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方案專家論證(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0476
2023-07-10
12頁
68KB
1、一、編制依據(jù)1、溫州市六虹橋路延伸段下穿金溫鐵路立交工程設計圖紙;2、國家建設部、交通部、鐵道部現(xiàn)行的有關設計、施工、驗收規(guī)范、規(guī)程、標準等。3、鐵道部、上海路局下發(fā)的關于營業(yè)線施工管理的有效文件;4、鐵路營業(yè)線施工安全管理辦法鐵道部鐵辦【20XX】190號文;5、關于公布鐵路營業(yè)線施工安全管理補充辦法的通知(鐵運20XX51號)6、上海鐵路局關于重修公布上海鐵路局營業(yè)線施工安全管理實施細則上鐵運發(fā)【20XX】206號7、關于公布上海鐵路局營業(yè)線施工安全管理補充實施細則的通知(上鐵運發(fā)20XX161號)8、建工涵【20XX】260號關于進一步加強臨近營業(yè)線施工機械安全管理的通知二、工程概況1、2、地質情況:面層為1.2米厚的種植土;第二層為28。4米厚的淤泥層,0=45Kpa;第三層為3。5米厚的粘土層,0=80Kpa2、主體結構立交橋的道路中心里程為K2+994.78,鐵路中心里程為金溫線K233+917,立交橋中心線與鐵路中心線交角為532156。道路下穿鐵路框架橋的規(guī)模為8m+8m+8m三孔分離式框架橋,兩邊箱外側各埋設1-1.5m鉿護套管作為高壓電力管線及煤氣管線穿越鐵路之用。框架橋頂板頂距軌頂最小距離為1.0m,正交長度為15m(包括兩側各正交長度為3m的開口箱子),機動車道通行凈空不小于4。5m,人非通行凈空不小于2。5m。框架橋的結構凈高為6。35m。箱身采用C35鉿,抗3、滲等級不小于P8,箱頂設置TQF1型防水層,箱身與土接觸表面涂聚氨酯涂料防水層兩道,箱身內側涂M1500防水劑一道。3、工作坑支護頂進工作坑設在靠近翠微大道一側.工作坑原地面標高4.5米,底部標高到1。5米。頂進工作坑開挖深度約6。0m,設計考慮工作坑靠近線路側以120cm鉆孔樁進行圍護,其余三側以100cm鉆孔樁進行圍護,樁長均為33m,鉆孔樁頂設置圈梁。鉆孔樁外側卸載2m,并設置5m寬平臺,線路側按1:2進行卸載,其余三側按1:1進行卸載。為保證卸載邊坡的穩(wěn)定及順利開挖,土層卸載區(qū)域采用50cm水泥攪拌樁進行加固,平均樁長5。5m。工作坑周邊設置環(huán)形排水溝和集水井.鉆孔樁外側設置一排搭接24、0cm的70cm雙頭水泥攪拌樁作帷幕,帷幕樁長12m。內側被動區(qū)設置搭接20cm的70cm雙頭水泥攪拌樁墻,水泥墻寬度不小于4m,加固深度8m,采用格柵狀布置.坑底采用50cm水泥攪拌樁進行復合地基處理,加固后復合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00KPa。水泥攪拌樁采用強度等級為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入量建議不小于15%,水灰比取0。450.6,注漿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0.1m。水泥攪拌樁頂設計標高以上部分應進行低摻量水泥回摻,水泥回摻量為7%;以上參數(shù)應以現(xiàn)場試驗為準.水泥攪拌樁28d無側限抗壓強度不小于1.0MPa。三、施工準備1、勞動力投入計劃計劃投入勞動力5人,用于預留土、人工修土5、及樁間挖土等。2、機械、設備投入計劃主要施工機械、設備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備注1反鏟挖土機C200型2臺0。851。10m32自卸汽車15T10輛根據(jù)運距調整3潛水泵2臺4經緯儀ET021臺5水準儀DS322臺6夜間照明燈4只四、土方開挖順序及方法1、土方開挖順序開挖順序:定位放線第一層土方開挖至0.661m(蓋梁底)第二層土方開挖至1。9m(滑板底)人工修土2、土方開挖方法(1)土方開挖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出口運輸通道布置在金華側,因雙頭水泥攪拌樁施工的影響,并盡量減少運輸車對基坑土方及圍護支撐梁的重壓,將工作坑分為兩段,先開挖后背至中心區(qū)段,再開挖中心至臨近線路圍護樁部分為第二個開挖6、區(qū)段,(2)開挖前做好降水及施工道路的鋪設及壓實工作;(3)因棄土外運的正規(guī)手續(xù)無法辦理,白天無法外棄,因此土方施工先開挖倒運到現(xiàn)場臨時堆放場,在二次倒運到棄土場。