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施工方案(10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6457
2023-07-10
10頁
19.72KB
1、雕塑施工方案工程項目特點本單項工程基礎為鋼筋混凝土擴大基礎位于地面以下深4 米上,上部筒體結構型鋼柱底位于地下深3米處。基礎為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施工。基礎以上部分為型鋼砼筒體結構28米高,型鋼砼筒體結構。根據工程特點將施工部分分為基礎部分和型鋼砼筒體結構部分。基礎部分施工考慮到本工程基礎斷面尺寸較為大,基礎結構尺寸為22米22米3米,施工時不能一次成型。故將基礎結構部分按圖紙分為三層進行施工,同時施工預埋于基礎中的鋼骨柱。基礎施工順序:土方開挖、墊層施工-鋼筋加工、綁扎-預埋鋼骨柱柱腳預埋件-基礎第一層模板支設-基礎第一層澆筑混凝土、回填基礎-基礎第二層結構施工、回填-基礎第三層結構施工回填。2、一、基礎土方開挖基坑采用機械為主人工為輔的方法開挖,用挖掘機開挖至基礎底設計標高,然后人工開挖至基礎底標高以下10cm處(開挖時不得擾動基底以下的土層)。根據圖紙上所示基礎位置、標高,在開挖基礎前不僅按照放坡的要求測放出開挖邊線及基礎中線,還應確定基礎施工前將提前預埋于基礎下部50的筒體結構預埋構件的位置進行定位。并將預埋位置的基坑挖出,基底整平后及時澆筑10cm厚C15混凝土墊層。開挖基坑尺寸必須滿足施工要求,深度方向誤差小于20mm,底面不高于設計標高。 施工工藝(1)工藝流程:確定開挖的順序和坡度分段分層平均下挖修邊和清底。(2)根據甲方提供的地質報告,由土的類別確定邊坡坡度為1:0.63、7。(3)根據地質情況及基坑大小考慮對邊坡進行支護。(4)本工程采用端頭挖土法:挖掘機沿承臺長方向以倒退行駛的方法進行。自卸汽車配置在挖掘機的兩側裝運土。(5)挖土機沿挖方邊緣移動時,機械距離邊坡上緣的寬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1/2。(6)土方開挖宜以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作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土方在進行坑底開挖時,保證汽車重載行走的坡度1:8。(7)土方開挖時應隨即測設高程,防止超挖。(8)修幫和清底:在距槽底設計標高50cm槽幫處,抄出水平線,釘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將暫留土層挖走,最后清除槽底土方,要留足基礎回填土。二、基礎鋼筋工程施工及注意事項施工順序:鋼筋下料鋼筋成型鋼筋綁扎成型4、預埋鋼筋定位1、鋼筋下料應根據設計要求規格、形狀的長度截取。2、基礎鋼筋下料成型,按所放基礎軸線組裝就位,采用墊塊控制鋼筋保護層厚度。3、鋼筋在加工前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單,并應抽取試樣做力學性能試驗。4、若以另一種強度、牌號或直徑的鋼筋代替設計中所規定的鋼筋時,應由設計單位做出處理決定。5、鋼筋在施工現場必須按不同鋼種、等級、牌號、規格及生產廠家分批驗收,分別堆存,不得混雜,且應設立識別標識。鋼筋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銹蝕和污染。鋼筋嚴禁露天堆放,接觸地面應墊高。6、鋼筋調直前,鋼筋表面應潔凈,泥土、銹鱗等應清除干凈。7、鋼筋平直,無局部彎折。8、鋼筋直徑大于25mm的鋼筋,宜采用直螺5、紋連接。9、鋼筋直徑在25mm以內的采用閃光對焊連接。9、鋼筋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10、焊工必須持證上崗。凡施焊的各種鋼筋、鋼板均應有材質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11、焊條、焊劑應有合格證,各種焊接材料應分類存放和妥善管理,并采取防止腐蝕,受潮變質的措施。12、受力鋼筋焊接或綁扎接頭應設置在內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對于綁扎接頭,兩接頭間距不小于1.3倍搭接長度。