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總工必備鋼筋加工綁扎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6226
2023-07-10
9頁
24KB
1、鋼筋加工、綁扎施工方案一、 鋼筋加工1、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框剪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主體八層,基礎為獨立柱基加防水板,外圍擋土剪力墻,地上框架結構為主,梯間局部剪力墻。主體結構總高度34.80m。結構配筋:直徑12為HPB135()和HRB335();12直徑16的為HRB335(),直徑16的為HRB400(),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二級;2、施工前的準備(1) 人員準備,作業班組配備專業熟練的綁扎加工技術工種及相應加人員,人員數量必須保證工程結構主體總進度和各分段、分層及周計劃進度的要求,不得因人員數量為借口影響工期。鋼筋滾壓直螺紋套絲、電渣壓力焊、電焊等特殊加工人員必須經過專門2、培訓,并持上崗證;(2) 機械工具準備 ,鋼筋機械在加工前應調試到位,項目部配備專職機械師,保證機械的正常使用及故障排除。現場的配備,切斷機2臺、彎曲機1臺、彎箍機1臺、大型調直機、砂輪機1臺、直螺紋套絲機1臺、電焊機1臺,并配備相應數量的柱墻立筋電渣壓力焊的所需焊接依據。(3) 材料準備,作業班組按施工圖、圖紙會審、變更計算出各種規格型號用材料數量,經項目部審核后由項目部組織進貨,及時做好現場取樣試驗工作。對合格的鋼筋及時通知班組加工制作。綁扎采用20至22號火燒絲,梁板等水平構件底筋采用大理石保護層墊塊,柱梁板墻構件側面采用塑料保護層墊塊。現場材料按總平面布置圖集巾,合理、分類堆放,并設置3、規格標示牌,防止混淆;(4) 技術準備:鋼筋放樣及技術人員必須詳細閱讀結構總說明、設計變更、圖紙會審記錄,詳細了解圖紙中的各個環節,如有不清楚的環節,及時與設計人員聯系,及時解決,以免影響工期及施工質量。所有料單應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對說明或詳圖中有特殊要求的應嚴格按設計施工,鋼筋放樣單必須經過項目部技術員審核后,才能進行加工;3、鋼筋后臺加工合理布置加工區內的各種機械位置,保證加工工作連續,相互不交叉影響制作加工,有足夠的成品堆放,半成品過渡區及原材料堆放場地。制作加工成型的鋼筋分類、整齊、平穩地堆放,并掛上規格、使用部位小樣標簽。(1) 鋼筋調直、切斷,經調直的鋼筋若發現有不直時,應及4、時調整機械,使鋼筋平直無局部曲折,因施工不填使鋼筋表面污染的應及時清除干凈。銹蝕嚴重的不得直接使用。根據具體鋼筋放樣單,核對下料長度后才能切斷下料,放樣人員根據配筋的形狀、規格、延伸率調整值準確計算好實際下料長度,不得由加工人員在現場調整尺寸。統籌排料,遵循先斷長料,后斷短料,充分合理利用短料、減少短頭、減少損耗。切斷的鋼筋要求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彎起現象,以免影響下道工序的質量。(2) 鋼筋彎曲,一級鋼筋末端應做18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須控制在鋼筋直徑的2.5倍,135。彎折時平直部分長度為鋼筋直徑10d。在彎曲機上成型時,軸心直徑應是鋼筋直徑的2.5倍。根據不同部位構件要求調整彎心直徑5、。成型的鋼筋形狀正確,平整無翹曲現象,角度正確,彎鉤長度滿足要求。箍筋要求方正,各種箍筋要求大小一致,彎鉤長度一致,角度一致。同種規格、尺寸的鋼筋成型后要求鋼筋長短一致、彎鉤長度等一致,各種鋼筋加工尺寸允許偏差詳見有關規定;(3) 直螺紋加工,鋼筋下料要求端部平直,不得有馬蹄形。套絲工人均應相對固定并經過培訓。套絲工應逐個目測套絲質量,用螺紋規抽查10%的絲頭。切削液應經常更換。加工絲頭的直徑和長度應用螺量規檢查,保證在規定的波動范圍內。現場連接鋼筋時,應使套筒兩端鋼筋相反頂緊,并保證套筒的居中位置,兩端外漏扣不超過一個完整絲扣。加工好的絲頭應檢查套筒與鋼筋型號是否一致,絲扣是否完好無損,清潔6、,不能及時連接的絲頭應用上保護帽。檢查套筒表面有無裂紋和其他缺陷,如筒內螺紋直徑與長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注意對成品絲頭的保護,運輸過程中要妥善保護。