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系統施工方案(1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702951
2023-07-10
13頁
647.50KB
1、第一節 編制依據及原則1、編制依據與建設單位簽訂的施工承包合同文件及相關關補充協議。設計單位的施工設計文件及相關設計圖紙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鐵道部頒發的現行規范、標準?,F場踏勘及調查所獲取的有關資料。2、編制原則嚴格遵守浙江省與嘉興市對安全、文明施工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具體規定和技術要求。嚴格遵守各有關設計規范、施工規范和質量評定與驗收標準。第二節 工程概況1、工程概況跨滬杭高速公路特大橋在鐵路里程DK59+075.555DK59+413.555設計為88m+160m+88m自錨上承式拱橋,該橋采用轉體施工方法,轉體重量16800噸,其中主跨跨越滬杭高速公路主線,與滬杭高速公路軸線夾角為33。主2、墩采用18根200cm鉆孔樁,樁長為129m;承臺結構尺寸19.1m(順橋向)22.9m(橫橋向)6.5m(高)。轉體結構由下轉盤、球鉸、上轉盤、轉體牽引系統、助推系統、軸線微調系統組成。下轉盤是轉體重要支撐結構,布置有轉體系統的下球鉸、環形滑道、轉體牽引系統反力座、助推系統和微調系統反力座及撐角、臨時支撐沙箱;上轉盤分轉臺和轉盤,轉臺是球鉸、撐腳與上盤相連接的部分,又是轉體牽引力直接施加的部分,內部設置牽引鋼束。2、主要工程數量、主要工程數量見表1 球鉸系統主要工程數量表 表1名稱單位數量備注球鉸套2牽引反力座個4名稱單位數量備注助推反力座對12牽引鋼束束4撐角對12沙箱個28環形滑道套2、3、施工人員及機械設備施工人員配置見表2 施工人員配置表 表2工種人 數主要施工任務電焊工4骨架安裝加固鋼筋工10鋼筋加工及安裝木工6模板制作及安裝普工10球鉸打磨、除銹、涂油、試轉起重工4吊裝作業測量員4現場測量監控試驗員2現場試驗監控安全員1指揮安全施工及操作質檢員1現場質量監控司索工2配合吊裝作業機械設備配置見表3機械設備配置表 表3 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吊車50t臺1塔吊6015臺2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鋼筋切割機臺1鋼筋彎曲機臺1電焊機臺4打磨機臺2吸塵器臺2手拉葫蘆個4拌合器臺1電子天平臺1千斤頂15t個10全站儀套1電子水準儀套1第三節 施工方案平轉牽引系統由牽引動力系統、牽引4、索、牽引反力座組成。轉體施工設備采用全液壓、自動、連續運行系統。牽引系統體系見圖1。圖1 轉動系統體系圖1、 施工順序根據設計要求承臺整體由下轉盤、下轉盤后澆部分、上轉盤和后澆封鉸部分共四部分組成,上下轉盤之間設置球鉸和環形滑道及撐腳等轉動系統。其中球鉸和環形滑道及牽引、助推、微調系統須在下承臺施工過程中提前預埋安裝。考慮工期及現場操作方便程度等綜合因素,確定下轉盤混凝土分四次澆注,具體施工順序如下:、澆筑第一次混凝土至球鉸下套管底面;、安裝下球鉸和滑道;、澆筑第二次混凝土至后澆混凝土分界面;、精調下球鉸和滑道位置、標高;、澆筑第三次混凝土至下轉盤頂面;、澆筑第四次下球鉸下方突出部分混凝土。、5、安裝上球鉸,澆注反力座混凝土,安裝撐腳、沙箱;、澆筑轉臺混凝土;、澆筑上轉盤混凝土;下轉盤澆注順序見圖2圖2 下轉盤澆注順序示意圖每次混凝土澆筑需嚴格控制澆筑標高,方便球鉸及環向滑道安裝定位和標高調整,要求每次混凝土澆筑標高控制在5mm范圍內。2、 球鉸、滑道設計及安裝、球鉸和滑道概況球鉸是轉動體系的核心,是轉體施工的關鍵結構。本橋轉動體系采用鋼球鉸,豎向承載力168000KN,分為球鉸定位骨架、球鉸上盤、球鉸下盤及內部滑塊等部分。球體半徑R8000mm,球面直徑4000mm,為減小轉動摩擦力,球鉸內設置976片滑塊,涂抹四氟粉黃油。為抵抗轉體過程中的不平衡力矩,在轉臺和滑道間對稱均勻的設置六6、組撐腳。