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號地塊大體積砼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7878
2023-07-10
13頁
207.50KB
1、住宅蓮花國際1#-2#地塊商品房項目地地下室及上部主體工程地 下 室 底 板大體積砼專項施工方案編 制 人: 審 批 人: 廈門市吉興集團建設有限公司20XX年3月1日目 錄一、工程概況11二、編制依據11三、施工部署11四、砼溫度計算11五、砼的測溫方法11六、砼的澆筑11七、控制裂縫的技術措施11八、施工質量保證措施11九、不可預見事件控制措施11十、混凝土成品保護 11附圖1、11附圖1、12一、工程概況1、工程名稱:蓮花國際1#2#地塊商品房項目地下室及上部主體2、設計單位:基坑支護:廈門地質工程勘察院地下室及上部主體: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3、建設單位:廈門萬嘉翔房地2、產開發有限公司4、監理單位:廈門市東區建設監理有限公司5、施工單位:廈門市吉興集團建設有限公司6、建設地點:位于廈門市集美區集美新城核心區,海翔大道南面,和悅路西側。7、建筑面積:1#地塊總建筑面積29033.1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2262.59,地下建筑面積6770.53;2#地塊總建筑面積26097.54,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9228.71,地下建筑面積6868.83。8、地下室底板、頂板、地下室外墻、水箱、承臺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9、層數及檐口高度:1#地塊辦公樓1#樓,7層,檐口高度34.2m;2#地塊商業2#樓,2層,檐口高度9.2m;2#地塊住宅A樓33、#樓,17層,檐口高度47.9m;2#地塊住宅B樓4#樓,17層,檐口高度47.9m;2#地塊住宅C樓5#樓,17層,檐口高度47.9m。1#、2#地塊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7.00m, 10、建設工期:1117日歷日,開工時間為20XX年12月10日。大體積混凝土分布情況:1#-2#地塊底板最大體積筏板FB1(1/81/10/BD軸,H=1.5m,S=142.8)、FB2(1719/BD軸,H=1.5m,S=136.9)。二、編制依據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XX)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20XX)3、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GBJ146-90)4、4、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測控技術規范(GB/T)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XX)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XX)三、施工部署(一)機械設備配置砼運輸:3臺地泵; 砼運輸車:20臺;垂直運輸設施:塔吊1臺, 1m3料斗2個;溜槽加4m串筒2套;斗車5臺及路架;砼澆筑:振動棒12臺;平板12臺;其他:潛水泵10臺;對講機6部;材料:塑料薄膜3500;麻袋4000;05石子洗凈10m3;(二)勞動力組織砼班組:1組,分兩班作業;其中,砼工每班操作工2030人;拆接泵管8人;小工6人。操作工定人定崗位(砼泵),掛相片上崗。砼澆搗前操作工進行技術交底,明確崗位。電5、工班:3人分兩班,白班2人,夜班1人;塔吊班:4人分兩班;鋼筋班:4人分兩班;模板班:4人分兩班;(三)砼澆筑項目部值班表分為白班、夜班兩班??