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某電力溝深溝槽支護專項施工方案附計算書(1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6942
2023-07-10
12頁
83.20KB
1、電力溝深溝槽支護專項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濟南電力設計院為本工程提供的設計圖紙。2、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為本工程提供的地質勘察報告。3、建設部及交通部頒布的設計規范、市政施工技術規范、質量驗收評定標準,國家 及有關部委頒發的標準、規范、規程、法規及政策。4、現場調查所獲得的有關資料。5、適用的標準:序號類別標準、規范名稱編號1國家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XX2國家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1-20XX3國家工程測量基本術語標準GB/T50228-964國家建筑溝槽圍護技術規程GB50205-20XX5國家建筑溝槽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2、0XX6行業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XX7行業施工機械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XX8行業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XX9行業溝槽支護規范JGJ120-99二、參建單位建設單位:項目管理單位:設計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三、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山大路北段電力溝中心線距離西側緣石6.3米,長度694mo電力溝斷面形式為一室本工程施工工期5月-9月,跨越雨季,施工中根據雨季節采取相應措施,保證工程 質量及施工順利進行。1、雨季施工措施為加強建設工程冬季施工技術管理,確保工程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根據該工程雨季 施工項目,特制定技術管理措施:1. 1技術準備施工3、技術措施的制定必須以確保施工質量及生產安全為前提,具有一定的技術 可靠性和經濟合理性.1. 1.2制定的施工技術措施中,應具有以下內容:施工部署,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機具 與材料調配計劃,施工人員技術培訓與勞動力計劃,質量控制要點,檢測項目等工作進行全 面部署。1.2防止坍塌事故在溝槽施工時,必須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規定的放坡系數放坡。坑槽邊1.5m范圍內嚴 禁堆土及建筑材料。2、雨季施工措施2. 1雨季施工準備搜集、整理我市降雨分部情況,擬定科學合理的雨季施工方案和雨季施工應急 預案。施工區內的水流匯集及排水情況,提前疏通排水溝渠,在雨季中派專人進行維 護,保證施工區內的排水通暢。根據工程場地特4、點,合理布置施工現場,修建擋水壩、排水溝,保證雨后場區 內不積水、漬水。現場機械設備按規定配備必要的防護棚。2. 1.4施工現場配備足夠的水泵、棚布、塑料薄膜等防雨用品,保證暴雨后能在較短 時間內排除積水。水泥等防潮防雨材料應架空,倉庫屋面防水防漏。堆放鋼筋時,采用枕木、地 壟等架高,防止沾泥、生銹。2.2組織措施成立施工現場防汛領導小組,汛期和暴風雨期間組織晝夜值班,密切注意天氣 預報和臺風暴雨警告,降雨后及時組織采取措施,減少對施工的影響。派專人與氣象臺保持連系,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避免雷暴時施工。定期檢查各類防雨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記錄特別是汛前和暴風雨 來臨之前的檢查工作。5、2.3溝槽雨水施工措施雨天盡可能不安排溝槽開挖或回填,若必須施工時采用小范圍作業,并及時覆 蓋防雨用品,大雨時不安排施工。溝槽驗收完畢后,及時進行管溝墊層施工,避免基底被雨水浸泡。溝底管道兩側設排水溝,并在一定的距離設置集水坑以便抽水,槽頂兩側根據 現場情況設置截水溝。溝槽浸泡后,及時排除積水,溝槽晾干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施工。