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挑腳手架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2034
2023-07-10
9頁
46KB
1、懸挑腳手架施工方案 二、本腳手架初步搭設方案和計算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I3020XX)(JGJ84-20XX)2、建筑結構荷載規定(GBJ9-87)3、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4、施工現場及建筑施工圖規定和要求三、方案設計:1、根據本工程的結構和房型特點,為了滿足施工進度和安全要求,有些號房特殊部位經項目部施工技術人員的論證決定先行采用懸挑腳手架,其余部位仍采用落地腳手架,高層從第九層開始采用“工”字鋼懸挑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2、本工程外懸挑腳手架的搭設在第八層施工完畢后進行第一次懸挑施工,之后每六層懸挑一次.其基本結構分懸挑結構(懸挑梁2、斜撐、預埋件等)和鋼管腳手架架體等組成。懸挑結構承受自重和上部傳來的腳手架體系恒載和施工最大活荷載、部分風荷載等,并將其傳遞到建筑物上。3、挑結構與雙排鋼管扣件腳手架的連接方法:在懸挑梁上焊接直徑60MM長12CM鋼套管然后將腳手架插入套管內,套管與工字鋼焊接時留有溢流口,以防套管內積水。4、“工”字鋼懸挑雙排鋼管扣件式腳手架(見懸挑結構示意圖)4、1、懸挑梁采用14的GB“工”字鋼,一般部位長3.0M,局部長度達到4。5M或6M,向外挑出1。5M.(垂直于墻面距離)42、懸挑梁穿過建筑物墻體的預留孔尺寸:高220MM寬120MM(用廢舊木模板制作).43、在樓層轉角處設置斜撐采用10#槽鋼3、,建筑物上的斜撐支點在下層結構對應部位預埋6MM鋼板,然后將槽鋼與懸挑梁連接對腳手架架體進行斜撐加固。44、懸挑梁墻體內受力點加固采用16#圓鋼經加工后成“幾”型預埋件,共用三個“幾型預埋件,前二個“幾”型預埋件為固定工字鋼用,間距為1000MM,最后一個為保險預埋件,將“幾型預埋件與樓板鋼筋焊接,待混凝土強度達到標準后,再對懸挑梁進行定位加固。45、懸挑工字鋼的“幾”型預埋件與工字鋼接觸部位加焊16“U”型圓鋼,保證搭設長度大于8CM。46、挑梁間距:一般部位為1。5M,局部作適當調整。47、基本尺寸:立桿間距1500MM,步距1800MM,小橫桿間距1500MM,架體內力桿離墻距離30034、50MM。、架體外側傾覆連墻桿采用4.83。5MM鋼管樓面預埋長1100MM,連墻桿水平間距為6M,垂直間距為3.6M。、整個外架沿架體采用密目網密封,每隔三層的樓層與架體間隙進行全封閉隔離。、上下通道:采用在架體內設置爬梯,梯寬450MM,長2000MM,搭設角度在50。280左右,用鋼筋焊制.四、安全技術措施:1、架上工作人員應穿防滑鞋和佩帶好安全帶。2、架上作業人員應隨身掛好工具袋.3、搭設材料應隨搭設速度到位,隨用隨上,以免放置不穩掉落傷人。4、每天施工結束時,架上剩余材料應清理干凈;未搭好的架體應形成穩定結構,不能留有洞口和危險臨邊。5、在搭設過程中,地面應有警戒區域和監護人員.6、5、腳手架搭設材料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7、施工現場配有專人負責指揮,作業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8、有六級以上強風或雷雨天氣,應停止室外作業.9、班組長每天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環境的安全交底.10、腳手架的搭設、拆除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五、安全使用措施:1、腳手架搭設完畢必須經現場項目部負責人和有關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本腳手架在結構施工時最多只允許上下兩步堆荷使用,施工荷載不得大于270KG/M;在裝修施工時只允許上下三步堆荷使用,施工荷載不得大于200KG/M。3、架體上嚴禁堆放模板、鋼管、鋼筋等重量大、數量多,有可能超安全荷載的東西.4、架體不準用作模板支撐受力使用,外墻6、外邊梁等建筑物荷載均不允許傳遞到腳手架上。5、對腳手架上的施工垃圾應隨時清理,清理時不得直接向下拋扔。6、在靠近腳手架架體和站在架體上進行焊割作業時,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7、現場配電線路不得沿腳手架架體鋪設.8、在腳手架上施工時注意安全,嚴禁攀爬腳手架。9、不得隨便拆除腳手架的基本構件和連墻桿等受力桿件,因施工需要必須拆除時,應經施工負責人同意后由架子工拆除,并應采取可靠的加固和安全防護措施。六、拆除注意事項:1、劃出拆除區域,設安全護欄禁止非施工人員進入。2、專人指揮,協調操作,由上而下拆除。3、鋼管扣件、槽鋼、工字鋼、腳手板分類堆放于樓板上或裝卸平臺上,由塔吊或人貨電梯運到地面,高空嚴7、禁往地面拋物。4、斜撐最后拆除。七、腳手架計算書:懸挑式扣件鋼管腳手架計算書 鋼管腳手架的計算參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XX)。 計算的腳手架為雙排腳手架,搭設高度為20.6米,立桿采用單立管。 搭設尺寸為:立桿的縱距1。50米,立桿的橫距1.05米,立桿的步距1。80米. 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 連墻件采用2步3跨,豎向間距3。60米,水平間距4。50米。 施工均布荷載為3。0kN/m2,同時施工2層,腳手板共鋪設11層. 懸挑水平鋼梁采用16號工字鋼,其中建筑物外懸挑段長度1.50米,建筑物內錨固段長度1.50米。 懸挑水平鋼梁采用懸臂式結構,沒有鋼絲8、繩或支桿與建筑物拉結。 一、大橫桿的計算: 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 按照大橫桿上面的腳手板和活荷載作為均布荷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均布荷載值計算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kN/m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1501。050/4=0。039kN/m 活荷載標準值 Q=3。0001。050/4=0。787kN/m 靜荷載的計算值 q1=1.20.038+1。20.039=0。093kN/m 活荷載的計算值 q2=1.40。787=1。102kN/m 大橫桿計算荷載組合簡圖(跨中最大彎矩和跨中最大撓度) 大橫桿計算荷載組合簡圖(支9、座最大彎矩) 2.抗彎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彎矩 跨中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彎矩為 M1=(0.080。093+0。101。102)1.5002=0。265kN.m 支座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支座最大彎矩為 M2=-(0.100.093+0。1171.102)1.5002=0.311kN。m 我們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 =0。311106/5080.0=61.266N/mm2 大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 計算公式如下: 靜荷載標準值q1=0.03810、+0.039=0.078kN/m 活荷載標準值q2=0.787kN/m 三跨連續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撓度 V=(0。