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邊坡施工方案改(1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2435
2023-07-10
14頁
57KB
1、一、工程概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是湖北省規劃的“552(五縱五橫兩環)骨架公路網中縱五與橫一的重要組成路段。GZTJ24合同段起點樁號為K151+700,終點樁號為K156+000,路線全長4.3公里。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修建,設計速度80km/h,設計路基寬度整體式24.5m,分離式12.25m。K151+700K152+377.952和K154+628.823K156+000段為整體式路基,K152+377.952K154+628.823段為分離式路基。本合同段行政隸屬十堰市竹山縣文峰鄉塘灣村和竹山縣城關鎮園藝場村、蓮花村,路線自東向西走向,依次經過七里溝大橋、土公嶺隧道、牛圈溝大橋和霍2、河大橋。本合同段 主要工程包括路基土石方628992m3,路基防護及排水30940m3,大橋3座1585.3m,隧道1座1015.5m,涵洞5座,通道3座。本合同段高邊坡處治防護基本情況表序號起訖樁號長度(m)邊坡位置最大深挖(m)最大坡高(m)1K151+040K151+241201左21.432.42YK152+520YK152+60080右20.532.43YK152+822YK152+954132有12.034.74K155+873K156+000127左18.336.5二、主要工程項目材料數量高邊坡防護主要工程項目材料包括:25砂漿錨桿、32精軋螺紋鋼筋錨桿、C25混凝土、光圓鋼筋、3、帶肋鋼筋、M7.5漿砌片石。各材料數量如下:25砂漿錨桿6415m,32精軋螺紋鋼筋錨桿3339m,C25混凝土779.5 m3,光圓鋼筋85427kg, 帶肋鋼筋18896kg,M7.5漿砌片石596.5 m3,三、機械設備及人員3.1主要施工機械配備機械設備表機械名稱 規格型號 額定功率(kw)或容量(m3)或噸位(t) 進場時間 數量 預計離場時間錨桿鉆機 MG-50 11kw 20XX.1 5 20XX.5錨索鉆機 MS-100 11kw 20XX.1 2 20XX.5內燃機動空壓機 VY-12/7 112Kw12m3/min 20XX.10 2 20XX.12便攜式注漿泵 QB1524、型 20XX.1 4 20XX.5鋼筋切割機 CQ40型 2.2KW 20XX.10 1 20XX.12鋼筋彎曲機 ZGW-40 3KW 20XX.10 1 20XX.12電焊機 BX1-400 20XX.10 4 20XX.12混凝土振動棒 ZN50 20XX.12 5 20XX.93.2施工人員配備施工人員配備表序號 工種 單位 邊坡防護隊1 鉆孔工 人 202 注漿工 人 103 鋼筋工 人 154 模板工 人 155 電焊工 人 36 空壓機司機 人 27 測量人員 人 28 試驗員 人 19 安全員 人 210 質檢人員 人 1合計 71 三、施工組織機構 本標段項目經理部下設工程部5、物資部、計財部和綜合辦公室三部一室,科室人員將選派有豐富施工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當,工程部設專職工程師負責高邊坡支護施工技術,并設專職安全員負責施工安全。 根據本次任務情況,我們將安排一個專業高邊坡支護施工隊負責挖孔樁、錨桿及錨索施做、框架混凝土澆注等工作。 四、施工方法及工藝1、施工放線測量路塹邊坡開挖施工之前,首先按照設計圖紙嚴格測放邊坡頂線及截排水天溝位置,如發現坡級差異或坡率急劇變化,應及時上報設計、監理及業主代表,以便進行必要的設計補充完善或修正變更。