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施工專項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2616
2023-07-10
13頁
65.50KB
1、目錄一、編制依據3相關技術規范規程3其他相關法規和標準規范3二、工程概況4三、關于綠色施工4綠色施工的概念4綠色施工的原則4綠色施工要點4組織管理5規劃管理5實施管理5評價管理5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5四、 實施綠色施工的技術要點6環境保護技術要點6揚塵控制6噪音與振動控制6光污染控制7水污染控制7土壤保護7建筑垃圾控制7地下設施、文物和資源保護8節材與資料資源利用技術要點8節材措施8結構材料8圍護材料9裝飾裝修材料9周轉材料10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的技術要點10提高用水效率10非傳統水源利用11用水安全11節能與能源利用的技術要點11節能措施11機械設備與機具11生產、生活及辦公室臨時設施12施工用2、電及照明12節地與施工用地的保護的技術要點12臨時用地指標12臨時用地保護12施工總平面布置13發展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13一、編制依據 相關技術規范規程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20XX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XX 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20XX7-20XX 鋁合金門窗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DBJ15-30-20XX 建筑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標準GB/T 50640-20XX 浙江省綠色建筑標準DB33T102620XX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20XX)夏熱冬冷地區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XX3、節能監測技術通則(GB/T1531620XX)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GB12524)其他相關法規和標準規范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43號浙江省新型墻體材料開發利用管理辦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71號杭州市建筑節能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226號 浙江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33/1038-20XX 浙江省地區住宅節能設計有關指標參數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范JGJ144-20XX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杭州地區實施細則 杭州地區節能居住建筑圍護結構熱工設計技術要點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技術管理的通知省建設發【24、0XX】218號 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7106-20XX建筑幕墻GB/T21086-20XX為了綠色施工的全面實施,依據設計施工圖紙,技術文件,按現形施工驗收規范、技術操作規程、國家現行質量驗評標準、國家法令法規、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本工程質量標準、采用檢查、實測實量手段,加強關鍵工序、關鍵部位進行重點質量控制,特編制本建筑節能工程專項施工方案。二、工程概況三、關于綠色施工綠色施工的概念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5、環境保護)。綠色施工的原則 綠色施工是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綠色施工,應進行總體方案優化。在規劃、設計階段,應充分考慮綠色施工的總體要求,為綠色施工提供基礎條件。 實施綠色施工,應對施工策劃、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進行控制,加強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監督。綠色施工要點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組織管理、規劃管理、實施管理、評價管理和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五個方面。組織管理建立綠色施工管理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與目標。項目經理為綠色施工第一負責人,負責綠色施工的組織實施及目標實現,并指定綠色施工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規劃管理 編制綠色施工方案。該方案在施工組織設計中獨立成章,6、并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批后實施。實施管理綠色施工應對整個施工過程實施動態管理,加強對施工策劃、施工準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工程驗收等各階段的冠力和監督。應結合工程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綠色施工工作相應的宣傳,通過宣傳營造綠色施工的氛圍。定期對職工進行綠色施工知識培訓,增強職工綠色施工意識。評價管理結合工程特點,對綠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與新工藝進行自評估。成立評估小組,對綠色施工方案、實施過程至項目竣工,進行綜合評估。人員安全與健康管理制定施工防塵、防毒、防輻射等職業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員的長期職業健康。合理布置施工現場,保護生活及辦公區不受施工活動的有害影響。施工現場建7、立衛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現時提供及時救助。提供衛生、健康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加強對施工人員的住宿、膳食、飲用水等生活與環境衛生等管理,明顯改善施工人員的生活條件。四、 實施綠色施工的技術要點環境保護技術要點揚塵控制運送土方、垃圾、設備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損場外道路。運輸容易散落、飛揚、流漏的物料的車輛,必須采取措施封閉嚴密,保證車輛清潔。施工現場出口應設置洗車槽。土方作業階段,采取灑水、覆蓋等措施,達到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雨,不擴散到場區外。結構施工、安裝裝飾裝修階段,作業區目測揚塵高度小于。對易產生揚塵的堆放材料應采取覆蓋措施 ;對粉末狀材料應封閉存放;場區內可能引起揚塵8、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運應有降塵措施,如覆蓋、灑水等;澆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塵和垃圾時使用吸塵器,避免使用吹風器等易產生揚塵的設備;機械剔鑿作業時可用局部遮擋、掩蓋、水淋等防護措施;建筑清理垃圾應采用容器吊運。