傊笓]:職責:1)協調各單位;2)宏觀控制施工進度、次序;3)質量、安全情況;施工員:職責:1)現場質量情況,重點控制振搗;2)前臺安全;材料員:職責:1)后臺質量情況,重點控制坍落度、初凝時間等;2)砼試塊,抗滲;3)保證保溫材料和工器具供應;4)后臺安全情況;后勤保障、交通:職責:1)疏導交通,防止停車;2)食堂、基地宿舍安排;區域姓名1#地塊2#地塊林彥斌顏誠軍四、砼溫度計算(一)砼采用28天強度砼。(二)砼配合比及性能。每立方米砼中各種成份用量如6、下:水183Kg,水泥(42.5)302Kg,粉煤灰74Kg,減水劑0.77Kg,砂742Kg,石1025Kg。各成份品牌、摻量詳見商品砼供應公司配合比及試配報告。(三)絕熱溫升計算:1、最大絕熱溫升Th =(mc+KF)Q/c其中:mc:砼中水泥的用量,取302Kg;Q:水泥28天水化熱,取334Kj/kg;:砼密度,取2400kg/m3 ;K:摻合料折減系數,取0.28;F:砼活性摻合料用量(kg/m3);c:砼比熱,取0.97Kj/(kg.k);t:為砼齡期;m:系數,隨澆筑溫度而改變。取澆筑溫度為15度,則m=0.342、混凝土中心溫度T1(t)=Tj +Th(t) 其中:T1(t):7、t齡期砼中心溫度;Tj:砼澆筑時溫度,取15;(t):t齡期降溫系數。3、砼表層溫度t2(t)=Tq+4h(H-h)T1(t)-tq/H2=15+0.279T1(t)-15其中:t2(t):砼表面溫度;Tq:施工期大氣平均溫度;h:砼虛土厚度,取0.178m;H:砼計算厚度,H=h+2h,h為砼的實際厚度。4、溫差計算如下:采用一層薄膜、一層草袋養護溫度變化表砼澆注齡期(d)砼內部最高溫度()砼表面溫度()最大溫差()341.422.3719.03640.02218936.320.915.41232.119.812.31528.918.910五、砼的測溫方法(一)測溫的目的在施工以前進行必要的8、砼熱工計算,對砼的內部最高溫度、表面溫度、溫度收縮應力等進行計算,實際是否與其符合,且砼實際溫度變化情況究竟如何、養護的效果如何等,只有經過現場測溫,才能掌握。通過測溫,將砼深度方向的溫度梯度控制在規范允許范圍以內,同時,通過測溫,由于對砼內部溫度,各關鍵部位溫差等精確掌握,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地縮短養護周期,使后續工序盡早開始,加快施工進度,并節約成本。(二)測溫承臺的選擇由于本工程承臺有單樁承臺、雙樁承臺、條形承臺和核心筒內群樁承臺幾種,為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每次澆灌砼時測溫的承臺進行如下選擇:單樁承臺選擇三個進行測溫,雙樁承臺選擇三個進行測溫,條形承臺選擇三個進行測溫,核心筒9、承臺必選進行測溫。(三)測溫點布置1、豎向測溫點布置測桿分上、中、下3個測點,每個測點均布置備用點,其中上測點距砼上表面50mm,中測點位于混凝土底板豎向中心位置,下測點距砼下表面50mm,共布置378個測點,其中備用點189個,同時還設置大氣溫度測點。2、平面測溫點布置本項目擬監測部位為主樓承臺,監測布點按照兼顧均勻布點與重點布點的原則,同時在可能出現較大溫差的部位布置測桿,1#地塊FB1、FB2各布置5根測桿,共布置10根測桿。3、測溫時間砼開始澆筑前天開始進行測桿制作。砼開始澆筑前天開始布置測點,并安裝調試儀器。監測起始時間:自砼開始澆筑時起監測頻次:第17天內,1次/2小時; 第7天結10、束,1次/4小時。監測結束時間:底板表面無保溫覆蓋時表面溫度與中心點溫度自然溫差降至25或中心點溫度降至50以下時停止監測。4、測溫方法埋入砼內部的溫度傳感器外加鋼管保護形成溫度測桿,在砼澆搗前將測桿固定在鋼筋上。為防止地下水滲透,采取下列措施:測點引出孔用防水密封膠密封;在鋼管壁測點引出孔上方加止水環;鋼管底焊鋼板封住并打防水膠。 六、砼的澆筑 1、合理選擇原材料根據本工程特點選擇優質的原材料,優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增大骨料用量,減小砂、石中含泥量,以減小水泥和水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熱。