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鏡頭反接變微距頭專項施工方案樣本(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6302
2023-07-10
13頁
997KB
1、定焦鏡頭反接變微距頭專項施工方案第一章、編制闡明自從去年初無意中結識了單反這個東西跌進了“泥坑”(Nikon)后,機器不說,光說一種鏡頭,動不動一萬幾千,有微距頭、中焦頭、長焦頭。一大堆,故網云:想她破產,送她一部單反,不無道理。對于咱們農民工來說,傷不起。沒有哈蘇相機,沒有尼康D800、D4或佳能7D等望而卻步高品位機器,也沒有一大堆鏡頭,這樣差錢話與否就不要用單反呢?也不一定,畢竟尚有個叫DIY東西,尚有國產鏡片組合,例如綠葉牌子近攝鏡、偏震鏡、星光鏡、濾光鏡等等。早前在論壇上看到關于鏡頭反接做法,于是籌劃趁清明假期嘗試一下.第二章、編制根據【名詞解釋】鏡頭反接,基本原理就是將原則鏡頭運用2、轉接環將鏡頭前端倒接在相機機身上,從而將原則鏡頭反接后當作超微距鏡頭使用(窮人福音)。由于尼康50mm/1.8 D 近來對焦距離(指攝物體至相機鏡頭距離)為45cm,不大于45mm即對不了焦;如要拍細小物體,例如小花、蜜蜂、小昆蟲之類,只能用微距鏡頭,普通要6000元大洋以上。依照論壇上反接鏡頭五花八門簡介,開始動手嘗試,施工前先編制專項方案(職業習慣施工前方案先行)。第三章、施工辦法1、施工準備 轉接環1個(淘寶買,國產優永佳,20元/個),UV鏡1個(國產綠葉,6元/個),原鏡頭塑料包裝后蓋;硅酮耐侯膠(即建筑玻璃膠)少量;測試道具:廢紙、螞蟻、蒼蠅、螺絲頭、鈕扣電池等適量。2、勞動力及機3、械設備配合 雜工1名,戒紙刀1把,透明膠布1卷,補胎銼刀1個,單車手電筒1個(代替照相燈),D90相機,50 /1.8D鏡頭,小三腳架。第四章、施工環節1、一方面由于考慮到鏡頭反接后,原卡口端完全外露,容易受損和灰塵進入,于是需DIY一種保護罩。先將本來買50 /1.8D鏡頭里塑料包裝保護蓋用戒紙刀開個孔,孔直徑46mm(注意:這個不小心會劃傷手),用單車補胎工具里挫刀打磨一下邊口,然后用透明膠布將保護蓋及新買46mm UV鏡包一圈,接下來,UV鏡和塑料護蓋對接好,將玻璃膠涂滿接口位置。(見圖,手工欠佳,涂得不怎么抱負),待第二天風干后將透明膠布撤掉。2、將轉接環裝在鏡頭前端UV鏡位置,然后轉4、接環一端對準機身卡口裝上,再裝DIY好保護罩,安裝完畢(見圖1)。3、將實驗道具放好,架好三腳架(用是章魚架,但質量奇差,不建議買,打算下次有空自已DIY個云臺和三腳架,畢竟在工地鋼筋頭好找)。4、開始實驗。由于鏡頭反接后,鏡頭上觸點都失效,測光、光圈、快門、對焦全靠手動,因此拍攝時要將相機上“對焦模式選取器”由AF(自動)調節為M(手動),并將模式撥盤相應調節在M(手動)檔,否則相機肩屏會顯示FEE錯誤,按快門沒有反映。5、由于對焦距離只有約8-10cm,你要來回不斷移動相機,不斷調試ing(此處省略1000字)第五章、技術保證辦法無第六章、施工體會由于是全手動操作,因此拍攝時要依照目測來判5、斷施工現場光線狀況,將鏡頭上光圈環調節到適當大小(尼康50 /1.8D鏡頭有鎖定光圈環,將鏡頭最小光圈鎖定桿打開,可手動調節光圈值,其他套頭之類就沒有了)。自然光拍攝時,光圈普通在5.611之間;快門需要在相機上手動設立,快門速度大小取決于施工現場光線條件和光圈值,無固定組合,只能依照經驗判斷。基本原則是,在保證曝光精確狀況下,盡量使用小光圈和低快門,以獲得足夠景深和細節,并且為了避免按快門抖動,最佳用快門線或設立定期拍照模式。 對焦只能靠先后移動相機來完畢。由于鏡頭反接后景深很小,對焦距離短,這個距離是固定,因此對焦時可調節余地很小,普通只有12厘米,甚至幾毫米。預計在拍攝運動對象時,對焦難6、度就更高了。只能采用守株待兔方式,架好機器后,等待獵物過來(例如拍蒼蠅可采用放食物吸引方式),否則這樣近拍攝距離,未等你接近都已給嚇跑了。反接鏡頭拍微距特點:1、成本低(本方案施工成本26元);尼康50 /1.8D定焦鏡頭+20元反接環+6元UV鏡6000大洋以上微距鏡頭,性價比超值。2、不會影響原有鏡頭光學質素;3、只能通過移動鏡頭與被攝物體距離來對焦,一種字 - 累!4、鏡頭倒接后,景深極淺,很容易糊,建議縮小鏡頭光圈到5.6或更高,據說佳能定焦鏡頭沒有光圈鎖定環,就調不了光圈了。5、讓你深深體會“變焦基本靠走,對焦基本靠手,虛化基本抖”最高境界(鬼叫你窮咩)。本施工方案合用人員:1、無米或米少又想試拍微距人;2、喜歡折騰人;本施工方案不合用人員:1、錢多多或已有微距頭人;2、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或正處在康復期人 本專項施工方案由于編制時間倉促,雖經重復推敲測試,仍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諒解,閣下若然參照需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