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樣本(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6095
2023-07-10
11頁
605KB
1、長沙中電軟件園總部大樓及配套工程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ZJWJ/QEO-ZY03-ZD1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五局總承包公司中電軟件園項目經理部二一年四月十二日目 錄一、工程概況11.1大體積混凝土定義11.2大體積砼與普通砼區別11.3大體積混凝土部位11.4混凝土強度級別21.5編制根據2二、施工組織22.1施工區段劃分22.2混凝土施工順序22.3混凝土施工方案選取32.4勞務隊伍組織3三、施工辦法與施工工藝33.1施工準備33.2混凝土灌溉順序43.3施工技術辦法4控制內約束溫度裂縫辦法4控制外約束溫度裂縫辦法4測溫5數據分析6拆除保溫層條件及測溫結束時間6測溫孔解決7一、工程概況2、1.1大體積混凝土定義關于大體積混凝土定義,當前在國內尚無明擬定義。日本建筑學會原則(JASS5)規定:“構造斷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測超過25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依照建筑施工手冊規定,大體積砼指是最小斷面尺寸不不大于1m以上砼構造,其尺寸已經大到必要采用相應技術辦法妥善解決溫度差值,合理解決溫度應力并控制裂縫開展砼構造。1.2大體積砼與普通砼區別不能以截面尺寸來簡樸判斷與否大體積砼,實際施工中,有些砼厚度達到1,但也不屬于大體積砼范疇,有些砼雖然厚度未達到1,但水化熱卻較大,不按大體積砼技術原則施工,也會導致構造裂縫。大體積砼與普通3、砼區別表面上看是厚度不同,但其實質區別是由于砼中水泥水化要產生熱量,大體積砼內部熱量不如表面熱量散失得快,導致內外溫差過大,其所產生溫度應力也許會使砼開裂。因而判斷與否屬于大體積砼既要考慮厚度這一因素,又要考慮水泥品種、強度級別、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等因素,比較精確辦法是通過計算水泥水化熱所引起砼溫升值與環境溫度差值大小來鑒別,普通來說,當其差值不大于25時,其所產生溫度應力將會不大于砼自身抗拉強度,不會導致砼開裂,當差值不不大于25時,其所產生溫度應力在也許不不大于砼自身抗拉強度,導致砼開裂,此時就可鑒定該砼屬大體積砼,并應按條文中規定辦法進行施工,以保證砼不致開裂,導致工程滲漏水隱患。1.3大4、體積混凝土部位本工程主樓基本采用筏板基本,底板厚1m,柱帽最大尺寸24.35m9.45m,柱帽最大高度1.8m,電梯坑、集水坑局部壁厚達2.6m;裙樓柱帽最大尺寸3.2m3.2m,柱帽最大高度1.2m,預測其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測超過25,屬于大體積混凝土。1.4混凝土強度級別底板混凝土強度級別為C40,防水混凝土,防水級別為P8,混凝土量約3200m3。1.5編制根據混凝土構造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高層建筑施工手冊二、施工組織2.1施工區段劃分依照現場實際狀況,后來澆帶、沉降帶為界,主樓底板劃分為A1區、A2區,裙樓底板劃5、分為B1區、B2區、B3區,詳細見下圖:圖1 底板混凝土灌溉施工分區圖2.2混凝土施工順序采用異節奏流水作業,施工順序為:1)主樓底板:A1區A2區2)裙樓底板:B3區B2區B1區2.3混凝土施工方案選取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現場設立HBT60地泵2臺,汽車泵1臺,后澆帶等局部構造復雜處輔以塔吊吊運。混凝土振搗采用50插入式振動器為主,鋼筋密集部位采用30插入式振動器,底板面收平采用混凝土抹光機2臺(FMG-30/36A,5.5kw,山東濟寧)。2.4勞務隊伍組織本工程設混凝土作業隊一種,配備作業人員約30人,并依照需要增減作業人數。三、施工辦法與施工工藝3.1施工準備(1)技術準6、備:1)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向施工員進行交底;施工人員編制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交底給作業班組進行交底。2)告知混凝土攪拌站作好混凝土試配工作,把混凝土質量規定及拌制混凝土所需原材料質量規定告知混凝土攪拌站。3)澆筑混凝土前,鋼筋、模板、預埋管件、管線、止水鋼板等所有施工完畢,并經監理、人防質監站驗收合格,辦好隱蔽驗罷手續,下達混凝土灌溉令;(2)機械設備:混凝土輸送泵地泵2臺(HBT60),1臺汽車泵備用;50振動泵6臺,混凝土抹光機2臺,潛水泵5臺,自吸泵2臺,小型發電機1臺(5kw)。機械做好保養、維修,保證工作正常。(3)物資準備:提前一天向商品混凝土攪拌站報送材料籌劃,以便攪拌站做好原材7、料準備。溫度計10支、薄膜、麻袋、15PVC管等若干。(4)現場準備:1)將基底及模板內垃圾、雜物等清理干凈。2)在鋼筋網片上鋪設操作用竹架板。3)施工用水、用電、照明工作正常;4)埋設測溫孔。3.2混凝土灌溉順序主樓底板混凝土由西向東澆筑,混凝土采用分層灌溉辦法,以加快混凝土熱量散發,先灌溉核心筒集水坑、電梯坑,再灌溉柱帽及其他集水坑,再澆筑低處底板,再澆筑高處底板。3.3施工技術辦法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水化熱產生升溫較高、降溫幅度大、速度快,使混凝土產生較大溫度和收縮應力是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重要因素。