6770。078+0.9900.787)1500。04/(1002。06105121900.0)=1.678mm 大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150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二、小橫桿的計算: 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上面。 用大橫桿支座的最大反力計算值,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 1.荷載值計算 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1.500=0。058kN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1501。0501.500/4=0。11、059kN 活荷載標準值 Q=3.0001。0501.500/4=1。181kN 荷載的計算值 P=1.20.058+1.20。059+1.41。181=1。794kN 小橫桿計算簡圖 2。抗彎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 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 M=(1.20.038)1。0502/8+1。7941.050/2=0。948kN。m =0.948106/5080。0=186。627N/mm2 小橫桿的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3.撓度計算 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與荷載的計算值最不12、利分配的撓度和 均布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載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小橫桿自重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 V1=5。00.0381050。004/(3842.060105121900。000)=0.02mm 集中荷載標準值P=0.058+0。059+1。181=1。298kN 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 V2=191297。9121050。03/(3842.06105121900.0)=2.960mm 最大撓度和 V=V1+V2=2。985mm 小橫桿的最大撓度小于1050。0/150與10mm,滿足要求! 三、扣件抗滑力的計算: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13、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范5.2.5): R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1.荷載值計算 橫桿的自重標準值 P1=0.0381.050=0.040kN 腳手板的荷載標準值 P2=0.1501。0501。500/2=0。118kN 活荷載標準值 Q=3。0001.0501。500/2=2.362kN 荷載的計算值 R=1。20.040+1。20。118+1.42.362=3。498kN 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當直角扣件的擰緊力矩達40-65N.m時,試驗表明:單扣件在12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14、載力可取8。0kN; 雙扣件在20kN的荷載下會滑動,其抗滑承載力可取12。0kN; 四、腳手架荷載標準值: 作用于腳手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活荷載和風荷載. 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 (1)每米立桿承受的結構自重標準值(kN/m);本例為0。1248 NG1 = 0.12520。600=2。571kN (2)腳手板的自重標準值(kN/m2);本例采用竹笆片腳手板,標準值為0。15 NG2 = 0.150111。500(1.050+0.300)/2=1。671kN (3)欄桿與擋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本例采用欄桿、竹笆片腳手板擋板,標準值為0.15 NG3 = 0.1501。5001115、/2=1.238kN (4)吊掛的安全設施荷載,包括安全網(kN/m2);0.005 NG4 = 0.0051。50020。600=0。154kN 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NG4 = 5。634kN。 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內、外立桿按一縱距內施工荷載總和的1/2取值。 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3.00021.5001.050/2=4.725kN 風荷載標準值應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 W0 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XX)的規定采用:W0 = 0。550 Uz - 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按照16、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XX)的規定采用:Uz = 1。250 Us 風荷載體型系數:Us = 1.200 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Wk = 0.70.5501.2501.200 = 0.578kN/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公式 N = 1。2NG + 0.851.4NQ 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 MW計算公式 MW = 0.851。4Wklah2/10 其中 Wk 風荷載基本風壓標準值(kN/m2); la 立桿的縱距 (m); h - 立桿的步距 (m)。 五、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1。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其中 N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17、N=13。38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0.19;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 l0 - 計算長度 (m),由公式 l0 = kuh 確定,l0=3。12m; k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1。155; u 計算長度系數,由腳手架的高度確定,u=1。50; A 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cm2; W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 - 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 (N/mm2);經計算得到 = 147。