回填溝槽土方時,對當日不能填筑的填料應大堆存放,以防雨水浸沖,取土坑 應做好臨時排水設施,避免取土范圍積水。九、應急預案1、成立應急組織機構項目部成立應急組織機構,負責項目部突發事件的組織和指揮。工作小組分工明確, 當事件發生時,不需要指示,立即進入工作狀態。2、應急資源6、配置2. 1應急材料及應急機械設備資源配置材料及機械設備配置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槽鋼22 (6m)根1002挖掘機臺23氣割機套14電焊機臺15水準儀臺16水準儀臺13、應急救援預案3.1成立應急搶險小組,由項目經理擔任組長,項目部其他成員、各施工分部負責人任組員,全員參與。(1) 事故現場搶險組人員組成:由項目經理任組長,作業隊負責人、專業工長等相關 人員組成。(2) 事故現場救護組人員組成:由項目總工任組長,相關人員組成。(3) 事故現場保護組人員組成:由安全負責人任組長,現場保安人員組成。(4) 事故現場通訊組人員組成:由辦公司主任任組長、現場其他應急小組負責人組成。3. 27、緊急情況的處理程序和措施(1)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應急專業組人員應立即開展工作,及時發出報警信號,互 相幫助,積極組織自救;在事故現場及存在危險物資的重大危險源內外,采取緊急救援措 施,特別是突發事件發生初期能采取的各種緊急措施,如緊急斷電、組織撤離、救助傷員、 現場保護等;及時向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必要時向相鄰可依托力量求助,事故現場 內外人員應積極參加援救。(2) 事故現場由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組長任現場指揮,全面負責事故的控制、處理工 作。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組長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不能及時趕赴事故現場 的,必須委派一名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成員或事故現場管理人員,及時啟動應急8、系統,控 制事態發展。(3) 各應急專業組人員,要接受項目部安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立即按照各自崗位 職責采取措施,開展工作。4、施工過程應急及搶險措施4.1 土體開挖發現土體側向變形較大(視開挖深度及開裂位置分析而定),若變形超 出設計控制范圍時,必須及時通知現場項目經理部、監理和設計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 處理。措施一:插打槽鋼加固。措施二:現場挖掘機進行挖土回填處理,并分層用挖掘斗壓實,適當調整下一層開挖 深度和坡度。4. 2做到土方開挖機械手即叫即回。4.3常備適量包裝水泥以作回填土開挖工作面緊急堆壓使用。4. 4溝槽做到及時排水。預防雨水、地下水對地基土的滲泡軟化。準備彩條布遇雨保 9、護覆蓋開挖面不受雨水沖刷破壞。4. 5保證降水施工期間連續供電,在發生供電障礙時應立即啟用現場發電設施供電,避免因停電造成井內水位上升,影響施工。鋼筋玲箱涵結構,溝內敷設電纜管線。標準斷面尺寸為2.0m*2. Im,墊層C15、底板、溝壁及 蓋板C30;抗滲等級S6。樁號KO+367、K0+618電力溝過益壽路、山大南路熱力、燃氣、電訊橫穿,其中熱力覆 土 1.5%燃氣1.0m、電訊0.5m,電力溝下挖約4. 5m,正常施工段,電力溝平均下挖深度約3. 7m。電纜溝斷面圖2、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一)地質情況場地內第四系地層主要為山前沖積洪成因的黃土、粘性土及碎石土,下優燕山期輝長巖侵入體。10、在鉆探深度范圍內可分為8層,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填土 (Q42ml):分為雜填土、素填土和塊石素填土: 雜填土(Q42ml):雜色;稍密;頂部為路面,下部含磚塊、煤渣、碎石。在該層中 進行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0.6米,N63. 5min =4. 0擊,N63. 5max =6. 0擊,u =4. 8擊, o =1. 0 擊,6 =0. 20o1素填土(Q42ml):黃褐色;可塑;稍密;稍濕;顏色不均勻,含零星磚屑。該 層僅分布在7#、8#、9#、13#鉆孔附近。