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專項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0474
2023-07-10
14頁
214KB
1、沙潁河周口至漯河段航道開發工程大路李航運樞紐施工三標段深基坑土方開挖專項施工方案批準:審核:校核:編制:中鐵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大路李航運樞紐三標段工程項目部二一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目 錄第一章編制依據3第二章工程概況4一、施工作業條件5二、施工準備5第四章深基坑土方開挖的技術措施6一、土方開挖原則6二、土方開挖的施工工序7三、土方施工質量控制措施8第五章基坑降排水措施9第六章深基坑變形、位移觀測與監控10一、概況10二、觀測與監控內容10三、觀測點的布置10四、監測時段和頻率11五、監測臨界狀態報警值12六、相關技術要求12第七章安全技術措施13一、深基坑土方開挖安全措施13二、基坑坍塌防治措施12、3三、安全文明措施14四、防洪防汛措施14第一章 編制依據1、沙潁河周口至漯河段航道開發工程大路李航運樞紐施工三標段施工招標文件及投標文件。2、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提供的已審批的設計施工圖紙。3、項目部編制的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和節點進度計劃.4、水運工程測量檢測質量檢驗標準JTS25820XX5、其它相關的施工驗收規范和安全技術規范。6、為確保深基坑土方開挖工程的有序進行,特編制此方案。第二章 工程概況河南省沙潁河周口至漯河段航運開發工程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和漯河市境內,工程起于周口港,止于漯河港,航道里程83。9公里,建設內容包括兩個航運樞紐、一個船閘、三個港區、二座橋梁改建及兩個服務區和83.93、公里航道建設。大路李樞紐和葫蘆灣樞紐兩個泄水閘為等,設計洪水流量均為3000方/秒,校核洪水流量均為3500方/秒。船閘建設規模均為500噸級,通航標準為四級。航道工程,建設標準為級,航道尺度為水深2。5米、航寬50米、彎曲半徑330米,航標按重點航標布置。大路李樞紐是沙潁河周口至漯河段航運開發工程的重要項目,位于周口市商水縣郝崗鄉大路李村(北岸為西華縣逍遙鎮),其中泄水閘布置在河床中部,船閘位于主河床右側灘地上.大路李船閘是大路李樞紐的通航建筑物,船閘為級,可通行一頂二駁500t船隊,閘室有效尺度為120123。2m。船閘水工工程建設內容包括船閘主體、引航道及導航建筑物、連接段、進廠道路及公4、路橋等部分.項目位于沙潁河大堤內,施工期應對工程施工的防汛工作有充分的認識,并做好相關工作,施工期間要確保基坑安全,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施工渡汛方案應書面報監理人批準。在施工期間,如因洪水而必須提高防汛標準,應采取必要措施,保證防洪設施滿足安全渡汛要求。船閘主體工程陸上土方工程量為25。6萬方,連接段2。6萬方,導航墻5萬方。第三章 土方開挖施工準備一、施工作業條件1、完成坐標和高程控制網的建立。2、沉降、位移觀測設施設置完成。3、觀測設施的坐標、高程采集完成,并形成原始記錄。4、障礙物拆除完成,相應的市政配套設施移除/拆除。5、施工主便道修筑完成,并具備四級公路標準。6、回填利用土方的堆土點5、和棄用土方的棄土場位置已確定。7、運輸車輛的通行證已辦理,行車路線已選定。二、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熟悉設計施工圖紙、掌握相關的技術規范、了解有關的法律法規。2、機械設備準備:為確保工程施工嚴格按照項目經理部制定的重要節點工期目標完成,擬投入必要的機械設備,見下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挖掘機臺42自卸車T815S輛183潛水泵臺若干4推土機臺2第四章 深基坑土方開挖的技術措施一、土方開挖原則根據工程土層地質條件和現場土方試開挖情況以及防洪、防汛措施,確定土方開挖的原則為:分期分層開挖,深基坑土方開挖分為三步。第一步土方開挖范圍:閘室段上閘首下閘首上游導航墻下游導航墻,開挖至+476、.40m,形成開挖一級坡面3m寬平臺,邊坡比例為1:2。