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樁端后壓注漿施工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9484
2023-07-10
11頁
60KB
1、目錄第一章編制依據21編制依據2第二章工程概況22.1 工程概況22。2 區域地質概況32。3場地巖土工程條件32.4地下水埋藏條件與性質5第三章樁端后壓注漿技術作用機理6第四章后注漿工藝流程61后注漿工藝流程62注漿管制作與安裝73預壓水注漿閥劈裂及注漿時間84注漿前壓水實驗85注漿施工86注漿質量保證107安全管理及防護措施11第一章 編制依據1、編制依據 1.1 漢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董任站南側地塊配套項目工程施工圖紙;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董任站南側地塊配套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1.2本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國家或行業規范、規程、標準、圖2、集(不限于此):建筑地基基礎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XX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JGJ7920XX建筑樁基技術規范 JGJ94-20XX 施工手冊(第五版)第二章 工程概況2。1 工程概況廈門軌道交通1號線董任站南側地塊(0。00以下部分)配套項目,位于杏錦路西側,北臨規劃路二,南臨三南路,西側現狀為水泥路,未來規劃為30米寬的城市綠化帶以及北溪引水干渠.項目總用地面積23955.094m2,總設計建筑面積(含擬建地上部分)139144。70,其中:地上98897.26平方米,地下40247。44平方米。本工程地上部分為14#四棟高層及57#裙房建筑組成并設滿堂地下室,地下室為兩層3、,局部為一層,地下一層為配套用房及車庫,地下二層平時為車庫,戰時部分為人防,設置2個甲類六級二等人員隱蔽所。地下室為結構體系為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基礎形式采用旋挖灌注樁及局部采用筏板基礎,地下室防水設計等級為I級。本工程設計工程樁共1162根,其中主樓樁(ZH1)611根,樁徑800mm,有效樁長37m且進入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巖不少于10m,樁身混凝土強度為C40P8,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600KN。裙樓樁(ZH2)551根,樁徑900mm,有效樁長23m,樁身混凝土強度為C40P8,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3000KN,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為1600KN。2.2 區域地質概況根據區域地4、質構造、新構造運動和地震活動資料,擬建場地所在區域位于“長樂-詔安NE向斷裂帶的南段,主要受NE向和NW向兩組斷裂的控制。燕山期以來的斷裂切割及差異升降,形成斷塊丘陵、斷陷谷地港灣、島嶼的地貌格局。屬閩東南沿海中新代構造活動帶中的相對穩定地塊。根據區域地質構造、新構造運動和地震活動資料,廈門市及周圍構造格局定型于燕山晚期,屬閩東南沿海中新代構造活動帶中的相對穩定地塊.本場地及周圍不存在發震斷裂,無不良地質作用,因此場地整體穩定性相對較好。2。3場地巖土工程條件2.3.1場地位置及地形地貌董任站南地塊位于廈門市集美區集美新城核心區,杏錦路西側,擬建軌道交通1號線董任站南側。場地原始地貌類型屬河流5、堆積地貌,原地勢較低洼,后因建設需要對場地進行回填整平。擬建場地周邊環境較為簡單,現場地除局部地段尚未回填到位外,總體較平坦開闊,主要為菜地及空地覆蓋,零星分布有工廠倉庫及低矮民房.地面標高24m.離地塊右側邊線10m外杏錦路有電力、通訊、供水等管線(道)等分布,對地塊影響有限。場地內覆蓋層主要為第四系人工填土、沖海積層、殘積層,其基底基巖主要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花崗巖()。