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澆筑專項施工組織設計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9787
2023-07-10
5頁
24.50KB
1、混凝土澆筑 預拌混凝土檢查其到場是否按提出的技術要求供應,現場是否做到平衡調度,是否做到不等車、不壓車;檢查現場混凝土澆筑文明施工情況等.為此,要求混凝土責任工程師必須嚴格按標淮檢查。 1.1 底板混凝土澆筑: 1。1。1 工藝流程: 預拌混凝土入場驗收施工測量混凝土澆筑養護測溫 施工測量:標高控制:測量人員在底板澆筑前,在防水保護墻上彈出高與底板標高20cm的水平控制線,同時在馬凳上焊標高筋,間距2米一個,控制底板表面標高。 澆筑要求 1。1。3.1 振搗時要求振搗棒快插慢拔,在振搗過程中,將振搗棒上下略有抽動,以使上下振動均勻,每次振搗時間一般以2030s為宜,但還應視混凝土表面無明顯下沉2、,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振搗棒移動間距為1。5倍振搗半徑。 1.1。3.2 分層澆筑時,振搗棒應插入下層5c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接縫。 1。1.3。3 對300外墻位置,應等底板混凝土流動性變小但未到初凝,再澆筑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如有混凝土漏出,隨漏隨鏟,直至其標高,并且底板無多余混凝土。 1.1。3.4 振搗過程中,要防止振動模板,并盡量避免碰動鋼筋、管道、止水帶、預埋件等. 。5 每振搗完一段,隨即用刮杠刮平,木抹抹平。 1.2 墻體混凝土澆筑: 墻體混凝土澆筑工藝流程: 插筋上纏上塑料布攪拌混凝土澆水潤濕澆筑減石混凝土混凝土驗收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搗找平泵管清洗泵管拆除。 3、插筋上纏上塑料布: 澆筑混凝土之前(包括頂板砼澆筑時),在墻體插筋上纏上塑料布,防止澆筑墻體混凝土時污染墻體插筋,澆筑完后及時清除干凈。 1。2.3 測量放線:澆筑混凝土之前,測量人員依據標高點將標高投測到墻體鋼筋上.混凝土澆筑后,應保證墻體標高為板底以上4cm,并在剔鑿完混凝土的施工縫以后,墻體的高度為頂板下下標高上35mm. 1.2。4 攪拌混凝土:現場攪拌混凝土之前,按照配合比及準備澆筑混凝土的方量將摻和料、外加劑稱量完畢,攪拌機試運轉,電子稱校核,與監理一同開盤鑒定. 1.2。5 澆筑減石混凝土:在澆筑混凝土之前,首先澆筑與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減石混凝土,澆筑厚度為35cm。減石混凝土澆筑4、要隨著澆筑混凝土進行,要比澆筑混凝土提前10分鐘左右,提前時間不得過長。 1.2。6 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澆筑一次澆筑厚度為40cm,混凝土布料管下料從墻的一端開始,沿著墻進行下料,避免在一處下料。控制下料高度為事先準備一根尺桿,尺桿用紅白油漆間隔涂刷,紅白道長度為400mm,在下料過程中用尺桿檢查下料高度,當一端墻體澆筑完一層以后,轉入下道墻體澆筑混凝土。 1。2。7 混凝土振搗:混凝土振搗棒要快插慢拔,澆筑時用低壓電燈照射進行,振搗時間控制為混凝土不在沉落,且混凝土氣泡不再出現為止,同時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混凝土振搗棒要插入下層混凝土5cm,以保證混凝土結合嚴密,為保證振搗棒插入深度,在混凝5、土振搗棒上每40cm處纏一道膠布,做為振搗手控制振搗棒的插入深度。在門窗洞口處鋼筋較密,此處混凝土振搗采用30的振搗棒進行。 1。2。8 找平:混凝土澆筑完以后,施工人員按照事先設好的標高進行找平,鏟出高的混凝土,將低處混凝土補足高度。 地上外墻及樓梯間、電梯井墻體在每層頂部水平施工縫不得留設成“L形導墻,這是因為此處強度較低,不能滿足結構要求,頂板混凝土必須澆筑為一個整體。 1。3 頂板混凝土澆筑 1。3。1 工藝流程: 清理模板施工測量搭設澆筑混凝土的馬道攪拌混凝土將施工縫處的混凝土澆水潤濕混凝土驗收澆筑頂板混凝土找平收面 1。3.2 清理模板:采用氣泵將模板上的雜物清理干凈.將雜物吹到頂6、板的預留孔處,從預留孔處清除干凈. 1。3.3 施工測量:測量人員從標高控制點將標高投測到作業面上,將墻體的50cm標高控制線引測在墻體暗柱的主筋上.用小白線連接標高控制點。 1。3.4 搭設澆筑混凝土的馬道:用螺紋20的鋼筋做馬凳,馬凳上鋪設腳手板。馬凳的做法見下圖:凡是施工人員需要站立的地方均需滿鋪腳手板。 1。3。