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高層公寓樓深基坑及主體沉降監測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7487
2023-07-10
10頁
5.04MB
1、xx名都B段基坑和2、8幢主體沉降監 測 方 案編寫: 審核: 批準: xx有色金屬工業xx勘察設計研究院二0一二年四月十一日一、工程概況為確保工程在施工期間的安全,以及周邊建(構)筑物的安全,根據設計要求,基坑施工應與現場監測相結合,對現場監測所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并及時反饋給設計與施工單位,以達到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的目的,保證工程施工安全和周邊建(構)筑物安全。二、監測依據本監測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據以下規范的有關規定和資料:1、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2、建筑基坑支護工程技術規程(DBJ/T15-20-97);3、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XX);4、工程測量規范(2、GB 50026-20XX);5、本工程設計圖紙。三、儀器設備選用及測點布置根據本工程中設計單位提出的監測技術要求和現場施工具體情況,儀器設備選用和測點數目(測點布設見附圖)如下表1所述。 主要監測儀器設備及測點一覽表 表1監測項目測點布置(個、孔)測孔深度儀器設備測量精度要求圍護結構頂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觀測22/全站儀/水準儀1、1mm圍護結構測斜觀測16與支護樁(連續墻)同深測斜儀1mm路面及鄰近建筑物沉降觀測24/水準儀1mm錨索應力12/頻率計1/100(F.S)地下水位8與基坑同深度水位計5.0mm2、8幢主體沉降30/水準儀1、1mm四、監測方法及其原理(1)樁頂水平位移1)測點布置3、和埋設水平位移監測點分為基準點、工作基點和監測點。水平位移監測點按照設計圖紙要求在相應部位進行布設,并加以固定。基準點和工作基點均為變形監測控制點,基準點一般距離施工場地較遠,應布設在影響范圍之外,即3倍基坑開挖深度以外,用于檢驗和恢復工作基點的可靠性。工作基點則布設在基坑周邊較穩定的地方,一般位于基坑拐角處,直接在工作基點上架設儀器對水平位移監測點進行監測。2)平面控制網的建立和初始值的觀測水平位移監測控制網按兩級布設,由控制點(3個基準點)組成首級網,由觀測點及聯測的控制點組成擴展網,對于單個監測點,可將控制點同觀測點按一級布設。埋設監測點后,應在基坑開挖前進行初始值觀測,至少要連續觀測24、次,2次觀測值較差應滿足有關限差值要求,取2次觀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水平位移監測則以初始值為比較基準值。3)測量方法圍護結構水平位移監測主要采用全站儀及配套棱鏡進行觀測。水平位移監測主要采用視準線法、小角法、控制網法。具體方法可根據現場情況和監測要求靈活應用。4)注意事項a、測區的基準點不應少于3個,工作基點數量視監測情況而定;b、監測點要澆注混凝土進行固定(鋼板樁上采用反射片),并涂紅漆做好明顯標記,以防破壞;c、使用儀器進行觀測時,要盡量減少儀器的對中誤差、照準誤差和調焦誤差的影響。(2)樁體垂直位移、路面沉降1)測點布置和埋設沉降監測點分為基準點、轉點和監測點。基坑周邊沉降觀測點可5、與水平位移監測點共用。基準點為變形監測控制點,采用深埋式基準點。2)平面控制網的建立和初始值的觀測水準控制網按兩級布設,首先根據開挖區及周邊建(構)筑物監測點分布情況,布設首級控制網(起始、閉合于首級基準點),觀測首級控制點高程;其次布設二級水準網(起始、閉合于首級控制點),觀測各沉降監測點高程。首級控制和二級控制可布設成附合路線或閉合路線,具體路線可根據現場監測點情況而定。