施工前應進行計算分析,采用辦法控制溫度裂縫。3.3.1控制內約束溫度裂縫辦法(1)控制混凝土內8、外溫差、表面與外界溫差保證不超過25度,防止混凝土表面急劇冷卻,采用混凝土表面保溫辦法或蓄水養護辦法;(2)加強混凝土養護,嚴格控制混凝土升溫速度,使混凝土表面覆蓋溫差不大于8-10度。3.3.2控制外約束溫度裂縫辦法 從采用控制混凝土出機溫度、溫升、減少溫差等方面,以及改進施工操作工藝,加強養護等方面進行溫度裂縫控制。(1)采用低熱或中熱水泥,按照混凝土試配摻入一定比例礦渣粉、粉煤灰等摻合料等;(2)摻入一定量膨脹劑、高效減水劑、緩凝劑等外加劑,在最初14d潮濕養護中,使混凝土體積微膨脹,補償混凝土初期失水收縮產生收縮裂縫;(3)改進骨料級配,如大體積基本混凝土可摻加20%塊石或卵石,粒徑控9、制在15cm以內;(4)混凝土澆筑應在室外氣溫較低時進行,混凝土澆筑溫度不適當超過28。(注:混凝土澆筑溫度系指混凝土振搗后,在混凝土50100深處溫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進行薄層澆搗,均勻上升,以便于散熱:混凝土澆筑采用分層澆筑辦法,每層澆筑厚度為50cm。當第一層澆筑完畢,在初凝前回來澆筑第二層,如此逐級進行,直至所有澆筑完畢。(5)嚴格混凝土振搗工作:混凝土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采用垂直振搗和斜向振搗;斜向振搗時,振動棒與混凝土面成4045度傾角。混凝土振搗要快插慢拔,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混凝土表面振實,與下面混凝土產生分層離析現象,慢拔是為了使混凝土填滿振動棒抽出時形成空洞。振搗器插10、點要均勻布置,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防止漏振。振實混凝土每次移動距離不應不不大于50cm,每一插點振搗延續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普通每點振搗時間為2030秒。混凝土振搗上一層時插入下一層混凝土深度不應不大于5cm,以消除兩層間接縫,同步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邁進行。在振搗過程重,將振動棒上下略微抽動,使上下振搗均勻。(6)混凝土抹壓: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抹灰工用鐵抹子將混凝土壓23遍,以保證混凝土表面密實,避免產生表面收縮裂縫。(7)恰當配備溫度鋼筋,減少混凝土溫度應力:在板厚h/2位置配備雙向6250鋼筋網片。(8)加強混凝土養護:采用保溫保濕養護,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小時,用薄11、膜進行覆蓋保濕,再覆蓋麻袋保溫,對于薄膜覆蓋不到部位如墻柱鋼筋處采用澆水養護,混凝土養護要每4小時澆水一次,混凝土養護應設專人進行,養護時間不應少于14。3.3.3測溫為了掌握大體積砼溫升和降溫變化規律,以及各種材料在各種條件下溫度影響,需要對砼進行溫度監測控制。(1)測溫點布置必要具備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澆筑高度,應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在基本內埋設豎向15PVC管作為測溫孔,A1、A2區每個區設立510個點,每個點埋設三根埋設深度分別為h /4、h/2、3h/4(h為基本厚度)PVC管,測溫孔布置見圖2。圖2 底板測溫孔布置圖(2)測溫制度在砼溫度上升階段白天每24h測一次(35d),晚上12、每8小時測一次,溫度下降階段每8h測一次,同步應測大氣溫度。所有測溫孔均應編號,進行砼內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溫度測量。測溫工作應由通過培訓、責任心強專人進行。測溫記錄,應交技術負責人閱簽,并作為對砼施工和質量控制根據。(3)測溫工具選用為了及時控制砼內外兩個溫差,以及校驗計算值與實測值差別,隨時掌握砼溫度動態,宜采用熱電偶或半導體液晶顯示溫度計。采用熱偶測溫時,還應配合普通溫度計,以便進行校驗。數據分析依照工程記錄,普通大體積砼澆筑后34浮現最高點。基本內部溫度和外部溫度溫差不得超過25度。當內外溫差臨近或超過25度時,或降溫速率超過23/時,應加快養護頻率,增長麻袋覆蓋層厚度,及時加強保溫或延緩13、拆除保溫材料,以達到減少溫差目。在測溫過程中,當發現溫度差超過25時,以防止砼產生溫差應力和裂縫。砼測溫記錄必要及時整頓,依照測溫成果,繪制砼時間溫度變化曲線,提出分析意見或結論,供此后類似工程參照。拆除保溫層條件及測溫結束時間拆除保溫層條件和測溫結束時間:以砼溫度下降,砼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差不大于20,且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差不大于20,逐級拆除。測溫延續時間與構造厚度及重要限度關于,對厚度較大(2m以上)和重要工程,測溫延續時間不適當不大于15d,最佳積累28d溫度記錄,以便與試塊強度一起,作為溫度應力分析時參照;對厚度較小和普通工程,測溫延續時間可為912d,測溫時間過短,達不到溫度控制和監測目。3.3.6測溫孔解決基本底板測溫孔測完溫度后,每一孔都是一種薄弱部位,解決不好就很容易從孔處滲漏,因而每一種孔都必要采用堵漏靈或防水寶之類防水材料仔細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