3、由于本工程挖土工程量大,并且土方都要外運,根據(jù)工程實際現(xiàn)狀和施工部署中施工段劃分的原則,計劃配備2臺挖土機,自卸汽車10輛。4、測量放樣先根據(jù)已經復核好的基準平面控制網,測出工作坑中心線及兩側邊線,在各主要點位置上定好樁位。然后進行樁位加密。用水準儀測出各樁號的原始高程.復測原地面、縱橫斷面與設計圖進行比較,并核對土方數(shù)量。5、基坑土方的開挖施工時工作坑兩邊按1:1放坡,靠鐵路按1:1.5放坡,工作坑頂邊鐵路中心5m。工作坑方向7、與箱涵頂進方向一致,工作坑兩側各比底板大1m,前端邊距開槽坡腳1m,后端距后背3m.工作坑做到夯實、平整。土方的開挖時自上而下分層進行,施工時以機械施工為主,人工施工為輔.在進行開挖時,注意邊坡與設計邊坡一致,不亂挖、超挖,同時也要禁止欠挖。用挖掘機裝上自卸汽車運至棄土點,決不亂棄。在基坑土方開挖過程中,將路基邊坡按規(guī)定進行刷坡,保持邊坡穩(wěn)定。根據(jù)施工程序先后,結合場地運輸線路,盡量減少場內重復運輸,同時,為機械施工設備的操作轉移提供有利條件。(1)工作坑開挖前,支護結構、坑內土體加固均應達到設計和施工要求;(2)工作坑采用盆式開挖,開挖應按照分層、分段、分塊、對稱、平衡、限時的要求進行;其周8、邊2030cm范圍內土方應采用人工挖除。(3)開挖的土方不應在鄰近建筑及工作坑周邊影響范圍內堆放,并應及時外運;(4)坑底以上20cm范圍內的土方應采用人工修底的方式挖除,放坡的工作坑邊坡應采用人工修坡方式挖除,嚴禁超挖。開挖至坑底標高后應及時進行墊層及工作坑底板澆筑,底板應澆筑到圍護邊墻;(5)機械挖土應避免對工程樁產生不利影響,挖土機械不得在工程樁頂部行走,其周邊20cm范圍內的土方應采用人工挖除。工作坑四周施工荷載不得大于15KPa。6、基坑排水通常在基坑坡腳做成集水溝,使溝中的水流向集水坑,再用集水泵將水抽出.7、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上下臺階不得同時開挖.為使地基土不受破壞,應在基底標9、高以上預留一層20cm厚的土層用人工清理(工作坑位置處可不預留)。落實好棄土地點,保證棄土線路暢通.工作坑要防止出現(xiàn)超挖現(xiàn)象,特別是在靠近既有線路一側的邊坡,開挖時要派專人觀察邊坡的變化情況,一旦出現(xiàn)問題,必須立即停止挖基施工,采用加固措施,確保既有線的行車安全。五、保證質量措施1、三級驗收制:實施公司建立的質量三級驗收制度,特別強調做好班組自檢和互檢。每道工序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質量要求施工。做好誰操作,誰負責施工質量。2、嚴格施工放線工作,把好工程定位,控制軸線標高,施工前對測量儀器及鋼尺進行認真檢查,符合規(guī)定要求方可施工,確定放線及測量方案,并由專職技術人員負責測量工作,主要軸線及標高10、應由現(xiàn)場施工員負責復核。3、基坑開挖中,對整個圍護體系和永久性結構都不得損傷,包括直接碰撞和超載。特別是支撐構件的承受豎向超載和側向荷載的能力很弱,保護顯得更為重要。4、挖土工程中,應隨時做好降水、排水工作:(1)基坑外明水處理:根據(jù)基坑圍護方法,在基坑邊沿四邊布置臨時集水井,采用污水泵抽排的方式排到明。(2)預留20土方采用人工開挖,以免超挖和干擾基底土。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以項目負責人為第一安全負責人,全員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有關安全法規(guī),杜絕違章作業(yè)、違章指揮。2、工人進場后,進行安全教育,進入現(xiàn)場后施工人員必須執(zhí)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制,11、遵守安全六大紀律,定期召開安全工作會議,進行安全檢查活動。3、進入工地須戴安全帽,操作人員須穿戴好相應的安全防護用品。4、土方開挖過程中挖掘機要有專人指揮,嚴禁挖土機碰撞工程樁和圍護樁,挖土過程中特別要保持水平。垂直支撐,機械進出口通道要適當安全防護.5、在基坑開挖過程中,應根據(jù)監(jiān)測信息及時與有關各方進行協(xié)商調整挖土順序.6、挖掘機械設備進入鐵路30米范圍內施工時,要嚴格遵守“一機一人”的防護制度。