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某高層住宅樓測量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7435
2023-07-10
10頁
564KB
1、目 錄一 、平面控制網的布設2二 、高程控制網的布設5三 、基坑的復核7四 、基礎樁的復核7五 、各施工細部放養8六 、誤差依據11七 、使用儀器11八 、沉降觀測11*小區1#、2#、地下室*工程施工測量方案*小區1#、2#住宅及1#、2#地下室*工程占地面積為2758 m2,總建筑面積為90720.1m2。其中地下室面積14046.68m2。本工程住宅樓地下2層,地上28層,地下二層為甲六級人防地下室(戰時)車庫(平時),地下一層為車庫;地上二十八層為住宅。建筑高度87.15m,建筑類別為一類高層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耐火等級為一級,地下室防水等級均為級,屋面防水等級均為級,抗震設防2、烈度為六度,建筑結構類型為剪力墻結構。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先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布設平面控制網應首先根據設計總平面圖,現場施工平面布置圖;選點應選在通視條件良好、安全、易保護的地方;樁位必須用混凝土保護,需要時用鋼管進行圍護,并用紅油漆作好測量標記。平面控制網分總控制網和軸線控制網兩級測設。總控制網的建立以業主提供的控制點K515:(x=100422.442;y=39423.177;z=53.860);K916:(x=100354.498;y=39219.985)為基準,采用全站儀導線法測量。軸線控制網以總控制網為基準對各棟主控軸線的控制點3、進行加密。1、測量工作實施前與業主進行基準控制點書面和現場交接,對業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的測量成果資料和現場控制點進行復測,并將復測成果報業主和監理審核。在施工過程中定期對控制網點進行校核。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建筑物軸線交點坐標,以及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從整體考慮,遵循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在施工區加密控制點,控制點布設完成后對加密控制網進行導線復核形成首級控制網,達到精度要求后進行使用并于固定時間段進行檢測。然后以圖紙為依據,根據控制點與軸線的關系在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上建立十字形或井字形控制網,依據這些點放樣圖紙上細部軸線交點。組成平面測量坐標體系。2、根據十字控制網與建筑物軸4、線的關系放出各基礎軸線和柱列軸線的位置。由于施工需挖土方,定位軸線與各軸線相交的中心點的標志要被挖掉,因此,在土方開挖之前把各軸線延長到基坑范圍以外不受干擾的混凝土面上,加以保護,然后即可開土動工。3、待建筑物出地面后,將控制線引測到建筑物內,加以保護,作為整個建筑物的永久性控制點。內控點上方開200mm*200mm預留洞,傳遞控制線和高程并作為復核點。永久控制點做法下圖:軸線長度(L)允許偏差國家標準(mm)控制標準(mm)L30m5330mL90m10860mL90m1512L 90m2018二、高程控制網的布設高程控制網以業主提供的控制點K515:(x=100422.442;y=39425、3.177;z=53.860)為依據,絕對高程為53.860M。在平面總控制網點上布設高程控制點,形成環形閉合水準路線,采用DS3型水準儀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進行測量,經平差后作為施工水準控制網。水準點的間距應小于1 公里,距離建筑物應大于25m,距離回填土邊線應不小于15m。1、高程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儀器為水準儀。測站觀測順序為往返測:奇數站為后前前后; 偶數站為前后后前。返測:奇數站為前后后前;偶數站為后前前后。2、高程控制網的精度等級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如下表:等級視線長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6、視線高度(m)基輔分劃讀數之差(mm)閉合差(mm)二等301.03.00.30.34高程控制網水準線路按環形閉合差計算,每km水準測量閉合差按下式計算:MW=4mm(L為路線長度)3、高程的豎向傳遞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控制點K515,在施工區加密高程控制點(水準點做法與控制點做法相同),再利用水準儀、塔尺、鋼尺傳遞至底板來控制層高。各樓層標高控制時通過內控點上方預留洞糾正鋼尺的傾斜度。高程傳遞時也可以采取全站儀天頂測距方法。在建筑物出地面后,在核心筒選一個用于做控制點的鋼板,用水準儀精確測定,使鋼板上的相對標高為0.00相當于絕對高程86.15M,設置為永久性標高點,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引測上去,7、并設置每層永久性的樓層標高基準點 +0.50m標高點,用紅油漆標注,不經許可,不得覆蓋或破壞。以后,每層用經緯儀在預留洞處沿核心筒的豎向方向引一通長直線。以消除鋼尺的垂直誤差。標高允許偏差:層高不大于 3mm ,全高不大于20mm 。三基坑的復核1、平面位置的測設根據控制點K515:(x=100422.442;y=39423.177;z=53.860);K916:(x=100354.498;y=39219.985),使用SOKKIA-SET2130R3級全站儀和50m鋼尺通過圖紙建筑物角點坐標與控制點坐標之間的關系對已完成的基坑底部進行測設,基坑底周邊至建筑物軸線可用范圍寬度應滿足施工時工作面8、的要求,護坡要平直、牢固。