第二步井點降水進場,開始對+47.40m平臺以下區域進行井點降水,確保第三步開挖順利進行.第三步土方開挖根據井點降水進程陸續展開,開挖范圍:閘室段上閘首下閘首上游導航墻下游導航墻,開挖至+43m,邊坡比例為1:2。最后,在進行小單位段面施工前,人工開挖至設計底標高。進行分層開挖時,每層之間預留寬度約為4.00m的平臺,開挖至結構物設計底標高時,結構物周邊應留有寬度不小于3。00m的工作面,確保進行結構物施工時無障礙。二、土方開挖的施工工序1、陸上土方開挖施工工藝流程第一步土方開挖控制邊線的放樣開挖至第一個平臺(檢查坡比并修坡、設置排水溝和7、集水井)第三步土方開挖控制邊線的放樣開挖至結構物設計底標高以上0.50m(檢查坡比并修坡)人工開挖至結構物底標高(周邊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2、土方開挖方向和施工運輸便道的設置a、由于施工橫斷面受施工場地的限制沒有縱深,采取沿船閘軸線縱向分層開挖,每個施工段均自上游向下游方向開挖。b、施工運輸便道的設置:地表以下3.0m范圍內的便道設置,垂直于主便道方向分段設置臨時便道;地表以下3.0m至基坑底部的便道設置:第一步土方自上、下閘首施工段處設置便道口,沿閘室分別向上、下游導航墻方向填筑有效寬度為6。0m的直線主便道,基坑內設置支線便道,隨著基坑深度的變化,基坑內主便道由水平變為斜線,便道的坡比應控8、制在不大于15為宜;第三步土方自上、下游導航墻處設置便道口完成閘室及上、下閘首土方開挖,下游導航墻段的局部土方可調整開挖方向,平行于現有大堤向開挖.c、施工便道擬采用建筑垃圾填筑,便道應滿足重載車輛行駛安全.三、土方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按圖紙要求仔細放樣,土方開挖后的坡度符合設計要求,避免因邊坡過陡而造成塌陷,為了保證邊坡質量,反鏟須緊靠邊坡線開挖,以確保邊坡平整度,并盡量避免欠挖及超挖現象.2、開挖過程中,必須經常測量和校核施工開挖區域的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始終保持設計邊坡線逐層開挖,避免開挖過程中因臨時邊坡過陡而造成坍方,同時加強邊坡穩定性和位移觀察。3、基坑開挖嚴9、禁超欠挖,如發生超挖,則按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對超挖部分進行認真處理;如遇新的地質情況與設計不符時,由監理工程師會同設計人員研究處理。第五章 基坑降排水措施根據工程水文地質條件和現場土方試開挖情況以及雨季施工措施,確定基坑降排水基本方案是:明溝集水,潛水泵排水的基坑排水方案。在自然地面、每層開挖平臺、結構物工作面上,沿每層的基坑開挖邊線設置明溝和集水井,并在每個集水井內設置一臺潛水泵,將水排至附近自然水體。集水井選用40cm的混凝土管豎埋,埋設深度約為15m,頂部伸出平臺面約0.300.50m,集水井之間的間距為10m,明溝斷面尺寸為0.50m0.50m,坡度為1%,坡向集水井。集水井和明溝應與10、基坑開挖同步進行,確保每層開挖完后具備降排水功能。為確保基坑排水的順利進行,不影響基坑內施工作業的開展,備用若干臺潛水泵和電纜,并在每期開挖基坑的外側設置23個獨立的配電箱,專為潛水泵供電。組織安排專人負責基坑排水的工作,24h不間斷巡視,確保抽水及時、設備正常運行、及時替換被損壞的設備;特別是在雨季/汛期期間,更要增派人手、增加設備,及時排出基坑內的積水.第六章 深基坑變形、位移觀測與監控一、概況因基坑開挖深度較深、基坑與周邊結構物之間距離較近,可能會對基坑周邊建筑物的安全產生影響,因而需要對開挖基坑進行專項的觀測分析與監控。根據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20XX),本基坑工程11、的安全等級為二級。二、觀測與監控內容本項工作的主要目的:在船閘主體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對開挖邊坡、圍堰、船閘周邊結構物、基坑周邊房屋、構筑物等的變形、穩定進行監測,保障基坑邊坡穩定,確保基坑、老堤以及基坑周邊的其它建筑物的結構安全。1、觀測與監控對象:自然環境、基坑底部及周圍土體、基坑周圍的建(構)筑物(老堤、居民住宅、道路橋梁等)以及需要進行觀測與監控的市政配套設施等。2、觀測與監控的主要工作內容:a、現場觀測以儀器觀測為主,儀器觀測與目標調查、日常巡視相結合。b、調查當地的氣候狀況,記錄施工期間沙潁河水位、日常天氣情況等,檢查自然環境條件對基坑工程的影響程度。c、要密切注意基坑底部有無隆起12、冒砂等現象,基坑周圍地表有無沉降、開裂的情況。