2.3.2 地層巖性根據鉆探結果,場地在勘探深度范圍內所分布的地層有:1-1雜填土、15中砂、22淤泥質粘土、3-1粉質粘土、3-4中砂、111殘積砂質粘性土、171全風化花崗巖、17-2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巖、173碎塊狀強6、風化花崗巖、17-4中風化花崗巖.現對其分布情況自上而下簡述如下:11雜填土(Q4ml):灰黃色、灰褐色,稍濕、松散,主要由碎磚、碎石、生活垃圾及粘性土組成,含少量角礫及建筑垃圾,分布于場地表層,揭示厚度為2。405。00m。15填砂(中砂)(Q4ml):灰色,松散,飽和,為魚塘后期回填,基坑開挖時要清除,無實際工程意義。22淤泥質粘土(Q4al+pl):灰黑色;軟塑;成份以粘粒為主、含少量砂粒;切面有光澤、干強度高、高韌性、無搖振反應,粘性較好,具高壓縮性。分布于場地表層,全場大部分鉆孔有分布。層頂埋深2。409.25m,層頂標高-7。120。48m,揭示厚度為0。605.00m。31粉質粘7、土(Q4al+pl):淺黃色;可塑;成份以粘粉粒為主、含少量砂粒;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無搖振反應,粘性較好,具中等壓縮性.分布于場地表層,全場大部分位置有分布,層頂埋深3。208。20m,層頂標高0。405.56m,揭示厚度為0。708。20m。34中砂(Q4al+pl):淺灰色,稍中密、濕飽和。主要由次圓狀石英質中砂、細砂組成,含泥質約15,含少量細礫.分選一般。層頂埋深10.4012.20m,層頂標高9。510.03m,揭示厚度為0.50-2。60m。111殘積砂質粘性土(Q4el):呈灰黃、淺灰白色,濕很濕,可硬塑狀.該土層系花崗巖風化產物,具殘余結構強度.主要由長石等風8、化形成的次生粘土礦物及石英質砂礫組成。該層全場分布,基坑孔和多層建筑孔大都為揭穿.層頂埋深3。8014。10m,層頂標高11.200。16m,揭示厚度為3.8017。50m。171全風化花崗巖(): 呈褐黃、淺灰白色,濕,堅硬狀。原巖結構較清晰,絕大部分長石等易風化礦物已風化成次生粘土礦物。巖芯呈堅硬土狀。主要由長石等風化形成的次生粘土礦物及石英質顆粒組成。用手容易掰斷,遇水易崩解軟化成泥.該層巖體與其上的殘積土呈漸變過度關系,性質與土體類似,該層全場分布,層頂埋深14。5026。60m,層頂標高-23.6811.93m,揭示厚度為2.9013。60m。17-2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巖(): 呈褐黃9、色,堅硬狀。花崗結構較清晰,但巖石礦物組織結構基本破壞。大部分長石等易風化礦物已風化成次生粘土礦物,僅殘留少量未完成風化的長石礦物硬核.遇水易軟化.該層全場分布,層頂埋深18。9034.20m,層頂標高31.5617。04m,揭示厚度為2。2054.50m。173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呈褐黃色,中粗粒花崗結構清晰,但巖石礦物組織結構已嚴重破壞.大部分長石等已風化變質,其中部分已風化成粘土礦物,網紋狀裂隙極發育。該層高層孔大都有分布,且大都為揭穿,層頂埋深60。2075。30m,層頂標高71。9557.16m,揭示厚度為0。7012。15m.174中風化花崗巖():淺灰、褐黃色,主要礦物成份為10、長石、石英,少量暗色礦物.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該層位在大部分高層建筑勘探孔內有揭露,層頂埋深61。2070.60m,層頂標高-67.90-59。54m,揭示厚度為3。807.30m。2。4地下水埋藏條件與性質場地地下水主要賦存于填土及3-4中砂層的孔隙中以及殘積土、全風化巖、散體狀強風化巖孔隙網狀裂中和塊狀強風化巖、中風化裂隙中。填土中地下水總體為上層滯水,其余各層地下水總體屬承壓水(局部相對隔水層缺失的部位為潛水)。11雜填土總體為弱透水層透水層、1-5填砂總體屬強透水層,但總體厚度小,受降雨影響較為明顯,預計水量不會太大;中砂3-4層總體屬透水強透水層,水量較豐富,為主要含水段;殘積11、土及全風化、散體狀強風化巖層呈漸變關系,滲透性具有自上向下增強的趨勢,但總體均屬弱透水層,水量不大;塊狀強風化及中風化巖滲透性主要受裂隙特征控制,從揭示情況看,裂隙很發育發育,但多屬壓性閉合裂隙,滲透性差,總的水量也不大,當然不排除局部存在張性裂隙帶,水量較豐富的可能。