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車站地下連續墻防滲堵漏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7064
2023-07-10
10頁
40.50KB
1、軌道交通*號線11.6標土建工程上海*站地下連續墻防水堵漏方案編制人:審核人:審定人: 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項目部2007年4月24日目 錄一、工程概況31.1 車站站位312工程地質條件4121地形地貌4122土層特性4二、施工措施51、墻縫輕度滲水的處理措施62、墻縫較大漏水的處理措施63、地下連續墻體的接駁器滲漏水修補84、墻身有大面積濕漬處理措施8三、質量要求8四、安全措施9上海*站地下連續墻防水堵漏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1.1 車站站位軌道交通*號線上海*地鐵站,位處上海*站附近,西接*大學滬西校區站,東臨*路站 。上海*地鐵站為地下二層*站臺車站,預留與15號線的換乘節點和162、號線換乘通道口。車站站臺計算長度中心里程為XDK25+448.000,全長213.76m總建筑面積15203 m,其中主體13486 m,附屬結構面積1717 m。車站外包長度(上行線)216.638米,標準段外包寬度23.6米;西端井外包寬度50.20米;東端頭井外包寬度29.50米。原設計車站主體圍護工程為地下連續墻,最大深度39.20米。地墻厚度分600mm、800mm、1000mm三種。 附屬結構包含位于西端的1號風亭和東端的2號風亭,各布新風、排風、活塞機械3組共8個,均從頂板直接出;出入口工程本次施工為2、3號出入口,(原設計共有5個出入口,其中1號出入口從頂板出地面,4、5號出入3、口為預留出入口。)出入口采用SMW工法樁圍護;風道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圍護輔以水泥土攪拌樁防滲圍幕。工作內容包括: 一座地下二層車站的車站主體(換乘段局部地下三層); 西端頭井兼作西向區間盾構工作井; 兩座(2號和3號)出入口; 一號和二號風道工程; 其它工程:機電、市政公用設施、管網等的預埋件和預留孔洞工程,以及防迷流、變電所、通信信號、防雷等系統的接地網工程等。12工程地質條件121地形地貌施工場地屬于軟弱場地土。經勘察揭露,本站地基土在75m深度范圍內均為第四紀松散沉積物,地質時代為第四紀全新世Q43上更新世Q31,屬第四系濱海平原地基土沉積層,主要由飽和粘性土、粉性土以及砂土組成,一般具4、有成層分布特點。122土層特性根據土性和成因類型可分9個層次,其中第層、第層、第層和第層各分若干個亞層。其地基土分布有以下特點: 淺部填土層厚為1.22.0m,上部多數為砼地坪,下部為素填土夾建筑垃圾,系受到人為影響較大。 第-1層褐黃灰黃色粉質粘土,俗稱“硬殼層”,擬建場地該層在埋深2.5m以下漸趨軟弱,局部夾薄層砂性土。 第-3層為淺部在上海地區一般常見的粉性土,在本勘察地段,該層粉性土普遍分布,層底埋深為5.5m左右,屬于松散狀態。該層粉性土在基坑開挖時的影響較大,要注意做好防滲措施,以防止管涌、流砂現象的發生。 第-1層淤泥質粉質粘土、第層淤泥質粘土以及第1-1層粘土普遍發育,該兩層淤5、泥質土為高靈敏度、高含水量、低強度土層,具有流變、觸變性,在基坑開挖時注意坑壁失穩。 擬建場地普遍發育軟塑粘性土(1-1、1-2層),基坑開挖深度在該層濱海、沼澤沉積層,是基坑開挖土層回彈和再壓縮的主要土層,為本次勘察中的重點層位。 第層暗綠草黃色粘性土硬層為全新世和上更新世劃分的標志層,基坑開挖在該層土層位以上;該層土屬于超固結土,強度較高,對基坑開挖回彈再壓縮影響較大。 第-1層位屬于正常土層層位分布,該層與-2層為上海市地層分布的第一承壓水含水層,對于車站深基坑開挖不利,易發生基坑突涌,需要進行穩定性驗算。 由于上更新世Q32故河道切割強烈,第-2層層底埋深在最深達49.8m,估計是河水6、沖刷故河道河床所致。施工過程中,故待條件成熟后進行勘察,并探明故河道深度和河床寬度。 第-1、-2、-1層層位屬于正常土層層位分布,其中第-1層屬于微透水層,且具有一定厚度,是隔斷上下承壓水含水層的主要層位;在第-1層之間發育砂質粉土透鏡體,呈密實狀態,并呈水平向逐漸尖滅。第-1層位屬于正常土層層位分布,該層與-2層為上海市地層分布的第一承壓水含水層,對于車站深基坑開挖不利,易發生基坑突涌,需要進行穩定性驗算。據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XX)相關條款,上海地區為軟土地區,淺部發育較厚的軟弱粘性土,屬抗震不利地段。二、施工措施地下連續墻滲漏水的堵漏由地下連續墻專業分包上海外7、高橋地質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實施,配備管理人員2名,作業人員510人,設備采用手壓漿泵、手壓高壓泵。