埋設監測點后,應在基坑開挖前進行初始值觀測,至少要連續觀測2次,2次觀測值較差應滿足有關限差值要求,取2次觀測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初始值,沉降監測則以初始值為比較基準值。3)測量方法采用瑞士進口徠卡電子水準儀或徠卡自動安平水準6、儀量測基坑圍護結構頂部沉降和臨近建筑物沉降。采用二等精密水準測量,視線長度50m,視線高度0.5m,采用分區水準點控制環線法,允許閉合差0.3 (n為測站數)。4)注意事項a、測區的基準點不應少于3個,工作基點數量視監測情況而定;b、監測點要澆注混凝土進行固定(鋼板樁上采用反射片),并涂紅漆做好明顯標記,以防破壞;c、使用儀器進行觀測時,要盡量減少儀器的視差和調焦誤差的影響。(3)地下水位監測1)儀器及測點埋設在基坑的周邊,采用國產水位計進行監測。水位計是由“地面接收儀器鋼尺水位計和地下材料埋入部分水位管”組成。水位管采用鈣塑管,應在開挖前埋設完成。采用鉆孔法進行埋設,鉆孔深度等于埋置深度。水7、位管中段應制作成花管狀(打孔),外纏濾布,管底端封閉,為避免濾布堵塞,鉆孔施工應采用清水鉆進,成孔后將水位管送入孔中預定位置,在水位管周圍填以中粗砂。水位管頂部需砌磚進行保護。2)測量方法測量時,擰松繞線盤后面的止緊螺絲,讓繞線盤轉動自由后,按下電源按鈕,把測頭放入水位管內,手拿鋼尺電纜,讓測頭的觸點接觸到水面時,接收系統的音響器便會發出連續不斷的蜂鳴聲。此時讀出鋼尺電纜在管口處的深度尺寸,即為地下水位離管口的距離。(4)測斜樁體變形支護樁測斜采用加拿大進口RST或美國進口SINCO測斜儀。1)測斜儀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測斜儀橫截面一般為圓形,上下各有兩對滾動輪,上下輪距500mm。其工作原理是利8、用重力擺錘始終保持鉛直方向的性質,測得儀器中軸線與擺錘垂直線的傾角。傾角度變化可由電信號轉換而得,從而可以知道被測構筑物的位移變化值;在擺錘上端固定一個彈簧銅片,簧片上端固定,下端靠著擺線;當測斜儀傾斜時,擺線在擺錘的重力作用下保持鉛直,壓迫簧片下端,使得簧片發生彎曲,由粘貼在簧片上的電阻應變片輸出電信號,測得簧片的彎曲變形,即可知道測斜儀的傾角,推出測斜管(亦即周圍土體或構筑物)的位移。2) 測斜管的埋設和測讀方法在基坑開挖前,將測斜管(采用鈣塑管制作,外徑7cm,每節長2m)預埋入支護樁中,在支護樁鋼筋籠制作完成后進行綁扎固定,與鋼筋籠一同吊入并在澆注支護樁混凝土時固定。如測斜管無法預埋或9、在施工過程中遭破壞,則鉆孔埋入緊靠支護結構的土體里,管頂高出基準面150200mm,具體位置由場地情況而定。在土體中,測斜管采用鉆孔法進行埋設。鉆孔深度等于埋置深度。鉆孔施工應盡量采用清水鉆進,孔徑略大于所選用的測斜管的外徑。通過導向槽,將管內注清水的測斜管逐節放入鉆孔內,接口用封箱帶密封。隨后在測斜管與鉆孔之間空隙內回填水泥漿。埋設就位的測斜管必須保證管內的十字導槽對準開挖面的縱橫方向。測斜管內縱向的十字導槽應潤滑順直,應保證管身垂直,管端接口密合。測斜儀是一種比較精細的儀器,現場重復測試的次數較多,使用時應注意避免垂直振動保持導線平直,使用后要妥為保管。同時應該重視對測斜儀量測精度的校正工10、作。測量時,將測斜管與標有刻度(一般每500mm一個標記)的信號傳輸線連接,信號線另一端與讀數儀連接,再將測斜儀沿測斜管的定向槽放入管中,直滑到管底,每隔一定距離(500mm)向上拉線讀數,測定測斜儀與垂直線之間的傾角變化,即可得出不同深度部位的水平位移。由于測斜儀測得的是兩對滾輪之間(500mm高度)的相對位移,所以必須選擇測斜管中的不動點作為量測的基準點,一般以管底端為不動點。如果不能保證底端不動,則必須以管頂為基準點,用經緯儀或其它手段測出該點的絕對水平位移,以推算出測斜管不同深度的絕對水平位移。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測斜管安裝要求測斜導管為2m的塑料管,在連接二根測斜管時,11、要保證接頭及導槽對接好,使導槽保持連續呈直線。接頭處及管底用鉚釘聯結緊密并密封嚴密,當所有管連接好后,保證上下兩端的端口用管蓋密封,并且固定穩妥。在測斜管連接好后,綁扎在其預制好的鋼筋籠內壁上,然后隨鋼筋籠一同放入樁孔內。 