二、 鋼筋綁扎1、 具體各部位受力筋的接頭形式基礎防水板為雙層雙向鋼筋網12,接頭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地下室剪力墻立筋為,不設置中間接頭,一次性下整料綁扎到位,水平筋為搭接綁扎,內墻主筋在-.米板上斷開兩次綁扎,地上剪力墻立筋及水平筋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剪力墻暗柱及邊緣柱與主筋連接接頭形式為:當直徑為電渣壓力焊接頭,其它采用綁扎接頭,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接頭形式。、基礎伐板及柱基鋼筋綁扎() 基礎底板厚為mm700 mm,柱基厚度為400 mm850 m7、m。基礎伐板為上下兩層鋼筋網片12,在遇柱基、條形基礎、電纜溝等加深處基礎時,按設計詳圖配置底板上下層鋼筋,錨固長度按基礎詳圖(二)基礎底板或防水板陰角處鋼筋搭接錨固構造施工。由于基礎板底結構柱較多變,條形基礎、柱基及集水坑等尺寸不一致,因此基礎板配筋形狀尺寸繁多,給施工增加了相應難度。底板施工流程:清理底板防水保護層彈各標高板底處的結構尺寸線畫線布料由低而高綁扎集水坑、電梯井坑、柱基等處底板筋綁-5.0米板底下層筋馬鐙綁-5.0米板頂上層筋鋼筋驗收。綁底板底部下層鋼筋應注意結構板外邊線與起步筋的尺寸關系,底板底筋及外側筋保護層為40,基礎梁、底板上層筋保護層為30.先放橫向短筋,在放縱向長筋8、。縱橫兩個方向所有高點必須綁扎成八字型,不得漏扣,先綁同一根筋的兩端,兩端拉線中間調直,直綁中間鋼筋保證網片的尺寸間距位置準確。有高低差時板筋相互錨固,其中HRB335()為30d,HRB400為36 d。底筋綁好后將大理石墊塊保護層均勻安裝與底筋交叉點處。300厚防水板,鋼筋馬鐙采用1216鋼筋彎制成幾字型,雙向間距不大于1.0米。條基、柱基、基坑等加厚板采用1625鋼筋短料焊成人字型馬鐙安裝。底板上層鋼筋網片,先安裝縱向長筋,用石筆在縱筋上畫出每根橫向筋的位置,要求起步筋位置正確固定后,在綁扎每一個交叉點。注意錨固彎鉤、封頭彎鉤的朝向正確一致。防水板雙層雙向鋼筋搭接接頭位置:按整料搭接綁扎9、接頭在同一連接區段內的接頭鋼筋接頭百分率25%。3、 柱筋綁扎(1)、根據基礎底板上彈出的墻、柱線位置,將墻柱筋牢固綁扎在底板鋼筋上。由于地下室外墻為整筋,層高為4.9米,在安裝立筋前先在基礎外圍搭設單排鋼管腳手架,在架子上內挑水平桿,水平哽下設三角斜撐,然后在水平桿上對應剪力墻雙排墻筋的位置設縱向水平桿,使桿上皮標高與立筋彎折段下皮標高一致。鋼管架子要保證整體剛度、穩定性,保證能起到定位墻筋的作用,到底板澆筑后在搭設另一排架管形成雙排架。先插側墻內立筋,后插外立筋,立筋上下拐折段必須與底板筋及上層架子綁牢,用線墜吊垂直,、間距正確均勻,彎拐朝向一致、內外排立筋順直、平衡,頂部標高一致。頂部通10、常加強鋼筋25必須與立筋轉交處綁扎牢固。及時綁好底板上30處板墻根部水平施工縫以下的水平墻筋及拉鉤,用以固定的墻筋間距、排距尺寸符合設計要求,墻筋應逐點綁扎,與地面對稱進行,避免向一個方向傾斜,上下相鄰兩排水平筋交錯搭接,轉交外側水平筋應連續通過,彎鉤及彎折方向應水平一致。(2)、地下室內墻及地面以上墻立筋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基礎內墻插筋高度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接頭位置錯開50%,搭接長度為1.2TAE,搭接頭上下近距離為500。注意搭接長度尺寸一致、上下頭水平。墻的拉鉤要保證設計凈空要求。拉鉤要與剪力墻每排的豎向筋和水平筋綁在一起,區分墻立筋與水平筋的位置關系,本工程地下室外墻和水池外墻立11、筋在水平筋外側,水平筋在內側,其它部位墻相反。立筋的上下拐平直段長度按設計尺寸施工。(3)、柱筋接頭,本工程柱立筋16鋼時全部采用電渣壓力焊接頭。KZ的筋連接頭位置距地面距離500、hcb/ho取其中較大值,地下室柱筋第一個接頭位置尺寸距伐板頂距離3/ho。兩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35d,且500。邊緣構件采用搭接綁扎時,其搭接長度為1.2Lae,接頭位置相互錯開500,當邊緣構件采用對焊接頭時,接頭中心距地為500,接頭位置相互錯開35d。這里接頭位置相互錯開,錯開50%。鋼筋接頭應有專人檢查,嚴禁在非連接區段內接頭。對于不合格的予以返工,直至合格。注意接頭彎鉤的朝向,四角與柱面成45度角,中間12、筋與柱面垂直。箍筋接頭位置在套箍時應相互錯開、加密區間距按設計嚴格施工,注意本工程特殊之處:地上部分框架角柱全高加密,箍筋在梁、柱節點處應連續設置。加密箍的間距100。剪力墻柱立筋采用綁扎時搭接范圍內應加密箍筋。