23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2。18、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N=12。38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0/i 的結果查表得到0.19; i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i=1。58cm; l0 - 計算長度 (m),由公式 l0 = kuh 確定,l0=3。12m; k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1.155; u 計算長度系數,由腳手架的高度確定;u = 1.50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A=4.89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 MW - 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彎矩,MW = 0。334kN。m; - 鋼管立桿受壓強度計算值 (N/19、mm2);經計算得到 = 202。05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 205.00N/mm2; 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六、連墻件的計算: 連墻件的軸向力計算值應按照下式計算: Nl = Nlw + No 其中 Nlw - 風荷載產生的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kN),應按照下式計算: Nlw = 1。4 wk Aw wk 風荷載基本風壓標準值,wk = 0。578kN/m2; Aw 每個連墻件的覆蓋面積內腳手架外側的迎風面積,Aw = 3.604.50 = 16.200m2; No - 連墻件約束腳手架平面外變形所產生的軸向力(kN);No = 5。000 經計算20、得到 Nlw = 13。098kN,連墻件軸向力計算值 Nl = 18.098kN 連墻件軸向力設計值 Nf = Af 其中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i=30.00/1。58的結果查表得到=0。95; A = 4。89cm2;f = 205。00N/mm2。 經過計算得到 Nf = 95.411kN NfNl,連墻件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連墻件采用扣件與墻體連接。 經過計算得到 Nl = 18.098kN大于扣件的抗滑力8.0kN,不滿足要求! 連墻件扣件連接示意圖 七、懸挑梁的受力計算: 懸挑腳手架按照帶懸臂的單跨梁計算 懸出端C受腳手架荷載N的作用,里端B為與樓板的錨固點21、,A為墻支點。 懸臂單跨梁計算簡圖 支座反力計算公式 支座彎矩計算公式 C點最大撓度計算公式 其中 k = m/l,kl = ml/l,k2 = m2/l。 本工程算例中,m = 1500mm,l = 1500mm,ml = 300mm,m2 = 1350mm; 水平支撐梁的截面慣性矩I = 1130.00cm4,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141.00cm3。 受腳手架作用集中強度計算荷載 N=1。25。63+1.44.73=13。38kN 水平鋼梁自重強度計算荷載 q=1。226。100.00017。8510=0。25kN/m k=1。50/1。50=1。00 kl=0.30/1.50=022、。20 k2=1。35/1。50=0.90 代入公式,經過計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42.201kN 支座反力 RB=14。713kN 最大彎矩 MA=22.346kN。m 抗彎計算強度 f=22。346106/(1。05141000.0)=150。933N/mm2 水平支撐梁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205.0N/mm2,滿足要求! 受腳手架作用集中計算荷載 N=5。63+4。73=10.36kN 水平鋼梁自重計算荷載 q=26。100.00017。8510=0.21kN/m 最大撓度 Vmax=8.056mm 按照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XX)附錄A結構變形規定,受彎構件的跨度對懸臂梁23、為懸伸長度的兩倍,即3000.0mm 水平支撐梁的最大撓度大于3000。0/400,不滿足要求! 八、懸挑梁的整體穩定性計算: 水平鋼梁采用16號工字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b 均勻彎曲的受彎構件整體穩定系數,查表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XX)附錄B得到: b=1。51 由于b大于0.6,按照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XX)附錄B其值用b查表得到其值為0。867 經過計算得到強度 =22。35106/(0.867141000.00)=182.72N/mm2; 水平鋼梁的穩定性計算 f,滿足要求! 九、錨固段與樓板連接的計算: 1。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鋼筋拉環,拉環強度計24、算如下: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受力R=14.713kN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強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f為拉環鋼筋抗拉強度,每個拉環按照兩個截面計算,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0.9。8f = 50N/mm2; 所需要的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最小直徑 D=147134/(3。1416502)1/2=14mm 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的拉環一定要壓在樓板下層鋼筋下面,并要保證兩側30cm以上搭接長度。 2。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螺栓,螺栓粘結力錨固強度計算如下: 錨固深度計算公式 其中 N 錨固力,即作用于樓板螺栓的軸向拉力,N = 14。71kN; d - 樓板螺栓的直徑,d = 20mm; 25、fb - 樓板螺栓與混凝土的容許粘接強度,計算中取1.5N/mm2; h 樓板螺栓在混凝土樓板內的錨固深度,經過計算得到 h 要大于14712。73/(3.1416201.5)=156。1mm。 3.水平鋼梁與樓板壓點如果采用螺栓,混凝土局部承壓計算如下: 混凝土局部承壓的螺栓拉力要滿足公式 其中 N 錨固力,即作用于樓板螺栓的軸向拉力,N = 14.71kN; d 樓板螺栓的直徑,d = 20mm; b 樓板內的螺栓錨板邊長,b=5d=100mm; fcc - 混凝土的局部擠壓強度設計值,計算中取0。95fc=13.59N/mm2; 經過計算得到公式右邊等于131.6kN 樓板混凝土局部承壓計算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