控制一對導槽的方向與邊坡走向一致,導槽螺線在孔內不超過3。(1) 周邊土體測斜管安裝要求 用鉆機打好孔后,應立即安裝測斜導管。 測斜導管為2m的塑料管,在連接二根測斜管時,要保證接頭及導槽對接好,使導槽保持連續呈直線。接頭處及管底用鉚釘聯結緊密并密封嚴密。 控制一對導槽的方向與邊坡走向一致,導槽螺線在孔內不超過3。 安裝要有鉆機配合,利用鉆機吊裝,保證測斜管以勻速徐徐下放至12、孔底。 測斜管全部吊裝完畢,在測斜管與孔壁間用過篩的砂充填,填砂要均勻緩慢,保證管與孔壁之間充填密實。 測斜管安裝完畢,要用蓋子把管口蓋住,以免雜物填塞測斜管。2)觀測操作要求探頭、電纜和顯示器之間的連接要嚴密。探頭首先插入順坡向的那對導槽,探頭輪子定向于A+軸。下放探頭時要勻速緩慢,避免撞擊探頭。要等待510分鐘,使探頭溫度和地下溫度平衡后,再提升探頭進行測讀“A+”值。要事先準備好記錄表格、鉛筆等,每次測量深度要盡可能準確,要等讀數穩定后再進行記錄。當探頭回到地表時,把探頭從套管中拿出,轉180后再將探頭重新插入同一對導槽中進行測讀“A-”值。然后再測“B+”值與“B-”值。檢查A讀數的和13、與B讀數的和是否保持大約的常數值,若不是,則需檢查原因,排除故障。(5)錨桿(索)拉力測試1)測點儀器埋設將錨索應力計兩面用小鋼板夾住,錨索必須從其正中心穿過,然后鎖定在錨索鎖具與支撐面之間。2)測量方法監測儀器采用國產頻率儀。測量時,應檢查導線是否完好,讀測應在頻率儀讀數穩定后進行。(6)建筑物主體沉降建筑物主體沉降觀測方法同樁體垂直位移觀測,詳見樁體垂直位移觀測。五、監測頻率(1)施工之前測量二次初始值,計2次;(2)基坑施工過程中,土方開挖急劇期間,每24天一次,其余情況下每710天一次;(3)基坑監測直至地下結構施工到0,且已回填為止。(3)總監測次數暫定為10次;(4)具體監測頻率根14、據施工進度(如土工開挖情況)、前一次監測結果,及天氣等因素合理調整;(5)主體結構施工每二三層觀測一次,建筑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每一二個月觀測一次(6)當結構變形超過有關標準或場地條件變化較大時,加密觀測;(7)當出現危險事故征兆時,連續監測。六、報警指標的確定及應急措施圍護結構頂部水平位移和測斜控制值:30mm;地下水位控制值:1000mm;周邊建筑物及地面沉降控制值:30mm;錨索控制值:70%設計承載力;當基坑變形、地面沉降達到控制值的70%時,視為預警值。對于測斜光滑的變化曲線,若曲線上出現明顯的折點變化也應作出報警處理。當監測發現基坑變形出現異常情況時,處理措施如下:1、監測方現場口頭15、通知委托方指定的項目聯系人,并提交監測結果。2、立即安排對異常測點的復測和加密監測。3、24小時內提交異常點有監測人員簽字的監測結果。4、參加甲方組織相關單位召開現場會議,共同協商緊急處理措施。七、監測資料的提交1、階段報告與總報告在現場監測完成后48小時,提交監測結果,7個工作日內提供正式報告。在完成地下結構施工后,并全部回填至0.0時,提交監測竣工報告。具體項目如下:(1)水平位移(2)沉降(3)地下水位(4)測斜(6)錨索拉力2、測試成果整理(1)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監測成果匯總表;代表性測點位移時間關系曲線。(2)沉降沉降監測成果匯總表;代表性測點位移時間關系曲線。(3)地下水位各監測孔地下水位深度總表。(4)測斜各測斜孔內分層水平位移總表;水平位移深度關系曲線。(5)錨索內力軸力監測成果匯總表;代表性測點軸力時間關系曲線。八、甲方免費協助事項1、提供進退場道路及沉降觀測的通視條件,不得在沉降觀測路線上堆放雜物阻礙沉降觀測的實施;2、保護沉降觀測點及水準基點不受施工影響,不被破壞;3、布置水準點、水位觀測點及其他觀測點時委托方免費為觀測方提供水電;4、按要求配合監測方埋設測斜管、軸力計、錨索應力計(在預埋測斜管的連續墻澆注混凝土前一天,布設軸力計混凝土支撐施工前一天以及布設錨索應力計的錨索鎖定前一天,通知監測方)。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6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