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組織設計與專項施工方案編審管理辦法(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0602
2023-07-10
10頁
45.50KB
1、項目技術管理辦法1 目的正確貫徹國家的各項技術政策、國家有關部門規定、規范、規程;依靠技術進步,科學地組織各項技術工作,建立良好的技術秩序,確保按質如期有序、優質、高效完成工程管理和施工管理任務,確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技術與經濟達到辯證統一。2 適用范圍本辦法適用于公司以自營方式、總包方式承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項目。3 管理職責3。1組織項目開工前的施工調查,編制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和管理計劃。3。2審核、管理項目標段(管段)設計文件,計算工程數量,編制材料設備計劃,辦理變更設計及現場簽證資料。3。3向各業務部門和施工負責人(現場負責人及操作工人)進行技術2、交底。3.4負責項目范圍內交接樁、施工復測、控制測量、施工放樣、施工過程檢查測量、竣工測量。3.5辦理項目、工點開工報告,認真填寫工程日志,對隱蔽工程進行報驗前自檢。3。6編制重要分項工程作業指導書(施工專項方案);制定安全質量技術措施,參加安全、質量檢查。3。7制定環境保護、職業健康安全具體措施.3。8規范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編寫工程總結和開發工法.4 項目技術管理實施4。1工程測量4。1。1測量組織制度根據項目需要配備專業的測量人員。4。1。1。2制定測量責任制,明確責任并按要求考核。4。1.1。3項目部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寫測量放線專項技術方案并報公司技術部審批.4.1。1.4測3、量放線專項技術方案應包含測量放線的工作程序、要求精度等。4。1。1.5土方及基礎開挖前,應進行試放線。4.1。2定位樁點交接和施工復測4。1。2.1 參與建設方組織的設計定位樁點交接并完善簽字手續。4.1.2。2設計樁點交接后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牽頭組織測量人員進行施工復測.4.1.2.3交樁和復測手續完善,各種數據按要求核對。4。1。3 控制測量及施工放樣4。1。3。1 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測量員進行技術交底,測量完成后將放樣采用的測量方法和檢查方法連同技術交底返回項目技術負責人,技術人員再次審核,確認后對作業班組進行交底的流程。4。1.3。2 控制測量及施工放樣,必須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或換手復測進4、行,其測量閉合誤差必須符合測量規范的要求。對重點、關鍵部位,實施前必須進行控制測量設計,然后進行控制測量。4.1。3。3 所有記錄、計算資料不得涂改,復核簽字手續必須完善,未經復測和復核的樁點不得交付施工。4.1。3.4 重要樁點必須按規定設置護樁,臨時水準點要與兩端經過復測后的設計控制樁、基點閉合,并定期進行復測.4.1。4 測量資料4.1.4。1 測量記錄與資料必須分類整理、妥善保管,作為竣工文件的組成部分存檔備查。4。1。4。2 控制測量、每個單位工程施工測量必須分別使用單位工程測量記錄本。測量記錄統一使用水準儀記錄本和全站儀記錄本。4。1.4.3 一切原始測量記錄必須在現場記錄清楚,不5、得涂改,事后不得憑記憶補記、補繪。4.1。4。4 記錄中不準連環更改,不合格時應重測。手簿必須填列頁次,注明觀測者、觀測日期、起始時間、終止時間、氣象條件、使用的儀器類型及編號,并詳細記載觀測時的特殊情況。凡修改的觀測記錄,應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毀。4。1。4。5 內業計算前應復查外業資料,核對起算數據;計算書要書面整潔,計算清楚,格式統一;計算者、復核者要確認;采用計算機應用程序計算時,應使用正版軟件。4。1。4。6 測量結果要設專人管理原始記錄和資料,建立臺帳,及時收集,按控制測量、單位工程分項整理立卷;因人事變動所涉及的測量記錄和資料,應由技術負責人主持辦理交接手續;測量完成后,應6、將全部測量記錄資料整理交資料員存檔,項目工程完工,竣工測量完成之后,資料員應將項目全部測量記錄和資料檔案,分類整理裝訂成冊,編入竣工文件。4。1.5 測量儀器4.1。5.1 測量儀器嚴格在有效期內進行使用,按規定進行校正。4.1。5。2 各種儀器資料均應分項保存建檔,目錄清晰,內容齊全,妥善保管。4。2施工圖紙會審4.2。