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重點難點關鍵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橋標(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7727
2023-07-10
5頁
34.50KB
1、重點、難點(關鍵)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橋標)一、承臺大體積砼施工防溫差裂縫的施工措施:承臺大體積砼,施工時正值寒冷春季,突出難度如下:降低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和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度差在規(guī)定限值(25)以內,存在3個極不利因素:底板(承臺)混凝土超厚,要一次性澆筑,混凝土內部溫度不易散發(fā);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般需用硅525或硅425水泥,水化熱高;春季施工,環(huán)境溫度低,混凝土內表溫差大。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混凝土內部必然形成較高的溫度,存在著產生裂縫的危險。為防止混凝土產生裂縫(表面裂縫和貫穿裂縫),就必須從降低混凝土溫度應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這兩方面綜合考慮。為此,我們編制2、了較為完整的施工方案。1.C25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配。為降低C25大體積混凝土的最高溫度,最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因此,必須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配工作。(1)水泥:C25大體積混凝土應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并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2)細骨料:宜采用區(qū)中砂,因為使用中砂比用細砂,可減少水及水泥的用量。(3)粗骨料:在可泵送情況下,選用粒徑5-20mm連續(xù)級配石子,以減少混凝土收縮變形。(4)含泥量:在大體積混凝土中,粗細骨料的含泥量是要害問題,若骨料中含泥量偏多,不僅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又嚴重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對抗裂的危害性很大。因此骨料必須現(xiàn)場取樣實測,石子的含3、泥量控制在1以內,砂的含泥量控制在2以內。(5)摻合料:應用添加粉煤灰技術。在混凝土中摻用的粉煤灰不僅能夠節(jié)約水泥,降低水化熱,增加混凝土和易性,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后期強度,并且混凝土的28天強度基本能接近混凝土標準強度值。故本工程采用60天齡期的混凝土強度來代替28天齡期強度,控制溫升速率,推移溫升峰值出現(xiàn)時間。(6)外加劑:采用外加UEA技術。在混凝土中添加約10的UEA。試驗表明在混凝土添加了UEA之后,混凝土內部產生的膨脹應力可以抵消一部分混凝土的收縮應力,這樣相應地提高混凝土抗裂強度。2、溫度預測分析:根據現(xiàn)場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中的氣溫氣候情況及各種養(yǎng)護方案,采用3DTFEP程4、序對混凝土施工期溫度場及溫差進行計算機模擬動態(tài)預測,提供結構沿厚度方向的溫度分布及隨混凝土齡期變化情況,進行保溫養(yǎng)護優(yōu)化選擇。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1)由于承臺混凝土厚達到3.5m,內部水化熱溫升偏高,內表溫差和降溫速率不易控制,砼澆注時,分二層施工,每層高度1.52.0m。澆注砼按照一般常規(guī)法,采用預制場拌和站拌制砼,然后通過砼輸送泵泵送入模分層澆注和振搗,終凝后開始養(yǎng)生,達到規(guī)定養(yǎng)護期及強度后,再澆筑上層砼。 (2)按設計要求埋設散熱循環(huán)水管,并保證其暢通,防止堵塞。4.混凝土內部溫度監(jiān)測:按設計要求預埋測溫時管。每隔12小時用溫度計對測溫孔進行溫度量測,同時也要量測冷卻水出口水溫及承臺5、砼表面溫度,作為分析控制承臺內外溫差措施的依據,防止砼出現(xiàn)溫差裂縫。5.養(yǎng)護措施:(1)第一層砼施工完畢后,因承臺混凝土表面位于承臺面層鋼筋以下,無法覆蓋保溫材料,在澆筑后45h采取間斷澆熱水的措施,盡量控制溫差。其間出現(xiàn)過溫差25,及時采取了措施(水溫加高,并用碘鎢燈照射),溫差控制在25內。