2、土石方工程施工 路塹邊坡土石方開挖施工要求嚴格按照有關設計要求進行,設有錨固工程的邊坡工程開挖要嚴格按照從上至下的開挖順序逐級開6、挖,待上級邊坡錨固工程全部實施并產生加固作用后(根據實際情況可采用有效可行的臨時加固或預加固工程措施),方可進行下級邊坡的土石方開挖作業,逐級開挖,逐級加固,直至全部防護工程結束,確保坡體穩定和結構安全。每層開挖高度為錨桿上下排距大小,不得超挖,開挖一層后人工及時整修邊坡。 對于土方邊坡開挖不得采用爆破施工,特殊情況下經過設計審批后采用爆破施工時,靠邊坡3m以內禁止采用炸藥爆破;對于石方邊坡開挖,接近路塹邊坡工程部位嚴禁采用大爆破,并且,要求距設計坡面35m范圍內一律采用光面控制爆破;對于硬質巖石石方應采用光面、頂裂爆破,以盡量減少或避免爆破施工對巖體結構的破壞作用和影響。邊坡開挖應順直、圓滑7、大面平整、邊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對于石質邊坡凸出于設計邊坡線的石塊,其凸出尺寸不應大于20cm,超爆凹進部分尺寸也不應大于20cm;對于軟質巖石,凸出及凹進尺寸均不應大于10cm,否則應進行坡面處理。如過量超挖而影響上部邊坡巖體穩定性,應采用砌片石嵌補超挖的坑槽。3、邊坡砌體工程施工砌體砂漿要求滿足設計標號,砂漿飽滿,并按有關施工規范和規定砌筑。砌塊材料要求石質均勻,符合規定尺寸要求,采用未風化且不易風化之硬石砌筑(石料抗壓強度60Mpa).砌體刻槽要求嚴格按設計尺寸要求施做,嚴禁先砌后填;對刻槽施工困難的坡面,應及時改進刻槽施工技術或變更防護結構形式,以減少或避免基槽刻切破壞坡面巖土結構8、,影響防護工程效果。砌體基礎要求先行施做,并與平臺側溝同體砌筑,然后施做同級坡面的上部砌筑工程。以免產生人為接縫和潛在結構變形及表水滲漏隱患。4、排水工程施工地表截排水溝要求在路塹邊坡土石方開挖施工前施做,并發揮作用,減少地表水對坡面沖刷和入滲坡體的作用和影響。平臺排水溝排水坡率原則與線路縱坡相同,必要時考慮反坡排水;其排水出路主要為急流槽和截水天溝,最終匯入路基排水系統。平臺排水溝兩側出口要求與截排水天溝順暢連接。急流槽兼人行臺階可據匯水面積調整寬度,可由原寬1米調整1.5或2米,當邊坡坡率陡于1:0.75時(含1:0.75),在其兩側設鍍鋅鋼管扶手。地下水排水工程主要是指仰斜平孔排水工程,9、一般設計工程位置和數量均為原則性布設,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應根據施工揭示地層及含水狀態等實際情況調整孔位,孔數和孔深,以排水孔正常出水率達50%以上為宜,確保平孔排水工程效果。5、植被工程施工高速公路邊坡工程建設中大規模的挖方邊坡對沿線的自然環境和景觀將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導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水土流失、植物群落遭到破壞、景觀質量下降等;為緩解這些不利影響,本著“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經濟有效、景觀優美”的原則,在本高速公路邊坡工程建設中采用草灌結合的植被護坡技術,力求使高速公路沿線的自然景觀得到恢復和再造,以滿足高速公路運營和環境保護的需求。設計所采用的邊坡工程植被技術為液壓噴播植草灌(噴播植草10、灌,拱形拱架內植草灌、鍍鋅網植草灌、緢桿鍍鋅網植草灌、三維網墊植草)。液壓噴播植草灌施工方案說明如下:草種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對土質適應性強,耐酸耐堿;對環境適應性強,耐旱耐澇和耐寒;出芽迅速、生長快,根系長而發育,價格適宜。