1 圖紙會審目的了解設計意圖,明確質量要求,將圖紙上存在的錯誤,不同專業之間的矛盾等問題,盡最大努力解決在工程開工之前.4.2。2 圖紙會審內容接到設計圖紙后技術負責人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施工圖進行全面學習、熟悉、組織圖紙會審并審核并做好圖紙會審記錄,重要項目須一圖一審.施工圖7、會審的主要內容:4。2。2.1 施工圖設計與現行有關規范、標準、法律法規之間有無矛盾和錯誤;4。2。2.2 施工圖設計文件中提出的施工方案和過渡措施是否可行,與現場環境、條件是否吻合,其出入偏差大小以及應該補充完善的措施;4.2.2。3 施工圖設計文件是否配套完整,各專業圖紙所采用的標高系統是否一致;4.2。2。4 建筑、結構、設備及各專業之間有無矛盾,各建筑構造物、設備安裝平面布置的尺寸關系是否對應;4.2.2.5 地質、水文資料是否需要補充;4。2.2。6 圖與圖、設計說明與圖、各相關工程的設計圖之間有無矛盾;4.2。2。7 結合實際調查,全面核對各部位尺寸、標高、曲線要素等是否正確,相互8、間有無矛盾;4。2.2.8 各種工程項目是否遺漏,數量計算是否準確,是否符合現場實際情況;4.2.2.9 對設計采用的新技術、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的可能性和應采用的必要措施進行商討;4。2.2.10 設計中的新技術、新結構限于施工條件和施工機械設備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設計單位予以改變部分設計的,會審時必須提出,共同研討,求得圓滿的解決方案;4.2。2.11 審查施工圖中有哪些施工特別困難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構件與配4。3 施工圖現場核對4。3。1 接到施工圖后必須進行施工圖現場核對。4.3.2 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總工)組織相關技術人員依據審核后施工圖對現場逐一核對。4.9、3.3 技術負責人必須明確施工圖現場核對的重點內容、核明問題處理方式。施工圖現場核對的重點內容:4.3.3.1 工程所需的地質、水文資料等是否與施工現場相符合;4.3。3.2過渡工程的實施性指導方案、實施步驟與質量、安全措施是否符合施工與運行的要求;4。3.3。3 施工地點的自然狀況與地貌是否與施工圖設計相符;4.3。3。4當地住房、生活供應、社會治安、交通運輸、水源、電源、通信、地方材料供應、歷年氣象資料及有關法令對施工影響的限制及補償情況等;4.3。3。5核對各種在施工中影響使用和有礙施工的管線、既有建筑物情況,了解相鄰建筑物的基礎情況等。4。4施工技術交底程序及要求4。4。1 施工技術交10、底是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依據設計文件和設計技術交底紀要,將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施工進度計劃、過程控制及質量標準、作業標準、材料設備及工裝配置、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項等向參與施工的技術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傳達的過程。施工技術交底應分級進行,重特大項目和專業性較強或施工難度較大的方案,由公司技術部門對項目技術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然后由技術負責人對作業班組主要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主要操作人員對班組及全體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其它方案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對技術人員和作業班組主要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然后由主要操作人員對班組及全體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4。4.2 技術交底包括設計交底、施工技術交11、底和關鍵工序(部位)交底等,各種交底內容應有書面記錄,參加交底的技術人員及被交底人應有簽認手續,并執行公司施工技術交底管理辦法。4。4.2。1施工技術交底工作必須堅持施工組織設計總體交底和分項工程階段性技術交底相結合的原則,技術交底資料中的配套措施和配套安全技術措施,必須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4.4。2。2施工技術交底應在工程實施前一周內對作業隊進行交底,并應該展開層層交底至作業班組及各作業人員,并有書面記錄及簽認手續。