對于焊接接頭,在接頭長度區段內,同一根鋼筋不得有兩個接頭。13、主鋼筋綁扎接頭在受拉區最大百分率為25%,在受壓區最大百分率為50%,主鋼筋焊接接頭在受拉區最大百分率為50%,在受壓區不限制。14、基礎受力6、鋼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基礎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5mm。15、基礎鋼筋綁扎完按600卡入鋼筋保護層墊塊。16、依據設計要求綁扎承臺鋼筋,鋼筋交叉點均應綁扎牢固。基礎分層施工,由下往上依次是,第一層尺寸:22米22米1米;第二層尺寸:12米12米1米;第三層尺寸:6米6米1米。預埋鋼骨柱柱腳預埋件基礎墊層施工后及時組織人員開始基礎底層結構的施工。施工時應注意根據結構施工圖將筒體內8根鋼骨柱柱腳預埋件,進行準確位置定位。施工預埋件時一定要保證預埋件水平及預埋件下混凝土密實。 基礎第一層模板支設1、基礎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系統應按照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進行強度、剛度和7、穩定性驗算,同時還應結合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方法進行保溫構造設計。2、模板和支架系統在安裝、使用和拆除過程中,必須采取防傾覆的臨時固定措施。3、承臺模板采用竹膠板,每間隔固定間距布置20對拉螺桿,外側用方木支撐加固。模板拼裝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尺寸作業,垂直度、軸線偏差、標高均應滿足技術規范規定。澆注砼基礎屬于大體積混凝土,對于大體積混凝土要求鋼筋、模板及預埋件位置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開始澆注砼。砼采取集中拌合,罐車運輸。拌合中嚴格控制材料計量,并對拌合出的砼進行坍落度測定。基礎混凝土采用溜槽流入。澆注中控制好每層澆注厚度,防止漏振和過振,保證砼密實度。砼澆注要連續進行,中間因故間斷不能超過前8、層砼的初凝時間,砼澆注到頂面,應按要求修整、抹平。混凝土養生、拆模及基坑回填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基礎頂面要及時進行收漿、抹平。當混凝土強度大于2.5MPa后方可拆除基礎模板,模板拆除時要防止損傷棱角和表面。模板拆除前后均要根據外界環境條件采取相應的養生措施進行養生,養生時間不少于7天。大體積混凝土的拆模時間,應滿足國家型有關標準對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要求,混凝土澆筑體表面與大氣溫差不應大于20;當模板作為保溫養護措施的一部分時,其拆模時間應根據規范要求的溫度確定。第一層結構施工完成后,為方便下一層結構的施工。將基礎進行回填,基坑回填前將鋼筋拉桿沿基礎表面切除,并在鋼筋表面涂刷環氧樹脂以防生銹。基坑回9、填要分層夯實,分層厚度不大于30cm,壓實度不小于93%。第二層基礎結構施工及控制要點 第二層基礎結構施工時,一定要保證預埋鋼骨柱的垂直度。為方便施工及盡可能優化使用材料,使用定尺4.5米的型鋼作為預埋于鋼骨柱中的型鋼尺寸。基礎第二層鋼筋施工后,將預埋鋼骨柱的工字鋼、鋼筋進行綁扎定位。采用與基礎鋼筋焊結加固及鋼管支架支撐。鋼筋加工、綁扎時按照控制目標進行檢驗。模板施工時,控制好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及模板垂直度。澆筑混凝土過程,嚴格按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進行控制。第三層基礎結構施工及控制要點 第三層基礎結構施工時,除控制好預埋件位置外。其余與第二層施工控制目標一致。型鋼砼筒體結構施工工藝流程:綁扎10、基礎鋼筋-安裝、校核、固定型鋼柱柱腳預埋螺栓- 澆筑基礎混凝土-第一節型鋼柱的安裝-校正型鋼柱的垂直度、位移、型鋼梁的標高-固定柱腳、灌高強無收縮灌漿料-型鋼的安裝-型鋼柱鋼筋的安裝-型鋼混凝土柱模板安裝-支設樓板模板-型鋼混凝土柱混凝土澆筑-澆筑樓板混凝土-模板拆除-安裝下一節型鋼柱型鋼構件的制作型鋼構件在本公司鋼結構加工廠內進行加工。