2、降低混凝土的入倉溫度澆注混凝土時,采取適當的措施降低其入倉溫度,降低混凝土澆灌入模溫度;盡量安排在氣11、溫不高的天氣澆注混凝土。3、對混凝土早期溫升采取散熱措施采用泵送工藝,分層踏步式推進,上下層混凝土的覆蓋時間適當延長,但不得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以增加散熱面,加快熱量釋放?;炷翝沧⒎謱雍穸?050cm。4、嚴格控制振搗時間。振搗時間以混凝土開始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振搗過程中避免漏振、欠振、過振。及時排除所有泌水和浮漿。5、混凝土內部埋設冷卻管在設計院強度驗算的基礎上,可以在混凝土內部埋設冷卻管。6、加強養護和測溫措施為防止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造成溫度應力,采用保濕保溫法養護。在混凝土初凝以后,先在混凝土表明噴灑少量水(灑水時間應在晴天中午),然后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使混凝土內蒸發出的水分積在12、混凝土表面進行保濕養護,塑料薄膜上覆蓋毛毯或麻袋等,如果混凝土內表溫差持續增加,宜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薄膜上再覆蓋毛毯或麻袋。上述塑料薄膜和毛毯等覆蓋時搭接長度應不小于20cm。7、混凝土表面蓄熱水混凝土表面貯水蓄熱保溫保濕方法養護,即在混凝土終凝開始時,在混凝土表面用磚砌筑貯水池,分格貯水,貯水高度為50mm,貯水的目的是利用水對混凝土進行養護和蓄熱,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道保溫層。然后在貯水池上面覆蓋1層0.5mm厚的塑料薄膜,可防止水分蒸發和熱量散失,并利用貯水池水面與塑料薄膜間架空層的空氣保溫,隔離了外界雨水和大氣溫度的變化對貯水池水溫直接影響。 七、控制裂縫的技術措施 大體積鋼筋混凝土結13、構引起裂縫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熱的大量積聚,使混凝土內產生早期升溫和后期降溫時的溫度應力,這種情況在高標號混凝土中更宜產生,故施工中采取下列措施來降低溫差,防止出現結構裂縫。1)優化混凝土配合比大體積混凝土因其水泥水化熱的大量積聚,易使混凝土內外形成較大溫差,而產生溫差應力。C35砼水泥有一定的用量,因此在施工中應選用水化熱較低的海螺P.O42.5R水泥。 2)對于基礎來說,一般不會很快就增加結構荷載,因此,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強度,可有效地降低水泥用量。 3)粗骨料選用粒徑為540mm連續級配碎石;細骨料選用細度模數2.5左右的中砂。嚴格控制粗細骨料的含泥量,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黃砂14、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如果含泥量大的話,不僅會增加混凝土的糾縮,而且會引起混凝土抗拉強度的降低,對混凝土抗裂不利。 4)可選用摻入具有緩凝、減水作用的外加劑,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加入外加劑后,可延長混凝土的凝結時間,采取分層澆筑混凝土,利用澆筑面散熱,并大大減少施工中出現冷縫的可能性。 5)坍落度控制在12020MM。水灰比控制在0.500.55。 6)初凝時間為6-7小時。 7)混凝土通過試驗確定配合比以及摻合料相容性測試。 8)切實做好混凝土保溫養護,緩慢降溫,充分發揮混凝土徐變特性,減少溫度應力。 9)保溫措施采用一層防雨帆布。覆蓋工作必須嚴格認真,帆布幅邊之間搭接寬度不少于10CM,養15、護期間澆水視具體情況而定。 10)加強測溫和溫度監測與管理,實行信息化施工,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在25度以內。 八、施工質量保證措施 (一)組織措施 1、由項目經理部組成一個大體積混凝土澆搗領導和施工生產班子,負責混凝土施工全過程,確?;炷翝矒v順利進行。 