七、基坑監(jiān)測工作坑開挖期間應由第三方對工作坑圍護結構進行全天候監(jiān)測。線路側鉆孔樁最大水平位移不大于10mm,累計基坑變形值為23mm/天且不收斂時,其余三側鉆孔樁最大水平位移不大于30mm,變化速率12、不大于45mm/且不收斂時;基坑外側最大沉降不大于15mm,變化速率不大于3mm/天。當工作坑支護結構水平位移或基坑外側沉降超過上述指標時,應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并采取妥善防護措施后方可繼續(xù)施工。由第三方編制專項的監(jiān)測方案。八、應急預案1、應急組織機構項目經理:在應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負責,為應急救援總指揮。項目隊長:負責現(xiàn)場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為救援現(xiàn)場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總調度;組織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具體實施。技術主管: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制訂應急救援技術方案和負責現(xiàn)場指導、監(jiān)督方案的實施運行。安質主管:負責組織本部門人員參與應急救援技術方案的編制并現(xiàn)場指導實施;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安全技13、術指導及保障工作。財務主管:負責確保提供應急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的資金支持。物資設備主管:負責保證本部門對應急救援過程中所需物資、設備的供給、配備、維護和提供使用。應急救援隊:由施工隊長負責,負責直接參與或配合地方專業(yè)搶險隊伍參與搶險救援。2、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 資金的配備項目部財務部必須保證10萬元的應急救援備用金,以備緊急事件發(fā)生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應急救援工作。 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設施的配備(見下表)應急救援物資、設備設施的配備表 主要搶險設備序號名 稱數(shù) 量位 置負 責 人1急救車1輛項目部辦公室2物資運輸車1輛框架橋施工隊物資設備主管3挖掘機1輛框架橋施工隊物資設備主管4鏟車2輛框架橋14、施工隊物資設備主管5醫(yī)藥箱、藥品1套項目部綜合辦6擴音喇叭1支項目部綜合辦7車輛2 部項目部綜合辦8應急聯(lián)絡電話數(shù)部見應急聯(lián)絡主要搶險物資序號材料名稱單位數(shù)量備注1編織袋只2000自購備用2水泥T50自購備用3片石立方500雙潮站碎石立方500 溫州西站4鋼板樁T20租用(3)、社會資源:在發(fā)生突發(fā)性鐵路行車緊急事故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根據(jù)實際需要與工程所在地地方政府機構或部門請求支援,如請求119、120、110、122支援等。(4)、與設備管理單位聯(lián)動機制 在發(fā)生突發(fā)性鐵路行車緊急事故時,要及時與設備管理單位進行匯報,請求組織人員進行支援。設備管理單位聯(lián)系名單序號聯(lián)系部門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電話備15、注1工電部調度孫志忠路電897752工電部線路室李國苗線路主辦3工電部路橋室劉 明橋隧主辦4工電部路橋室靳朝陽路基主辦5工電部安道室張 忠安全主辦6工電部信號室林柄富信號主辦7工電部通信室付樂民通信主辦8工電部電力室鄭九丹電力主辦9工電部材料室鄭慶壽材料主辦10軌道車金麗東工長11溫州工務作業(yè)區(qū)李春光作業(yè)長12溫州西工務工區(qū)劉偉衛(wèi)工長13橋隧作業(yè)區(qū)朱貴富作業(yè)長14青田橋隧工區(qū)李建有工長15信號作業(yè)區(qū)李志勇作業(yè)長16溫州西信號工區(qū)徐 軍工長17通信作業(yè)區(qū)朱為民作業(yè)長18溫州西通信工區(qū)劉 軍路電88316工長19電力作業(yè)區(qū)金進權作業(yè)長20溫州西供電所趙國慶工長3、危險源識別序號危險源名稱危險源級別16、預防措施應急措施1基坑坍塌重大危險源監(jiān)測動態(tài)分析、及時處理安全隱患詳見應急措施2基底隆起重大危險源及時封閉基底詳見應急措施3圍護結構水平位移重大危險源隨挖隨撐,減少無暴露時間詳見應急措施4、應急措施4.1基坑坍塌基坑坍塌主要由于地質、管理過程中失誤、工程質量等原因引起.