具有穩定邊坡、抵抗病害蟲的能力,且易于管理,能與附近的植被和景觀相協調。采用草灌結合的植草防護措施,必須適當混合當地矮灌木種子,灌木可根據其種類采用液壓噴播或插栽的方法。草種可采用:百慕達、彎葉畫眉草、百喜草、高羊茅等。液壓噴播植草灌施工工藝簡述如下:1.坡面清理:坡面順直、圓滑、平整且穩定,將坡面不穩定的石塊或雜物清除,不得有松石、危石,邊坡開挖凸出或凹進均不應大于111、0cm,否則應進行坡面處理。2.施噴殺蟲殺菌劑。3.機械液壓噴播草籽:將符合要求的草種、纖維、土壤改良劑與全價復合肥、水等溶于噴播機內經過機械充分攪拌,形成均勻的混合液,采用高壓泵將混合液高速均勻噴射到坡面上。噴射施工時,應自上而下對坡面進行噴射,并盡可能保證噴出口與坡面垂直,距離保持在0.8m-1m.。噴射基材厚度為5-8cm,并保持噴附面厚薄均勻,應做到經常對基材厚度進行有效管理。4.蓋膜養護:當天噴薄草籽必須當天覆蓋無紡布,采用30gm的無紡布覆蓋好,然后用8#鐵線做成的“U”型釘進行固定,固定間距100cm.噴薄后應加強養護,適時適度噴水。無紡布剪口整齊,搭接處適當折邊1-3cm,采用12、8#鐵線固定。5.揭膜:當幼苗植株長到5-6cm或2-3片葉時,揭去無紡布。6.種植地表灌木(間距1.5m1.5m).7.噴水養護。在養護初期應當保持基材呈濕潤狀態。噴水設備采用自動噴灌系統噴灑,杜絕高壓水頭直接噴灌。一般養護期以植物完全覆蓋地面為限。 基材配合比: A 普通粘土(40-50%),選擇粘結附著力較強,而且含沙量較大,與其他改良材料混合后通透性較好的黏土。B有機營養土(25-35%),主要是泥炭等有機物含吸收有較多長效營養成分的有機質和肥土。C土壤改良材料(15-25%),主要是木屑,植物纖維、禽糞、膨化物等輔助材料。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持水能力和滲透性,增加土壤的緩13、沖力,微生物活性和養分的供應,使根系易生長、繁殖和穿插。D多含量復合肥(0.6-0.8%),主要是普通復合肥和供肥期長、不易流失的長效復合肥。E保水劑(0.25%):一種高效的土壤保濕,其微粒膨化體吸收和釋放的水分能使土壤保水,可供植物生長期反復地吸收。F團粒劑(0.3%。):高分子樹脂類制劑,能解決基材混合后形成易于植物生長的團粒結構。G微生物菌劑(0.1540.2%。),根際細菌制劑,內生菌根以固氮根瘤劑等大量活性微生物的間接肥料,能增強植物在貧瘠土地的固氮能力和適應能力。當平臺寬度B3m時,平臺外傾4%,平臺排水采用預制平臺擋水梗;當平臺寬度B3m時,平臺內傾4%,平臺排水采用下沉式平臺14、排水溝。平臺及平臺排水溝底層鋪膜材厚度為0.2mm,單位面積質量為400g/m的一布一膜非織造復合土工膜防水層。其斷裂強力為5KN/m;CBR頂破強力為1.1KN;撕破強力為0.15KN。接頭采用爬焊機焊接,并要求不漏水。路塹段落的邊緣與外坡坡腳之間挖深50cm,并回填耕植土,以便種植植物。三維土工網噴混植生防護施工順序為:修整邊坡覆蓋種植土鋪設三維土工網墊噴播植草覆蓋細粒土養護管理。鍍鋅網噴混植生防護施工順序為:修整坡面規劃放樣坡面打錨桿掛鍍鋅機編網第一次噴混噴播植草養護管理。6、錨固工程施工由于錨固工程主體為地下隱蔽工程,且工程質量與施工技術密切相關,要求嚴格按照有關錨固工程施工與驗收技術15、規范和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進行,確保邊坡穩定和結構安全。 對于素噴,錨噴工程參照現行有關規范或規定執行;對于錨索、錨桿工程參照“高速公路邊坡錨固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暫行規定”辦理。 預應力錨索(桿)施工主要包括施工準備、錨孔鉆造、錨筋制安、錨孔注漿、砼結構鋼筋制安、混凝土澆灌、錨孔張拉鎖定和驗收封錨等工作流程。