在撐腳下方的下轉盤頂面設置1.2m寬的環形滑道,滑道中心線半徑5.0m,轉體時撐腳在滑道頂面滑動,以保持轉體結構平穩。為保證轉體的順利實施,要求滑道面在同一水平面內,其相對高差不大于0.5mm,同時為減小轉體過程中的滑動摩阻力,在滑道面板上方設置3mm厚不銹鋼板。球鉸構造見圖3圖3 求教構造圖、下球鉸和滑道安裝下球鉸和滑道安裝是下轉盤施工中的重要項目,精度要求高,須在下轉盤施工過程中預埋其定位骨架,通過調整螺栓栓桿的高低來精確調整下球鉸平面和滑道平面的標高,要求各平面相對高差不大于0.5mm。球鉸及滑道骨架安裝前準確計算下球鉸骨架底面標高和平面位置,下轉盤施工過程中注意控制混凝土澆注位7、置,及時預埋安裝下球鉸骨架及環形滑道骨架。安裝前需詳細量測核實球鉸和環道骨架尺寸,計算骨架安裝位置和標高,根據計算對安裝位置進行精確測量放樣,同時將骨架調整螺栓調至其可調范圍的一半處(約2cm位置);骨架安裝時初步控制其平面位置和頂面標高,要求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mm,安裝完成后骨架頂面需平整、水平,相對高差小于5mm。骨架位置確定后進行定位加固,確保在后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球鉸骨架位置不致移動,定位骨架加固牢靠后安裝下球鉸和滑道面板。下球鉸及滑道面板安裝前要對其骨架平面位置及高程進行測量復核,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骨架安裝固定后進行球鉸和滑道安裝,下球鉸套管采用型鋼骨架進行支撐固定。下球鉸8、通過調整螺栓可進行平面位置和高度微調,要求球鉸平面位置安裝準確,各平面相對高差不大于0.5mm,下球鉸安裝需保證球冠水平和套管垂直,球鉸調整好后及時將下球鉸鎖定在球鉸骨架上。安裝調整下球鉸的同時進行滑道面板定位安裝,通過調整螺栓進行平面位置和高度調整,安裝過程嚴格控制其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mm,骨架頂面應平整、水平,保證滑道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對高差小于0.5mm。標高測量要求采用二等水準測量,位置測量放樣時要求采用前方交會法做出誤差三角形,然后做出誤差分配,最終確定放樣點位。同時,每次測量放樣均采取換手或換儀器復核,保證位置和標高精確。球鉸和滑道安裝后進行下轉盤混凝土澆筑,澆筑過程嚴謹振搗9、棒碰撞球鉸骨架和滑道骨架,同時須密切檢查球鉸、滑道平面位置、標高及支撐結構是否發生變化,確保球鉸和滑道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位置及標高準確。同時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注意對球鉸表面及下球鉸套筒的覆蓋保護,防止混凝土等雜物污染,加強球鉸下方混凝土澆筑時的振搗,保證下球鉸下方混凝土澆注飽滿,振搗密實。下轉盤混凝土澆注完成后進行上球鉸和滑道不銹鋼板的安裝,球鉸安裝宜選擇在無大風、大雨雪的良好天氣進行。、上球鉸安裝(1)球鉸表面除銹上球鉸安裝前首先對下球鉸面及上球鉸底面進行除銹清理,采取鋼絲刷除銹、吸塵器清理的方式將下球鉸表面及上球鉸底面的銹漬及雜物清理干凈,銹漬清理過程注意標記、保護下球鉸滑塊凹槽內的編號。10、(2)潤滑脂涂抹及滑塊安裝然后進行潤滑脂涂抹,潤滑脂采用3#通用鋰基潤滑脂和四氟粉的調和物四氟粉黃油,拌合配比1:120,拌合均勻,稠度應便于現場拌合及涂抹,如施工過程中,氣溫過低致使黃油四氟粉粘度過大,不利于黃油拌合和涂抹,應將鋰基油進行現場加熱處理。首先在對銷軸套管和銷軸涂抹四氟粉黃油,調整好垂直度與周邊間隙,將中心銷軸放到套管中。然后在下球鉸球面上按照滑塊標記順序由內到外安裝聚四氟乙烯滑板,滑塊安裝同時用四氟粉黃油填涂聚四氟乙烯滑板之間的間隙,四氟粉黃油表面略高于四氟滑板表面,滑塊間填涂飽滿、連續。(3)安裝上球鉸將上球鉸吊裝到位,套進中心銷軸內,用手拉葫蘆和千斤頂微調上球鉸位置,保證球11、面水平并與下球鉸外圈間隙一直。