d、檢查上游1標段施工的圍堰防滲漏情況。e、對基坑開挖邊坡的穩定性和變形進行觀測。f、對老堤進行豎向、水平位移、傾斜、裂縫等進行觀測,對基坑周圍40m范圍內的其它建(構)筑物進行巡視檢查。三、觀測點的布置1、基坑:船閘土方基坑設置觀測斷面觀測基坑邊坡的水平位移、土體深層水平位移;在上下閘首任選一角點布置位移沉降觀測點,監測基坑底部的水平、豎向位移。2、老堤:在老堤頂面設置沉降、位移監測點,按照相關規定對觀測點進行測量觀測.3、對上游1標段施工的圍堰選取兩端及中心位置設置觀測點,主要監測圍堰的防滲漏情況。4、觀測點的設置要牢固、標示編號要醒目、加設13、圍護設施,降低人為破壞的機率.若觀測點被破壞,必須及時修復或重新設置觀測點并重新記錄測量數據。四、監測時段和頻率1、監測時段:由于基坑周圍邊坡形成的時間不一,因此需要分步進行。監測時段應貫穿于全部施工時段,當上下閘首、閘室、上下游導航墻兩側回填土至設計標高后一段時間(至少1個月),施工觀測即可結束,并形成測量監測成果報告。2、現場監測的時間間隔在整個施工期間內,每天應安排專人進行巡視檢查,現場儀器監測時間間隔詳見下表:現場儀器監測的時間間隔施工進程基坑設計開挖深度5m510m1015m15m開挖面深度5m2d3d3d3d510m2d2d2d10m1d1d挖完以后時間7d2d2d1d1d715d14、5d3d2d2d1530d10d7d5d3d30d10d10d7d5d觀測與監控過程中,當監測值相對穩定時,可適當降低監測頻率.如發生變位速率較大、支護結構開裂等情況,應進一步加強觀測,縮短監測時間間隔,并及時向參建各方報告監測結果。專項監測與分析應貫穿整個施工過程,及時處理監測數據,并提供階段性監測數據和分析成果,及時向監理、設計、施工人員作信息反饋,為工程設計、施工提供參考依據。五、監測臨界狀態報警值1、老堤:變形累計值:水平位移:20,垂直位移值:20,傾斜:0.2%;2、基坑坡面:水平位移累計值:30垂直位移累計值:30六、相關技術要求1、根據觀測點的布置要求,在進行深基坑大開挖工程施15、工前布置觀測點,采用全站儀、水準儀采集觀測點的坐標與高程,并形成原始記錄。2、對已安裝埋設好的觀測點應進行可靠保護,并確保其它施工不干擾和不破壞任何已安裝埋設的觀測點.如果被破壞,應按照監理工程師的指示在規定的日期內恢復其功能或在附近重新布點。3、施工期間的監測數據采集工作必須按照規定的監測項目、測次和時間進行,并做到“四無”(無缺測、無漏測、無不符合精度、無違時);必要時,還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監理工程師的指示,適當調整監測頻率,以保證監測資料的精度和連續性。4、沉降觀測基準點應設在基坑工程影響范圍以外,一般距基坑開挖控制邊線的間距不小于5H(H:基坑的開挖深度),也不宜少于3050m,且16、數量不應少于2個。5、沉降觀測按不低于三等水準要求測量,采用DS3水準儀進行觀測,位移觀測采用全站儀進行觀測.6、施工期間,每天對施工工況、周邊環境、監測設施等進行巡視、檢查,檢查基坑邊坡是否出現裂縫、監測設施是否完好等,并做好記錄。第七章 安全技術措施一、深基坑土方開挖安全措施1、土方開挖前,對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2、土方開挖期間,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廢水滲入基坑或沖刷邊坡。3、挖土應自上而下逐層挖掘,嚴禁掏挖;人工挖土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機械操作中不得超挖和掏空挖掘。4、人工挖土時,前后操作人員之間距離不得小于3米。配合機械挖土、清底、平地、修坡17、等作業時,操作人員不得在機械回轉半徑以內作業。5、挖出的土方,必須運至指定的堆土點或棄土點.6、挖土時,應隨時注意檢查基坑坑壁的變化,一旦發現有裂縫或部分塌方,必須采取果斷措施,撤離人員,排除隱患,確保安全。7、每層土方深度超過2米時,基坑周邊必須設安全防護欄,夜間施工,應有足夠的照明,在深坑、陡坡等危險地段應設紅燈和警示標志。8、土方開挖過程中,若發現管道、電纜及其它埋設物,應停止開挖,及時報告,不得擅自處理.二、基坑坍塌防治措施1、根據坑壁安全等級、基坑周邊環境、開挖深度、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施工作業設備和施工季節的條件,確定采用坡比法開挖時的坡率;在土方開挖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既定坡比進18、行開挖施工。