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質量缺陷處理施工方案講述(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699868
2023-07-10
9頁
26KB
1、一、 工程概況二、 二、混凝土常見表面缺陷的識別及預防(1)氣孔1、氣孔的表現特征:分散、單獨,小于10mm的氣孔。2、產生原因:(1)骨料級配不合理,粗集料過多,細粒料偏少;(2)骨料大小不當,針片狀顆粒含量較多;(3)用水量較大,水灰比較高的混凝土;(4)振搗不充分;(5)使用表面刷油的鋼模板。3、處理辦法:(1)把好材料關。嚴格控制骨料大小和針片顆粒含量,備料時要認真篩選,剔除不合格材料;(2)選擇合理級配,使粗集料和細粒料比率適中;(3)選擇適當的水灰比;(4)高度重視混凝土的振搗;(5)確保模板堅硬,涂抹適當厚度的脫模劑。(2)塑性開裂1、其表現特征:裂紋,通常不延續,多發生在頂面.2、2、產生的原因:(1)溫縮是混凝土開裂的重要原因;(2)早期干縮是混凝土產生裂紋的又一重要原因;(3)混凝土硬化之前沉降也會造成開裂;(4)基層不平整也會造成混凝土的開裂;(5)單位用水量過大,水泥用量過大都可能導致混凝土開裂。3、處理辦法:(1)嚴格控制水灰比,減少混凝土拌和物中的含水量;(2)選用適合的水泥,合格的沙石料并準確掌握配合比;(3)加強養護,混凝土收面后,可以采用噴霧養護,以增加空氣濕度和補充混凝土過早蒸發的水份。在混凝土終凝后立即覆蓋草袋(或沙、土工布)并充分灑水養護,以保證混凝土強度的正常增長,防止因失水過快而產生干縮裂紋。(3)應力開裂1、應力開裂的表現特征:通常產生較長3、橫距相同的裂紋。2、產生的原因:(1)已硬化混凝土溫度變化;(2)過早承重;(3) 拆模(底模)過早。3、處理辦法:(1)檢查構造鋼筋的設計和施工縫的位置;(2)注意澆筑程序.(4)蜂窩、麻面、露筋及孔洞1、蜂窩麻面的表現特征:露石和粗糙表面.2、產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且沒有涂刷隔離劑、模板拼縫不嚴密,混凝土振搗不實,有少振、漏振現象,混凝土配比計量不準確,攪拌不均勻,和易性差,節點處鋼筋密集,混凝土粗骨料粒徑過大等。3、處理辦法1)對于數量較少的蜂窩、麻面、露筋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5水泥砂漿抹面處理,一般在處理前需用鋼絲刷刷凈浮灰并用水沖洗干凈,潤濕后直接抹水泥砂漿.2)當蜂窩和露筋4、嚴重時,應鑿除其不實的浮動石子,用水沖洗干凈充分潤濕后,先刷一道素水泥漿,再用比原混凝土強度高一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堵塞搗實。3)當混凝土結構構件出現孔洞時,首先應剔鑿掉其附近的不密實混凝土或裸露的石子,用水沖洗干凈保持濕潤72h以后噴涂一道素水泥漿,用比原混凝土等級高一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堵塞搗實。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不大于0.5并摻經試驗確定的一定數量的鋁粉作為膨脹劑,為防孔洞頂部在填塞混凝土時形成死角,支模時在孔洞上部要形成一定的斜角,以保證混凝土的充盈,脫模后鑿除多余的混凝土。(5)失準(錯牙)1、失準(錯牙)的表現特征:凸出、成波形或其他種類與原設計不符的情況.2、產生的原因:(1)5、模板安裝不準確;(2)澆筑時,在荷載作用下或由于模板含水量發生變化而造成變形。3、處理辦法:(1)檢測模板是否順直;(2)檢查是否有足夠的模板固定夾具,模板加固是否穩定可靠;(3)檢測澆筑頻率和混凝土數量,避免超過模板設計的承載力;(4)使用木模板時,避免模板中的含水量變化過大。(6)掉落(掉角)1、掉落(掉角)的表現特征:硬化的混凝土掉落。2、產生的原因:(1)拆模過早.提前拆模時,施工中不小心而使模板與混凝土結構發生碰撞,極易產生掉落;(2)混凝土本身的強度過低,不能承受碰撞;(3)集料不符合要求,易碎;(4)模板表面粗糙,脫模劑涂抹不勻,混凝土與模板粘附在一起,拆模時造成脫皮。3、處理辦6、法:(1)檢查混凝土強度是否達到拆模強度;(2)延長拆模時間,特別是在較冷的天氣;(3)檢查模板的設計,清理和涂抹脫模劑的情況。(7)鹽霜1、鹽霜的表現特征:象粉筆狀的白色粉粒或沉淀物.2、產生的原因:常常由于雨水作用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溶性碳酸鈣。3、處理辦法:(1)在澆筑完后的最初幾天要注意防雨;(2)空氣潮濕時能減少碳化作用,而干燥條件下能增加碳化作用。(8)集料透露(俗稱“石子斑)1、集料透露的表現特征: 大小相近的深色斑點并呈粗集料狀.2、產生的原因:在模板面與粗骨料之間的接觸處由于振搗而造成細集料及其結合水的離析.3、處理辦法:(1)模板加固要好,減少模板的晃動;(2)增加含沙率;(7、3)使用相同連續級配的集料;(4)使用插入式振搗器。