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綜合項目施工組織設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7382
2023-07-10
11頁
102KB
1、目錄第1卷工程概況2第2卷編制依據2第3卷技術要求2第4卷試驗介質2第5卷試驗范圍2第6卷試壓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2第7卷管道系統嚴密性試驗4第1章觀察壓降法(管徑小于或等于400mm)4第2章采取放水法測試滲水量(管徑大于400mm管道)4第8卷試壓安全技術方法5第1章通常要求5第2章試驗時要求5第9卷建立高度統一、技術精湛試驗領導機構6工程概況1該管線(180+00194+60段),全長累計1460米,此段系卷焊鋼管1660m和PCCP管210m公稱通徑DN1800,鋼管接口采取承插焊接。PCCP管采取雙膠圈承插連接,主管和支管(DN800卷焊鋼 管)已于 9月10日全部安裝完成,經檢驗2、,管道安裝焊接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為檢驗管道安裝內在質量,施工單位對該段管道進行試壓。特制訂本方法。編制依據2.1.設計院:施工圖及相關技術文 件。水壓試驗方案。技術要求3.1.最大工作壓力0.6Mpa最大試驗壓力1.1Mpa試驗介質 清水試驗范圍DN1800焊接鋼管. 樁號A 180+00A194+60 。試壓準備工作應符合下列要求6.1.該段主管道安裝完成,排 氣閥和排水閥設 置見分段試壓表,排水接至 排水溝。 6.2檢驗全部承插接口符合規范要求。封堵試壓預留口以外全部 敞口, 管 件接口應有支撐,不得有滲水現象。6.3.管件支墩,錨固,敞口承插封堵已達設計強度。6.4.試驗管段后背符合下3、列要求:.后背設在原狀土上,后背支撐土應分層扎實,支撐長度不得小10 米,在設后背時,基礎 應分層扎實分層厚 度小于0.15米,確保后背 不下沉、不后退。后背墻面應平整,并應和管道軸線垂直。為確保管端盲板不被斷面推力破壞需按以下后背簡圖尺寸設置后背。6.5 后背簡圖及千斤頂部署 1800 混凝土后背墻 后背墻簡圖 后背 1400 600 D=450(千斤頂分布) 管 DN=1800 千斤頂部署圖7.1 試驗工序(詳見試壓方案附圖3)7.2 水壓試驗方法及操作步驟 引水 a 試壓設備和水源: 水源試壓采取電動試壓泵,水源接自“城供水”引水口,在該段主管道 各排氣點(管頂標高)設排氣閥 。在1914、+70(管底標高)處設排水閥,接至排水 溝。在185+40處 作注水接口。(參見附圖1給水系統試驗部署圖)b 水量計算:從取水點到灌水口長度400(m)和高差2(m),選擇適宜潛水泵和40鋼管灌水,按管道規格計算儲水量。試驗管段長為1460m。 水量 V=R2L(m3)=735.6 m3 L假若定為1460m; 灌水時間h=V/S (小時)=6.69小時=400分鐘 S為清水泵流量暫定為110m3/小時 灌水a 首先浸泡:預應力砼管、水泥沙漿鋼管/鑄鐵管試壓管段在灌 滿水后,在小于工作壓力條件下充足浸泡后再進行試壓, 浸泡時間應符合規范24h72h要求。 b 操作方法:管道灌水應從下游緩慢灌入5、,使管道內氣體自然從管道上端排除。管道灌水時水流速度不可太快,應使進入管道水量和管道排氣量相匹配,如進水速度過快,而所設排氣孔太小,管道內氣體就會滯留在管道內,將水壓試驗時形成氣囊影響試驗效果,嚴重時因為滯留氣體壓縮,可將管道脹裂。判定管道內氣體是否排除,可從下面三點判定;第一,管內充滿水后,當升壓時,試壓泵不停向管道內充水但升壓緩慢;第二,當用試壓泵向管道內充水時,伴隨壓力泵上下晃動,表針擺動幅度較大且讀數不穩定;第三,當水壓升至試驗壓力80%時,停止升壓,然后打開連通管道放水閥門,放水時水柱中帶有“突、突、突”聲響,并噴出很多氣泡;當上述三條現象排除后,水壓試驗才能正式進行。 排氣臨時管線6、在主管道處設排氣閥3個,設置臨時自動排氣閥,使壓力試驗時,能順利將管道內余氣排除。 水壓試驗方法 系統試驗時應分級升壓(每級0.1MPa),每升壓一級應檢驗后背、支墩、管身及接口,當無異常現象時再繼續升壓;將水壓升至試驗壓力后,保持10分鐘,若壓降在00.02Mpa范圍內為合格且不作嚴密性試驗。