堵漏隨挖土順序進行作業,采取在土方開挖面上打設腳手架作為作業平臺。腳手架鋼管底鋪設木板,保證其穩定。1、墻縫輕度滲水的處理措施1)、地下墻接頭縫內如發現局部有較輕微的滲水情況,主要先確定滲漏點,并將此部位的接縫開槽清除松散混凝土、夾砂、夾泥,用清水沖洗干凈,埋入引流管,用早強水泥逐步向下補實;如滲水接縫較長,可分段埋入引流管,使早強水泥處形成干燥的環境。待24小時后,用手壓泵從引流管中壓入聚氨酯水溶性堵漏劑,使早強水泥與原有地下墻砼內形成隔水帶,一般情況下應壓至引流管飽滿無法再壓入為止。如第一次修補8、完畢,該區域又產生滲水的情況,可采用重新開鑿滲水地點,埋入引流管,在外側封堵后,再次注入聚氨酯。2)、地下連續墻接頭縫不能采用簡單鑿口方式,必須在連續墻接頭縫滲漏處鑿開寬150mm“V”形槽口,深度為100mm,將其縫里的泥砂及松散砼淘清,可用清水清洗刷干凈,用早強水泥抹平。3)、如果地下墻表面露筋,需掏清泥土,用鋼絲刷除去鋼筋上的泥、鐵銹、用水沖洗干凈,再用早強水泥和po42.5水泥、黃砂以2:1:1的配合比進行砂漿抹平。2、墻縫較大漏水的處理措施如基坑開挖后發現地下墻接頭縫滲漏水較為嚴重,或有空洞的部位,采用早強水泥無效時,應采取以下措施:a.坑外注漿法堵漏。由于墻體在基坑面以下較深,地下9、水的壓力較大,采取雙液注漿填充、速凝,在地下墻墻縫外進行雙液注漿,雙液注漿參數:V水泥漿:V水玻璃1:0.51水泥漿:W/C0.6(純水泥漿)水玻璃:模數:35注漿壓力:視深度而定(0.10.4Mpa)必須要有足夠的壓力才能使漿液擠滿所有的毛細孔。外側封堵完畢,接縫處呈干燥狀態后,為了保證質量,達到理想的效果,在內側接頭縫滲漏部位再采用鑿縫槽,去除松散砼和泥沙,用早強水泥縫堵后再行注入聚氨酯,此方法采用在開挖已較深的區域。b.坑外高壓旋噴樁堵漏先臨時封堵及引流,同時在墻體外側確定孔位,加固深度為地面以下2m至滲漏處以下3m,樁徑為1.0m,采用二重管方式加固,平面布置孔位一般確定在距地墻30c10、m,樁心距500mm。此種方法采用在開挖較淺的區域。高壓旋噴樁施工參數:W/C=0.7漿液流量:80110L/min旋噴壓力:2225Mpa氣壓力:0.60.7Mpa水泥用量:400500kg采用雙液注漿和高壓旋噴樁進行堵漏時,還需注意二種因素:、周邊環境:即加固孔位周邊是否存在管線,離民房的距離(坑外)。、基坑環境:加固區需對基坑采取跟蹤監測,觀察墻體的位移、支撐的軸力變化情況,如有必要,可使用連桿臨時將較近區域的支撐練成整體后再予以加固,以確保穩定。3、地下連續墻體的接駁器滲漏水修補按照滲漏水部位,進行人工鑿開接駁器的管頭外圈劣質砼,深度13cm,清理后刷除接駁器管頭的泥銹,用石棉繩包住(11、1-2圈),埋入注漿管,再用超早強水泥封堵最后注漿。4、墻身有大面積濕漬處理措施針對墻身有大面積濕漬的部位,采用水泥基型抗滲微晶涂料涂抹,其施工工藝如下:1)、基面清理:清除基面上的突起、松散砼、水泥浮漿、灰塵,且用鋼絲刷將基面打磨粗糙后,用水沖洗干凈。2)、用水充分濕潤基面。3)、將結晶水泥干粉和水按1:0.220.24(重量比)混合,攪拌均勻。4)、用鬃毛刷將混合好涂料涂地地墻有濕漬基面(二涂),每拌料宜在25分鐘內用完。三、質量要求1)為了不影響地下墻體的質量,地下墻接頭縫墻體滲漏,不可用風鎬,一律用人工鑿縫槽。2)清理縫槽,應盡量保持基坑干燥,在縫槽清洗時,需用鋼絲刷清除,清水清洗干凈12、為止,不可大量用水。3)地下墻連續縫清理時,掏泥砂應用勾形工具,勾挖干凈。4)地下連續墻墻縫從墻體表面接縫處需確保鑿開15公分寬,10公分深三角縫槽,如再有夾泥必須擴大鑿開面積,淘清泥土,清洗干凈。5)注漿應用注漿泵分次注入,直至漿液壓不進為止。6)注漿管(利用引流管)采用8透明塑料管,注漿管插入墻體內不得少于10公分深度,注漿完畢后,管頭用20#鐵絲扎實。7)注漿堵漏劑采用TZS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劑、早強水泥及水玻璃等材料,應附有生產質保書,出廠化驗報告,經現場驗收為后方可使用。8)驗收標準:1.無滲漏(連續墻體表面無明顯濕跡)2.無空洞(連續墻內側面)3.無露筋(連續墻內側面)4.無裂縫(連續墻內側面)四、安全措施1)施工人員進場,首先需進行安全交底,加強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員樹立安全第一思想,遵守工地制度和紀律。2)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穿好橡皮靴。3)用電動工具時,必須帶好防電手套、無絕緣手套不準操作。4)注漿人員必須配戴防護眼鏡。5)施工中,高度在2米以上時,應搭好牢固的腳手架,操作人員須系好安全帶后方可施工操作。6)每天上班,做到安全交底,現場負責人做到安全檢查。7)嚴格按照施工用電規范作業。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項目部2007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