(4)球鉸試轉上球鉸安裝結束后,進行球鉸試轉,采用杠桿原理在球鉸四周對稱施力,緩慢轉動球鉸,使球鉸內四氟粉黃油均勻布于球鉸上下盤之間,同時使上下球鉸同心,保證下球鉸均勻受力。(5)球鉸安裝完畢后須對上下球鉸接縫位置進行包裹防護,采用油封和膠帶粘貼方式密封上下球鉸間隙,以確保雜質不會進入到球鉸摩擦面內。、滑道面板安裝(1)安裝前進行位置和標高復核,保證滑道位置準確及頂面在同一水平面。(2)不銹鋼板安裝時以滑道面板邊緣線作為控制基線,要求不銹鋼板底面與滑道面板頂面銜接緊密,且不銹鋼板邊緣須與滑道面板做斷焊固定處理。(3)要求不銹鋼板接縫銜接嚴密,宜采用飽滿、連續焊縫連12、接。(4)焊縫須打磨平整、光滑,表面高差不大于0.5mm。3、牽引、助推系統設計及安裝、牽引、助推系統概況轉體牽引系統、助推系統、軸線微調系統均設置在下轉盤上。為保證轉體施工時轉體結構平穩,而在轉臺和滑道間對稱設置六組撐腳。撐腳須在上轉盤模板安裝前進行施工。為防止球鉸在拱、梁施工過程因不平衡荷載而發生豎轉,特將一組撐腳設置在施工預制方向拱、梁軸線位置處,其余撐腳設置沿施工預制方向對稱設置。同時為保證在施工過程中對轉臺的支撐,在相鄰兩組撐腳間均勻設置4個支撐沙箱,加強對轉臺在施工過程的豎向支撐。每個承臺對稱設置兩個牽引反力座,每個牽引反力座所能抵抗的水平反力按2000KN設計。助推系統和微調系統13、設置六組共用的反力座,以平衡轉體啟動時較大的啟動力矩和進行轉體結構的軸線微調。考慮轉體角度和操作空間,助推(微調)反力座按與撐腳中心成15角設置,且與撐腳位置相對應。牽引力座、助推反力座須在下承臺施工過程提前預埋設置,沙箱和撐腳在轉臺施工前完成施工,牽引鋼束設置在轉臺內部,與轉臺施工同步進行。、牽引力計算轉體結構牽引力計算轉體總重量168000KN球鉸轉動摩擦力矩為M=2*R*W/3R球鉸平面半徑,R=2.0mW轉體總重量,W=168000KN球鉸摩擦系數,靜=0.1,動=0.06M靜=22400KNm實際轉體按不平衡體系轉動,即人為控制轉體結構偏向后側,使一個撐腳接觸滑道,控制該撐腳支撐反力14、不超過2000KN,計算牽引力為:T=2/3*(R*W*)/D+N*R撐腳/DD轉臺直徑,D=12.0mN轉體時撐腳最大支撐力,N=2000KNR撐撐腳半徑,R撐=5.0m啟動時所需最大牽引力2T=2*1950KN轉動時所需最大牽引力2T=2*1170KN設計啟動牽引力為2*2000KN,轉動牽引力為2*1170KN,起動時,起轉時牽引張拉力略小于設計轉動牽引力,其余力采用千斤頂輔助啟動,各力宜分級、逐步、緩慢增加,使結構平穩起轉。、牽引系統安裝牽引系統主要由牽引力座和預埋牽引鋼束組成,施工過程主要綜合考慮轉體角度和旋轉長度及轉體過程方便操作空間和預留牽引千斤頂工作空間,保證牽引剛輸施力方向始15、終與轉臺接點相切,經現場實際模擬確定牽引力座布置位置及方式見圖4。圖4 反力座位置圖圖牽引鋼束根據計算設置19根j15.2鋼絞線,其中普通正捻鋼絞線10根,反捻鋼絞線9根,正捻和反捻鋼絞線交錯布置,預埋于轉盤內1/2圓弧,由半徑4.0m至6.0m按緩和曲線布置,鋼束外露纏繞在在轉盤周圍長度1/4圓弧,鋼束每隔2.0m設置一道約束環,鋼束設置高度與反力座牽引預留孔高度一致,牽引鋼束布置見圖5。圖5 牽引鋼束布置圖助推反力座為轉體牽引啟動和軸線微調施加起動力,施工過程需注意每組助推反力座應與撐腳軸線垂直,助推反力座布置見圖6。圖6 助推反力座位置示意圖牽引力座在施工過程須注意準確定位預埋鋼筋位置,16、保證牽引預留孔與牽引鋼束設置高度一致。4、撐腳和沙箱的制作與安裝每組撐腳為雙圓柱形,采用900mm*16mm鋼管,鋼管內灌注C50微膨脹混凝土,撐腳走板下支墊鋼板楔塊(作為轉體結構與滑道的間隙);沙箱采用500mm*15mm*640mm鋼管制作,內部灌注石英砂(12目:30目=2:1)。撐腳和沙箱安裝前均須進行測量放樣,按放樣位置進行安裝,此部工作須在轉臺施工前完成。撐腳沙箱設置見圖7。5、轉臺施工 轉臺是球鉸、撐腳與上轉盤相連接的部分,又是轉體牽引力直接施加的部分,內部設置牽引鋼束,施工時需注意:同一對索的錨固端在同一直徑線上并對稱于圓心,每根索的預埋高度和牽引方向應一致;每根索的出口點對稱17、于轉盤中心;做好牽引索保護措施,防止施工過程鋼絞線損壞或生銹。