2、基坑降排水措施要執行到位,確保地表、地下水能及時排到基坑外.3、加強對土方開挖的監控,基坑土方一般采用機械挖法,開挖前,應根據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等制定開挖方案,并對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開挖時,應有技術人員在場,對開挖深度、坑壁坡度進行監控,防止超挖。4、加強對地表水、雨水的控制與排放,減小地表水、雨水對基坑坑壁的沖刷,在基坑周邊、每層平臺和結構物工作面上設置明溝和集水井排水系統,安排專人專職檢查/巡視,及時排水.5、加大對基坑坑壁沉降、位移的觀測力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6、根據地質資料分析,高程8。00m以上為松散土層,固結性差,存在失穩、滑坡的可能性,通19、過測量觀測沉降、位移速率,若超出臨界警報值,則必須采取相應措施(如:掛網噴漿護面方案)加強土層的固結性,確保坑壁安全、不滑坡、不坍塌.三、安全文明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所有的技術管理人員、施工作業人員必須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2、配備專用灑水車,對施工現場和運輸道路經常進行灑水濕潤,減少揚塵。3、施工及生活中產生的污水或廢水,設排污井集中處理,不得直接排放.4、及時清理場地內的棄碴與廢棄物,并運至指定的棄土場,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5、機械車輛途經居住場所時須減速慢行,不鳴喇叭;進行夜間施工作業時,所有施工車輛禁止鳴笛.6、安全、消防設施齊全,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和防火管理規定;堅決杜絕20、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章施工,現場安全標牌醒目.7、主便道進出口處設置指揮亭,安排專人專職指揮進出車輛安全通行。8、所有土方機械(包括運輸車輛)均需配置便攜式滅火器,以防高溫季節或其它特殊情況而引起的機械火情。9、土方運輸車輛車廂頂一律覆蓋篷布,以防揚塵污染環境。10、所有土方機械(包括運輸車輛)須嚴格按交通安全規定粘貼反光膜,確保夜間施工安全。11、棄土場平整成規則形狀,邊溝排水暢通,不污染環境。四、防洪防汛措施1、根據我項目部節點工期安排,船閘主體結構土方工程于20XX年5月底完成,而沙潁河流域的每年汛期均在58月.為確保基坑安全度汛,除基坑內外截水明排外,重點是要確保臨水面防洪堤的防洪功21、能,特別是上游1標段施工的土筑圍堰工程最為薄弱,汛期期間應重點對此進行監控、預防(重中之重)。2、平時注意收看天氣預報,與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保持密切聯系,隨時掌握準確的、及時的水文和氣象情況,對暴雨、洪水的襲擊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前做好各項防范準備。3、配備充足的防汛物資,詳見下表:序號物資或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1反鏟挖掘機臺22自卸汽車輛83裝載機臺14鐵鍬把1005編織袋條30006水泵臺107手電筒支508救生衣件209救生圈只1010砂石或粘土m3300011彩條布m2200012雨衣雨鞋套14013砂石料m3120014塊石m3200015圓木根2004、在重點防汛部位必須設22、置明顯的警示標志、標識,并就近貯備一定量的防汛物資。5、及時清理基坑邊坡上的不穩定體,加強對基坑邊坡穩定性的監測,避免發生邊坡失穩、大范圍塌方。6、及時疏通基坑內外排水溝和集水井,檢查水泵等設備的運行工況,確保設備安全正常運轉;汛期期間,須加大基坑抽排水力度,避免發生溺水事故。7、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程規范施工現場臨時用電,避免發生觸電事故。8、施工便道要及時整修,確保汛期期間道路交通暢通。9、安排專人專職對重點防汛部位24h進行巡視檢查,一旦發現險情,必須及時向項目部防汛領導小組匯報并組織搶險,確保及時排除險情.10、防汛期間,每晚下班之前,應將所有設備、材料和機械撤離基坑至安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