2-2及31層屬微透水層或相對隔水層。除填土層外,其余各層地下水具有明顯水力聯系。場地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及地下水側向徑流補給,并通過蒸發及地下水側向徑流等方式排泄,地下水總體流向東南.勘察時測得的混合地下水位埋深約12m左右,標高為0.111.69m,3-4中砂承壓水位標高與混合地下水位相當。勘察期間屬近豐水期。根據場地地形地12、貌、地層條件及區域資料,地下水年水位變幅在2。00左右。第三章 樁端后壓注漿技術作用機理灌注樁的單樁承載力在樁身混凝土強度足夠的情況下主要取決于地基對樁的阻力,包括樁側表面摩阻力和樁底土層承載力,因此施工過程中對土層的擾動,樁底沉渣厚度,樁側泥皮等均會對其承載力產生影響。灌注樁后注漿技術作用機理是指在樁體形成后由樁端或樁側的預埋管壓入水泥漿,通過漿液的擠密方式消除泥漿護壁灌注樁的樁側泥皮或樁底沉渣的缺陷,改善樁周土體質量,使樁周一定范圍的土體得到加固,土體強度增加,增大樁側摩阻力和樁端承載力,從而提高單樁承載力。第四章 后注漿工藝流程1、后注漿工藝流程鉆孔定位安裝注漿管及注漿閥安裝鋼筋籠制作、13、驗收成孔清孔下鋼筋籠注漿管連接質量驗收鋼筋籠連接、質量驗收灌注混凝土混凝土澆筑完成12小時后通水劈裂樁身混凝土養護25天注漿管壓水試驗拌制水泥漿填寫施工記錄壓注水泥漿注漿完成地面注漿管清洗2、注漿管制作與安裝1材料:注漿管管材用DN25鋼管(滿足管與管連接的綜合聯結強度),采用絲扣連接。2。注漿底閥:注漿底閥應能承受1MPa以上靜水壓力,外部保護層應能抵抗砂石等硬質物的刮撞而不致使注漿閥受損并帶有逆止功能。注漿閥端部15cm內先用膠帶纏緊密封,再用膠皮包裹扎牢。3。注漿管安裝:制作鋼筋籠的同時安裝注漿管,安裝方法如下:在下鋼筋籠前,將設計的樁底壓漿管置于鋼筋籠內側,對稱均布兩根,與鋼筋主筋平行14、,并用鐵絲臨時固定,宜采用活結避免發生鋼筋浮籠時注漿管跟隨上浮。在安裝的過程中每下一節即向管內注滿水排除管內殘余空氣.安裝時要求樁底注漿閥超出鋼筋籠50mm,上端出露地表約0。3米,并固定于孔口,做好標記。3、預壓水注漿閥劈裂及注漿時間混凝土澆筑12小時后做清水劈通,以便劈裂樁底混凝土保護層,打通注漿通道。注漿作業宜在2天后開始,不得遲于成樁后30天。預壓水時間控制:注意觀察壓力表,當壓力表的壓力上升一定時壓力驟降的情況下表明已劈裂樁底混凝土保護層,為保證預壓水打通注漿通道,此時須繼續控制預壓水1分鐘,以滿足要求。這是提高注漿成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4、 注漿前壓水實驗注漿前壓水實驗是樁底注漿一15、道重要工序。除起到一般注漿工程的三個作用外(即檢查設備及系統的密封性與完好率,確定注漿初壓及確定注漿起始濃度和注漿配合比,)在樁底注漿中還有三個重要作用:(1)疏通注漿通道;(2)將沉渣及泥皮中的細粒部分壓至加固范圍內;(3)壓水量一般控制在0.2方以內,壓水時間12分鐘,以壓通為準(即壓通后壓力表明顯下降)。5、注漿施工注漿原則:以可注入為準,盡可能采用濃漿,低壓慢注及連續注漿,以利于定量水泥漿體留駐樁底有效范圍內.注漿作業宜于成樁2天后開始,不宜遲于成樁后30天。 其工藝參數由現場試注漿及設計院確定后,可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如下范圍內控制:1。 壓水壓力:以壓通為準。難以壓通的注漿管,壓水壓16、力可提高到大于5Mpa。2.注漿漿液水灰比:0。5:1,先稀后濃。3注漿終壓: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XX 第6。7。4條:樁端終止注漿壓力應根據土層性質及注漿點深度確定,對于風化巖、非飽和黏性土及粉土,注漿壓力宜為310Mpa;對于飽和土層注漿壓力宜為1.24Mpa,軟土宜取低值,密實粘性土宜取高值.本工程樁端持力層為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巖或全風化花崗巖,注漿壓力宜取低值,取35Mpa。4。 每桶水泥(水泥350kg)漿攪拌時間:1-3分鐘.5. 注漿量: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XX 第6。7。4條:單樁注漿量的設計應根據樁徑、樁長、樁端、樁側土層性質、單樁承載力增幅及是否復17、式注漿等因素確定,可按下式估算:GC=pd+snd (6.7。