施工現場非作業區達到目測無揚塵的要求。對現場易飛揚物質采取有效措施,如灑水、地面硬化、圍擋、密網覆蓋、封閉等,防止揚塵產生。噪音與振動控制現場噪音排放不得超過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0)的規定。具體數值詳見下表:施工所處階段主要使用機械噪音源噪聲限值(分貝)晝間夜間土石方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7555打樁各種打樁機等85禁止施工結構混凝土攪拌機、振搗棒、電鋸等7055裝9、修吊車、升降機等6555使用低噪音、低振動的機具,采取隔音與隔振措施,避免或減少施工噪音和振動。施工人員遠距離通話使用對講機,嚴禁大聲喊叫喧嘩。光污染控制盡量避免或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光污染。夜間室外照明燈加設燈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電焊作業采取遮擋措施,避免電焊弧光外泄。水污染控制施工現場污水排放應達到國家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的要求土壤保護保護地表環境,方式土壤侵蝕、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時覆蓋沙石或種植速生草種,以減少土壤侵蝕;因施工造成容易發生地表徑流土壤流失的情況,應采用設置地表排水系統、穩定斜坡、植被覆蓋等措施,減少土壤流失。沉淀池、隔油池、化糞池等不10、發生堵塞、滲漏、溢出等現象。及時清掏各類池內沉淀物,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清運。對于有毒有害廢棄物如電磁、墨盒、油漆、涂料等應回收后交有資質的單位處理,不能作為建筑垃圾外運,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施工后應恢復施工活動破壞的植被(一般指臨時占地內)。與當地園林、環保部門或當地植物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在先前開發地區種植當地或其他合適的植物,以恢復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學綠化,補救施工活動中人為破壞植被和地貌構成的土壤侵蝕。建筑垃圾控制施工中要求“活完、料凈、腳下清”,建筑材料隨用隨取,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加強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爭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達到30%,建筑物拆除產生的為其無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11、于40%。對于碎石類、土石方類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鋪路等方式提高在利用率,力爭再利用率大于50%。施工現場生活區設置封閉式垃圾容器,施工場地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及時清運。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并收集到現場法封閉式垃圾站,集中運出。地下設施、文物和資源保護施工前調查清楚地下各種設施,保證施工場地周邊的各類管道、管線、建筑物,構筑物的安全運行。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現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護現場并通報文物部門并協助做好工作。避讓、保護施工場區及周邊的古樹名木。節材與資料資源利用技術要點節材措施圖紙會審時,應審核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的相關內容,達到材料損耗率比定額損耗率降低30%。根據施工進度、庫存情況12、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購、進場時間和批次,減少庫存。現場材料堆放有序。儲存環境適宜,措施得當。保管制度健全,責任落實。材料運輸工具適宜,裝卸方法得當,防止損壞和遺灑。根據現場平面布置情況就近卸載,避免和減少二次搬運。采取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模版、腳手架等的周轉次數。優化安裝工程的預留、預埋、管線路徑等方案。應就地取材,施工現場500公里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70%以上。結構材料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漿。準確計算采購數量、供應頻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過程中動態控制。結構工程使用散裝水泥。推廣使用高強鋼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減少資源消耗。推廣鋼筋專業化加工和配送。優化鋼筋配料和鋼構件13、下料方案。鋼筋及鋼結構制作前應對下料單及樣品進行復核,無誤后方可批量下料。采取數字化技術,對大體積混凝土、大跨度結構等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圍護材料門窗、屋面、外墻等圍護結構選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確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溫隔熱性。門窗采用密封性、保溫隔熱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屋面材料、外墻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保溫隔熱性能。當屋面或墻體等部位采用基層加設保溫隔熱系統的方式施工時,應選擇高效節能、耐久性好的保溫隔熱材料,以減少保溫隔熱層的厚度及材料用量。屋面或墻體等部位的保溫隔熱系統采用專用的配套材料,以加強各層次之間的粘結或連接強度,確保系統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根據建14、筑物的實際特點,優選屋面或外墻的保溫隔熱材料系統的施工方式,例如保溫板粘貼、保溫板干掛、聚氨酯硬泡噴涂、保溫漿料涂抹等,以保證保溫隔熱效果,并減少材料浪費。加強保溫隔熱系統與圍護結構的節點處理,盡量降低熱橋效應。針對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溫隔熱特點,選用不同的保溫隔熱材料及系統,以做到經濟適用。裝飾裝修材料貼面類材料在施工前,應進行總體排版策劃,減少非整塊材的數量。采用非木質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質板材。防水卷材、壁紙、油漆及各類涂料基層必須符合要求,避免起皮、脫落。各類油漆及粘結劑應隨用隨開啟,不用時及時封閉。幕墻及各類預留預埋應與結構施工同步。木制品及木裝飾用料、玻璃到呢個各類板材等宜在工廠15、采購或定制。周轉材料應選用耐用、維護與拆卸方便的周轉材料和機具。優先選用制作、安裝、拆除一體化的專業隊伍進行模版工程施工。模版應以節約自然資源為原則,推廣使用定型鋼模、鋼框竹模、竹膠板。施工前應對模版工程的方案進行優化。多層、高層建筑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模板體系,模板支撐宜采用工具式支撐。優化高層建筑的外腳手架方案,采取整體提升,分段懸挑等方案。推廣采用外墻保溫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術。