2塊石素填土 (Q42ml):青灰色;中密;母巖成分為灰巖,呈柱狀、塊狀,柱長521cm,采取率約70%,混少量灰渣。該層僅分布在2#11、鉆孔附近。在素填土中取原狀土試樣1件,進行標貫試驗1次,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如下:q=22. 8 度,N=5. 0 擊。層厚:0.802.40米,層底標高:24.0礦41. 23米。 黃土(Q4al+pl):褐黃色;可塑;稍濕;含白色條紋,少量姜石,具蟲孔。主要 分布在山大北路以南地段。 1碎石土 (Q4al+pl):雜色;稍密;母巖成分灰巖,次棱角狀,粒徑26cm,含量 約55%,充填褐黃色粘性土,該層呈薄層或透鏡體狀分布。在該層中進行重型圓錐動力觸 探試驗 0. 9 米,N63. 5min =5. 6 擊,N63. 5max =11. 6 擊,u =8. 2 擊,。=2. 1 擊,8 =12、 0. 26o該層黃土在鉆孔中取試樣3件,進行標準貫入試驗5次,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統計如表下:3=20. 325. 7%, e=0. 760, y=19. 5kN/m3, 3L=30. 933. 6%, wP=17.3-19. 1%,IP=13. 614. 9, IL=0. 190. 46, al-2=0. 44MPa-l, Es 1-2=3. 96MPa, Cq=15. OkPa, i)q=19.7 度,N=4.8 7. 5 擊。該層在探井中取原狀土試樣6件,擾動土試樣2件,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如表3_1:表31Wx,CD(%)er(kN/m3)cdL%o)P%TPTLal-2(13、MPa-1)Esl-2(MPa)8Spsh (kpa)n87788886657Xmin17.90. 79816.431. 119.211.9-0. 140. 122. 960. 02483Xmax22.00. 96718.034.920.314.90. 170. 6514. 860. 056200P19.40. 89817.233.219.713.5-0. 020. 288.810. 036132o1. 50. 0590.61. 10.41.00. 110. 194. 260.0135260. 080. 070. 040. 030. 020. 070. 680.480. 350. 39層厚:114、.305.20米;層底深度:2.506.20米;層底標高:27. 0礦39. 03米。 粉質粘土(Q4al+pl):褐黃色;可塑;濕;刀切面較光滑,干強度及韌性中等,下部呈灰黃色。 1粉土(Q4al+pl):褐黃色;稍密;濕;搖振反應迅速,該層僅分布在1#、6#鉆孔附近。在褐黃色粉質粘土取原狀土試樣13件,擾動土試樣1件,進行標準貫入試驗8次,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如表3-2:表3-2在粉土中取原狀土試樣2件,進行標貫試驗1次,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如下:、指 IGJ (%)eY (kN/m3)3L(%)3p (%)IpILQ 1-2 (MPa-1)Esl-2 (MPa)Cq(KPa)q 15、(度)N (擊)n14131314141414131310108Xmin22.80. 66018.629.517.410.60. 190. 233.655.011. 32.9XmaX29.90. 90720.242.626.916.30.850. 497.5830.023.37.3U26.60. 76219.633.219.513.70.530. 365. 1513.018.85. 102.00. 0670. 53.32.31.80.200. 081.216.73.51.580.080. 090. 020. 100. 120. 130.370. 230.240.510. 190.293=26.16、 6 27. 1%, e=0. 760 0.809, Y = 18. 9 19. 5kN/m3, 3 L=29. 1 30. 3%, co P=20. 5%, IP=8. 6 9. 8, 1L=O. 62 0. 77 , al-2=0. 15 0. 23MPa-l, Es 1-2=7. 52 11.82MPa, Cq=7.0lO.OkPa, bq=28.029.2 度,N=6. 8 擊。層厚:1.306.40米;層底深度:5.508.00米;層底標高:17. 9廣26. 75米。 粘土(Q3al+pl):棕黃色;硬塑,局部可塑;濕;刀切面光滑,含鐵鎰結核,少 量姜石。 1粘土混姜石(Q3al+17、pl):棕黃色;硬塑;濕;含鐵鎰結核,混姜石約25-40%, 粒徑l-7cmo該層呈透鏡體或薄層狀分布。