基坑坍塌事故主要以預防為主,在施工中應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管理者安全意、時時動態(tài)分析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確保工程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消滅隱患。基坑坍塌直接原因是支撐系統(tǒng)失穩(wěn)導致,引起支撐失穩(wěn)原因很多.但都可以通過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出基坑坍塌前的危險預兆,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查找危害基坑安全的因素,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中。基坑如果發(fā)17、生坍塌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以下措施 事故發(fā)生應立即對受傷人員進行搶救。挖掘被掩埋傷員,及時脫離危險區(qū)。清除傷員口、鼻內泥沙、凝血塊、嘔吐物等,對昏迷傷員將舌拉出以防窒息。進行簡易的包扎、止血或簡易固定骨折.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予以心臟復蘇。盡快與120中心取得聯(lián)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對基坑塌的施救。塌方施救。加強排水、降水措施.加強支護如支持、加樁板等,對邊坡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加固處理。如塌方由坑(槽)邊棄土、堆料或其他機械設備作用所致,則應迅速運走棄土,材料或機械設備。減緩邊坡坡度4。2基底隆起的應急措施基底為淤泥質土,深基坑開挖后,地基卸載,土體中壓力減少,土的18、彈性效應將使基坑底面產生一定的回彈變形(隆起).回彈變形量的大小與土的種類、是否浸水、基坑深度、基坑面積、暴露時間及挖土順序等因素有關。如基坑積水,粘性土因吸水使土的體積增加,不但抗剪強度降低,回彈變形亦增大,所以對于軟土地基更應主意土體的回彈變形。基坑采用機械挖土,坑底應保留200mm厚基土,用人工清理整平,防止坑底土擾動.要嚴格按結構施工段分層施工,緊緊地抓住“三快”,要一鼓作氣快速連續(xù)的挖和撐.20cm層人工挖土和素混凝土墊層要在24h內完,隨即抓緊澆注底板,底板混凝土在墊層澆筑完后的最短時間內完成。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盡量避開在雷雨天氣下開挖基坑最下層土;若正在挖這20cm土時遇下雨,更要搶,要挖一小段,澆一小段墊層,不能停。如造成墊層標高不符合要求,則待雨停后,再鑿去重澆墊層,以保證坑底土不被軟化,避免因此而引起基底隆起。4.3圍護結構側向位移基坑開挖后,支護結構發(fā)生一定的位移要滿足路局文件規(guī)定的要求,但如果位移過大,或者位移發(fā)展速度過快,則往往會造成較嚴重的后果。如發(fā)生這種情況,應針對不同的支護結構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具體措施:增加鋼支撐減小基坑變形.根據(jù)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實時動態(tài)分析,檢查支撐軸力,給需要再次施壓的支撐施加壓力.及時封閉基底,開挖至設計標高后立即澆筑墊層封閉基底,及時澆筑地板。減小基底圍護結構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