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快速路高架橋承臺橋墩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熱工計算-防裂措施(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9187
2023-07-10
8頁
95.50KB
1、鄭州市*快速通道工程6標大體積砼施工方案及防裂措施1、編制依據1.1、硅酸鹽、普通硅酸鹽水泥(GB175-1999)1.2、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1.3、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2-20XX)1.4、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XX)2、溫度控制目的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規定要求:“砼結構物中實體尺寸大于或等于1m或易引起裂縫的砼”稱為大體積砼。本工程共有承臺、墩柱各22座,承臺橋墩尺寸大,屬大體積混凝土,若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措施不當,極易造成墩身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熱和結構的不利約束而引起裂紋,破壞混凝土的耐久性。3、工程概況2、本工程鄭州市*快速通道工程位于鄭州市京廣路與沙口路規劃為城市快速路。本標段為6標段,具體范圍為:6標段主線高架橋:橋梁起訖里程,(K11+968K12+404);高架橋孔跨布置為:430+329+429+(3*29+26);(劉寨路北313.5m糧食路);共計1座主線橋,橋長436.0m,橋面面積:約9200。樁基采用灌注樁,樁徑1300mm1800mm。主線橋橋墩15個(7.8*7.8*2.4米),加寬段橋墩7個。全橋橋墩采用花瓶式橋墩,高度為8.0米至8.7米。4、適用混凝土施工標準要求4.1、混凝土施工4.1.1、澆筑混凝土應符合下列一般規定4.1.1.1、在炎熱氣候條件下,混凝土入模時3、的溫度不宜超過30。應避免模板和新澆混凝土受陽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鋼筋的溫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氣溫不超過40。宜盡可能安排在傍晚澆筑,避開炎熱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澆筑以免氣溫升到最高時,加劇混凝土內部溫升。4.1.1.2、當晝夜平均氣溫3d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應按冬期施工處理,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不應低于5。當晝夜平均氣溫高于30時,應采取夏期施工措施。4.1.1.3、在相對濕度較小、風速較大的環境條件下,可采取場地灑水、噴霧、擋風等措施,或在此時避免澆筑有較大暴露面積的構件。在平均低于5時,不得澆水。4.1.1.4、澆筑混凝土時,應定時測定混凝土溫度以及環境氣溫、相對濕度、風速等參數4、,并根據環境參數變化及時調整養護方式。4.1.1.5、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當因故間歇時,其間歇時間應小于前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或重塑時間。當允許間歇時間已超過時,應按澆筑中斷處理,同時應留置施工縫,并做好記錄。施工縫的平面應與結構的軸線相垂直,施工縫應埋入適量的接茬鋼筋或型鋼。4.1.1.6、新澆混凝土與鄰接的已硬化的混凝土的溫度不得大于15。4.1.1.7、澆筑混凝土時,應填寫混凝土施工記錄。4.1.2、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一般應滿足下列要求:4.1.2.1、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應在一天中氣溫較低時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溫度(振搗后50mm100mm深處的溫度)不宜高于28。4.1.2.2、在炎熱季5、節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宜將混凝土原材料進行覆蓋,避免日光保曬,或在混凝土內埋冷卻管通水冷卻。4.1.2.3、在遇氣溫驟降的天氣或寒冷季節澆筑大體積混凝土后,應注意覆蓋保溫,加強養護。4.1.2.4、盡量減少澆筑層厚,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熱速度。4.2、混凝土養護4.2.1、混凝土的養護應采用自然養護。混凝土帶模養護期間,應采取帶模包裹、澆水、噴淋灑水等措施進行保濕、潮濕養護,保證模板接縫處不致失水干燥。拆模后,按 的要求保濕養護至規定齡期。