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平原新區引黃調蓄工程泥漿泵施工方案(1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2040
2023-07-10
13頁
1.69MB
1、新鄉平原新區引黃調蓄工程泥漿泵施工方案編 制:編制日期: 年 月 日審 核:審 批:審批日期: 年 月 日目錄1。編制依據32。工程概況33.施工部署44.工程的難點55.施工準備56.主要施工工藝67。質量保證措施108。安全保證措施11泥漿泵施工方案一、 編制依據1、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范(SL5293);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J202-20XX);3、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XX)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XX)5、我公司按ISO9001系列標準編制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質量體系程序文件。6、平原新區建設(引黃調蓄工程)設計圖紙2、技術條款要求及其它有效法律文件。二、 工程概況本項目占地總面積1。26km2,湖岸線總面積為0.72km2(包括湖心島),東西向1。5km,南北向0.8km,梯形狀。根據甲方及圖紙設計要求,湖底設計標高整體二次降低,增加蓄水庫存量,需對湖底土方進行二次開挖,根據地質勘查報告顯示湖底開挖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地下水;湖底施工面積較大,地形復雜,湖底土質含水量超飽且較軟,不便采用常規的挖掘機配合運土車的施工方法,且要修建若干條臨時道路滿足現場運輸情況。綜合考慮節約成本、合理規劃、減少交叉作業,項目經過甲方協商采用泥漿泵的施工方法,此施工工藝受雨季影響較小,并且地下水位上漲更有利于泥漿泵的施工作業.三3、 施工部署1、施工工期從20XX。3。1-20XX。6。30施工完畢;每日出土量約為2500m3,湖區土方總計80萬m3,每月工作日為25天計算,開工時間為3月25日,完工時間為6月27日,總工期約為95天。2、將整個湖區劃分四個較大的施工區段,計劃三個施工隊伍進行施工(現場布置圖);3、泥漿堆放場地甲方提供三處,緯十五路南側、緯十七路南側、經十三路東側(詳見布置圖)。四、 工程的難點1. 圍堰修筑: 泥漿泵的施工工藝需有較大的卸土場,并在卸土場周邊修筑較高的圍堰,泥漿的側壓力較大,圍堰的施工要有嚴格的質量要求和技術要求。2。 排泥漿場地排水:根據泥漿泵施工工藝,泥漿中水與土的比例約為1:14、,泥漿堆放場地會沉淀出大量水,但甲方所指定的圍堰區域附近沒有排水條件,這對施工造成很大影響。3. 土方施工:根據甲方要求湖底標高降低約為1米,不利于泥漿泵作業,需采取相應技術措施。 五、 施工準備1、施工機械準備機械種類規格型號臺數備注泥漿泵30KW12加力泵55KW4高壓水泵22KW4污水泵15KW6振動碾18t3發電機250KW4水井潛水泵10KW8挖掘機220型9斗容量為1 m3推土機75KW6160濕地推土機2、測量設備準備名稱規格型號臺數備注全站儀KTS-4423輔助工具包括在內水準儀DSC3324輔助工具包括在內3、施工用電量計算現場用電負荷計算:一套泥漿泵設備用電量 P總=PNP5、總-設備需要容量(KW)P-設備額定功率(KW)N 設備數量(臺)經計算一套設備用電量P總=泥漿泵額定功率4臺 加力泵額定功率1臺 高壓水泵額定功率1臺 污水泵額定功率1臺 潛水泵2臺3045512211520217KW施工現場共使用4套泥漿泵設備,總用電量為868KW,施工現場提供兩個500KW的電壓器基本滿足施工用電.4、施工用水量計算施工現場共設置8口直徑為35cm的水井,根據地質勘查報告,地下水位標高為81。85m,湖區現狀標高低于地下水位標高,滿足施工用水量要求。六、 主要施工工藝泥漿泵施工工序主要為:施工準備測量放線修筑圍堤(堆泥漿場地)-架設管道安裝泵圍集漿池制淤抽淤堆泥漿場地排6、水湖區整平湖底竣工驗收.(一) 施工段劃分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現將湖底二次開挖區域劃分為三個施工段,三個施工段平行施工,每個施工段均有指定的泥漿排放地點,在指定的排淤地點修筑4米高圍堰,以此增加排放場區的容積。(二) 測量放線根據業主提供的控制點用全站儀及水準儀進行控制測量復核及放線,做好開挖平面位置和堆泥漿場地圍堰施工放線,滿足高程誤差及平面誤差。并在各斷面打上明顯的施工標記,且對該段內所有的控制點做好保護措施.(三) 抽淤施工根據湖底實際情況,在湖區適當的位置做好1m2m高10m10m的集漿池,將55KW的加力泵安裝到集漿池附近,采用300管道與加力泵連接(具體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而定),管道7、敷設到堆泥漿場地圍堰。在湖底場區適宜地點打4口直徑為35cm的集水井,利用1臺22KW高壓泵配合高壓水槍將土方制成泥漿,再使用5臺30KW泥漿泵將泥漿抽到泥漿集中池中,加力泵再將泥漿泵送到堆泥漿場地(見附圖)。(四) 圍堰施工本次棄泥庫圍堰可在上次清淤棄泥區圍堰上加高、擴容,并隨著施工的進展逐漸對周邊堤岸及池塘埂改造加高培厚、構筑多級沉淀池、砂濾池,減緩流速,增長淤泥流經,延長尾水停留時間。 (1) 泥漿庫容核算1、2區共用一個棄淤場面積為A=173000m21、2區土方量共計v土=35萬立方圍堰高度h=v土A=2。5mV庫=Ah=43。25萬立方滿足泥漿庫存,圍堰在魚塘田埂基礎上高度2。