4。4。2。3關鍵(工序)部位交底應針對該(工序)部位作業內容進行認真細致的交底,明確施工順序和工藝要求,以確保達到質量要求.4。4。3 各項專業工程開工前,均應由負責施工的單位12、向各相關的現場施工人員進行交底,交底要求同上,并形成交底記錄。4。4。4 單位工程竣工后應將各級技術交底匯集整理裝訂成冊.4。4。5 技術交底的內容4.4.5。1技術交底的主要內容(1)施工圖紙的情況。(2)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3)重要的分部(項)工程的具體部位,標高和尺寸,預埋件、預留孔洞的位置及規格.(4)流水和立體交叉作業施工階段劃分.(5)重要部位,冬、雨季施工特殊條件下施工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6)保證質量、安全、職業健康、環境保護、應急預案等措施.(7)單位工程測量定位,建筑物主要軸線、尺寸和標高。(8)現澆砼、承重構件支模方法、拆模時間等。(9)預制、現澆構件配筋規格、品13、種、數量和制作、綁扎、安裝等要求。(10)管線平面位置、規格、品種、數量及走向、坡度、埋設標高等。(11)單位工程平面布置圖。(12)砼、砂漿、防水、絕緣、防腐材料等配合比及試件、試塊的取樣、養護方法等。(13)焊接程序和工藝。(14)打樁、構件校正、試水記錄、砼冬季施工的測溫記錄,設備開箱、設備試運轉記錄、測試打壓記錄等填寫方法。4.4。5。2技術交底記錄的歸檔,實行誰負責交底,誰就負責填寫交底記錄并負責將記錄移交給項目資料員存檔。4。5編制作業指導書4.5。1 編制作業指導書必須針對施工特殊過程、關鍵工序向施工人員交待作業程序及方法,以及注意事項.4.5.2 對基坑支護、土方開挖、模板及支14、架、鋼筋工程、外腳手架、卸料平臺(包括升降機、物料提升機轉料平臺)、塔吊基礎、軟基處理、路堤填筑、路塹開挖、樁基礎、擴大基礎、墩臺模板與混凝土、懸灌梁、現澆連續梁、梁板安裝等施工過程或施工工序,必須結合現場施工實際和特點,逐項編制作業指導書,達到作業程序簡明易懂,操作方法具體可行,施工過程有序可控,質量標準滿足要求。4。5。3 編制作業指導書的專業技術人員,必須要掌握設計文件、施工圖紙、技術規范、質量標準、安全防護、文明施工規定、環保水保政策,依據本項目部施工裝備、環境作業條件、各項專業技術、習慣施工方法進行編制.4.5。4 作業指導書的執行:作業指導書必須經過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審批后下發執行.15、必要時,報公司質量技術部審批實施。4.5.5 作業指導書發放和接收必須履行簽字手續,并進行統一編號和登記。4.6專項施工方案及專家論證、審查4。6.1 對工程中的基坑支護、土方開挖、模板工程、起重吊裝、腳手架、拆除與爆破等專業性強、危險性大的施工項目,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報公司技術部門審批。其中,對涉及深基坑、高大模板工程等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專項施工方案,應建立專家論證制度,組織專家進行論證。4.6.2 專項技術方案的編制必須結合實際,從施工技術上采取措施保證安全,從防護技術上采取措施保證安全,對使用的機械設備,從安全保險的有效設置、操作規程、維護保養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證安16、全.4。6.3 專項技術方案應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設計計算,對所引用的計算方法和數據,必須注明其來源和依據;所選用的力學模型,必須與實際構造或實際情況相符合,并應有必要的圖示說明。建立使用專業軟件制度,防止計算錯誤導致工程事故。4.6。4 項目技術負責人和方案編制人員必須參與方案實施的檢查和驗收。4。7變更設計管理4.7。1 由于項目工程的不可預見性和施工控制的動態性,所以變更設計是完善原施工圖紙、補充原設計缺陷、糾正原設計錯誤、保證工程設計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時,變更設計又涉及到施工企業的工程質量、進度及費用,故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和規范管理,必須做到以下事宜:4.7。1.1 嚴格審查17、施工圖紙,認真調查施工現場,并仔細核對有無不吻合的地方.4.7.1。2 根據客觀實際情況,核對材料、機具使用和工藝應用有無與設計要求不符的地方。4.7。1。3對于與設計施工圖紙不符的地方應及時上報監理工程師和建設單位,并保存記錄。4。7。1.4在項目開工之前必須對圖紙進行會審,重點審查圖紙設計標高、尺寸、數量、完整、施工工藝是否合理的情況,以及與施工現場的地質、地貌、地形是否吻合.4.7。