4)式中:p、s-分別為樁端、樁側注漿量經驗系數,p=1.51。8,當取小值時:p=1。5;本工程為樁端注漿,由上式計算得單樁注漿量為:當d=800mm時,GC=1200kg;當d=900mm時,GC=1350kg;按水灰比為0.5,計算單樁水泥用量為:d=800mm時,單樁水泥用量:750kg; d=900mm時,單樁水泥用量:844kg;采用P0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強度不低于30MPa.6.注漿配合比:水泥:水是2:1。7注漿方式與注漿時間:采用連續注漿方式,單樁分兩次次注漿,每根注漿管各一次,現場采用定型化攪拌桶進行18、拌制水泥漿,每桶注漿的水泥用量為350kg,注漿壓力應從小到大,緩慢逐步提高,為滿足施工進度及注漿連續性,兩根注漿管停歇時間設置為在1015分鐘.8.注漿壓力要求:ZH-1注漿壓力不小于5。0MPa;ZH2注漿壓力不小于4。0MPa。注漿流量不宜超過75L/min,每根管注漿時間不得小于18分鐘,總注漿時間不宜小于40分鐘.9。終止注漿條件:注漿量和注漿壓力均達到設計要求,注漿總量已達到設計值的75,且注漿壓力超過設計值;當注漿量達到設計要求時但壓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加大注漿量至1。75t(以水泥量計)且最終壓力值不小于3.5MPa.6、注漿質量保證1 嚴格按施工組織方案及設計要求實施注漿。19、2 技術人員跟班指導注漿作業,做好作業記錄,從注漿管制作安裝,預壓水疏通注漿通道,到實施注漿應及時如實記錄。3 注漿順序必須先進行周邊樁的注漿,后中間樁;同一承臺樁或距離比較近的樁需在同一天注漿完成。4. 嚴格執行注漿標準,嚴格控制水泥漿水灰比及拌制時間,在攪拌水泥漿前應用按攪拌桶的體積計算出水泥漿配比所需要的水的容量,并做好標記。5力爭最大限度提高注漿管設置成功率,注漿管設置成功是注漿成功的前提,埋設兩根注漿管,若只有一根管可灌注,應調整注漿工藝參數,改以稀水泥漿為主,先稀后濃,注漿時間不得小于50分鐘,使之用單管能注入預定水泥量,或地表出現水泥漿,可停止注漿。其制約因數很多,關鍵在于操作者20、認真謹慎,精心施工,并對之加保護。6。 在水泥漿攪拌好后,放入過濾網進行過濾,防止有水泥顆粒進入注漿管路中,造成壓力過高或管路堵塞。7。注漿管路系統連接:注漿管用三通與注漿導管進行連接。接口處一定要嚴密,以保證注漿壓力的準確性。8。注漿管采用絲扣連接,孔口安裝時用管箍連接注漿管,并在孔口連接時在注漿管上口全部滿焊,經質檢人員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入下一道工序。9. 注漿管與鋼筋籠固定均采用12鉛絲綁扎,樁端注漿管綁扎于加勁箍外側,與鋼筋籠主筋靠緊綁扎固定, 每道加勁箍處設綁扎點。10. 空孔段注漿導管連接應牢靠密閉.11. 鋼筋籠入沉放過程中不宜反復向下沖撞和扭動,下部注漿導管應沉放到底,嚴禁21、懸吊。12.經常檢查巡視待注漿樁導管留口的保護情況。13. 后注漿施工操作應嚴格按后注漿施工工藝要求實施,遇特殊情況及時上報并如實記錄。14。停止注漿時應關閉三通下閥門打開上閥門確保水泥漿不會從注漿導管中溢出.7、安全管理及防護措施1。現場電線路及安裝各種電器設備,必須由正式電工操作,非電工人員不準操作; 2.現場注漿過程中,施工人員要特別注意樁基完成卻未填埋的樁孔.3.施工前應檢查高壓設備和管路系統,其壓力和流量需要滿足設計要求。泵體注漿管不得有任何雜物,各類密封圈必須完整良好無泄露現象.安全閥中的安全銷要進行試壓檢驗,必須保證達到規定壓力時,能斷銷卸壓,決不能輕易安裝未經試壓檢驗的自制安全銷。高壓泵必須指定專人操作,壓力表應定期檢修驗定,保證正常使用。4.必須經常檢查管道及接頭有無破損,若發現破損,應立即更換,否則停止施工操作,以防發生高壓液體噴出造成損失或安全事故。5。現場注漿管路應合理布置,穿過現場道路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車輛碾壓注漿導管。6.注漿施工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看護注漿壓力表,當注漿漿液不進壓力升高很快時應立即停止注漿,查明是否產生堵管,未排除故障前不得進行強制注漿造成炸管事故。如果判斷不是堵管時可穩壓10分鐘后結束注漿,也可采用連續開關加壓泵的方法進行加壓.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