(9)污染(變色)1、污染的表現特征: 混凝土表面呈現與混合料組成材料無關的變色;混凝土表面呈奶黃色或棕色;有時露沙。2、產生的原因:(1)受鋼筋或綁扎接頭污染;(2)受模板面上或脫模劑中的顏色或污物污染;(3)脫模劑的污染;(4)鋼模板表面未清3、處理辦法:(1)確保模板上沒有污染混凝土的物質;(2)確保脫模劑純凈,防止已涂脫模劑的模板受污染;(3)不要抹過多的脫模劑,在混凝土澆筑前一天抹脫模劑。三、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補(1)調配顏色普通水泥+ 粉煤灰+ 水;普通水泥+水。以上兩種配合比為保證修補材料和原混凝土的結合都可以考慮加膠。(2)控8、制吸水用水泥材料進行修補時,不能在干燥的混凝土表面上進行,這是因為干面會吸取用于修補的砂漿中的水份,從而將降低新材料與原混凝土表面的粘結,也會降低修補材料的質量和耐久性。修整的表面首先要浸濕,最好的做法是充分濕潤表面,在表面還有點潮濕的時候進行修補效果較佳。(3)打磨對于漏漿造成的掛簾和模板安裝不穩造成的失準(混凝土表面凸起) ,可以直接使用角模機(金剛磨盤)在混凝土表面打磨.(4)破碎邊角的修整對于因意外碰撞或拆模不小心造成的邊角破碎,在修補時應先把邊角修整成四邊形,灑水濕潤后使用沙漿進行修補.在修補前應調試混合料的顏色,爭取修補后的混凝土與原混凝土顏色一致.(5)氣孔的修飾1、把需要修補的9、部分用水濕潤;2、用鏝刀將調好的沙漿壓入氣孔,同時刮掉多余的沙漿;3、注意養護,待修補的沙漿達到一定強度后,使用角磨機打磨一遍.對于要求較高的地方可用沙紙進行打磨。(6)蜂窩麻面的修飾1、把松散的混凝土清除,直到露出堅硬的混凝土;2、把四周修整成四方形,鑿除的深度大致一樣;3、把需要修補的部分灑水使其充分濕潤;4、根據鑿除的深度決定使用沙漿或細石混凝土,將沙漿(或細石混凝土)壓入;5、灑水養護.四、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和主要類型裂縫分2種,一種是砼表面裂縫,另一種為樓板透縫。針對此現象,分別進行處理,具體處理辦法為:一、樓板表面裂縫: 1、沿裂縫鑿V字行口,深1.5m,鑿好后清理干凈。2、灌10、108膠入裂縫中,沿裂縫釘鋼絲網片3、用1:2水泥砂漿+膠水補平,兩邊接口處刷107膠水,4、待貫漿初凝固后,澆水養護。5、貫縫終凝后,用砂紙打磨與樓板表面一致。骨料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所占比例一般為混凝土絕對體積的8083%,因此,在選擇骨料時,應選擇線膨脹系數小、巖石彈模較低、表面清潔無弱包裹層、級配良好的骨料。砂除滿足骨料規范要求外,應適當放寬石粉或細粉含量,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且可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耐久性和抗裂性。有研究表明,砂子中石粉比例一般在1518%之間為宜。粉煤灰只要細度與水泥顆粒相當,燒失量小,含硫量和含堿量低,需水量較小,均可摻用在混凝土中使用。混凝土中摻用粉11、煤灰后,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耐久性,減少收縮,降低膠凝材料體系的水化熱,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抑制堿骨料反應,減少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等。這些諸多好處均將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高效減水劑和引氣劑復合使用對減少大體積混凝土單位用水量和膠凝材料用量,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學、熱學、變形、耐久性等性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是混凝土向高性能化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分。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在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況下,應盡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膠比)二摻(摻高效減水劑和高性能引氣劑)一高(高粉煤灰摻量)”的設計準則,生產出“高強、高12、韌性、中彈、低熱”的抗裂混凝土.(2)采用綜合措施,控制混凝土初始溫度 混凝土溫度和溫度變化對混凝土裂縫是極其敏感的。當混凝土從零應力溫度T2降低到混凝土開裂的溫度Tt時,t時刻的混凝土拉應力t超過了t時刻的混凝土極限拉應力tu.