的要求。3、初灌量確定:1)混凝土初灌量應能滿足最小埋管深度0.81.0m,并形成混凝土、泥漿界面,使泥漿與混凝土分隔開來。滿足導管最小埋深的初灌量:式中:導管內徑(m); 泥漿容重(t/m);混凝土容重(t/m); 孔內混凝土面至孔底距離(m)。孔口泥漿面至孔內混凝土面高度(m); 樁孔直徑(m);2)滿足混凝土有足夠流動壓力從管內迅速流出,形成混凝土、泥漿界面的初灌量: 式中: 導管底端距孔底距離(m); 導管在孔中泥漿面以下的長度(m)。比較及,取大值作初灌量。4、混凝土灌注:1)開始灌注混凝土時,為使隔水塞能順利排出,導管6、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300500;隔水塞用8#鐵絲懸掛于導管內水面處,并先灌入同設計強度的水泥砂漿0.20.3m,以便剪斷鐵絲后隔水塞與混凝土在導管內下行順暢。2)導管埋深宜為26m,嚴禁導管提出混凝土面,應有專人測量導管埋深及管內外混凝土面的高差。3)灌注時,為防止管內氣塞,混凝土宜通過溜槽入孔;也可在管口處放置一根短管排氣。4)為防止鋼筋籠上竄,孔內混凝土面接近鋼筋籠時,適當增加埋管深度。5)水下混凝土必須連續施工,每根樁的澆注時間按初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控制。6)灌注接近樁頂時,注意保持足夠的導管高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剔除樁頭在1.5米左右,保證鑿除泛漿后的樁頂的標高和樁頂的混凝土強度符合7、設計要求。5、在樁身混凝土尚在可塑狀態時拔出護筒。四、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試驗報告1、基本要求和內容(1)混凝土應按設計要求提供試件抗壓強度試驗報告。(混凝土攪拌站提供)(2)結構構件的混凝土強度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的規定分批檢驗評定。 (3)當混凝土試件強度評定不合格或混凝土強度的代表性不真實或有懷疑而又無從證實時,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檢測機構采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檢測方法,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對結構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進行鑒定,并作為處理的依據。經鑒定處理的結構或構件應有處理記錄,并經設計單位同意簽認。附件一、 (常見問題處理方案) 常遇問題主 要 原 因預防措8、施及處理方法1、坍孔(在成孔過程中或成孔后坍塌)提升、下落鉆頭,清渣和鋼筋籠碰撞孔壁。護筒周圍未用粘土填封緊密而漏水,或護筒埋設太淺。未及時向孔內加泥漿;或孔內泥漿面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內出現承壓水低于靜水壓力;或泥漿密度不夠等;在流砂、軟泥、破碎地層、松散沙層中鉆進,進尺太快,或停在一處空轉時間太長,轉速太快等。提升、降落鉆頭和放鋼筋籠時保持垂直上下;護筒周圍用粘土填封密實;鉆進中及時添加新鮮泥漿,使其高于孔外水位;遇流砂,松散土層等適當提高泥漿密度,不使進尺過快,或空轉時間過長。