其中有兩個主要環節,一是錨孔成孔,二是錨孔注漿,錨孔成孔的技術關鍵是如何防止孔壁坍塌、卡鉆;注漿的技術關鍵是如何將孔底的空氣、巖(土)沉渣和地下水底排出孔外,保證注漿飽滿密實。1),施工準備進行預應力錨索(桿)施工前應做好施工組織設計,明確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工序流程、人員組織和施工設備、材料16、試驗、監測安排及安全、質量管理。接著,申請單項工程開工,開工條件包括開工報告、錨筋材料試驗、漿體材料試驗、配合比試驗、相關機械設備等。并應注意張拉設備及有關機具先行標定。在單項工程開工申請批復后,按設計要求先進行錨索(桿)基本實驗,即抗撥破壞試驗。在基本實驗錨孔施工完成后,在錨固漿體達到28天齡期且錨墩砼強度達到80%后進行試驗。 錨索(桿)施工前,應根據錨固地層、錨固噸位做破壞性抗撥試驗。設計要求每工點錨索(桿)采用3個試驗孔,試驗孔錨索(桿)長度原則為20cm左右(具體以全部錨固段深入設計錨固地層1米以上控制),錨固段長度分別為8米、6米、4米,其自由段不注漿,錨固段注漿遇土質或沙土狀強17、風化巖層且富水時需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法。試驗孔具體位置由監理和設計代表現場確定,使試驗孔可代表工程孔錨固地層實際情況。試驗孔自由段不注漿,錨固段與自由段之間設置止漿袋,錨固段外側應設引排氣管,排氣管深入錨固段內5-10cm,其注漿方法與充滿標準和工程孔相同,試驗時應記錄各級荷載及錨頭位移等詳細數據,并在工程錨索(桿)施工前及時向設計單位提交實驗報告,以驗證與調整設計。安裝錨索(桿)前,應先進行鉆孔深度、鉆孔傾角、錨索(桿)長度的檢驗;然后安裝經現場監理檢驗制作合格的錨索(桿)并注漿;錨索(桿)施工完畢后,按規范要求進行錨索(桿)驗收試驗和長度檢驗。錨索(桿)預張拉采用軌枕或槽鋼等構件作為坡面18、反力抑制結構。預張拉在錨孔注漿施工完成七日后進行,預張拉力值不超過設計拉力值的30%,框架和地梁施工時,應按設計框架或地梁間隔分批解除預張拉,嚴禁大面積一次性解除,逐片解除,逐片澆灌框架或地梁混凝土,并及時按設計要求進行張拉鎖定,必要時在地梁或框架混凝土澆灌完成七日后進行預張拉,預張拉力值不超過設計拉力值的50%。邊坡設計為8m一級,由于支架條件限制,一次只能完成4m高邊坡的加固,一般8m高邊坡面需分兩次完成。 陡坡加固段邊坡,除要求嚴格按“開挖一階,加固一階”的原則進行外,其單階施工工序如下:開挖上部4米,施打預應力錨索(桿) 注漿,至齡期后30#槽鋼預拉張 開挖下一個4米坡面,同上施工坡面19、錨索(桿)并預張拉至全階坡面 澆筑框架梁(跳開分片解除,澆筑砼37天后預張拉3050%) 框架梁砼達到強度張拉至設計噸位 施工下一階坡面。預應力筋裝入前應進行防腐處理。有腐蝕性地層內錨固段應在錨桿表面涂刷環氧樹脂作特殊處理。外路段要刷瀝青漆后裝入充填黃油的聚乙烯管內,外繞工程膠布固定。一般地層注漿采用孔底返漿法進行注漿,注漿過程中注漿管從孔底緩慢抽出,孔口冒漿10秒以上才可停灌。對巖層較差、地下水發育邊坡,采用二次劈裂注漿,即第一次為普通注漿,待第一次注漿45小時后,采用高強度水泥砂漿加大壓力(一般1.52Mpa)進行劈裂注漿。張拉預應力必須在砂漿和格子梁強度達到80%以上進行。2),錨孔鉆造20、按照設計樁號采用拉線尺量,結合水準測量進行放線,并用鐵釬和油漆標記準確定位錨孔位置。鉆機嚴格按照設計孔位、傾角和方位準確就位,采用測角量具控制角度,鉆機導軌傾角誤差不超過1,方位誤差不超過2.。錨索(桿)成孔應根據地層選用相應的錨桿鉆機,且鉆進過程中嚴禁開水沖鉆及沖洗孔壁,同時應嚴格控制鉆進速度,防止鉆孔偏斜、扭曲或變徑。在鉆進過程中要認真做好施工記錄,如鉆壓、鉆速、地層和地下水情況等。