圖7 撐腳、沙箱位置示意圖第四節 安全措施1、防火措施嚴格按照公安、消防部門的要求設置防火設施。施工現場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定期對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檢查,保證消防設施的使用性能。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災、爆炸事故的根源,嚴格控制火源、易燃物和助燃物的貯放。在重要電器設施周圍,設置接地或避雷裝置,防止雷擊起火引起火災。對工地及生活區的照明系統經常檢查、維護,防止漏電失火引起火災。2、安全應急救援預案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施工過程中緊急突發災情的危害,保障施工人員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施工生產秩序,根據突發性事件防范應急預案專18、項機制要求,依據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結合本標段工程特點,為應對可能發生的災情事件制定安全應急救援預案及措施。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根據本橋的實際,緊急、突發事件可能發生在跨越公路的橋梁施工和不可抗力的災害等方面,為此項目部編制了專門的應急預案。(注:整體安全機構及安全措施見總體施工組織設計)第五節 環保措施嚴格執行并落實“三同時”、“兩不”原則,即環境保護與工程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不留后患、不留尾巴。1、環保目標滿足國家和當地政府有關環保要求。2、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組織機19、構和保證體系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組織機構項目經理部成立環保、水保領導小組,項目經理部設立環保保護部,配專職環保、水保管理干部,各隊分級管理,并配專職管理人員,負責檢查、監督各項環保水保工作的落實。建立健全環境保護保證體系按ISO14000建立環境保持管理體系,制訂管理程序,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制定完善的保證措施。領導掛帥,全員參加,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宣傳,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防止環境污染,水土流失事故發生。項目經理為施工環保、水土保持的第一責任人,項目副經理、工區隊長直接管施工環保、水土保持。把施工環保、水土保持作為文明施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抓措施、抓設施、抓落實,制定施工環保、水土保持的20、目標責任書,定崗定責,責任到人。3、施工環境保護措施嚴格執行招標文件規定的各項條款,積極主動同當地環保局簽訂聯合環保協議,按照設計文件,編制實施性的環境保護措施,及時提報業主及有關部門,切實按批準的方案和措施組織實施。(注:施工環保具體措施詳細見施工組織設計)目 錄第一節 編制依據及原則11、編制依據12、編制原則1第二節 工程概況11、工程概況12、主要工程數量1第三節 施工方案31、施工順序32、球鉸、滑道設計及安裝43、牽引、助推系統設計及安裝74、撐腳和沙箱的制作與安裝105、轉臺施工10第四節 安全措施121、防火措施122、安全應急救援預案12第五節 環保措施131、環保目標132、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組織機構和保證體系133、施工環境保護措施13