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道路施工測量及監控量測施工方案(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0260
2023-07-10
7頁
28.50KB
1、施工測量及監控量測一 施工測量、測量控制點的移交和復測工程上場后,由施工測量人員負責與監理工程師進行工程范圍測區內有關三角網點、水準網點和中線控制樁點等基本數據測量資料的移交工作,并按規定作好交接手續;同時在收到基本數據測量資料后進行復核驗算和復測工作,在此基礎上實施工程施工所需的施工測量工作。、施工測量施工測量工作選派有經驗的專業測量人員,采用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精密儀器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1)、根據監理工程師提供的測量數據資料研究布設自己的控制網點,增設的控制網點與監理工程師提供的三角網點和水準網點的基本數據完全吻合,同時滿足規定的施測精度。(2)、根據監理工程師提供的基本2、數據測量資料精確地測定建筑物的位置,進行施工放樣和全部測量數據的計算工作。(3)、在放測前10天將有關施工測量的意見報告(一式五份)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批,內容包括:施測方法和計算方法;操作規程;觀測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測量專業人員的設置等。(4)、施工全過程中,保護和保存好施工范圍內全部三角網點、水準網點和自己布設的控制點,使之容易進入和通視,防止移動和損壞。一旦發生移動和破壞立即報告監理工程師,并共同協商補救措施。(5)、全部測量數據和放樣均報監理工程師檢查,必要時在監理工程師的直接監督下進行對照測量。二 工程施工的監控量測本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由于基坑開挖、降水施工對地層產生擾動,有可能引起地表3、附近重要或高大建筑物變形或沉陷,危及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按規范要求進行施工監控量測,并根據監測成果,及時反饋信息指導施工,修正設計參數,優化施工工藝,變更施工方法,以確保建(構)筑物及作業人員、居民的安全。、監控量測的目的工程上場伊始,組織具備有豐富施工經驗、監測經驗及有結構受力計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成立專業監測小組,及時收集、整理各項監測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計算、分析、對比,以達到下列目的:1、通過監控量測了解基坑周圍土體在施工過程中的動態變化,明確工程施工對原始地層的影響程度及可能產生失穩的薄弱環節。預測基坑及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調整意見及應采取的4、安全措施,保證整個工程安全、可靠的推進。2、通過監控量測了解支護結構的受力和變位狀態,并對其安全穩定性進行評價。優化設計,使圍護結構達到優質、安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的效果。3、通過監控量測,了解工程施工對周圍地下管線的影響程度,以確保其處于安全的工作狀態。4、通過監控量測,了解施工降水效果及對周圍地下水位的影響程度。5、通過監控量測,為修正設計和施工參數、預估發展趨勢、確保工程質量及周邊管線的安全運營提供實測數據,是設計和施工的重要補充手段。6、通過監控量測,收集數據,為以后的類似工程設計、施工及規范修改提供參考和積累經驗。、監控量測的內容、周邊地下管線的位移、坑周地表沉降、周邊建筑物的沉降5、和傾斜、墻頂水平位移、墻頂沉降、土體側向變形、支撐軸力、工具柱沉降和變形、地下水位、空隙水壓力1、基坑支護結構的穩定性監測基坑支護結構的穩定性檢測主要包括:墻頂水平位移監測;墻頂垂直位移(沉降)監測。