現場辦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轉式活動房。現場圍擋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圍墻,或采用裝配式可重復使用的圍擋封閉。力爭工地臨房、臨時圍擋材料的可重復使用率達到70%。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的技術要點提高用水效率施工中采用先進的節16、水施工工藝。施工現場噴灑路面、綠化澆灌不宜使用市政自來水。現場攪拌用水、養護用水應采取有效的節水措施,嚴禁無措施澆水養護混凝土。施工現場供水管網應根據用水量設計布置,管徑合理、管路簡捷,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管網和用水器具的漏損。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的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提高節水器具配置比率。項目臨時用水應使用節水型產品,安裝計量裝置,采取針對性的節水措施。施工現場剪力可再利用水的收集處理系統,是水資源得到梯級循環利用。施工現場分別對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確定水定額指標,并分別計量管理。對用水集中的區域和工藝點進行專項計量考核。施工現場剪力雨水、17、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利用系統。非傳統水源利用現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噴灑路面、綠化澆灌等用水,優先采用非傳統水源,盡量不使用市政自來水。力爭施工中非傳統水源和循環水的再利用率大于30%用水安全在非傳統水源和現場循環再利用水的使用過程中,應指定有效的水質監測與衛生保障措施,確保避免對人體健康、工程質量以及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節能與能源利用的技術要點節能措施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優先使用國家、行業推薦的節能、高效、環保的施工設備和機具,如選用變頻技術的節能施工設備等。施工現場分別設定生產、生活、辦公和施工設備的用電控制指標,定期進行計量、核算、對比分析,并有預防與糾正措施18、。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合理安排施工順序、工作面,以減少作業區域的機具數量,相鄰作業區充分利用共有的機具資源。安排施工工藝時,應優先考慮耗用電能的或其他能耗較少的施工工藝。避免設備額定功率遠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機械設備與機具建立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制度,開展用電、用油計量,完善設備檔案,及時做好維護保養工作,是機械設備保持低耗,高效的狀態。選擇功率與負載相匹配的施工機械設備,避免大功率施工機械設備低負載長時間運行。機電安裝可采用節電型機械設備,如逆變式電焊機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電動工具等,以利節電。機械設備宜使用節能型油料添加劑,在可能的情況下,考慮回收利用,節約油量。合理安排工序,19、提高各種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降低各種設備的單位耗能。生產、生活及辦公室臨時設施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生產、生活及辦公臨時設施的體形、朝向、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其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臨時設施宜采用節能材料,墻體、屋面使用隔熱性能好的材料,減少夏天空調、冬天取暖設備的使用時間及耗能量。合理配置采暖、空調、風扇數量,規定使用時間,實行分段分時使用,節約用電。施工用電及照明臨時用電優先選用節能電線和節能燈具,臨電陷入合理設計、布置,臨電設備宜采用自動控制裝置。節地與施工用地的保護的技術要點臨時用地指標根據施工規模及現場條件等因素合理確定臨時設施,如臨時加工廠、現場作業棚及材料堆場、辦公生20、活設施等的占地指標。臨時設施的占地面積應按用地指標所需的最低面積設計。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緊湊,在滿足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廢棄地和死角,臨時設施占地面積有效利用率大于90%。臨時用地保護應對深基坑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減少土方開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建好土地的擾動,保護周邊自然生態環境。紅線外臨時占地應盡量使用荒地、廢地,少占用農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時對紅線外占地恢復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利用和保護施工用地范圍內原有綠色植被。對于施工工期較長的現場,可按建筑永久綠化的要求,安排場地新建綠化。施工總平面布置施工總平面布置應做到科學、合理21、,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管線為施工服務。施工現場攪拌站、倉庫、加工廠、作業棚、材料堆場等布置應盡量靠近已有交通線路或即將修建的正式或臨時交通線路,縮短運輸距離。臨時辦公和生活用房應采用經濟、美觀、占地面積小、對周邊地貌環境影響較小,且適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動態調整的多層輕鋼活動板房、鋼骨架水泥活動板房等標準化裝配式結構。生活區與生產區應分開布置,并設置標準的分隔設施。施工現場圍墻可采用連續封閉的輕鋼結構預制裝配式活動圍擋,減少建筑垃圾,保護土地。施工現場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臨時道路相結合的原則布置。施工現場內形成環形通路,減少道路占用土地。臨時設施布置應注意遠近結合,努力減少和避免大量臨22、時建筑拆遷和場地搬遷。發展綠色施工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施工方案應建立推廣、先知、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辦法。發展適合綠色施工的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技術,對落后的施工方案進行限制或淘汰,鼓勵綠色施工技術的發展,推動綠色施工技術的創新。大力發展現場檢測技術、低噪音的施工技術、現場環境參數檢測技術、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技術、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建筑固體廢棄物再生產品在墻體材料中的應用技術、新型模版及腳手架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如綠色施工的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動統計、綠色施工組織設計數據庫建立與應用系統、數字化工地、基于電子商務的建筑工程材料、設備與物流管理系統等。通過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精密規劃、設計、精心建造和優化集成,實現與提高綠色施工的各項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