鉆孔孔徑、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設計值,并超鉆50cm,鉆進達到設計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鉆,要求穩鉆3-5分鐘,防止孔底尖滅,同時,及時進行錨孔清理。鉆進過程中若遇到塌孔,應立即停鉆,并通知監理過程師后采用注漿固壁處理21、,24小時后重新鉆進,或采用跟管鉆進工藝。錨孔鉆造結束后,使用高壓空氣將孔中巖(土)粉及水全部清除出孔外,經現場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錨筋體安裝。、3),錨筋制安錨筋的制作應搭建高于地面50cm以上與錨筋設計長度相適應的制作臺及簡易防曬防雨棚,受地形限制,需在邊坡平臺上進行錨筋制作的,也應搭架制作,同時應做好防曬防雨措施。錨筋下料應整齊準確,誤差不大于50mm,預留張拉段鋼筋錨桿0.5m.對于高強精軋螺紋錨桿,錨固段對中支架若點焊不當,將損傷桿體強度,故應與自由段一樣,用套筒觸角支架綁接定位。并對其自由段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和隔離措施處理。 錨筋體擺放順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勻。錨筋體經檢驗合格22、后,方可運輸至相應孔位進行安裝。水平運輸時,各支點間距不小于2m,且轉彎半徑不宜太小;垂直運輸時,除主吊點外,其他吊點應使錨筋體快速安全脫鉤。錨筋體安裝時應按設計傾角和方位平順推進,嚴禁抖動、扭轉和串動,防止中途散束和卡阻。安裝完成后,不得隨意敲擊錨筋或懸掛重物,錨筋體的安裝,必須在現場監理旁站的條件下進行。4),錨孔注漿錨索(桿)注漿采用水灰比0.4-0.5的純水泥漿,其中錨固段遇土質或砂土狀強風化巖層且富水時應采用二次高壓劈裂注漿法來提高地層錨固力。注漿材料要求嚴格按照經試驗合格的配比備料,注漿漿液應嚴格按照配合比攪拌均勻,隨伴隨用,漿體強度不低于40Mpa。錨孔注漿必須采用孔底返漿方法(23、注漿壓力一般為2.0Mpa左右),直至孔口溢出新鮮獎液,嚴禁抽撥注漿管或孔口注漿;如發現孔口注漿面回落,應在30分鐘內進行孔底壓注補漿2-3次,確保孔口漿體充滿。在注漿作業開始和中途停止較長時間再作業時,應用水或水泥稀漿潤滑注漿泵及注漿管路。注漿過程應認真做好現場施工注漿記錄。每批次注漿都應進行漿體強度試驗,試件不得小于兩組。漿體未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不得在錨筋體端頭懸掛重物和拉綁碰撞。 錨孔鉆造完成后應及時進行錨筋體安裝和錨孔注漿,原則上不得超過24小時,當采用二次劈裂注漿提高地層錨固力時,以漿體強度控制開始劈注時間(一次注漿體強度為5Mpa),需在二次注漿管的錨固段內設花孔和封塞,二次24、注漿的高壓注漿管要采用鍍鋅鐵管或鋼管。注漿材料加入聚丙烯腈纖維(PAN),摻入量為每方1.8-2.0kg(纖維抗拉強度不小于700Mpa),5),錨筋張拉鎖定在注漿漿體與臺座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80%以上時,方可進行張拉鎖定作業,如為選定進行驗收試驗的錨孔,應在達到設計的條件下,待驗收試驗結束并經檢驗合格后再進行。驗收試驗的錨孔應由監理工程師、設計代表現場確定。錨斜托臺座的承壓面應平整,并與錨筋的軸線方向垂直。錨具安裝應與錨墊板和千斤頂密貼對中,千斤頂軸線與錨孔及錨筋體同軸一線,確保承載均勻。錨筋的張拉必須采用專業設備,設備在張拉作業前應進行標定,錨具、夾片等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6),錨孔驗25、收封錨驗收試驗設備和方法:(1)、試驗設備包括張拉千斤頂、油壓表、油泵和用于連接它們的高壓油管,以及相關變形量測系統和固定設施。