4.2.2、混凝土去除表面覆蓋物或拆模后,應對混凝土采用蓄水、澆水或覆蓋灑水等措施進行潮濕養護,也可在混凝土表面處于潮濕狀態時,迅速采用麻布、草簾等材料將暴露面6、混凝土覆蓋或包裹,再用塑料或帆布等將麻布、草簾等保濕材料包裹。包裹期間,包裹物應完好無損,彼此搭接完善,內表面應具有凝結水珠。有條件地段應盡量延長混凝土的包裹潮濕養護時間。4.2.3、再任意養護時間,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養護水溫低于混凝土表面溫度,二者溫差不得大于15。4.2.4、混凝土養護期間應注意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溫度受環境因素影響(如暴曬、氣溫驟降等)而發生劇烈變化。養護期間混凝土的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的溫差不宜超過15。4.2.5、當晝夜平均氣溫3d低于5或最低氣溫低于-3時,應按冬季施工處理。當環境溫度低于5時,禁止對混凝土表面進行灑水養護。此時,可在混凝土表面噴涂養護液7、,并采取適當保溫措施。4.2.6、混凝土養護期間,混凝土內部最高舞女度不宜超過65。4.2.7、自然養護時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裝模板及支架。4.2.8、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宜小于28d。4.3、模板拆除4.3.1、混凝土的拆模時間除考慮拆模時的混凝土強度應滿足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第7.10.1條的規定外,還應考慮拆模時混凝土的溫度(由水泥水化熱引起)不能過高,以免混凝土接觸空氣時降溫過快而開裂,更不能在此時澆注涼水養護。混凝土內部開始降溫前以及混凝土內部溫度最高時不得拆模。4.3.2、一般情況下,結構或構件芯部混凝土與表層混凝土之間的溫差、表層混凝土與環8、境之間的溫差大于20時不宜拆模。大風或氣溫急劇變化時不宜拆模。在寒冷的季節,環境溫度低于0時不宜拆模。在炎熱和大風干燥季節,應采取逐段拆模、邊拆邊蓋的拆模工藝。4.3.3、混凝土澆筑與養護時,環境溫度每日檢查4次,并做好檢查記錄。當溫度超過熱期規定的要求時,混凝土拌和時應采取有效降溫、防曬措施,以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否則應停止施工。5、XX黃河特大橋承臺墩身溫控及防裂措施根據混凝土的施工標準要求,在施工中采取以下幾種溫控措施:5.1、原材料控制5.1.1、選用較低水化熱的硅酸鹽水泥。5.1.2、摻入適量粉煤灰和緩凝型外加劑,緩凝時間達300分鐘以上;5.1.3、墩身選用5mm20mm級配的碎9、石,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6,含泥量不大于0.6。5.1.4、采用優質中砂,細度模數在2.52.7之間,含泥量不大于1。5.2、優化配合比設計5.2.1、采用雙摻技術,即摻入粉煤灰和緩凝高效減水劑,以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5.2.2、在保證耐久性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選用最低水泥用量的配比,具體見試驗報告。5.3、測溫裝置設置采用埋入后置式檢測混凝土溫度的方法,嚴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通過準確測量內部溫度和表面溫度,積累原始數據,調整施工、養護措施。混凝土內部溫度式中:T0混凝土的澆筑溫度() W每m3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kg/m3) F每m3混凝土中粉煤灰的用量(kg/m3) Q每kg水泥水化熱10、(J/kg); C混凝土的比熱; r混凝土的密度; 不同厚度的澆筑塊散熱系數見下表:厚度(m)1.01.52.02.53.03.54.04.00.230.350.480.610.730.830.951.0溫度按以下取值:水溫、外加劑:11;水泥、粉煤灰:20;砂、石:12;環境溫度:14。按理論配合比及環境溫度計算混凝土成型時溫度:16.66,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40.02。承臺尺寸14.6m14.6m4.0m,測溫點沿承臺四周及承臺中部布置,分別在距底部、中部和承臺頂部布置。采用在承臺上部預埋長1.0m3.5m的10mmPVC管。見下圖:檢測混凝土溫度時,測溫計不應受外界氣溫的影響,并應在測溫11、孔至少留置3min。測溫點的溫度量測,在混凝土灌注后的頭三天,應每2小時測溫和記錄一次,以后視情況而定可6小時測溫和記錄一次。