5 將施工縫處的混凝土用水潤濕:澆筑混凝土之前,施工人員用噴霧器將墻體施工縫處混凝土統一澆水一邊。 1。3。6 澆筑頂板混凝土:將泵管接到作業面上,接頭統一檢查一邊,沒有問題后,開始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泵管離澆筑位置不得超過2m。混凝土泵管處設置兩個振搗棒,混凝土振搗時間宜為107、30秒,應控制在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和不冒氣泡為止,振搗器應快插慢拔,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遺漏,做到均勻振實.移動間距40cm。混凝土澆筑時,人員不得站在已經綁扎好的鋼筋之上,腳手板隨著混凝土的澆筑推進而撤除。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時再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由于踏步一次成活,所以踏步標高為建筑標高,比結構標高高出3cm。并且要對踏步進行壓光處理.混凝土澆筑時配備一個鋼筋工,一個木工。木工鋼筋工隨時檢查鋼筋模板情況,如有移位及時調整。另組織一個電工班組,一個水暖班組,負責現場用電和電預留管不移位。8、水暖班組負責水預留管不移位。 找平收面:混凝土澆筑完成以后,瓦工進行找平工作,用4m刮桿依照事先焊好的標高控制筋將混凝土刮平,特別對墻根處必須控制其高差在3mm,尤其是墻體兩側要一致。頂板混凝土分兩次進行抹壓.樓梯踏步面層進行三次收面,第三遍壓光處理。 1。4 澆筑混凝土時的注意事項 1。4.1 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澆筑時,先澆筑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后澆筑強度等級低的混凝土(必須在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中間用雙層鋼板網相隔. 1.4。2 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應派專人看護模板,發現模板有變形、位移時立即停止澆筑,并在已澆筑的混凝土凝結前修整完好。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凝固前及時用濕抹布將局部9、漏漿擦去和清除,澆筑板、梁混凝土時為防止污染鋼筋用塑料布在墻體插筋上。每層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凝固前,必須順南北或東西方向用掃帚(帚茬硬度、布置均勻)掃毛,掃毛紋路要清晰均勻、方向及深淺一致。 1。4.4 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自由高度不得超過2m,澆筑的豎向結構高度超過3m時,采用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1。4.5 在混凝土終凝前,必須用鐵抹子把非結構性表面裂縫(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縮產生)修整壓平(然后再覆蓋養護)。 1.4。6 澆筑剪力墻中門窗洞口位置混凝土時,應從門窗洞口兩側同時下料,且高差不宜太太。先澆筑窗臺下部,后澆筑窗與窗、窗與門、門與門間墻。樓梯段混凝土宜自上而下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10、,達到踏步位置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將踏步上表面抹平。樓梯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成。 兩泵管間橡皮墊、卡具必須套上,拆泵管時管內混凝土清洗干凈。接泵管時,把泵管連接端80cm范圍內混凝土掏凈,并把接頭檫干凈。 2 混凝土施工縫留置與處理: 2。1 施工縫留置 墻體施工縫留置: 水平施工縫:由于墻體按層澆筑,其水平施工縫位置設在頂板底,澆筑時應高于板底4050mm,保證其剔鑿掉軟弱層后仍高于板底35mm. 豎向施工縫:留設位置按流水段分劃位置設置。留置采用雙層鋼絲網,鋼絲網固定在墻體鋼筋上,鋼絲網要求綁扎牢固,并在鋼絲網后用木方支頂。 頂板的施工縫留置: 留設位置按流11、水段分界位置設置,在施工縫處用15mm厚、寬為20mm的多層板釘在頂板模板上,兩層板筋之間綁扎兩層鋼絲網,并加木方支頂,在上層鋼筋網片上,用15mm厚、20mm寬的多層板釘在木方上,澆筑完畢混凝土以后,將施工縫處的多層板、木方拆除并進行施工縫處理。 