張拉設備投入正式使用前,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計量單位進行標定,且在有效期內,并應繪制壓力表讀數與系統出力曲線。(2)、驗收試驗對張拉系統的精度要求一般較高,試驗時對錨索施加應力和變形需要幾種設備同時進行測定,如精度較高的油壓表、壓力傳感器、千分表、油標卡尺、撓度計等。(3)、驗收試驗可選擇下述兩種方式之一進行試驗:業主委托具有相關實驗經驗業績的邊坡錨固工程專業單位或部門進行驗收試驗。在有關業主、監理和設計代表的指導和監督下由施工單位組織進行驗收試驗。(4)、驗收試驗應按26、有關規范和規定要求要好記錄,并提交實驗報告,供工程驗收使用。 驗收試驗的規定和要求:a驗收試驗錨索(桿)數量不少于工程錨索(桿)總數的5%,且不得少于三根。驗收試驗錨索(桿)孔位應在指定邊坡或項目工程錨索(桿)范圍內由業主、監理和設計代表根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則進行隨機抽樣。b驗收試驗應分級加荷,起始荷載宜為錨索(桿)設計荷載的30%,分級加荷值分別為設計荷載的0.5、0.75、1.0、1.2、1.33和1.5倍,最大試驗荷載不能大于錨筋承載力標準值的0.8倍。c驗收試驗中,當荷載每增加一級,均應持荷穩定10min,并記錄位移讀數,最后一級試驗荷載也應維持10min.如果在歷時10min內位移27、超過1mm,則該級荷載應再維持50min,并在15、20、25、30、45和60min時記錄位移量。d驗收試驗中,從50%設計荷載和最大試驗荷載之間所測得的總位移量,應當超過該荷載范圍內錨筋自由段長度的預應力筋理論彈性伸長量的80%,且小于自由段與12錨固段長度之和的預應力筋的理論彈性伸長值。e 在最后一級荷載作用下的位移觀測期內,錨頭位移穩定,即在歷時10min內位移不超過1mm或者2h蠕變量不大于2mm.f 如果實驗結果同時滿足上述d.e兩款條件,則認為驗收試驗錨索(桿)合格;如發現一孔試驗錨索(桿)不能同時滿足上述d .e兩款條件,則需增加抽樣三孔錨索(桿)進行驗收試驗,直至驗收試驗錨索28、(桿)全部同時滿足上述d.e兩款條件,方可認為驗收試驗錨索(桿)合格,不合格錨孔數不得超過工程錨孔總數的5%。如果發現驗收試驗錨索(桿)不合格,則應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并調查分析產生原因,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對指定驗收工程錨索做如下處理:1.報廢或重新安排;2.降低錨固力使用;3.進行補救性重新張拉等其他特殊處理措施。7),在全部過程錨索(桿)經抽樣進行驗收試驗并符合上述有關規定和要求條件后,方可按照有關設計要求張拉鎖定程序進行張拉鎖定和封錨工作。對驗收試驗錨索(桿)一般應從1.50倍設計荷載全部退荷至零后,再重新進行張拉鎖定作業。錨索(桿)張拉完成后應及時對錨頭進行補漿和封錨,外錨有應用與錨梁29、同標號的砼封頭,以防銹蝕破壞。對于錨具和錨梁等空隙的補漿應作為錨頭防腐的一項關鍵工序在現場監理旁站的條件下認真進行,補漿管應插入錨梁底面以下進行返式補充注漿,直至補漿孔溢漿為止。對于錨具及錨具外露部分應嚴格進行去繡除油后并及時采用與錨梁同標號混凝土進行封錨。7、邊坡、滑坡監測及預應力錨桿(索)應力監測路塹邊坡施工期監測項目包括坡頂地面調查、邊坡坡面調查、深層位移(測斜)監測、人工巡視監測和觀測標測量。地質調查主要查巖層產狀、節理發育狀況及地下水出露情況,觀察地表土體施工前后有無裂縫發生及裂縫產生的時間、深度、連通性及沖水狀況。測斜及觀測標觀測要定期觀測標志的位移、沉降有無異常,變化速率有無超過30、允許值。暴雨期還應增加觀測頻次。人工巡視檢查應每天進行巡視檢查。必要時采用深孔位移監測,以坡體變形數據來修正設計,指導施工,以確保施工安全,并且檢驗工程效果。