5m8、因此3、4區也滿足泥漿庫存,圍堰在魚塘田埂基礎上高度3m臨近湖區有三個可做排淤使用的場地,圍堤上寬3米,高2。5(3)米,底寬8(9)米,每側坡度1:1,圍堤內部使用防水塑料布鋪面,兩端以防止潰堤的發生。圍堤使用其內部土方修筑,首先清理地面附著物和地面表層土,使用2臺220型挖掘機開挖土方,160型濕地推土機每30cm分層修筑,使用18T振動壓路機分層碾壓,嚴禁使用圍堰內部淤泥修筑圍堰。 圍堰內部修筑若干格堤,格堤間距現場魚塘實際間距布置,格堤上寬1米,高2。5(3)米,底寬6(7)米,臨水坡1:1。5,格堤內部排水出入口周邊使用防水塑料布鋪面,主要是增加排水途徑的長度,有效使水沉淀。使用169、0型濕地推土機每30cm分層修筑,使用18T振動壓路機分層碾壓,嚴禁使用圍堰內部淤泥修筑圍堰。管道的出泥口設置在高處排泥面0.5米以上,距圍堤坡腳5.0米以外,防止沖刷破壞圍堤(詳見附圖).(五) 圍堰排水格堤內設置2根柔性軟管,軟管分別連接2臺15KW污水泵,污水泵再通過管道分別連接高壓泵,高壓泵連接高壓水槍,待到泥漿中水與土分離時,利用污水泵將水抽到高壓泵,高壓泵作業后將水通過高壓水槍噴出,進行制淤作業工序,以此解決圍堰排水問題,排水系統要經常清淤,保持通暢,以免堵塞。(六) 管道敷設 管道敷設盡可能選擇順直、平穩、合理的路線,正確使用管子接頭,安裝嚴密,不拐死彎。整個管線和接頭不得漏泥、10、漏漿、漏水、發現泄漏,應及時修補或更換。由于管道需跨越緯十七路、緯十五路,管道需加支撐防護,防止過往車輛對管道造成破壞,污染市政道路。管道外部使用400#套管,管道支撐防護采用梯形混凝土預制塊,混凝土預制塊與管道間距為75mm,混凝土預制塊和套管用土覆蓋,覆土外部再用二灰碎石覆蓋,并壓實(詳見附圖)。七、 質量保證措施質量目標:一次性校驗合格率達到100%。1、 組織體系:實行質量“三檢制”,由項目經理全部負責,項目總工主抓,質檢科負責全面查驗的質量管理體系,各施工工序設專職質檢員具體負責。2、 技術體系:每項工程施工前均應按照有關技術規范,質量標準和設計要求,編制施工措施,明確質量標準和檢測11、方法,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嚴格每道工序,確保工程質量。3、 質量管理的行政措施(1) 實施各種確保工程質量的制度,包括:A、 工程質量的“三檢制”,即班組自檢、技術員復檢、質檢員終檢。B、 工程質量的“一票否定制,即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等都必須使工程質量滿足要求。C、 崗位責任制,落實施工質量與工資掛鉤,并重獎重罰、逐月兌現。(2) 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活動,強化各工序之間的銜接,體現“嚴、細、精”的原則。(3) 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使質量管理活動深入人心,從機械操作到施工管理,人人樹立質量是企業生命的觀念。4、 施工操作的質量保證(1) 施工操作者,要堅持自檢、互檢、交接12、驗制度,本著自我控制的指導原則,牢固樹立“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思想,堅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接。(2) 施工管理人員嚴格按圖施工,對所有圖紙和技術文件進行仔細閱讀和檢查,發現錯誤或不明之處及時請教監理。(3) 要按已明確的質量責任檢查操作者的落實情況,各工序實行操作者掛牌,出盡操作者提高質量控制的意識,做到任務明確、責任清楚.在整個操作過程中,要貫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檢查、工后有驗收的“一條龍”操作者管理模式,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標準化、規范化,確保工程質量。八、 安全保證措施1、開工前施工總負責人要向全體參加施工人員進行安全交底。2、作業現場必須做好操作落手清,隨作13、隨清,物盡其用,在施工現場作業時,應有防止塵土飛揚,泥漿泄漏,污水外流,車輛沾帶泥土運行等措施。3、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作業場地內,閑人不得入內。4、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保證湖底設計標高精度要求。5、進入施工現場人員要戴好安全帽.6、所用電器設備及其金屬外殼或構架均應按規定設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護.7、施工現場所用用電設備,必須按規定設置漏電保護裝置,要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8、施工作業使用的臨時用電線路要架空敷設。9、指派專員負責檢查圍堰質量安全情況,禁止潰堤的事件發生,如若圍堰存在安全隱患,應及時停止泥漿注入,并通知相關負責人,采取相關的技術整改措施,待安全隱患解除后,方可繼續施工。10、圍堰修筑完成后要搭設安全維護,采用1。2m高的48鋼管打入土中不少于30cm,兩排通長的水平桿且用安全網維護,并掛安全警示牌,禁止非工作人員攀爬等標牌(見附圖)。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27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7-29
25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