若壓降在0.020.05Mpa范圍內需作嚴密性試驗檢。檢驗接口、管身無破損、無變形、無漏水現象時,管道強度試驗合格;試壓完成后應填寫 分段管道(設備)強度試驗統計,并請質檢站簽字認可。 排水 試驗合格后排水至雨水井。管道系統嚴密性試驗 管道強度試驗合格后將試驗壓力降至工作壓力,進行外觀檢驗無泄漏,滲水量7、或壓降不超出設計或規范要求為合格。第1章 觀察壓降法(管徑小于或等于400mm) 將管道工作壓力升至試驗壓力,10分鐘降壓小于0.05Mpa,可認為嚴密性合格。第2章 采取放水法測試滲水量(管徑大于400mm管道) 統計第一時間T1將水壓由工作壓力上升到試驗壓力, 關閉進水閥門, 統計自然降壓0.1Mpa所需時間T1,打開水泵進水閥門,再將管道壓力升至試驗壓力后,關閉進水閥門。 統計第二時間T2和測量放水量W打開放水閥門,統計降壓0.1 MPa時間T2,測量T2時間內,從管道放出水量W,W可經過水表也可經過量水桶取得。 滲水量計算 計算公式: Q=W/(T1T2)L 式中: Q實測滲水量(L/8、minm) WT2時間內放出水量(L) T1試驗壓力下降0.1Mpa所經過時間(min) T2放水時,試驗壓力下降0.1Mpa所經過時間 (min) L試驗管段長度(m) 規范許可滲水量5.94(L/minm) 試驗統計 試驗完成后應填寫放水法試驗統計,并請質檢站簽字 認可。試壓安全技術方法第3章 通常要求 試驗工作應統一指揮,全部參戰人員應服從領導。 凡發生意外,應立即停止試驗。后背墻吊裝時,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應關鍵防范。現場施工臨時用電安全和成品保護方法參考施工組織設計相關條目實施。第4章 試驗時要求系統試驗時應分級升壓0.1MPa,每升壓一級應檢驗背、支墩、管身及接口,當無異?,F象時9、再繼續升壓。在試驗過程中,后背、頂撐、管身兩端接口嚴禁站人,并設置禁區 標志。水壓試驗時,嚴禁對管身、接口進行敲打或修補缺點,嚴禁帶壓修理,如遇缺點,應作出標識,卸壓后再進行 修補,缺點消除后重新試壓。壓力表安裝試壓應選擇精度等級1.5級以上壓力表23只,表滿刻度應選擇2.0Mpa,表盤直徑150mm,使用前 必需校正。一只裝在試壓泵出口,另一只裝在壓力波動較小其它位置。高差較大系統,壓力表位置要考慮試壓質靜壓響。9 . 2 . 5 沖洗排放臨時管道必需穩固安全,避免沖洗時回彈 造成事故。建立高度統一、技術精湛試驗領導機構成立試驗小組,試驗總指揮由項目經理蔣仕高擔任,項目副經理葉長文任試驗小組10、長負責全方面工作,分企業相關科室協調項目部處理技術問題。關鍵技術管理人員詳見下表 姓 名職 務小組崗位備 注項目經理總指揮現場責任人項目副經理小組長現場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副組長試驗技術責任人質安員組員安全、協調班長組員指揮、閥門操作付班長組員操作、檢驗付班長組員操作、檢驗電焊組員操作、檢驗電焊組員操作、檢驗氣焊組員操作、檢驗氣焊組員操作、檢驗10 . 2 試驗機具和材料序號 材料設備名稱 規 格 單位數量 備 注1電動試壓泵15Kg臺12壓力表2.0MPa 150個3精度1.53千斤頂60100個84閘閥Z41T-16-40個25截止閥J41T-16-20個56管道盲板1800*1800個27鋼11、板=16m23盲板8鋼板=20 800*800塊4后備9鍍鋅管50m4010鍍鋅管32m611水表DN50只112枕木180*250*根1613混凝土塊200# 塊 614橡套電纜YZ316+1m100BAN灌水用15空氣開關80100A個1灌水用16 水 泵75100臺1灌水用1718 附圖1 給水系統水壓試驗部署圖 水源 排氣閥 壓力表 千斤頂 三通旋塞清水泵 180+05 192+20 DN1800 185+40 188+10 190+18 187+15 ( 排水 ) 191+70 后背 支撐 DN40給水臨時管線試壓泵 A180+00198+70附圖3 試 驗 工 序 圖排氣排氣管安裝臨時管線安裝后背墻制作堵頭盲板制作灌水后左安裝后背覆土夯填后背墻安裝管道安裝完成堵頭盲板安裝管道清理系統檢驗壓力表安裝試壓泵安裝灌水管道安裝堵頭盲板撤出試驗完成試驗觀察整理現場系統恢復封閉后背墻轉運卸壓排水給水排氣撤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