監測頻率開挖過程中2次天,精度取1mm。、墻頂水平位移監測監測方法:采用視準線法進行。即當經緯儀架設調平后,在基坑相反方向找一個固定的目標作為后視方向,用T型尺,設置在觀測點上,讀取數值。一般經緯儀正倒鏡4次讀數,取中數作為一次觀測。初始值要測兩遍,以保證無誤。以后每次觀測結果與初始值比較,求得測點的水平位移量。監測儀器:TDJ2經緯儀、精度2。監測點埋設:測點沿基坑周邊布置,在墻頂的測點處埋入(6、或打入)頂部為光滑凸球面的鋼制測釘,測釘與混凝土間結合牢固,不得松動。、墻頂垂直位移(沉降)監測監測方法:利用水準儀觀測測點高程變化情況。監測儀器:徠卡NA2型精密水準儀、精度0.5mm/km。監測點埋設:測點布置與樁頂水平位移監測相同。2、支撐穩定性監測支撐穩定性監測主要指橫撐軸力監測和豎撐變形監測。監測方法:采用支撐軸力計監測支撐軸力的變化,將軸力計電阻應變儀(片)安裝在鋼管支撐與圍護結構間,利用專用的支持器以保證加裝了軸力計的鋼管支撐正常工作,起到應有的支撐作用。監測儀器:鋼弦式支撐軸力計;數字式讀數儀。監測點埋設:支撐軸力監測點共設置16處,每施工段(30m)至少設一組,另在有地質代表7、性的支撐處加設測點。監測頻率:開挖過程中1次天、受力穩定后1次周,精度取1t。3、地表變形監測地表變形監測內容包括:地面沉降監測;基坑周圍土體水平位移監測;地下管線、構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監測。監測頻率圍護結構施工中1次天、開挖過程中2次天、主體結構施工中2次周,精度取1mm。、坑周地表沉降監測監測方法:利用水準儀觀測測點高程變化情況。監測儀器:徠卡NA2型精密水準儀、精度0.5mm/km。監測點埋設:每隔1520m一組,共計40處。測點為頂部光滑的具有凸球面的鋼制測釘,測釘打入土體中0.81m,測釘與土體間不允許松動。、地下管線、構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監測對地下管線、構筑物的監測主要是防止出現由8、于埋設處土層位移而導致地下管線、構筑物產生變形,以及防止管線的接頭部位由于變形產生開裂泄漏的事故。測點分布于每條管線上,范圍為基坑兩側各50m,點距1520m(管線處于基坑中的部分施工中采取特殊的懸吊保護措施,因此監測只對其在兩側土層中的部分進行),測點直接與被監測的管線和構筑物相連接,每側接近基坑的兩個測點加測水平位移。4、周圍建筑物監測周邊建筑物監測主要是通過對被保護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從而了解是否發生會引起傾斜或開裂的基礎不均勻沉降。監測頻率圍護結構施工中1次天、開挖過程中2次天、主體結構施工中2次周,精度取0.2mm。監測方法:利用水準儀觀測測點高程變化情況。監測儀器:徠卡NA2型精密水9、準儀、精度0.5mm/km。監測點埋設:在需保護的毗鄰建筑物的柱、樁、地面處設置測點。5、地下水位變化監測地下水位變化監測包括大口井降水效果監測和孔隙水壓力監測。監測頻率圍護結構施工中1次23天、土方開挖1次天、主體施工1次23天,精度取10mm。、降水效果監測監測方法:預埋水位測點在基坑外的土體內,測量水位的沉降,了解降水效果。監測儀器:徠卡NA2型精密水準儀、精度0.5mm/km。監測點埋設:觀測井布置在基坑兩側,距圍護樁12m。、空隙水壓力監測監測方法:采用孔隙水壓力計測量,其讀數可反映降水效果和土體內孔隙水壓力變化情況。監測儀器:孔隙水壓力計;讀數儀。監測點埋設:共設4個監測點。采用掛布法埋設孔隙水壓力計,分別布置于主體結構的頂板、中樓板、底板和圍護樁入土段。監測結果的計算處理系統。 監控量測的程序現場施工施監控量測監測結果處理系統監測結果綜合處理系統監測結果的綜合評價監測結果的形成地層支護結構安全穩定性判別地層、支護結構動態及現狀分析說明、提交修正設計、施工建議反饋設計施工是否改變設計施工方法新設計施工方法監控設計資料調研經驗類比理論分析發包人、規范要求調整設計參數、改變施工方法YN工程監控量測作為施工組織的核心內容之一被置于一個動態的管理體系之中,具體包括了預測、監控和反饋等幾個主要階段,具體見下圖:圖6-1 監控量測程序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