輕度坍孔可加大泥漿密度和提高水位;嚴重坍孔可用粘土膏或澎潤土投入待孔壁穩定后采用低速鉆進(同時常備粘土或澎潤土以防9、萬一)。2、鉆孔偏移(傾斜)(成孔后不直,出現較大垂直偏差)樁架不穩,鉆桿導架不垂直,鉆機磨損,部件松動,或鉆桿彎曲,接頭不直。土層軟硬不勻。鉆機成孔時遇較大孤石或探頭石,或基巖傾斜未處理,或在粒徑懸殊的砂石卵石層中鉆進,鉆頭所受阻力不勻等。安裝鉆機時要對導架進行水平和垂直校正,檢修鉆機設備,如鉆桿彎曲及時調換和更換,遇軟硬不勻土層應控制進尺,低速鉆進。傾斜過大時應填入石塊、粘土重新鉆進,控制鉆速,慢速上下提升,上下反復掃孔糾正。如有探頭石,宜用鉆機鉆透,或用沖錘擊密,把石塊打碎,如有基巖傾斜,可投入石塊,使表面略平,用沖錘密打。3、在粘土層中鉆進時,進尺緩慢甚至不進尺鉆頭有缺陷,鉆頭有泥包或10、糊鉆現象,鉆進參數不合理。檢修或更換鉆頭,清除泥包,調節沖洗液的比重和粘度,適當增大泵量或向孔內投入適當砂石解除泥包糊鉆;調整鉆進參數。4、在基巖中鉆進時,進尺很慢甚至不進尺巖石較硬,鉆壓不夠。鉆頭切割刃崩落,鉆頭有缺陷或損壞。加大鉆壓(可用加重塊)調整鉆進參數,修復或更換鉆頭。5、砂層、砂礫石層或卵石層中鉆進時,有循環突然中斷,或排量突然減小,鉆頭在孔中跳動厲害進尺過快,管路被砂石堵死,沖洗液的比重過大沖洗液中鉆渣含量過大。孔底有較大的活動卵礫石。控制鉆進速度;立即提升鉆具,調整沖洗液比重至符合要求;起閉砂石泵出水閥,以造成管路內較大的瞬間壓力波動,可清除堵塞物,或用正循環沖堵,清除堵塞物,11、如無效,則應起鉆予以排除,降低轉速,加大泵量及時清渣;起鉆用專門工具清除大塊卵礫石。6、鉆頭脫落鉆管的連接螺栓松動或破損。及時將螺栓擰緊,破損者及時更換。7、轉臺不能旋轉液壓泵或液壓馬達發生故障工作油不足。及時修理或更換液壓泵或馬達,及時補充液壓油。常遇問題主 要 原 因處 理 方 法8、隔水塞卡在導管內1、隔水塞制作不合適(1)隔水塞直徑過大,在導管內落不下(2)隔水塞橡膠墊圈過大(3)隔水塞直徑過小或長度不夠,在導管內翻轉卡住。取出,另放入隔水塞取出,修整橡膠墊圈直徑取出,另放隔水塞2、導管加工質量差(1)導管加工同心度不好,變形(2)接頭處出現臺階(3)管內粗糙(4)法蘭上未車導正環(512、)法蘭焊接不正(6)法蘭平面與導管中心線不垂直修理或更換3、遇物卡住用長沖搗或振搗,若無效提出導管,取出障礙物9、導管漏水1、導管連接處密封不好(1)墊圈放置不平正(2)墊圈擠出或損壞(3)法蘭螺栓松動檢查后重新設置檢查后重新設置或更換提起導管重新均勻上緊法蘭螺栓2、初灌量不足,未埋住導管,沖洗液從導管底口侵入提出導管,清除灌入的砼,重新開始灌注3、導管提升過多,埋深太小,沖洗液隨浮漿侵入管內若孔內已灌入少量砼,應清除干凈后,方可灌注;灌注入砼較多時,應暫停灌注,下一個比原孔徑小一級的鉆頭鉆進至一定深度起鉆,用高壓水將砼面沖洗干凈,并將沉渣吸出,將導管下至中間小孔內恢復灌注10、堵管(砼在導管13、內出不去)1、砼配制不合理(1)砼配合比不符合要求,水灰比過小,坍落度過低,流動性差(2)粗骨料超出規定要求2、砼攪拌質量不符合要求砼拌制操作者不熟練或沒有按定量進料,或攪拌時間短,拌合物不均勻,或運輸中嚴重離析按要求的配合比,重新拌合,并檢查坍落度按規定要求選擇粗骨料按規定要求拌合、運輸3、灌注時間過長,表層砼已初凝(1)灌注工作準備不足,灌注時間延長(2)發生某種故障,灌注中途停頓各施工步驟明確分工,協調工作,確保灌注連續性;各種機械設備、電路及水路必須經過嚴格檢查過關。