公司將組織專門的質檢部門對型鋼構件的加工質量進行監督,做到不合格產品嚴禁出廠。為方便施工及盡可能優化使用材料,使用定尺4.5米的型鋼作為預埋于鋼骨柱中的型鋼尺寸。型鋼構件安裝 在澆筑基礎戶凝土之前,依據兩個方向的軸線和標高控制點將型鋼柱底座鋼板及預埋地腳螺栓買11、入,并固定牢固。要求位置準確,鋼板上表面水平并且標高準確,并將底座板以上的螺栓外表面涂上黃油包裝上油紙,外面再用膠帶纏進行保護,防止混凝土澆注時污染。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設專人看護,且沿混凝土沿埋件兩側同時澆筑,同時振搗,防止埋件產生位移,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初凝之前進行二次復核,確保埋件位置準確。型鋼柱首節安裝1、測量放線清除柱腳底座鋼板上的水泥漿和預埋件的保護材料等影響焊接質量的雜物,依據設計圖紙,在柱底座鋼板上彈出中心控制線和標高控制線。2、鋼柱驗收鋼柱進場后對構件的質量進行檢查驗收,除對鋼柱的長度、斷面、以及撓曲、栓釘位置間距等進行檢查,還需對構件縱橫兩個方向的安裝線進行驗收,對中線不12、清晰的要重新彈上安裝線。3、鋼柱起吊鋼柱平運時采用兩點水平起吊,安裝時采用兩點立吊,單機回轉法起吊。起吊時鋼柱的根部要墊實,保證根部在不離地的情況下,通過吊鉤的起升,變幅和吊臂的回轉,逐步將鋼柱扶直,等鋼柱停止晃動后再繼續提升,嚴禁柱端部在地面上拖拉。4、鋼柱就位當吊運鋼柱的塔臂回轉到其相應安裝位置上方時,鋼柱逐漸下落距底座20時,停機穩定后,在基本對準安裝軸線后,緩慢下落,輕觸底板,調整到完全對準軸線后,用鋼楔墊起,點焊定位,拉緊柱上端的三根攬風繩,做臨時固定。5、垂直度的校核用全占儀測定垂直度,借攬風繩將鋼柱垂直度調整到符合要求,首節柱的位置精確,其垂直度無偏差是十分重要的,對其上下柱、梁13、的安裝質量發揮巨大作用。6、柱腳灌漿的施工 柱底座板與柱腳間的空隙用高強無收縮管漿料填充,從一側灌入,至另一側明顯溢出高于表面為止,無需振搗,連續進行。上一節型鋼構件的安裝1、 上下柱的臨時連接 型鋼柱上彈出縱橫中心線和標高控制線,起吊型鋼立柱就位后,用4組16厚的鋼夾板,將上下柱的耳板用24個M24螺栓連接在一起,待柱焊接完成后,卸下夾板,將超出混凝土截面和影響鋼筋安裝的耳板部分裁割去。2、 垂直度調整 用兩臺全占儀測定垂直度,借助臨時攬風繩將柱頂軸線偏移控制到零,最后擰緊臨時連接板的大六角頭高強螺栓至額定扭矩。鋼構件安裝的校正 本工程上下柱連接采用對接焊縫,校正工藝實施“三校”即“一校柱口14、,二校柱頂位移、垂直度,三校安裝連接板焊接后的尺寸” 。考慮到焊縫收縮變形,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控制變形,對每個柱預留反變形量,以抵消焊縫收縮的影響。鋼構件安裝的測量 測量工作是鋼結構安裝的先行工序,而測量精度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鋼構件安裝測量控制網應與結構施工采用同一坐標、高程控制網。鋼柱安裝時沿軸線兩個垂直方向架設全占儀,分別測出各鋼柱的安裝軸線和基準點。安裝時應先調整構件的標高,再調整鋼構件的位移,最后調整垂直度偏差的順序。使用攬風繩加支頂校正,必須以松開攬風繩或支頂的測量值為最終的驗收結果。 鋼柱外、及樓板鋼筋安裝鋼柱外、及樓板鋼筋安裝與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基本相同。需在鋼構件安裝檢測完成之后開始施工。但樓板及柱主筋的分布要考慮鋼梁斷面及寬度上的影響,設計不允許在鋼構件上開孔穿筋。所以要對各種類型的鋼筋進行翻樣。確定主筋的相對位置,如有影響調整主筋繞行。構造柱鋼筋位于鋼柱外側,因此施工時應注意鋼柱的影響。鋼柱及樓板混凝土澆筑型鋼柱、樓板內鋼筋密集,模板安裝完成后,應對內部其情況進行檢查,保證鋼筋保護層后,開始澆筑混凝土。型鋼的存在影響振搗器振搗產生的傳遞,故必須在柱角、兩側分別設置振搗點,振搗點間距不宜大于30。其他要求同鋼筋混凝土施工工藝。待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時開始拆除模板,準備上層鋼柱及樓板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