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縫處理施工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1882
2023-07-10
5頁
14.50KB
1、 裂縫處理施工方案編制人:審核人:編制單位: 20XX年12月 一、工程概況 1樓和2樓位于重慶市,該工程為一類建筑工程,地上33層,地下三層,建筑高度105.7m;住宅樓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體系。地下室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類別:丙類,基礎形式為人工挖孔樁。 1樓和2#樓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發現1樓第一層至第六層和2樓負二層至第五層局部墻柱和梁存在開裂現象,經委托方與現場監理協商后,決定對其具有代表性的墻、柱和梁進行裂縫安全性影響鑒定,為此,江蘇2、南通三建集團有限公司委托重慶市建設工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對1樓四層五根混凝土構件( (1-B1)(1/1Y)/(1-1)軸線梁、(1X)(1-W)/(1/12)軸線梁、(1B1)-(1-A1)/(16)軸線墻、(11)-(1-2)/(1-X)軸線墻和(1-4)/(1/1Y)軸線柱)和2#樓三層五個混凝土構件( (2A1)(2-C1)/(27)軸線梁、(2A1)(2-B1)/(219)軸線梁、(2-Y)-(2B1)/(214)軸線梁、(214)/(2D1)(2C1)軸線墻和(27)/(2D1)(2-C1)軸線墻)進行裂縫安全性影響鑒定。二、編制依據 重慶市建設工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鑒定報告三、處理方3、案 1、對1#樓和2#樓開裂的混凝土梁,建議采用灌漿法對裂縫進行封閉處理,灌漿前應對裂縫進行處理,其處理方法分為兩種情況:(1)表面處理法:對于較細(小于0.3 mm)的裂縫,可用鋼絲刷等工具,清除裂縫表面的灰塵、白灰、浮渣及松散層等污物;然后再用毛刷蘸甲苯、酒精等有機溶液,把沿裂縫兩側20-30 mm處擦洗干凈并保持干燥。(2)鑿槽法。對于較寬(大于0.3 mm)的裂縫,應沿裂縫用鋼釬或風鎬鑿成“V”形槽,槽深與槽寬可根據裂縫深度和有利于封縫來確定.鑿槽時先沿裂縫打開,再向兩側加寬,鑿完后用鋼絲刷及壓縮空氣將碎屑粉塵清除干凈。2、對江1樓和2#樓開裂的墻和柱在裂縫部位采用采用壓力灌漿法進行修4、補,修補材料應為改性環氧樹脂類修補膠液.然后沿墻和柱長度方向兩側的水平方向粘一層200mm寬的碳纖維布,間距為200mm,如果墻和柱裂縫為豎向且裂縫形態為中大,碳纖維布長度為裂縫兩邊延伸各寬200mm,如果墻和柱裂縫為斜向,則碳纖維布長度為墻和柱長度方向兩側通長.碳纖維布粘貼完畢,在最外層表面涂刷粘結劑后應及時拋灑砂粒以提高與抹灰層的粘結力,然后表面用20mm厚1:3水泥砂漿封閉,在封閉時不應傷及已粘貼好的碳纖維布.3、碳纖維布施工工藝(1)、現場根據圖紙下料,對加固碳纖維布的規格、長度、寬度、厚度進行核查。應注意布的兩端是否寬度一致。(2)、注意施工時環境溫度對粘結劑固化的影響,應遵照產品說5、明書規定對攪拌加以調整。粘結劑內不得添加其它溶劑。(3)、攪拌充分的粘結劑應均勻涂刷到混凝土基層表面,在搭接、拐角部位適當多涂抹一些。(4)、粘貼前,再次按設計圖要求對加固區域進行定位確認,必要時再次放線。(5)、碳纖維布的貼敷應緊隨粘結劑刷進行,用特制光滑滾子在碳纖維布表面沿同一方向反復滾壓至膠料滲出碳纖維布外表面,以去除氣泡,使碳纖維布充分浸潤膠料。多層粘貼應重復以上步驟,待纖維表面指觸感干燥為宜,方可進行下一層。碳纖維布得粘結要求纖維布貼至混凝土基質后平整,無氣泡,粘結劑應浸滿碳纖維布幅面。(6)、多層粘貼時,應在下層粘貼劑達到指觸干燥時及時進行上一層的粘貼。(7)、碳纖維布沿纖維方向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50mm。(8)、粘貼碳纖維布應盡量避開障礙物,如遇到無法清除的障礙物而需截斷時,在截斷部位要予以適當加強處理,加強方法一般采用在障礙物兩側加貼一層.(9)、粘結劑的固化,一般在常溫下即可.對于粘貼好的碳纖維布在24小時內,嚴禁擾動。(10)、施工現場的氣溫也是影響施工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工藝要求,現場氣溫應大于等于5。C,如果氣溫低于5。C,應使用適于低溫的特殊膠種或采取其它加溫處理措施,如氣溫長時間低于5.C,應暫停施工.4、對本工程所產生的其它類似的裂縫,采用以上相同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