柱頂立筋封頂構造彎折平直段長度為12d,外柱角柱內側立筋錨固LaE時可到柱頂間斷;4、 梁、板鋼筋綁扎(1)、梁縱向受力鋼筋直徑20時采用螺紋套筒連接,其余使用。接頭位置應放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縱向受力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縱向受力筋機械連接頭連接區段35d且不小于500,受拉區連接頭應設在支座4/1跨范圍內,受壓區連接頭設置在跨中3/1跨范圍內,縱向受力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13、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在受拉區不宜大于50%。當采用綁扎搭接時接頭連接區段長度為1.3L2,此時縱向受力筋在同一連接區段內搭接接頭百分率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在受拉區梁、板類構件,不宜大于25%,受壓區不宜大于50%,搭接頭范圍內應加密此處箍筋,間距100。當梁的上部既有通常筋又有架力筋時,其中架力筋搭接筋長度為150。框架梁受力筋最小錨固長度見“03J101-1”33、34頁。梁側面構造筋搭接與錨固長度為15d,當為梁側面受紐縱向鋼筋時,其搭接長度為LLE,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相同。樓層梁配筋,梁縱筋在端支座上鋼筋伸至對邊后再彎錨15d。下筋直錨12d,如不足12d時可彎錨。中間支14、座縱筋錨固長度為12d。當框架柱倆側梁高寬不等時按03J101-1b1頁做法,當非框架支座兩側梁高不等時按03J101-1b6頁做法。懸挑梁做法設計另外有特殊規定:支座鋼筋錨入墻支或柱中50d。當次梁高度主梁時必須按設計詳圖做法,梁交接處在主梁兩側設置的附加密箍筋為4根間距為50,吊筋設置及板內、墻內有洞口時按洞口形狀尺寸設置附加強筋等構造詳見設計說明及詳圖;(2)、現澆板配筋,當為雙向板時,應認真查閱設計說明,底筋可在支座處錨固伸入梁中心線且5d。上筋可在跨中3/1范圍內搭接,搭接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板內雙層筋之間設置鋼筋馬鐙,馬鐙用12筋焊接,兩端成人字型,間距不大于1.2m。在剪力墻頂無15、梁時靠墻板根處應滿設馬鐙。板內有洞口處級鋼在洞邊應有180.彎鉤。(3)、梁的側模做完一半后即可綁扎梁筋,的截面梁筋要搭架綁扎,先放置梁的箍筋后放置梁的縱筋,上縱筋應先安裝,箍筋開口應錨開布置,箍筋轉角應與縱向鋼筋交叉點綁扎牢固,縱向鋼筋出現多排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不小于25同梁寬的短邊,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梁頂面主筋之間凈間距應留有30,以利用灌注混凝土之用。梁綁就位固定后底部應用大理石墊塊,墊于主筋與箍筋交叉點處,間距不大于1.5米處,梁側模與縱筋之間用塑料保護層墊塊。綁扎板筋之前應清理干凈板面的鋸屑,碎木材等垃圾。第一根梁邊板底筋從梁邊50開始,用粉筆畫出主筋、分布筋的16、位置間距線,先鋪主筋,后鋪板底分布筋,綁扎時四周兩行交叉點應先每點綁牢,綁扎中間各交叉點之前應先將周邊筋調好,縱橫順直,間距均勻一致符合設計要求,然后在綁中間點,相鄰檢查點綁絲成八字形,下層180讀彎鉤朝上,上層90度彎鉤朝下布置,及時墊好保護層及馬鐙,其間距應保證鋼筋不變形,無緊貼模板現象,板底筋兩端伸入支座長度應一致,所有板筋上下層應保持縱橫成直線,間距均勻一致符合設計要求;5、 樓梯鋼筋綁扎樓梯鋼筋應按設計及所采用土集要求進行綁扎,由于樓梯上下行人及木工交叉作業等因素,相對應增設保護層及馬鐙的數量,平臺及樓板鋼筋在澆筑之前要專人調整到位,注意施工縫接頭處上三跑甩出的主筋保護層。各種后澆筑的部位的鋼筋按設計一次綁扎到位,不能裁斷或后綁;6、 成品保護及安全綁好的鋼筋,應嚴禁在上面直間行走踩踏。應鋪以跳板馬道。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專人護筋,發現位移、變形的鋼筋及時調整,特別是懸挑結構板筋及板頂負彎距筋應保證在混凝土內按設計成型,以確保結構的安全使用功能。吊用鋼筋時應注意附近的電線及腳手架,應保持一定距離,鋼絲繩吊點正確、綁牢。在樓層上接料時注意站穩,不得站在外架上將材料隨意堆放,在樓層及屋面周邊作業應系好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