該層粘土在鉆孔中取原狀土試樣6件,擾動土試樣2件,進行標準貫入試驗6次,其 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如表3-3:表3-3該層粘土在探井中取原狀土試樣1件,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如下:旨A3(%)eY(kN/m3)3L(%)3p(%)TpTLa 1-2 (MPa-1)Esl-2 (MPa)Cq(KPa)Oq (度)N (擊)n888s8666226Xmin23.00. 74418.737.920.517.40. 110. 104. 7329.015.610.8XmaX31.30. 90419.18、847.824.224.20.370. 4019.0832.022.312.3U27.30.81419.342.922.920.00.230. 288. 0230.518.911.603. 10. 0630.43.41.42.50.090. 115. 500.680.110. 080. 020.080.060. 120.400.370. 690.053=30.2%, e=0. 993, y=18. lkN/m3, g)L=57. 6%, oP=28. 4%, 1P=29. 2, IL= 0. 06,al-2=0. 22MPa-l, Es 1-2=9. 22MPa, 8S=0.012, Psh=19、200 kPa0層厚:0.205.50米;層底深度:6. 3013. 50米;層底標高:12. 7833. 38米。 輝長巖殘積土(Qiel):灰黃色;可塑;濕;母巖劇烈風化呈土狀。在該層中取原狀土試樣6件,進行標貫試驗6次,其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如表3-4:表3-4層厚:1.202. 10米;層底深度:8. 7011.40米;層底標高:17. 2231. 32米。項卜G) (%)eY(kN/m3)wL(%)3 p (%)IpILa 1-2 (MPa-1)Esl-2(MPa)N (擊)n6666666666Xmi n32.00. 96916.935. 120.610.80.400. 393. 20、5910.3Xmax44.21.32918.549.233.724.70. 850. 635. 1212.9u37.51.09618.043.727.516.20. 640. 534. 0611.2o4.70. 1340.65. 14.74.60. 190. 080. 561.080. 130. 120. 030. 120. 170. 290. 300. 150. 140. 09 全風化輝長巖(V53):黃綠色;母巖劇烈風化呈細中砂狀,含零星母巖硬塊。在該層中取擾動試樣4件進行篩分試驗,試驗結果為中砂。進行標貫試驗8次,Nmin =28.1 擊,Nmax =35. 5 擊,u =32. 1 擊21、,。=2. 54 擊,5=0.08。層厚:1.504.40米;層底深度:11. 7015. 00米;層底標高:10. 8廣29. 42米。 弓雖風化輝長巖(V53):黃綠色;母巖強烈風化呈粗礫砂狀,少量呈碎塊狀、短 柱狀,柱長420cm,采取率27. 632. 6%。在該層中進行標貫試驗3次,N=49. 652. 5 擊O該層局部未揭穿,最大揭不厚度3. 60米,最大揭不深度15.00米。 中風化輝長巖(V53):黃綠色;巖芯呈柱狀,少量碎塊狀,柱長735cm,采取率 59. 6-72. 6%, RQD值為41. 246. 2。巖石為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較完整,巖體基本質 量等級為IV類。在第22、層中取巖樣6組,室內進行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其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如下:Xmax =14. 08MPa, Xmin=9. 54MPa, u=12.44MPa,。=1. 80MPa, 8 =0.15。該層未揭穿,最大揭示厚度2.60米,最大揭示深度15. 00米。(二)水文情況場地沿線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北部較深,南部較淺,勘探期間測得地下水位埋深為 1.508. 50米,相應標高為24.3134. 22米。四、深溝槽開挖支護施工方案選擇電力溝溝槽平均深度約3. 7米,溝槽較深,考慮到安全因素和電力溝在無水條件下施 工,本著“安全第一、經濟合理、施工方便、技術先進”的原則,通過現場勘察,決定采 用槽鋼23、支護。五、槽鋼檢算書假設槽鋼為墻背光滑,且高5m的擋土墻.