樓梯間休息平臺處施工縫留置: 樓梯為剪刀型樓梯,其施工縫留置的位置見圖示.平臺梁在剪力墻一側按照梁的斷面尺寸用鋼絲網綁在墻體鋼筋上,留出梁豁,梁豁的尺寸每側比梁的斷面小40mm,以保證處理完施工縫后,使梁豁的尺寸每側比梁的尺寸小35mm。 2。2 抗滲混凝土細部構造處理: 2.2。1 地下室外墻水平施工處理完畢后固定BW橡膠止水條,止水條應放置在墻12、體中部,并用鋼釘釘牢。 2.2。2 地下室外墻豎向施工縫須加鋼板止水帶(3002mm),由于鋼板止水帶應設置在施工縫中部,因此在設施工縫時必須過鋼板中部5cm以上,以保證施工縫處理完后其位置在鋼板中部。 2。2。3 外墻穿墻螺栓:穿墻螺栓使用工具式螺栓,中部均加止水片,拆模后防水層施工前用膨脹砂漿堵孔。 2。2.4 穿墻管或穿墻套管:穿墻管預埋帶有止水環的套管,主管及套管均應在澆灌混凝土前埋設。主管與套管之間用密封膏封嚴,套管外壁加焊的10100mm止水環應為滿焊并居墻體中央。套管固定后澆灌混凝土,止水環兩側混凝土要振搗密實,防止漏振。 2。3 施工縫的處理措施 2.3。1 墻體豎向施工縫的處13、理:當墻模拆除后,在距施工縫50mm處的墻面上兩側均勻彈線,用云石機沿墨線切一道5mm深的直縫,再用釬子將直縫以外的混凝土(包括松散石子)剔除,清理干凈,露出堅實混凝土,保證混凝土接槎質量.地下室外墻應保證剔鑿完后施工縫在止水鋼板中部。 2.3。2 墻體頂部水平施工縫處理:墻體模板拆除后,彈出頂板底線,并在板底線上5mm處在彈一根線,用云石機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直縫,剔除混凝土軟弱層,清理干凈,顯露堅硬石子。對外墻和樓梯間、電梯間墻體的導墻體除掉不密實部分后,導墻寬度在9cm左右,高度略高于樓板面。 墻底部施工縫的處理:墻邊線放出后,沿其邊線向內5mm用云石機切齊,剔除混凝土軟弱層,并加以充14、分濕潤和沖洗干凈且不得積水,保證混凝土接縫處的質量. 頂板施工縫的處理:頂板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后即可進行處理。剔鑿前彈線并用云石機切齊,再將松散石子剔鑿掉并清理干凈。 2。4 施工縫處混凝土的澆筑 在澆筑混凝土前,在施工縫處鋪一層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減石子水泥砂漿,厚度3cm5cm。新澆筑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3 混凝土養護: 3.1 為保證已澆好的混凝土在規定的齡期內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且防止產生收縮裂縫,必須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工作。 對已澆筑完畢的混凝土,應在12h后加以覆蓋和澆水.對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對有抗滲性要15、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對樓板夏季高溫時增加澆水次數并要保證表面濕潤,用塑料布覆蓋嚴密,并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嚴防混凝土裂紋的出現。 3.2 大體積混凝土養護:為降低底板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底板采用覆蓋保濕保溫養護方法。混凝土成型后,先在混凝土表面覆蓋一層塑料布對混凝土進行保濕養護,然后根據水化熱計算覆蓋草簾覆蓋。 3。3 大體積混凝土(底板)測溫要求: 為了有效的保證底板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熱反應期間,不產生過大的溫差,從而出現溫度裂縫,需要嚴格觀察其內外溫差。測溫點每間隔約12米設測溫點一點,測溫點測溫深度分別為10cm、45cm、80cm.測溫點采用測溫導線直接埋入底板內,鋼筋隱蔽驗收后,將測溫導線固定在插入底板的鋼筋上。測溫采用便攜式儀進行測溫.測溫從養護開始,升溫階段每4個小時測一次,降溫階段每8小時測一次,同時記錄大氣溫度,指派專人實施全日監控,詳細做好記錄。當混凝土內部溫度與環境溫度相同時,停止測溫。 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為50.3與表面溫度33.8相差未達到25度。混凝土表面溫度33。8與大氣平均溫度為24相差9.8度。未達到25度。故不采取其它措施,即可保證混凝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