運營期的監測有地表位移監測、地下位移監測、地下水位監測及錨桿(索)預應力監測等,監測周期為坡體開挖至建成營運后不少于兩年,對于重點復雜邊坡或滑坡視破體變形情況予以延長,監測的頻率如下:施工期間:a、地表位移監測2-3次周,變形時1次天,變形劇烈時每天數次;b 地下位移監測1-2次月,變形時12次/周,變形劇烈時1次/天; c 錨桿(索)應力監測在張拉鎖定后頭兩個月內1次周,其后2-3次月。 運營期間;原則上1次月,變形(或應力)異常、連續31、降雨、強陣雨或臺風后等加密監測;根據坡體地質情況及穩定程度,由業主會同監理和設計代表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關邊坡、滑坡監測和錨固工程應力監測方案并組織安排專業單位實施,監測內容及項目等詳見表1及表2. 表1 路塹邊坡或滑坡監測監測內容監測方案監測目的 地表監測水平位移監測全站儀、光電測距儀觀測地表位移、變形發展情況垂直位移監測水準儀裂縫監測標樁、直尺或裂縫計觀測裂縫發展情況地下位移監測測斜儀探測穩定地層的地下巖體位移、證實和確定正在發生位移的構造特征,確定潛在滑動面深度,判斷主滑方向,定量分析評價邊(滑)坡的穩定情況,評判邊(滑)坡加固工程效果。地下水位監測人工測量觀測地下水位變化與降雨關系,評判32、邊坡排水措施的有效性支擋結構變形、應力測斜儀、分層沉降儀、壓力盒、鋼筋應力計支擋構造物巖土體的變形觀測,支擋構造物與巖土體間接觸壓力觀測表2 預應力錨固工程原位監測內容和項目預應力錨桿工作階段監測內容 監測項目施工階段錨桿體錨桿的工作狀態錨桿的施工質量錨桿張拉力錨桿伸長值預應力損失錨固對象加固效果被錨固體的位移和變形工程運營階段錨桿體錨桿的工作狀態預應力值變化錨固對象錨桿工程安全狀況被錨固體的位移與地下水狀態對于重要、復雜、特殊且穩定性差的邊坡,進行預應力監測。根據預應力損失情況進行二次張拉。地表位移監測可在地表設置監測點,也可結合深孔位移孔口監測進行;地下位移監測及地下水位移監測應設置監測鉆33、孔;錨桿(索)應力監測可選取關鍵、易測部位進行長期監測。若進行深孔位移監測,可根據坡高、坡長及巖體土體情況,宜布設1-5個監測斷面,每個斷面孔數宜為2-3孔,具體可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監測孔深根據坡高及坡體地質情況確定,深度以15-40m為宜,以進入穩定地層不小于2-5m為宜。每段高邊坡至少設一組觀測標,坡頂觀測標在施工放樣時埋設并記錄日期,坐標及高程往下每開挖至一個平臺時,完成防護后隨即埋設并開始觀測。每段邊坡開挖應及時進行坡面、坡頂觀測,判斷無需變更設計后施工防護工程,再做下一坡面開挖在路塹高度大于20m的土質挖方邊坡,高度大于30m的石質挖方邊坡或含軟弱夾層、順層及地面橫坡陡于1:2.534、的不良地質挖方段實施動態監測所得的檢測數據應及時整理,對數據座周期分析與相關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及時預測坡體變形發展動態,及時報業主和設計單位。量測必須先上報方案,在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同意后方可按方案開展量測。8、其它 1、 因邊坡變形及滑坡病害受地下水影響較大,故原則上要求在雨季之前施工完畢,以確保邊坡穩定和結構安全。 2、 對于實施錨固工程的路塹邊坡防護,原則要求邊坡開挖一級防護加固一級,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逐級開挖與防護加固施工。3、 重點復雜路塹邊坡防護加固工程,由于其地質條件復雜,應結合現場實際開挖揭示地層信息及坡體結構條件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完善,即進行動態設計和信息化施工,從而達到經濟合35、理和安全可靠的目的。