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霧山隧道燕尾段連拱隧道施工方案(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8573
2023-07-10
11頁
179KB
1、云霧山隧道燕尾段連拱隧道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況云霧山隧道進口DK242+680895設計為燕尾式隧道地段,其中DK242+680763為燕尾大跨地段,83m;DK242+763853為雙跨連拱隧道地段,90m,其中DK242+803揭示一溶腔。進口燕尾段隧道位于由雙線并行變為單線繞行的過渡段,同時又位于進口R=3500的左偏曲線地段。此段設計圍巖為II級、地下溶腔發育.二、施工方案 云霧山隧道進口受橫洞HDK0+070溶洞影響,為保證掘進工作面,由橫洞HDK0+235處提前進入正洞燕尾段DK242+710,然后按I線隧道斷面掘進,一直通過DK242+763853連拱隧道段.故現已不能按普通中導2、洞方案進行施工。開挖由線1#洞反向作為工作面,也可根據施工情況由I線按30米為一段間隔開挖中隔墻,預留線開挖寬度結合中隔墻墻腳及立模要求按中墻面向內1米考慮。中隔墻按開挖順序施工,開挖按每段30米,開挖完成后依隧道軸向掛縱向排水管,在中隔墻上設置豎向排水管與縱向排水管進行連接,下午接入隧道水溝,與水溝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在中隔墻頂面上鋪設防水板,與拱墻防水板進行焊接成為整體.在中隔墻開挖頂部鑿向下的“U槽,把縱向排水管安設在向下的“U”槽內用砼封好后再掛防水板,在豎向排水管穿透防水板的地方要加強密封措施,防止水由間隙流入隧道內部。中隔墻先施作墻腳,鑿毛或預留接茬鋼筋再施工中墻,采用定型模板,型3、鋼支撐固定,輸送泵入模;中墻施工預埋設計的拱圈接茬筋及橡膠止水帶,然后中墻頂再立模灌注中墻頂加填砼。中隔墻分段施工考慮到后步預留線爆破震動影響,可在施工縫外埋設接茬鋼筋以加強中隔墻的整體性. 待中隔墻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方可進行預留線開挖,開挖利用人工手風鉆打眼,預留光面層減弱震動爆破,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出碴。預留線開挖采用上、下臺階開挖,上臺階高度以3.5m為宜,開挖采用“短進尺、弱爆破、少擾動、緊封閉”的施工原則,為減小對中隔墻的震動和飛石的直接沖擊,為控制飛石方向,調整最小抵抗線方向,開挖時靠近中隔墻一側預留薄保護層,用挖掘機進行挖除,最后再對殘留的挖除不了的保護層進行松動爆破。爆破時對中4、隔墻實施墻面保護,對中隔墻墻腳采用回填,防止落石砸壞墻腳,對中隔墻墻面采用掛草簾,上覆木板,或鋼板防護。拱墻襯砌采用模板臺車襯砌,罐車運送砼,輸送泵入模,插入式震動器振搗的施工方法。襯砌施工前應先將排水系統完善,為抵抗單側襯砌對中隔墻產生彎、剪、矩等不良受力形式,應對中隔墻另一側進行支撐,視情況可采用型鋼、圓木或土石回填法,以防止中隔墻因單側襯砌偏壓而發生的側移、傾覆、下沉等.燕尾段小間距隧道開挖采用臺階法開挖,且左右線中間巖柱需按設計要求布設25低預應力錨桿加固。在主洞環形開挖爆破時將對已成中隔墻襯砌帶來影響,施工中除采取“短進尺,弱爆破”及調整最小抵抗線方向外,同時對已襯砌中隔墻砼表面采取5、防護措施,防止爆破飛石損傷襯砌.中隔墻防護措施擬采取兩種方法:一種用45mm厚的人造紙板+5mm鋼板護面并用圓木支頂法防護,如果用人造紙作護面效果不好,可草聯代替;另一種是回填土石法。以上兩種防護措施的優點為既可防止第二次爆破傷及中隔墻混凝土又可防止單側二次襯砌后產生偏壓,引起中隔墻偏移。中隔墻起拱線上、下1。5米范圍內設立對拉錨桿加固中間土柱,對拉錨桿采用22鋼筋;施工時加強中隔墻側向位移監測,及時反饋信息,以調整支護參數。施工工藝流程雙連拱隧道施工工藝流程表 部位編號(施工序號)部位名稱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包括測量放線、設備、材料等中隔墻分段開挖 初噴砼 局部錨桿掛設網片 復噴砼 中隔墻頂6、部縱向排水管 豎向排水管 防水板保護層 墻頂鋼筋預埋 立模板支架 砼澆筑 左洞上臺階開挖初噴 錨桿 復噴左洞下臺階開挖 初噴 復噴 監控量測拱頂沉降、圍巖收斂量測、隧底探測底板砼澆筑基面處理 施工縫止水帶 擋頭模及墻腳模板 底板砼 底板背后注漿 左洞拱墻防水層、二襯基面處理 防水層 臺車(臺架)就位 施工縫止水帶 擋頭板 砼澆注 脫模 養護 背后注漿表面修整割除鋼筋頭,表面清理修整三、 關鍵工序施工方法1.中隔墻開挖云霧山隧道燕尾段由雙線并行變為單線繞行的過度段,在前期的施工當中橫通道進入正洞已全部完成右線隧道(I線隧道)全斷面開挖與初期支護作業。