4、導管內進水未及時發現,造成砼嚴重稀釋,水泥漿與砂石分離上下提動導管或振搗,使導管疏通;若無效,提出導管進行清理后,重14、新插入砼內足夠深度,用潛水泵或空氣吸泥機,將管內泥漿、浮漿、雜物等吸除干凈,恢復灌注。5、砼泌水離析嚴重在不增大水灰比的原則下,重新拌和。(三)常遇問題主 要 原 因處 理 方 法10、堵管(砼)在導管內出不去6、管內結皮,形成堵塞(1)夏天氣溫高,砼中水分極易蒸發,加之導管發燙,未得到及時冷卻,使砼粘結在導管內壁上,形成一層委厚的水泥圈,阻礙砼下降。(2)冬天在零度以下作業時,會形成一層堅硬的砼凍結圈,使砼在管內產生堵塞。夏天施工注意避開高溫灌注砼,通常宜在下午以后灌注。 冬天施工可用噴燈或其他方法給導管加溫或保溫11、斷樁1、灌注時導管提升過高,以致底部脫離砼土層(1)管內砼測深不準,造成15、誤判(2)操作不當,提升過猛,將導管提出砼土層或埋深太淺加強測深員的技術培訓,反復細心探測砼面,認真繪制砼灌注曲線,正確指導導管的提升。灌注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導管提升應勻速平穩,慢慢起升。2、灌注質量差(1)灌注作業因故中斷過久,表層砼失去流動性 ,而繼續灌注的砼頂破表層而上升,將有浮漿泥渣的表層覆蓋包裹,形成斷樁(2)灌入砼質量低劣(3)出現堵管而未能及時排除造成斷樁灌注前對各個作業環節和崗位認真檢查,制訂有效的預防措施,灌注中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證灌注作業連續緊湊。加強砼質量的管理砼初凝前可采用沖刷法、沉管法(水泥塞密封法和包扎密封法)等接樁法;砼初凝后可采用沖刷法和嵌入式接樁位12、16、夾層1、埋管深度不夠,混入泥漿按要求確定埋管深度2、孔壁坍落物夾入砼內發現坍孔,應停止灌注,探測孔內砼面位置,提出導管,換用干凈泥漿清孔,排出坍落物,護住孔壁。再用小一級鉆頭鉆小孔,清孔后下入導管繼續灌注。3、導管進水使砼嚴重稀釋解決導管漏水,見本表“導管漏水”第二大段13、縮頸1、地層承壓水對樁周砼土侵蝕摸清承壓水的準確位置,在灌注前下入專門護筒進行止水封隔,成樁后經驗樁發現縮頸,如位置較淺可開挖進行補救;如位置較深,且縮頸嚴重,則應考慮補樁。14、砼嚴重離析1、導管漏水解決導管漏水,見本表第二大段。2、砼土配制不合理(1)骨料級配不當(2)水灰比過大(3)使用水泥品種不當或失效選擇合理級配17、嚴格控制水灰比選擇適當的水泥品種和合格的水泥3、砼攪拌不均嚴格檢查,按規定要求拌合(四)常遇問題主 要 原 因處 理 方 法15、鋼筋籠錯位1、鋼筋籠下落(1)主要發生在使用半樁長的鋼筋籠的樁孔內,由于鋼筋籠下放時操作不慎,孔口未將鋼筋籠固定,而使其下落。(2)下導管時掛住鋼筋籠,使其跟著下落。 嚴格細致地下好鋼筋籠,并將其牢固地綁 扎或點焊于孔口。下導管時,應使導管順樁孔中心位置而下;斜樁灌注時,導管的每個接頭處應加裝外表光滑的罩子,避免掛住鋼筋籠。2、鋼筋籠上浮(1)首批砼灌入孔內時,產生上沖力,如果鋼筋籠未在孔口固定住,則會上浮。(2)提升導管時將鋼筋籠掛起。將鋼筋籠牢固地綁扎或點焊于孔口3、鋼筋偏靠孔壁(1)鋼筋籠焊接時上下未對正(2)鋼筋定位器或砼保護塊數量不足(3)樁孔嚴重超徑,使鋼筋籠倒向一邊。按規定要求焊接適當增加定位器或保護塊嚴格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