1.5與變更設計有關的記錄、圖紙、表格、數據、紀要等技術性文件資料應重點保管,以作為費用索賠的依據.4。7.1.6變更設計必須征得監理工程師、業主、設計代表同意后方可實施,同時必須有書面通知,若是口頭通知的,18、應保存好施工日志,并在規定的工作日內及時請監理公司、設計單位、業主進行確認。4。7。1。7變更設計管理按招標文件和合同條款執行.4。7.1.8變更設計由建設單位提出變更理由和技術經濟比較資料,經審查同意后提交原設計單位研究。4。7。1.9變更設計必須按規定的程序和分工進行,嚴格遵守“先批準,后變更;先變更,后施工”的原則,未經批準自行變更和施工的,承擔技術和經濟責任。4。8基礎技術資料管理4。8。.1 技術資料由項目部的專職資料員具體負責。4.8.2 技術資料管理的范圍:主要包括在建項目各級設計文件、施工圖紙、標準設計圖紙、有關協議紀要、施工組織設計、管理計劃、作業指導書、變更設計、技術交底、19、試驗和檢驗資料、質量記錄表、各種技術資料、記錄、施工技術總結,以及設計施工規范、規則、標準手冊、技術活動資料(含文字、圖片、圖紙及電子文檔、影音影響資料)等。4。8。3 項目技術負責人負責資料管理工作,并督促和指導項目部的專職資料員對技術資料進行管理。4.8。4 項目技術負責人從單位工程準備開始就應建立工程技術檔案,匯集整理施工原始資料,處理有關施工技術問題,編制施工小結和編制竣工文件,直到竣工驗收后結束。各種技術資料須做到填寫真實、正確、及時,內容齊全、完整,字跡工整,目錄清晰,存檔規范。嚴禁擅自修改、偽造和事后補作。4。9 施工日志填寫管理4.9.1 工程施工日志是項目工程技術施工人員根據20、施工現場所必須填寫的原始性記錄,是工程施工現場過程控制的第一手資料。4。9.2 項目工程自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總工)至下屬各級技術工作人員從一進入施工現場到工程完工交工驗收,根據自己的工作內容、任務或項目經理部的另行要求,各自填寫施工日志。4.9。3 待工程交工驗收后,除業主竣工資料中要求部分的施工日志外,其余施工日志均應全部收回,隨同工程技術資料交回公司技術部門,以備后查.4.9.4 施工日志的內容可分為五類:基本內容、工作內容、檢驗內容、檢查內容、其他內容。一、基本內容:1、日期、星期、氣象、平均溫度。平均溫度可記為XXXX,氣象按上午和下午分別記錄.2、施工部位.施工部位應將分部、分項工程21、名稱和軸線、樓層等寫清楚.3、出勤人數、操作負責人。出勤人數一定要分工種記錄,并記錄工人的總人數.二、工作內容:1、當日施工內容及實際完成情況。2、施工現場有關會議的主要內容.3、有關領導、主管部門或各種檢查組對工程施工技術、質量、安全方面的檢查意見和決定。4、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對工程施工提出的技術、質量要求、意見及采納實施情況。三、檢驗內容:1、隱蔽工程驗收情況。應寫明隱蔽的內容、樓層、軸線、分項工程、驗收人員、驗收結論等。2、試塊制作情況。應寫明試塊名稱、樓層、軸線、試塊組數。3、材料進場、送檢情況。應寫明批號、數量、生產廠家以及進場材料的驗收情況,以后補上送檢后的檢驗結果。四、檢查內容:22、1、質量檢查情況:當日砼澆注及成型、鋼筋制作安裝、磚砌體、模板安拆、抹灰、屋面工程、樓地面工程、裝飾工程等的質量檢查和處理記錄;砼養護記錄,砂漿、砼外加劑摻用量;質量事故原因及處理方法,質量事故處理后的效果驗證。2、安全檢查情況及安全隱患處理(糾正)情況。3、其他檢查情況,如文明施工及場容場貌管理情況等。五、其他內容1、設計變更、技術核定通知及執行情況.2、施工任務交底、技術交底、安全技術交底情況。3、停電、停水、停工情況。4、施工機械故障及處理情況.5、冬雨季施工準備及措施執行情況。6、施工中涉及到的特殊措施和施工方法、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使用情況.上述施工日志的填寫內容,項目技術負責人可根23、據各技術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崗位、職別、內容的不同進行調整和完善。但工程完工后,必須將各施工日志收回進行整理,隨同其他技術資料一同移交公司工程技術檔案室。4.9.5 工程施工日志在填寫過程中須注意:4。9。5。1不得缺日、隔日或無故不填寫。4。9.5。2不得缺頁、撕頁或肆意涂改,堅決杜絕事后補做記錄。4。9。5.3填寫內容要整潔、完善、齊全,不得漏項。4.9.5.4項目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經理應定期對各技術工作人員的施工日志進行檢查和糾正。4.9.5。5填寫完成后要及時收回并交由資料員進行整理歸檔。5 附則5。1 本辦法由技術質量部起草,并負責解釋和執行。5.2 本辦法經公司高管會審議通過,自正式下發之日起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