2、基坑底面高程的測設根據控制點的高程數據對基坑底部進行測設。并對已完成的基坑底部高程進行復核。在向基坑內引測標高時,首先聯測高程控制網點,以判斷場區內水準點是否被碰動,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基坑內引測所需的標高。校核合格后作為起始標高線。四、各施工細部詳細放樣1、地下結構軸線投測將全站儀架或經緯儀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一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詳見下圖,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軸線誤差不得超過3mm。2、各樓層控制9、軸線的放樣本工程采用內控法對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把控制軸線從內控點預留洞口引測到上樓層。將激光準直儀架設在首層樓面基準點,調平后,接通電源射出激光束。把激光接收靶放在樓層相應位置。根據顯示偏移方向的偏移值移動激光接收靶。基準控制點與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確定控制點的點位并加以保護。每次傳導時控制點必須相互復核,做好記錄,檢查控制點之間的距離、角度直至完全符合為止。根據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表:允許偏差(mm)國家標準內控標準軸線豎向 投 測每層3mm2mm總高5mm3mm3、樓層軸線復核每一層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測量放線完成后,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放線記錄10、表并報監理驗線,以便能及時進行下道工序。4、高程測量(1)、標高基準點的建立采用鋼尺水準法在同一平面層上引測高程點,與各層標高控制點作相互校核,每次校核不少于3 個點,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過3mm,取平均值作為該段施工標高的基準點,引測到附近的立柱上進行標識,以便施工中使用。(2)、標高控制線的建立待模板支好檢查無誤后,用水準儀在高程控制點以外的立柱上抄測每層結構+1.000m 線,作為該層結構施工標高控制的依據。5、各工序的詳細測設(1)、墻、柱及模板的放樣據控制軸線位置放出墻、柱的位置、尺寸線,用于檢查墻、柱鋼筋位置,及時糾偏。再在其周圍放出距離結構外邊線20cm的模板線控制線。放雙線控制以11、保證墻、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中線,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線引到柱面上,以確定上層梁的位置。如圖示: (2)、梁、板的放樣待墻、柱拆模后,進行高程傳遞。在墻內側、柱四周上用墨線彈出建筑 +0.50m線,不得漏彈,再據此線向上引測出梁、板底模板線。如圖示:梁中線柱中線柱中線(3)、門窗、洞口的放樣在放墻體線的同時彈出門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綁好的鋼筋籠上放出門窗洞口的高度,用紅油漆在暗柱豎向的鋼筋上標注,放置門窗洞口模板。外墻門窗、洞口豎向彈出通線與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門窗、洞口位置。(4)、樓梯踏步的放樣根據樓梯踏步的設計尺寸,在實際位置兩邊的樓梯間墻上用墨線彈出,并彈出兩條梯角平行線,以12、便糾偏。如圖示梯角平行線踏步位置線五、誤差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GJ/T8-97二級的精度要求。六、使用儀器1、索佳 SOKKIA-SET2130R3級全站儀。測角精度3,測距精度3mm2ppm。主要用于控制點的定位、檢測以及建筑物整體位移。2、電子經緯儀南方ET-02。主要用于軸線測設。3、激光鉛垂儀。相對中誤差1/200000,主要用于控制點的豎向投遞。4、水準儀SOKKIA-S3C41。精度為3mm/km。主要用于高程的傳遞及復核。5、50M鋼尺。主要用于量距及配合水準儀引測高程。七、沉降觀測1、沉降觀測必須由有沉降13、觀測資質的相關測量單位進行沉降觀測。2、沉降觀測的方法: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建筑物周圍堅固穩定且能通視的地方,埋設三個水準基點,與圖紙上給出的沉降觀測點組成閉合水準路線,以確保觀測結果的精確度,并使水準基點與觀測點設在同一高程面上,便于計算。沉降觀測是一項長期的系統觀測工作,為了保證觀測成果的正確性,盡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員觀測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準儀及水準尺,固定的水準點,以及按規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線進行觀測。3、沉降觀測的時間和次數:根據建筑變形測量規程規定,基礎做好之后每加高2層觀測一次,主體竣工后每月觀測一次,并做好每次的觀測記錄。工程完工后使用階段的觀測,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來定,正常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三次,第三年以后每年一次,直到穩定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