槽鋼受土壓力作用,查土力學資料得知參數 如下:中砂r=18.5KN/m3 ,中砂飽和重度r(飽和)=20KN/ m,因槽鋼后土層為粘土,所以Ko = tan(45-/2) =0. 333.1、靜止土壓力:Eo =0. 5rH2 Ko =0. 5X18. 5X5X0. 333=77. 006KN/m2、主動土壓力:Ea=0. 5rH2 K =0. 5 X18. 5 X 2tan(45-30/2)=12. 321KN/m靜止土壓力分布圖主動土壓力分布圖3、從型鋼表中查槽鋼的抗彎截面模量:Wx=1090cm3 ;y=93. 2cm3; o =24、170Mpa槽鋼樁距溝槽底面2.0m處,截面上的彎矩最大,因此該截面為最危險截面:Mmax 1=1/2(qlc)=0. 5X76. 007X5X (1/3) =63. 338KNmMmax2=l/2(qlc)=0. 5X150. 932X5X (1/3)=125. 777KNmo maxi=M/W=63. 338X 106/1090000=58. 108Mpa。max2=M/W=125. 777X106/1090000=115. 392Mpa0 o=170Mpa 結論:結果滿足受力要求六、支護方案(一) 、材料選擇。采用長6米22#槽鋼,槽鋼中心間距1.0m由于本工程為槽鋼用于溝槽的臨時支護,25、故不需進行材質檢驗而只對其做外觀檢驗, 以便對不符合形狀要求的槽鋼進行矯正,以減少打樁過程中的困難。外觀檢驗包括表面缺陷、長度、寬度、厚度、端頭矩形比、平直度和鎖口形狀等內容。 檢查中要注意:、對打入槽鋼有影響的焊接件應予以割除;、有割孔、斷面缺損的應 予以補強;、若槽鋼有嚴重銹蝕,應測量其實際斷面厚度,以便決定在計算中是否需要 折減。原則上要對全部槽鋼進行外觀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槽鋼需進行矯正。(二) 、槽鋼吊運及堆放裝卸槽鋼宜采用兩點吊。吊運時,每次起吊的槽鋼根數不宜過多。吊運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單捆起吊、鋼筋捆扎、專人指揮。槽鋼堆放的順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應考慮到 以后的施工方便。(三)26、施工工藝流程(四)、操做方法、基線確定:施工員的在溝槽邊定出中線,留出以后施工需要的工作面,確定槽鋼 施工位置。(2) 、定樁位。按順序標明槽鋼的具體樁位,灑灰線標明。西叫91東(3) 、槽鋼施打。采用單獨打入法,即吊升第一支槽鋼,準確對準樁位,振動打入土中, 入土深度見下圖。土建工程完畢后即進行槽鋼的拔除。工蛭地局限,故須采用反鏟挖掘機與振動錘配 合來進行槽鋼的駿除,即勰振動錘*生的強迫振動擾動土質,破壞槽鋼周圍土的粘聚力 以克服拔樁阻力,依靠附加起吊力的作用將樁拔除。槽鋼拔除后留下的樁孔,必須即時做回填處理,回填一般用擠密法或填入法,所用材 料為中砂。七、關鍵部位監測1、基準網的建立為了27、科學地預測溝槽支護的穩定和周邊環境的變化,及時預報和提供準確可靠的變形 數據,因此建立溝槽支護施工變形與沉降觀測網,定期進行變形沉降觀測。2、溝槽支護變形觀測(1)溝槽支護水平位移觀測在溝槽邊坡頂上布置基線(每溝槽邊一條),每條基線上設13個變形觀測點,同時 又作為沉降觀測點。(2)溝槽支護沉降觀測利用遠離場區的城市高程系水準控制點或獨立水準點作為沉降觀測的起算點,與以上 點聯測,構成溝槽支護沉降觀測網。四面圍墻周邊附近各布置四個沉降觀測點,與溝槽周邊淺埋基礎建(構)筑物、重要 管線監測點一起構成監測周邊環境的沉降觀測網。3、觀測方法(1)水平位移觀測分別在基線點四個角上設站,用J2型經緯儀觀28、測四邊網的水平角度(四邊形內角),并 與城市的大地控制網三角點聯測水平夾角,檢查基線點是否發生位移,在基線點正確無誤 的情況下,同時在四角測端上分別以對應的相鄰角點定向,并觀測定向基線上各預埋點的 水平位移量初始讀數。(2)沉降觀測對溝槽邊上的各點及周邊點建立的沉降觀測網的測量方法為:首先自遠離溝槽的城市 水準控制點開始觀測,引測至溝槽周圍后,按編定的各點觀測次序依次觀測,最后測至另 一水準控制點符合,觀測儀器采用S3型精密水準儀。4、溝槽周圍建(構)筑物等的監測措施本工程對溝槽臨近坑邊1.5H2.0H范圍內建(構)筑物,包括道路、市政管道、電力 電纜、電信管網等加強監測力度。具體監測措施是:(1)對建(構)筑物,定期進行沉降變形觀測。(2)施工前,了解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對整個場地的地下管線進行摸底,并在地 面投影其軸線走向,布置變形觀測點進行監測;對某些變形要求較高及緊鄰溝槽開挖邊緣 的重要管線,預先做好加固處理措施。八、雨季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