2、嚴格把好原材料質量關,水泥、碎石、砂、外摻劑等要達到國家規范規定的標準,派專人到砼攪拌站進行監督。 3、混凝土坍落度嚴格控制,到達現場為12020MM。嚴禁出攪拌站后加水。 4、按規定要求批量制作混凝土試塊,按R7、R28二個個齡期試壓,以R28作為評定標準(由設計定)。 5、質量部門分三班巡回監督檢查,發現質量問題,立即督促整改。 6、16、向攪拌站反饋現場混凝土實際坍落度、可泵性、和易性等質量信息,以有利于控制攪拌站出料質量。 7、按照澆搗方案,組織全體參戰人員進行大型技術交底會,使每個操作工人對技術要求、混凝土下料方法、振搗步驟等做到心中有數。 8、參戰的全體施工管理人員實行崗位責任制,做到職責分清,獎罰分明。 9、混凝土澆搗時按每皮下料高度控制在50CM,做到邊下料邊振搗,每臺泵的混凝土澆筑面不少于6只振動棒進行混凝土振搗。 10、混凝土澆搗必須連續進行,操作者、管理人員輪流交替用。 11、混凝土澆搗前只有各項準備工作完善、到位,現場各項各級驗收工作順利通過,最終由總監理工程師下達混凝土“澆搗令”,混凝土才能開泵進行澆搗。 17、12、基坑須有良好的排水系統和足夠的集水井,以保證基礎施工順利進行。 (二)技術措施 1、施工縫在后澆帶處用密目鋼板網封堵的同時,用窄板擋堵,以避免砂漿流失過多;在墻板與底板的施工縫處,先澆灌底板砼,在底板砼初凝前,再澆灌300mm高墻板砼,并反復振搗,以保證墻板砼的密實性。 2、積水處理由于每個承臺都預留了積水坑,所以在沖洗完鋼筋及模板后,應立即逐個將積水坑中的水抽干。 3、保溫、保濕的調整當測溫顯示,砼內外溫差大于25度時,應立即增加一層麻袋和塑料薄膜。保溫材料計劃覆蓋14天后,內外溫差小于15度時,可拆除保溫材料,拆除保溫材料時,以免降溫過快,應逐層拆除,做到一天拆除一層。 4、砼試塊的18、留置在澆灌砼應在現場見證取樣,做好砼抗壓及抗滲試塊。大于1000m3每200m3做一組;小于1000m3每100m3做一組試件,每工作班班制的同配合比砼不足100盤試件取樣不少于一組,不足100m3砼也應留置一組試件。 5、泵管的架設為防止泵管在砼的澆灌中使鋼筋移位,在泵管下搭設鋼管架,鋼管架支撐在底板防水保護層上;為防止鋼管破壞防水保護層,在鋼管底墊方木。 九、不可預見事件控制措施在施工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各種不可預見事件,輕則降低勞動效率,嚴重則影響工期和工程質量。根據我司多年的施工經驗,現將易出現的主要事件提出如下預防措施。 1、臨時停電在施工過程中會經常遇到臨時停電,特別是在澆筑砼過程中19、較長時間停電,會影響砼澆筑質量。為解決臨時停電,我司擬在施工現場臨建設施中配1臺50KW的發電機與現場線路連接,必要時可在15分鐘內恢復供電,以保證正常施工。施工現場應配備應急燈具,保證斷電時仍有部分照明設備。 2、機械故障在施工中由于不可預見因素,造成機械故障。主要采用補救措施為:加強機械設備管理,按公司機械保養管理制度進行檢查落實,減少故障率;現場配合備用機械,并可隨時啟用;常見故障易損零件配備于現場倉庫中,可隨時就近調用;項目部在施工時應安排機械使用值班人員,跟班作業。 3、天氣變化混凝土澆筑前,應注意天氣變化情況,監聽澆筑時間前后5天內的天氣變化。若有暴雨則應延遲澆筑時間。施工突然降較20、大陣雨應用彩條布遮雨并暫停施工,待雨停后繼續施工。十、混凝土成品保護 1、混凝土澆筑完成應將散落在碎渣清理干凈,并對表面進行覆蓋保護。雨期施工混凝土成品,應按雨期要求進行覆蓋。2、混凝土終凝前不得上人作業,以確保成型混凝土有足夠的養護期。3、砼板面作業,應按作業程序分批上料,材料應分散均勻盡量輕放,不得集中堆放造成超載。4、下道工序施工堆放油漆、酸類等物品,應用桶裝放置,施工操作時,應對混凝土面進行覆蓋保護。5、不得隨意開鑿打洞,安裝應在混凝土澆筑前做好預留、預埋。6、混凝土面上臨時安置施工設備墊板,應做好防污染覆蓋措施,防止機油等污染,不得重錘擊打混凝土面。附圖1:承臺布點示意圖FB1測溫桿件平面布置示意圖(5個監測點)FB2測溫桿件平面布置示意圖(5個監測點)附圖2:測桿測點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