(2)澆完第二層砼后,及時澆溫水保養(yǎng),表面及時鋪一層塑料薄膜,中間覆蓋12層麻袋,上面再鋪一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在養(yǎng)護期間,隨時檢查混凝土表面的干濕情況及溫差(內表溫差達23時就發(fā)警報),及時澆水保持混凝土溫潤。其間大承臺溫差大于25,采取了燈照和上搭2m高塑料保溫棚,將溫差控制在25內。6.健全施工組6、織管理:在制訂技術措施和質量控制措施的同時,還落實了組織指揮系統(tǒng),逐級進行了技術交底,做到層層落實,確保順利實施。二、主橋箱梁掛籃懸澆關鍵工序施工控制措施:1、主橋箱梁為無支架施工,采用掛籃逐段張拉預應力鋼筋,逐段壓漿,完成一段,延長一段,直至合攏。2、主橋施工共分15施工階段,要求每個主墩(9#13#墩)上同時對稱按節(jié)段澆注箱梁混凝土、張拉預應力束、孔道壓漿。每個主墩要求同時對稱澆注相同梁段,在特殊情況下,橋墩兩側荷載偏差不能超過設計要求,施工時必須嚴格操作。3、掛籃投入使用前,安設計荷載預壓72小時,消除塑性變形,并檢驗構件強度和剛度,記錄掛籃彈性變形,支點位置,自重。4、橋墩兩側掛籃移位7、時,要求同步進行,施工時務必嚴格執(zhí)行。5、0#梁段澆注完成后,必須保證梁的各部位尺寸、軸線、各控制點標高滿足設計要求,縱向、線型順暢,有允許梁段部下?lián)弦?#梁段支架基礎牢固,不沉降,支架剛度大,不變形,施工時嚴格監(jiān)測。邊跨部分梁段為支加上現(xiàn)澆施工,必須確保支架基礎牢固,不沉降,支架要求預壓,在混凝土澆注時及合攏前,支架不允許有較大的變形,嚴格控制支架標高,各部分尺寸定時觀測,發(fā)現(xiàn)變化,及時調整到設計的標高。6、箱梁合攏(1)合攏順序:澆第一跨、第六跨第二跨、第五跨合攏第三跨、第四跨合攏(2)合攏段施工設計要求合攏溫度為1416,合攏段兩側箱梁軸線應重合、對應部位標高應一致,其誤差應滿足精度要8、求。合攏段兩側箱梁之間增設鋼結構支撐桿,以控制兩側箱梁標高和合攏段長度,防止兩側箱梁之間有較大相對變位。鋼結構支撐桿應在合攏期間中最低溫(零晨45時)安裝,安裝前先用千斤頂預壓,以減少桿件壓縮變形。在正式合攏段砼前,應監(jiān)測各部位標高、模板尺寸、位置,都符合設計要求后方能澆注合攏段砼。施工精度要求:設計要求全橋軸線誤差、標高誤差、構件各部位尺寸誤差、箱梁澆注相對標高誤差均不得大于5mm。7、施工精度控制:(1)設計要求大橋施工時,兩岸各設置一個橋梁縱軸觀測站(軸線觀測與水平觀測)。在大橋施工期間,水準點不得移動,必須固定牢固。大橋兩岸水準點高程精度應滿足精度要求。(2)在主橋施工期間,各施工階段9、分別測量:已澆好梁段的標高、待澆模板標高、澆注后梁段的標高、四個主墩、八個懸臂段相應部位標高相互核對,誤差超過精度要求時,及時調整糾正。每施工一個梁段前、后都要測箱梁軸線,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3)在箱梁施工過程中,對施工氣溫、濕度、箱梁各控制點(各節(jié)段懸壁點) 變化,進行定時觀測并記錄,以指導合攏工作。(4)全橋預應力張拉采用雙控,以控制張拉噸位為主,伸長量作校核,伸長量誤差要求+10%或-5%,否則應停止張拉,分析原因。三、橋梁及其它構造物的臺背填筑公路投入營運使用后,往往在橋頭或其它構造物處存在跳車現(xiàn)象,而在一些軟土地基或高路堤跳車現(xiàn)象更為嚴重。這不僅影響行車速度、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而10、且容易使橋臺、臺背、橋頭伸縮縫以及連接的路面結構遭到破壞,從而成為公路運營中必須經常維修養(yǎng)護的主要路段。為此,在進行橋頭接線路基施工時,必須充分注意并盡可能地做好橋涵及其它結構物處路堤的填筑施工。1、填料在橋臺、涵臺或其它結構物背墻施工完畢達到設計強度后,進行臺背填筑處理,填料按設計要求采用級配砂礫或其它滲水性填料。2、填筑應適時分層回填壓實,分層松鋪厚度宜小于20cm,當采用小型夯實具時,松鋪厚度不宜大于15cm,并應在橋臺背墻或明顯地方標明高度逐層填筑,逐層碾壓檢測,檢查頻率每50m2檢驗1點,不足50m2至少檢驗1點,每點必須合格,臺背填筑壓實度標準比一般路堤提高12%。3、填筑范圍按照11、規(guī)定臺背填土順路線方向長度,頂部為距翼墻尾端不小于臺高加2米;底部距基礎內緣不小于2米;拱橋臺背填土長度不應小于臺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長度每側不應小于2倍孔徑長度。回填鋼筋混凝土圓管時,必須注意兩邊對稱同時進行,直至管頂。回填時特別要注意管道兩側腋下的回填壓實。回填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時,只有在蓋上鋼筋混凝土板后才能回填。當客觀情況需要兩側不均勻填筑時,必須等到涵臺(墻)的混凝土或圬土砌體的砂漿達到規(guī)定強度后才能進行。回填橋臺背后填土時必須與錐坡同時進行。結構物回填應分層平鋪,緊接橋臺、翼墻處,應密切注意與結構物相接的壓實度,但也應注意任何壓實不能對結構物部位造成損害。對于圓柱式橋臺肋柱式橋臺的臺背回填,應內、處側同時分層填筑,并隨時砌筑護坡以減少單向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