右線前行施工為燕尾段施工段探明圍巖發育情況;揭7、示DK242+852大溶洞及其支系容腔發育狀況,同時又改變了燕尾段隧道初期施工的受力結構。針對目前隧道施工具體情況,我們初步決定首先進行中隔墻開挖。中隔墻開挖施工采用控制爆破,人工風鉆打眼。施工方案,從1洞反向開挖,如條件容許可從右線方向向左線進行分段開挖支護,開挖寬度6m,確定開挖深度為3。0m;選擇漸變開挖斷面可保證施做中隔墻有足夠的施工空間,同時盡量減小對周邊圍巖的破壞,依靠支護及圍巖自身共同承擔來自外界荷載力;開挖方法根據圍巖情況而定。爆破參數的選定眼深度L隧道以循環進尺1m作為眼深,掏槽眼為1.3m,炸藥單耗量上斷面0。52kg/m3,下斷面為0.31 kg/m3炮眼數目N采用光面爆8、破,炮眼數目比正常爆破眼數多20。炮眼平均裝藥系數0。3,具體數目根據公式N=KSL/Lnr進行設計,其中:KSL總裝藥量n裝藥系數選定為0。45r炸藥的線裝藥密度(32mm炸藥為0。78)炮眼布置按照選定的掏槽形式先布置掏槽眼,再按照光面爆破原則布置周邊眼,依次是底板眼、內圈眼、二臺眼、然后布置掘進眼,掘進眼均勻布置即可。內圈眼應比掘進眼密一些,比周邊眼稀一些其間距設置為70cm,抵抗線50cm,二臺眼與底板眼的間距相同設置為60cm。周邊眼參數:間距 E=10*4=40cm 抵抗線 W=1.540=60cm裝藥集中度 q=0。125kg一次爆破總藥量計算根據公式Q=KLS計算上、下斷面的爆9、破總藥量K-單位巖石爆破炸藥消耗量L炮眼深度S斷面積炸藥量分配周邊眼:q=KaWL=0.520。40。611=0.125kg掏槽眼:q=1。3kg其他炮眼q=0。35kg裝藥結構周邊眼采用導爆索、小直徑藥卷竹片捆綁間隔裝藥,炮眼堵塞,其他炮眼均采用連續裝藥結構,炮眼堵塞時將炮泥堵在與裝藥相接的部位。2.中隔墻砼施工中隔墻開挖支護完成,通過對圍巖變形量測、隧底探測數據分析,確認圍巖完成其總變形的90%,且隧底無溶腔空洞后方可進行中隔墻砼施工;如果通過探測確認該段存在上述情況,必須經過地基加固處理,對于DK242+803溶洞要按設計進行鋼管樁加固處理,通過力學驗證(地基承載力檢測)方可進行下步工序10、施工。中隔墻砼施工采用采用C25模筑混凝土,小模板拼裝襯砌,混凝土集中在洞口攪拌站拌合,電子計量設備按照施工進行自動計量;在中隔墻頂墻腳處砼灌筑時預埋22短筋,每延米3排,每排4根;同時根據防水要求在墻頂處預埋防水板,與拱部防水板焊接成整體;墻內每隔8m預埋50加勁型軟式透水盲管,漏出墻頂30 cm,與左右線拱部盲管三通連接;中隔墻底部、洞內兩側水溝泄水孔標高處設貫通的內包的鋼筋100加筋型軟式透水盲管.(附防水示意圖如下)3。中隔墻防水施工中隔墻防水采用預埋管道加鋪防水板進行防排水,在施工中存在一定的施工難度,主要有以下幾點:中隔墻防水板與拱墻防水板不能較好的銜接;豎向排水管在澆筑過程中易堵11、塞,不能起到排水作用;防水板在中隔墻回填后易破損.針對這一問題,施工中采取在隧道左洞內拱墻與中隔墻交接處整體性鑿槽,按上述方法架設完整的防排系統,在暗槽開鑿完畢后,應對槽內的浮喳進行清理,并用水充分濕潤,以便與防水材料充分結合。安設橫向引水管,然后在中隔上設置若干條豎向排水管與隧道水溝連通的技術措施.排水安設完畢后,對鑿槽進行封閉,對個別漏水點進行注漿封堵,對大面積滲漏水處進行封面處理。四、 施工保證措施1.參加施工的工人必須接受安全技術教育,熟悉和遵守本相關規定。2.如發現隧道內有險情,必須立即在危險地段設立明顯 標志或派專人看守,并迅速報告施工領導人員及時采取處理措施。若情況嚴重時,應立即12、將工作人員撤離危險地段。3。所有進入隧道工地的人員,必須按規定佩帶安全防護用品,尊章守紀,聽從指揮。4.鉆眼人員到達工作地點時,應首先檢查工作面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如支護、頂板及兩幫是否牢固,如有松動的巖石應及時加以支護或清除.5.使用帶支架的風鉆鉆眼時,應將支架安置穩妥。6。洞內爆破作業,必須統一指揮.7.下列情況時,嚴禁裝藥爆破: 明不足。 工作面巖石破碎尚未及時支護。8.嚴禁鉆眼與裝藥平行作業.9.洞內道路應加強養護,保證車輛安全運行。10洞內電氣設備,必須符合下列規定:非專職電氣值班人員,不得操作電氣設備。操作高壓電氣設備主回路時,必須戴絕緣手套,穿電工絕緣靴并站在絕緣板上。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分,應有良好絕緣。使用前應進行絕緣檢查。11。施工時應對洞內拱部和洞頂進行定點(含縱向和橫向)監測,發現變形量加大或變形量加快時,應暫停開挖,分析原因并采取穩定圍巖的有力措施.12。對中隔墻偏移、傾覆、縱橫不均勻沉降及縱向施工縫要進行重點監測. 中鐵一局五公司宜萬鐵路項目部工程部 20XX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