五、質量管理組織機構及各分項工程質量保證措施1、質量管理組織機構2、質量保證措施1、錨桿框架質量保證措施(1)、錨桿材質檢查:確保每批錨桿材料均附有生產廠商的質量證明書,并按施工圖紙規定的材質標準以及監理人指示抽檢錨桿性能;(2)、注漿密實度試驗:選取與現場錨桿的錨桿直徑和長度、錨孔孔徑和傾斜度相同的錨桿,采用與現場注漿相同的材料和配合比拌制的砂漿,并按與現場施工相同的注漿工藝進行注漿,養護7天后剖管檢查其密實度;(3)、拉拔力試驗:按設計要求對邊坡支護錨桿,按作業分區在每300根錨桿中抽查三根進行拉拔力試驗;如錨桿抗拔力達不到設計值,采用擴大鉆孔直徑,增大早強砂漿與圍巖接36、觸面積加以解決。(4)、施工過程中,對錨桿孔的鉆孔規格(孔位、孔徑、孔深和傾斜度)進行自檢,作好記錄。并配合監理人員進行抽驗;(5)、在監理人現場參加各項試驗和檢查,并將各項試驗記錄和成果以及驗收報告經監理人驗收,在簽認合格后作為支護工程完工驗收的資料。2、錨索框架質量保證措施1)、進場的每批鋼絞線和水泥要有出廠合格證并做復試。2)、錨索鉆機就位前應先檢查錨位標高,錨距是否符合設計圖紙。就位后必須調正鉆桿。用角度尺或羅盤測量鉆桿的傾角使之符合設計,并保證鉆桿的水平投影垂直于坡壁,經檢查無誤后方可鉆進。3)、鉆孔時遇有障礙物或異常情況應及時停鉆、待情況清楚后再鉆進或采取措施。鉆至設計深度后空鉆出37、土以減少拔鉆桿的阻力,然后拔出鉆桿。4)、錨索前應檢查錨索并做隱藏工程檢查記錄,下完錨索時應注意錨索的外露部分是否滿足張拉要求的長度。5)、漿液攪拌必須嚴格按配比進行,不得隨意改變。水泥應不含雜質,不用過期或受潮水泥。水泥漿體的28d抗壓強度不小于20MPa,水灰比為0.40.5,水泥漿體試塊每30根做兩組,一組標養,一組同條件養護。6)、注漿由孔底開始,邊注邊外拉漿管,并緩緩拔管,直至漿液溢出孔口時報監理停止注漿。注漿后過半小時再補漿一次,若滲漿嚴重,可補漿2-3次。7)、泥漿體強度達到15MPa時方可張拉,張拉的技術要求按相關規定執行。錨索按工藝規范做驗收試驗。錨索的張拉要有固定的操作人員38、和記錄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張拉。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向現場技術負責人報告。六、安全保證體系及各分項工程安全保證措施1、安全保證體系安全管理體系見安全生產保證體系框圖。2、安全保證措施和安全保證體系1)、施工中,定期檢查電源線路和設備的電器部件,確保用電安全。2)、噴射機、水箱、風包、注漿罐等應進行密封性能和耐壓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3)、注漿施工作業中,要經常檢查出料彎頭、輸料管、注漿管和管路接頭等有無磨薄、擊穿或松脫現象,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4)、處理機械故障時,必須使設備斷電、停風。向施工設備送電、送風前,應通知有關人員。5)、向錨桿孔注漿時,注漿罐內應保持一定數量的砂漿,以防罐體放空,砂漿噴出傷人。6)、非操作人員不得進入正進行施工的作業區。施工中,噴頭和注漿管前方嚴禁站人。7)、施工操作人員的皮膚應避免與速凝劑、樹脂膠泥直接接觸,嚴禁樹脂卷接觸明火。施工過程中指定專人加強觀察,定期檢查錨桿抗拔力,確保安全。8)、錨桿安設后不得隨意敲擊,其端部3天內不得懸掛重物,在砂漿凝固前,確實作好錨桿防護工作,防止敲擊、碰撞、拉拔桿體和在加固下方開挖;粘結錨桿用水泥砂漿強度達到80%以上后,才能進行錨桿外端部彎折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