因此,通過降低混凝土內的水化熱溫度(主要通過摻用高效減水劑減少用水,減少膠凝材料,多摻粉煤灰和礦物摻和料)和混凝土初始溫度(通過骨料水冷和風冷降溫、加冰和加冷卻水拌和、各生產環節加強保溫以免冷量損失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初始溫度),減少和避免裂縫風險。(3)人工控制硬化混凝土內部溫度人工控制混凝土溫度的措施(如:體內埋設冷卻水管和風管、表面灑水冷卻、表面保溫材料保護)主要13、是針對后期而言,對早期因熱原因引起的裂縫是無助的。比如表面保溫材料保護可以減少內外溫差,但不可避免的招致混凝土體內溫度T1很高,從受約束而導致貫穿裂縫的角度看,是一個潛在惡化裂縫的條件。因為體內熱量遲早是要散發掉的。另外人工控制混凝土溫度還需注意的問題是防止“過速冷卻”和“超冷”,過速冷卻不僅會使混凝土溫度梯度過大,而且早期的過速超冷會影響水泥-膠體體系的水化程度和早期強度,更易產生早期熱裂縫.超冷會使混凝土溫差過大,引起溫差裂縫。(4)拆模后及時良好的養護新澆筑的混凝土就象剛剛出生的嬰兒,需要體貼關心和愛護。混凝土的養護不僅對防止早期表面裂縫顯得重要,它對混凝土后期強度的發展、混凝土的進一步14、成熟和耐久性等也同樣重要,在過去許多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對養護的重要性沒有充分的認識.(5)施工期制定嚴格的裂縫檢測、控制和診斷準則工程建設大多都實行業主負責經營和招標承包機制,制定嚴格的裂縫檢測、控制和診斷準則不僅有利于工程的管理和責任風險的劃分和分擔,而且為承包商和設計者提供技術創新和革新的機會,也有利于提高工程的總體施工和管理水平,建設符合設計要求、耐久的工程。五、成品保護1、要保證鋼筋和墊塊的位置正確,不得踩樓板、樓梯的彎起鋼筋,不得碰動預埋件和插筋。2、不用重物沖擊模板,不在梁或梁梯步模板吊幫上蹬踩,應搭設跳板,保護模板的牢固和嚴密。3、已澆筑樓板、樓梯踏步的上表面,混凝土要加以保護,15、必須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MPA以后,方準在面上進行操作及安裝結構用的支架和模板。4、冬期施工,在樓板上鋪設保溫材料覆蓋時,要鋪設腳手板,避免直接踩踏出現較深腳印或凹陷。5、混凝土表面泌水和浮漿應排除,待表面無積水時,宜進行二次壓實抹光。六、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措施1、為減少對工地周圍居民的噪音污染,夜間因工藝需要必須連續工作時,必須提前辦理夜間施工許可證并提前做好安民工作,把噪音污染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2、向機械操作工交底,減少不規范操作而產生的噪音。3、雨天施工時,泵車和砼攪拌運輸車在出現場前均要用水沖洗,以保證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潔.十、職業健康及安全保證措施1、新工人進場或變換工種的工人都16、要及時進行三級安全教育,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對砼澆筑工作存在的易發事故隱患進行分析,并提出預防措施及有關要求,使工人的安全意識提高,時刻牢記做好安全施工.2、實行班前安全活動,每天班前,由班長安排工作時,班長向隊組人員指出各工作部位安全注意事項。3、本工程使用的鋼管架,在材料運輸時,不得隨意亂丟,以免傷人。4、凡超過2m以上的操作部位,必須搭設操作平臺,不得違章臨邊、臨空施工。5、上班時必須戴安全帽、穿防滑膠底鞋,嚴禁酒后上班。6、砼泵機作業前,用按規定配制的水泥砂漿潤滑管道,潤滑管道或清管時,無關人員必須離開管道。7、泵送砼時,輸送管道的接頭應緊密可靠,安全閥必須完好,管道的架子要牢固,輸送前17、要試送,檢修時必須卸壓。施工人員操作時,嚴禁站在砼泵管口前操作,以防砼濺出傷人.8、使用震動器的作業人員,應穿膠鞋和戴絕緣手套。震搗設備應設有開關箱,并裝有漏電保護開關。9、振搗器停止使用時,應立即關閉電動機;搬動振搗器時,應切斷電源,以確保安全。不得用軟管和電纜線拖拉、扯動電動10、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設有足夠的照明設施。11、項目部負責安排人員做好各工作部位的安全防護設施,可由專業隊組完成.12、樓層洞口及高處應進行有效防護,以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13、每天值班工長及安全員必須巡視工地,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潛在安全因素及時提出,及時整改。14、發現違章行為,及時糾正。15、班組安全員每天對本班工作部位詳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或報告值班工長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