5.4、混凝土成型溫度及最高溫度計算5.4.1、混凝土拌和物的溫度式中:T0混凝土拌和物的溫度() Ww、Wc、Ws、Wg水、水泥、砂、石的用量(kg) Tw、Tc、Ts、Tg水、水泥、砂、石的溫度() Ps、Pg砂、石的含水率() c1、c2水的比熱容(kJ/kg*K)及溶解熱(kJ/kg) 當骨料溫度0時,c14.2,c20 0時,c12.1,c2335Ww156.75kg,Wc285kg,Ws775.2kg,Wg1068.75kgPs0、Pg0C14.2、c20T12、012.575.4.2、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機溫度T1T0-0.16(T0-Tb)式中:T1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機溫度() T0-攪拌機棚內溫度()Tb20,T113.85.4.3、混凝土拌和物經運輸至成型完成時的溫度T2T1-(at+0.032n)(T1-Ta)式中:T2混凝土拌和物經運輸至成型完成時的溫度() t混凝土自運輸至澆筑成型完成的時間(h) n混凝土的轉運次數 Ta運輸時的環境氣溫() a溫度損失系數(ha-1),用混凝土攪拌車輸送時,a0.25。t2h,n3次 Ta14,a0.25T216.785.4.4、考慮模板和鋼筋吸熱影響,混凝土成型完成時的溫度T3(CcWcT2+CtWtTt+13、CgWgTg)/(CcWc+CtWt+CgWg)式中:T3-考慮模板和鋼筋吸熱影響混凝土成型完成時的溫度()Cc、Ct、Cg混凝土、模板材料、鋼筋的比熱容(kJ/kg*K)W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質量(kg)Wt、Wg與每立方米混凝土相接觸的模板、鋼筋的質量(kg)Tt、Tg模板、鋼筋的溫度,未預熱者可采用當時環境溫度()Cc0.936kJ/kg*K ct0.48kJ/kgK Ca0.612kJ/kg*KWc2350kg Wt136.4kg Wg50kgTt14 Tg14T316.665.4.5、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混凝土內部溫度TmaxTO+(WQ)/(Cr)+F/50式中:T0混凝土的澆筑溫度(14、) 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kg/m3) F每m3 混凝土中粉煤灰的用量(kg/ m3) Q每kg水泥水化熱(J/kg) C混凝土的比熱 r混凝土的密度 不同厚度的澆筑塊散熱系數見下表厚度(m)1.01.52.02.53.03.54.04.00.230.350.480.610.730.830.951.0T012.6 W285kg/ m3 F94.05kg/ m3 Q330000J/kgC936J/kgK r2350kg/ m3 0.61Tmax40.026、施工過程控制為了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澆注質量,確保混凝土不開裂,擬采取以下措施:6.1、選擇室外氣溫在20左右進行澆筑,澆筑前對模板外側15、鋼筋和基底進行噴水降溫,但在澆筑時不能有附著水,澆筑場地應遮陰,以降低模板、鋼筋的溫度。6.2、做好充分準備,備足施工設備,保證連續澆筑。6.3、降低澆筑速度,減少澆筑層厚度,澆筑層厚度控制在2530cm,采用一次澆筑成型。6.4、澆筑溫度(振搗后50100mm深處的溫度)不宜高于28,施工中配備2個溫度計,隨時測量砼溫度,若溫度超出規定,及時采取降溫措施。6.5、確保混凝土入模溫度在530之間。6.6加強混凝土澆注質量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嚴格按大體積混凝土進行施工工藝控制,其配合比設計、拌和、運輸、澆筑、養生等均按高性能混凝土的標準要求進行。在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嚴格按照 ,在保證最小16、膠凝材料用量、滿足強度、電通量等指標的前提下,盡量多摻用粉煤灰,盡量減少水泥的用量,選用高性能的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選用優質的骨料,也可以減少水泥用量,粗骨料采用級配合理、粒形良好、質地均勻堅固的潔凈碎石。細骨料采用級配合理、質地均勻堅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潔凈天然河砂。采用連續分層方法澆筑,每層厚度控制在30以內,安排熟練的工人采用機械振搗,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增強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盡量消除混凝土表面水泥漿和泌水,在初凝前打平抹壓,初凝后終凝前再抹壓一遍,采用二次抹壓收光,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密實,閉合收水裂縫,避免收縮裂縫的產生。6.7加強養護,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及時進行養護,由于承臺埋置深度較大,待混凝土初凝后進行蓄水養護,蓄水深度最少50cm。6.8、加強溫度監控,混凝土澆注過程中預留測溫孔,在養護過程中加強混凝土溫度監控,保證混凝土的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溫差不超過25。養護期間溫度檢測次數頻率為至少每6h檢測一次,摻用防凍劑時,在強度達到3.5MPa之前,每2h檢測一次,達到后每6h檢測一次。檢測發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分析原因,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